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首先對準的是平靜的池水,水麵倒映著層層深樹,亦遠亦近,微風一起,水麵輕搖,樹影也跟著迷亂起來,更顯深遠有致。鏡頭上移,詩人開始眺望遠處的山巒,有趣的是,他並沒有用“山光入短牆”一類俗語,而是變換角度,反客為主,偏偏說成是山光越過短牆,正探頭探腦地偷窺著園中景色。一個“窺”字,讓整聯都活了起來,移詩人情感于山巒,不僅寫出了山光之可愛,也借山光之“窺”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園之可愛,其匠心令人叫絕。
稍稍調小焦距,詩人又注意到了秋村中的黃葉。入秋之後,黃葉掛滿樹木,綴滿村莊。此處黃葉之黃,不是枯黃,不是蔫黃,而是一種絢麗奪目的鮮黃,是鏡頭中的亮色。詩人就在這悅目的鮮黃中,時而左顧,時而右盼,發現自己東側的黃葉平平無奇,而西側黃葉卻能化其鮮亮之顏色入落日之斜輝,奇絕美絕。是謂“一半”。詩人何以知黃葉之滿?自然是各個方向都曾長凝久駐,也正因此才能比較出“一半”來,有了前句作底,後句才站得住,也更有韻味。此外,這一聯兩句在全詩皆對的情況下看似不工整,實則拗有拗的好處,詩人正是為了突出“一半入斜陽”著心之苦,景色之美,才故設拗句,引為亮色。
接著,鏡頭轉到身邊,幽竹靜立,菊花沁芳,正是文人最喜之物。詩人在如斯美景中,為何說小園只宜“小立”呢?原來新月已上,冷似新霜。詩人從“斜陽”看到“新月”,實在已有一段時間,此時不耐寒冷,只好歸去,也是無可奈何。用月來寫寒,這不是什麼新發明,“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清輝玉臂寒”(杜甫《月夜》)等早已有之,但把月比霜,寫出寒冷的同時,又雙層比喻出清靜高潔之品質的,似不多見。
鏡頭首先對準的是平靜的池水,水麵倒映著層層深樹,亦遠亦近,微風一起,水麵輕搖,樹影也跟著迷亂起來,更顯深遠有致。鏡頭上移,詩人開始眺望遠處的山巒,有趣的是,他並沒有用“山光入短牆”一類俗語,而是變換角度,反客為主,偏偏說成是山光越過短牆,正探頭探腦地偷窺著園中景色。一個“窺”字,讓整聯都活了起來,移詩人情感于山巒,不僅寫出了山光之可愛,也借山光之“窺”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園之可愛,其匠心令人叫絕。
稍稍調小焦距,詩人又注意到了秋村中的黃葉。入秋之後,黃葉掛滿樹木,綴滿村莊。此處黃葉之黃,不是枯黃,不是蔫黃,而是一種絢麗奪目的鮮黃,是鏡頭中的亮色。詩人就在這悅目的鮮黃中,時而左顧,時而右盼,發現自己東側的黃葉平平無奇,而西側黃葉卻能化其鮮亮之顏色入落日之斜輝,奇絕美絕。是謂“一半”。詩人何以知黃葉之滿?自然是各個方向都曾長凝久駐,也正因此才能比較出“一半”來,有了前句作底,後句才站得住,也更有韻味。此外,這一聯兩句在全詩皆對的情況下看似不工整,實則拗有拗的好處,詩人正是為了突出“一半入斜陽”著心之苦,景色之美,才故設拗句,引為亮色。
接著,鏡頭轉到身邊,幽竹靜立,菊花沁芳,正是文人最喜之物。詩人在如斯美景中,為何說小園只宜“小立”呢?原來新月已上,冷似新霜。詩人從“斜陽”看到“新月”,實在已有一段時間,此時不耐寒冷,只好歸去,也是無可奈何。用月來寫寒,這不是什麼新發明,“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清輝玉臂寒”(杜甫《月夜》)等早已有之,但把月比霜,寫出寒冷的同時,又雙層比喻出清靜高潔之品質的,似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