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類不會感謝羅輯
-
2 # 不羈的風wildwild
府州折氏。
北宋時候的藩鎮已經名存實亡,只有一個藩鎮還繼續存在,折氏家族以世襲知州的形式世代鎮守府州,成為唯一一個貫穿北宋始終的準藩鎮。
在宋朝歷次對外戰爭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折氏子弟的影子。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宋軍討伐北漢,折御卿親率部眾攻打嵐州。淳化五年,宋軍討伐党項叛將李繼遷,折御卿再次率領部族協助作戰。
-
3 # 用戶7861964327260
折氏家族以世襲知州的形式世代鎮守府州,成為唯一一個貫穿北宋始終的準藩鎮。
折氏自唐朝末年開始經營麟府等地,掌握了當地大量的軍事資源,成為河套地區頗有實力的藩鎮。
府州對北宋很重要,除了防備、應對來自北方和西方的威脅,宋太祖時,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作用,那就是與宋朝夾擊割據河東的北漢。趙匡胤於立國之初,毫不猶豫的削了靈州土豪馮氏、麟州土豪楊氏,卻獨獨留下府州折氏,用意就在於此。正是有著惡劣的生存環境以及頗為重要的軍事價值,北宋君臣才容許了折氏世鎮府州。折家子孫沒有表露出野心,或者說沒有不切實際的野心從後梁開始到北宋亡國,折氏始終都對中原王朝表示了極度的順從。
宋神宗以後,折氏逐漸與宋人融合,也開始由武轉文,至後來折可求選擇了向金國投降,以保全家族,最終慘淡收場。失去府州的根基之地,折氏也從此衰落。
-
4 # 巴州刺史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之後,曾留下祖訓,“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那麼,宋朝的歷代統治者,真的厚待柴氏子孫了嗎?
柴榮七個兒子的結局
根據《新五代史》的記載,後周世宗柴榮共有七個兒子,其中前三個兒子皆被後漢隱帝劉承祐所殺,趙匡胤篡周建宋時,柴榮尚有四個兒子在世,分別是柴宗訓、柴熙讓、柴熙謹和柴熙誨,我們分別來講。
1、柴宗訓:十餘年後去世。後周恭帝柴宗訓禪位後,柴宗訓被降封為鄭王,符太后為周太后,母子兩人被安置於西宮。兩年之後,也就是建隆三年(962年),九歲的柴宗訓又被貶居房州,房州位於大巴山和秦嶺之間,因“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而得名,顯然是個極為偏僻之處,前朝唐中宗李顯在被武則天廢黜後便曾被貶居房州。在房州,柴宗訓渡過長達十一年,最終於開寶六年(973年)去世,年僅20歲,趙匡胤聞之震慟,素服發哀,輟朝十日,諡曰"恭皇帝"。
2、柴熙讓:下落存疑。柴熙讓在後周時被封為曹王,在正史記載之中,趙匡胤建宋後柴熙讓便下落不明了。不過,根據北宋文學家王鞏在《隨手雜錄》中的記載,當年趙匡胤兵變時,曾想要殺死年幼的柴熙讓,但因潘美等人反對而作罷,後送給潘美做侄子,改名潘惟吉。王銍在《默記》中也有類似記載,且《宋故贈太子左衛率副率潘君及其夫人仁壽縣太君王氏墓誌銘》也提供了旁證。
3、柴熙謹:少年而亡。後周時期,柴熙謹獲封紀王。根據《宋史·宋太祖本紀》記載,北宋建立的第四年,即乾德二年(964年)冬十月,柴熙謹便去世了,趙匡胤聽說後,“輟視朝”。
4、柴熙誨:下落存疑。柴熙誨在後周時被封為蘄王,在正史記載之中,柴熙誨與柴熙讓一樣下落不明了。不過,根據浙南各地盧氏族譜的記載,“陳橋兵變”之後,柴熙誨被盧琰收養為義子,改名為盧璇。盧琰後致仕歸農,盧璇隨義父隱居於浙江永康,在義父母去世之後,盧璇守孝十年,於宋真宗年間出仕為官,官至殿前防禦使,後晉封武烈侯。
柴榮一脈疑似絕嗣
如前文所述,柴榮雖然有七個兒子,但前三子皆在後漢時被殺,其餘四個兒子兩個被他人收養,已經脫離柴氏宗族,而柴熙謹去世時年紀尚幼,也未能留下子嗣。也就是說,柴榮一脈也僅有柴宗訓留下了子孫後代。
根據史料記載,柴宗訓共生有五子,分別是柴永崎、柴永廉、柴永惠、柴永孝和柴永盛。柴宗訓去世之後,長子柴永崎被封為鄭國公,其餘諸子則毫無記載。而柴永崎的鄭國公,雖說是世襲罔替的爵位,但實際上在趙匡胤之後,也沒有了任何記載。
宋太宗、宋真宗在位期間,也完全沒有關於柴宗訓後代的任何記載。直到宋仁宗時期,由於仁宗趙禎的三個皇子全部夭折,導致始終沒有皇嗣,于是便有人認為,這是由於後周的宗廟久無人祭祀,才導致遭受的報應。《宋會要》有載,“今皇嗣未立,臣竊危之。奈何絕人之世、滅人之祀,而妨繼嗣之福也。”
當時,後周的宗廟雖然逢年過節都有朝廷官員按時祭掃,但卻始終沒有柴氏後人參與,為了彌補過失,宋仁宗便於嘉祐五年(1060年)下詔,“宜令有司取柴氏譜系,於諸房中推最長一人,令歲時親奉周室祀事”。
雖說史料從未明確記載柴宗訓是否絕嗣,但宋仁宗在冊封柴氏後人時,並未冊封柴宗訓的直繫後人,反而是從柴氏諸房後人中,挑選了年紀最長的柴詠冊封為了崇義公,從這點來看,柴宗訓大概率是絕嗣或者隱姓埋名難以尋找了。
有說法認為柴揆、柴柔乃是柴宗訓的孫子,但這種說法並無相關史料支撐。從目前現有的資料來看,柴榮一脈很可能是絕嗣了。
柴氏後人待遇還算不錯
崇義公一脈,得以貫穿兩宋始終,柴詠之後,柴若訥、柴安澤、柴夔悟、柴叔夏、柴國器、柴伯淳、柴源、柴輔祿、柴瑋、柴彥穎、柴林得以代代相傳,最後一任崇義公名叫柴安,其於鹹淳二年(1266年)受封,直到祥興二年(1279年)南宋滅亡,柴安一直在位。
而宋徽宗在位期間也對柴氏後人加封,宋徽宗於政和八年(1118年)下詔,“……除崇義公依舊外,擇柴氏最長見在者以其祖父為周恭帝后,以其孫世世為宣義郎,監周陵廟,與知縣請給,以示繼絕之仁,為國二恪,永為定製”。也就是說,宋徽宗在崇義公一脈之外,又從柴氏後人中挑選了一位最年長者,入嗣為周恭帝柴宗訓一脈,並封其為宣義郎,世代得以傳承。
此外,柴氏後人還擁有一些其他特權,例如可以不經科舉而入仕為官,宋仁宗時甚至直接下詔,“周世宗後,凡經郊祀,錄其子孫一人”。(《宋史·仁宗本紀》)同時,柴氏後人即使淪落為平民,也會時而受到免除徭役的待遇。
綜上所述,總體來看,除了後周世宗柴榮一脈因各種原因而很可能絕嗣之外,柴氏後人的總體待遇,還算是不錯的。宋太祖趙匡胤雖然也是謀朝篡位,但在對待前朝皇室血脈方面,在歷代王朝之中,宋朝算是做的不錯了。
回覆列表
播州楊氏
播州,也就是今天的貴州遵義播州區。當時,統治播州地區的人是楊氏第14代土司楊價,一直效忠宋朝。
楊氏土司經過十幾代人的發展,擁有了一支五千人的軍事力量,是西南一支強大的武裝。在當時交通、信息極端閉塞的情況下,播州軍團一直無人知曉,是一支非常神秘的地方武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