回覆列表
-
1 # 安如山495
-
2 # 安如山495
已是簡化字。
鬣 liè
〈名〉
(1) 某些哺乳動物頸上生長的又長又密的毛 [mane]
鬣,發鬣鬣也。——《說文》
鬣,毛也。——《廣雅》
豕曰剛鬣。——《禮記·曲禮》
白馬黑鬣駱。——《爾雅》
公取而朱其尾鬣以與之。——《左傳·定公十年》
麥苗淺鬣。——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以豬鬣撩撥。——《聊齋志異·促織》
(2) 又如:獅子的鬣;鬣鬣(頭髮向上直豎的樣子)
常用詞組
鬣狗 鬣鬃
鬣 國語辭典
鬣ㄌㄧㄝˋ liè
名
鬍鬚。
《左傳·昭公七年》:「楚子享公於新臺,使長鬣者相。」
晉·杜預·注:「鬣,須也。」
獸頸上的長毛。
《禮記·明堂位》:「夏后氏駱馬黑鬣,……周人黃馬蕃鬣。」
《文選·曹植·七啟》:「哮闞之獸,張牙奮鬣。」
鳥頭上的毛。
《文選·枚乘·七發》:「鵷鶵
是生僻字。
宻
漢字
宻,漢語生僻字,讀音mì。基本含義為:古同“密”,隱秘、稠密。
基本信息
拼音
mì
總筆畫
10
部首
宀
文字信息
《宋元以來俗字譜》:"密",《列女傳》﹑《通俗小說》﹑《三國志平話》等作"宻"。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美畢切《集韻》《韻會》莫筆切《正韻》覓筆切,音蜜。《爾雅·釋山》山如堂者密。《郭璞注》山形如堂室者曰密。屍子,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樅。一曰靜也。
又《玉篇》止也,默也,深也。《易·繫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詩·周頌》夙夜基命宥密。《注》謂所以承藉天命者,宏深而靜密也。
又《增韻》稠也,疎之對也。《易·小畜》密雲不雨。《詩·大雅》止旅廼密。《注》言其居止之眾,日以益密也。
又《史記·功臣年表》罔亦少密焉。
又秘也。《易·繫辭》幾事不密,則害成。
又《禮·樂記》隂而不密。《注》密言閉也。
又《禮·少儀》不窺密。《注》曲隱處也,嫌伺人隂私也。
又近也。《書·畢命》密邇王室,式化厥訓。
又國名。密須氏,姞姓之國。《詩·大雅》密人不恭。
又州名。古姑幕城,秦琅邪,隋為密州。因水以名。
又姓。《正字通》漢尚書密忠,宋有密祐。
又復姓。《何氏姓苑》密茅氏,琅邪人。
又有密革氏,密須氏。
又葉明秘切,音媚。《江淹·齊高帝誄》宋主陵遐,紫殿遏密。話言之詔,貽在英粹。《集韻》或省作,俗作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