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霽視角
-
2 # 天涯看點歷史號
並非是鄭成功狠心,而是他的兒子鄭經做出了一件令人蒙羞的事情,作為南明實權人物的國姓爺自然不能容忍這樣的醜事出現在自己的家族裡。
1659年,鄭成功、張煌言在長江戰役中進攻南京功虧一簣,實力受損的鄭成功回到廈門,考慮下一步的發展方向。福建、浙江、廣東等沿海一帶都被清軍佔領了,鄭成功的廈門基地被清軍包圍,要想在大陸上繼續發展比較困難,所以鄭成功把目光投向了臺灣。
1661年,鄭成功親率大軍登陸臺灣島,在熱蘭遮堡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從而將臺灣作為南明的復興之地。在鄭成功的心目中,他並不是退守臺灣島,而是將臺灣作為穩定的大後方,休養生息,提供軍隊作戰的補給物資,因此他將世子鄭經以及很多將領與部隊佈置在廈門、澎湖等東南沿海地帶,始終保持著鄭軍在大陸的存在。
誰知,這個孩子是鄭經和他四弟的乳母私通生下的孩子,鄭經的老丈人就寫信向鄭成功告密,說你兒子跟乳母私通生子,你居然還嘉獎,如此治家怎能平天下?
鄭成功覺得被兒子愚弄了,一時怒上心頭,要將鄭經、鄭經的母親、私生子和乳母都殺掉,私生子和乳母好辦,但是鄭經和他母親誰敢殺?留在廈門的官員如何敢下手?於是也沒人執行,但是覺得自己生命受到威脅的鄭經準備同父親對抗,於是封鎖了廈門和臺灣的船隻來往。
指揮不動廈門的將領們,而且兒子還因為一個私生子要與自己同室操戈,在臺灣的鄭成功被抗命的兒子和部將活活氣死,於1662年五月初八日在臺灣去世,年僅38歲,此時距離鄭成功收復臺灣才不過一年時間。
-
3 # 溫讀
鄭成功及其父親鄭芝龍是南明王朝抗擊清軍鐵騎的最後希望,鄭氏父子輾轉福建沿海,與清軍屢次交戰,之後不敵清軍,橫渡臺灣海峽,正式開啟了在臺灣的統治生涯。只可惜天妒英才,拿下臺灣不久後,鄭成功就臥病不起,隨後早逝,年僅39歲。然而在鄭成功臨死之前,卻做了一個極讓人匪夷所思的決定,那就是下令殺死自己的妻兒。這又是為何呢?
其實這件事的起因還是一件家族醜聞,那便是鄭成功長子鄭經的一次婚內出軌事件。鄭經與弟弟的奶孃陳昭娘發生關係,後被鄭成功知道。鄭成功一向以大明忠臣自居,自然是絲毫容不得別人在他眼裡放沙子,更不允許別人挑戰他的英明。所以在知道這件事之後,鄭成功大發雷霆,為了家醜不外揚,最初讓鄭經殺死奶孃,掩蓋這件醜事。可是鄭經卻沒有聽鄭成功的話,繼續與陳氏來往。
這讓鄭成功極為惱火,然而第二年鄭成功就重病不起,臨死前鄭成功下令將妻兒與孫子全部處死。這其中就包括自己的原配妻子董王妃,長子鄭經,與鄭經私通的奶孃陳昭娘,及其私生子鄭克臧。處死鄭經和奶孃勉強可以理解,畢竟做了有悖人倫的事情,可是為何要處死自己的原配董王妃呢?原來是鄭成功認為鄭經犯下如此罪孽,原配董王妃身為人母,負有養不教的罪過。於是,鄭成功命令鄭泰和洪旭將這些人就地正法,然而鄭泰等人卻認為這是鄭成功氣急敗壞之下的不理智決定,不敢從命,怕日後鄭成功心生怨恨,就遲遲沒有動手。
鄭經的原配是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孫女,但是二人之間感情不和,鄭經多次表示對唐氏的不滿,還做了一首《妒婦歌》,話裡話外都是埋怨唐氏的語氣。後來得見五弟的乳母陳昭娘,驚為天人,二人隨後便苟且在一起,還生下了長子鄭克臧。鄭經還欺騙鄭成功說這是與侍妾生的兒子,鄭成功一直被瞞在鼓裡。然而這件事讓唐氏的父親唐顯悅知道了,他一紙書信將事情原委告訴鄭成功。鄭成功是南明大將,而且南明政權當時最大的問題就是內部不和,鄭經此舉顯然是製造更大的矛盾,讓南明內部更加分崩離析。所以鄭成功才痛下決心,將涉事人員全部處死,可以說也是為了光復大明的事業大義滅親。只可惜天命難違,終究還是沒能殺死鄭經等人。
-
4 # 閒看秋風999
殺了嗎?沒有。這是一條“離間計”。
鄭成功進駐臺灣時,留二十一歲的長子鄭經在鄭泰等人輔佐下堅守金、廈諸島。
鄭經待人謙恭,好學善射,但嚴毅果敢不如乃父。鄭經的妻子是尚書唐顯悅的孫女,據說夫妻感情很不諧和。
鄭經於是心有旁騖,與四弟的乳母陳氏私通,親如佳偶,康熙元年(1661)生下一子,詭報侍妾所生。鄭成功大喜,頒賞臺灣及留守金、廈諸將士。
唐顯悅(鄭經的老丈人)寫信給鄭成功揭穿隱祕,批評鄭成功治家不正,安能治國!
鄭成功深受儒家正統思想薰陶,齊家、治國一向嚴明,一看此信頓時氣塞胸膛,立差黃毓到金門,命鄭泰將鄭經、陳氏、小兒及董氏一併斬首。
鄭泰認為董夫人和鄭經不可殺,只殺了陳氏及小兒覆命。鄭成功不允,又解佩劍交黃毓再至金門。
可鄭泰仍不執行,而且把黃毓送交鄭經予以監禁。鄭成功見金、廈諸將拒命,氣得暴跳如雷。
黃安對他說,世子與乳母之事也許是清朝陰謀捏造買通唐顯悅寫信激怒藩主,父子相殘,自行消亡。
鄭成功覺得似乎也有可能,悔恨交加,激動得狂奔疾呼,不能自抑。
隔了一道臺灣海峽,鄭成功的命令執行得也就不怎麼徹底。而鄭經最終也得以保全性命,成了臺灣的統治者。
-
5 # 薩沙
鄭經很風流,19歲的時候結婚,但私下卻和四弟的奶媽偷偷摸摸,還剩下了1個孩子鄭克臧。
要知道,四弟比鄭經大概小七八歲。他的奶媽至少比鄭經大八九歲,當時應該已經30歲。
關鍵在於,奶媽當然要生過孩子,那麼這個奶媽肯定之前結過婚,還生過孩子。
鄭經找這樣一個人做小妾,當然是差了一些。
最關鍵的是,明代嚴守禮法。理論上鄭經和四弟是一輩,奶媽再年輕也是媽媽一輩,這似乎是亂倫。
因為這個奶媽不是鄭經的奶媽,而是他四弟的,和鄭經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也沒有輩分關係。
退一步說,這個奶媽不過是比鄭經大了一些,其餘不過是鄭家一個奴婢而已,做個小妾也沒有問題。
其實,所謂髒唐臭漢,大貴族家庭真正通姦亂倫的也是不少,鄭經這種根本沒什麼。
關鍵在於,鄭家又有激烈的政治鬥爭。
他們將這些東西散播開,造成社會輿論壓力。
鄭成功知道這事以後,覺得一向看中的大兒子居然如此荒唐,大怒,下令處死奶媽!
鄭經卻頗講感情,將奶媽暗中藏起來。
沒多久,鄭經正妻的爺爺,原兵部尚書唐顯悅知道這件事。這個老頭子覺得孫女被鄭經欺負,憤怒寫信指責鄭成功行為不端:治家尚且不嚴,又怎能治理好一方土地?
見政治攻擊無效,鄭襲一派乾脆才臺南起兵反叛,後被鄭經撲滅。
所以,這更多是政治鬥爭而已。
鄭克臧方正有為,因此被曾為“東寧賢主”,讓他的叔叔以及奸邪之人深為畏懼,害怕由鄭克臧繼位,對自己不利。因此,鄭經一死,侍衛馮錫範便帶頭以傳聞“監國非藩主(鄭經)真血脈(系昭娘抱養之子)”為辭,與鄭經之弟鄭聰等人共謀,說服鄭成功之妻董氏在北園別館(今臺南開元寺)廢掉鄭克臧的監國職位,但是鄭克臧不肯交出監國璽。馮錫範等人便誣賴鄭克臧不是鄭經親生,派人將其絞死(另一說為自殺),而這場宮廷政變距鄭經死亡僅兩天。鄭克臧妻陳氏已懷有身孕,也於絕食數日後上吊殉死。
-
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鄭成功下令殺自己親生兒子鄭經,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鄭成功在率領大軍收復臺灣的時候,讓自己的長子鄭經鎮守思明州(本來叫“廈門”,鄭成功改的,取“思念明朝”的意思,表達了抗清復明的決心)。鄭經已經娶了兵部尚書(南明小朝廷唐王朱聿鍵的尚書)唐顯悅的女兒為妻。但是,鄭經不喜歡唐顯悅的女兒,反而喜歡他的四弟鄭睿的乳母陳氏,並與這個乳母有了一個孩子,取名鄭克臧。
(鄭成功塑像)
這件事讓唐顯悅很不高興,給鄭成功說了這件事。鄭成功身邊的朝臣們也都覺得是亂倫。鄭成功於是下令讓鄭經處死陳氏。
可是鄭經卻捨不得,偷偷地把陳氏藏了起來。本來這事也就算了,但是唐顯悅見鄭經沒有處死陳氏,又給鄭成功去信,批評他教子無方。鄭成功大為生氣,於是鄭成功讓他哥哥鄭泰到思明州斬殺鄭經,同時連鄭經的母親董氏和兒子鄭克臧一併斬殺。鄭泰去後,大家商量,覺得不能這樣做。於是只把陳氏和陳氏的兒子殺了了事。
那麼,鄭成功為什麼要下這麼嚴厲的命令,殺自己的老婆、兒子和孫子呢?
第一,鄭成功一心要樹立一面抗清復明的大旗,決不允許這面旗幟被玷汙。
當時,南方的形勢異常複雜,雖然有多個抗清復明的政權,雖然有多股抗清復明的力量。但是這些力量都各自為政,自行一套。有時候還會為了自身的利益,互相攻擊。有時候還窮極搜刮,擾亂百姓。這樣的狀態讓鄭成功十分焦慮,這樣發展下去,不但不容易凝聚成一個強大的戰鬥團體,還會因為形象的惡劣,讓抗清復明的大業得不到更大的支援。
(鄭經畫像)
鄭成功一心要樹立一面鮮明的高潔的有強大號召力的旗幟,這面旗幟就是他鄭家。因此,他決不允許玷汙鄭家形象的事情發生。
第二,鄭成功父親鄭芝龍被殺,再加上鄭經亂倫,讓鄭成功覺得非常傷心又丟盡臉面。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原來是海盜,後來歸順明朝。清軍南下的時候,手握重兵的鄭芝龍卻不積極抵抗,而是和清朝眉來眼去,最後乾脆投降了清朝。當時,鄭成功堅決離開他父親,收拾他父親的舊部,積極抗清復明。後來,他爹投降後,卻又被流放寧古塔,最後又被斬殺。他父親這種投降賣國自食其果的行為,讓鄭成功傷心又丟臉。而現在他兒子又做出亂倫的事。前面我們已說過,鄭成功是要把鄭家樹成一面旗幟的,他父親與兒子乾的,都是與他目標背道而馳的,可想而知,他心裡有多荒涼。
(鄭芝龍塑像)
第三,鄭成功剛拿下臺灣,開闢了一塊新的根據地,他需要穩住這塊根據地。
鄭成功一直在福建沿海一帶從事抗清復明的活動。一次次失敗,最後連沿海的根據地也漸漸丟失。在這種情況下,他才進軍臺灣,把臺灣是荷蘭殖民者的手中奪回來。現在對於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鞏固這塊根據地。而鄭經做出與四弟乳母生孩子這件事後,據歷史記載,當時臺灣的士大夫都認為這是亂倫行為。如果鄭成功對這種行為不嚴厲處罰,必然失去民心。因此他必須這樣做。
第四,鄭成功在兒子問題上是以退為進。
因為大家都指責鄭經這是亂倫,而唐顯悅等朝中力量也在指責。因此,鄭成功下了一道十分嚴厲的命令。讓連老婆、兒子、孫子都一併殺。鄭成功這樣做,可以說是以退為進,是置之死地而後生。果然,部下們都拒絕執行他的命令,最後只是殺了陳氏,以及陳氏的兒子了事。不管怎麼說,鄭成功通過這個辦法,保住了兒子的命。
老婆、兒子、孫子的命雖然保住了,但是鄭成功氣得夠嗆,一病不起,最終一代英烈壯志未酬,不幸去世。
(參考資料:《南明史》)
-
7 # 布夫舟
鄭成功是從唐顯悅公開的譴責中知道了兒子鄭經和乳母私通,不過將領一直不願意執行他殺掉兒子和妻子的命令,直到鄭成功病死。
當時唐顯悅譴責鄭成功的時候提到了“三父七母”,所謂“三父”指得是同居繼父、不同居繼父、從繼母改嫁之繼父,“八母”則是指得是嫡母、繼母、養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乳母。唐顯悅便是以鄭經私通八母之一的乳母之罪名譴責鄭經。說實話即使根據封建禮教,似乎也是非常牽強的。因為乳母雖然為八母之一,但是畢竟鄭經私通的是弟弟的乳母,並不是自己的本人的乳母。
鄭成功從唐顯悅的書信中得知了鄭經私通乳母並生子的訊息是非常憤怒的。當時鄭成功立即派人去廈門,以自己妻子董氏治家不嚴之罪斬殺,並且同時斬殺其子鄭經、乳母陳氏和所生的孩子。畢竟從鄭成功的角度來看,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而且當時通姦者也是必須處死的。不過,鄭成功如此嚴厲的命令是讓當時的將領非常意外的,他們覺得誅殺“主母”和“少主”是不合適的。因為這畢竟是宮室中的私密事,唐顯悅這樣張揚出去,有意敗壞鄭家的名聲,極有可能是受別人指使。
為什麼這些將領非常不願意誅殺鄭經,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當時的將領不願意讓自己的家人去臺灣。因為臺灣剛收復,水土不服,人到了臺灣,一旦生病很容易死掉。所以很多將領是不願意讓自己的家人去臺灣的,因此都拖著不去。鄭經在的時候,他們這些金、廈的將領拖延的罪名自然有鄭經擔著,如果他們鄭經被殺了,他們再拒絕把家人遷到臺灣,那可就是“造反”了。
這些將領很無奈,因此他們決定先把乳母陳氏和私生子殺掉來複命,再聯名替鄭經和董夫人求情。不過鄭成功聽到這個訊息以後,非常的生氣,不過很快就生病而亡了。顯然,鄭成功的去世和鄭經與乳母私通是有著很大關係的。
鄭成功去世以後,鄭氏爆發了第一次內亂,原因就是鄭經行為不端正,不能繼位。雖然鄭經策略得當,並沒有造成很大的殺戮便成功的平定內亂。不過由於鄭泰等人勢力的降清,鄭氏集團的實力還是極大的被削弱了。畢竟鄭泰當時在金門,擁有重兵和大量的財富。
-
8 # 香茗史館
鄭成功要殺的兒子就是其長子鄭經,而原因則是鄭經幹出一件極不“正經”的“亂倫”之事。然而最終鄭經沒能殺掉,反而因為噩耗頻頻傳來,導致鄭成功自己急火攻心而死。具體情況,且聽我細細道來。
事情發生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當時鄭成功率軍攻取臺灣,命令十九歲的鄭經鎮守思明州(福建廈門),負責後方安全。
十九歲的鄭經此時已經成親,妻子唐氏,岳父唐顯悅曾在唐王朱聿鍵手下任尚書兵部。然而鄭經和唐氏之間並無感情,婚後也沒擦出愛情的火花,反而和其四弟鄭睿的乳母陳昭娘產生了感情,兩人私通,且生下一子,取名鄭克臧。
鄭經雖然幹出了不“正經”的事情,卻也怕老爸知道,可孩子畢竟都已經生下來了,於是他就向老爸鄭成功撒謊說鄭克臧是自己和侍妾生的兒子,鄭成功由於在外打仗,不知其中詳情,還對此表示了祝賀,並賞賜了一些錢和物品。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鄭經的妻子唐氏咽不下這口氣啊,她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自己父親,於是老丈人唐顯悅就跑去向鄭成功告狀了,說“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臺灣外記》),直言這乃是“亂倫”。
鄭成功大怒,下令處死陳昭娘,奈何陷入愛河之中的鄭經捨不得,偷偷將她藏了起來。
康熙元年(1662年),得知陳昭娘未死的老丈人唐顯悅又出馬了,他指責鄭成功“你治家尚且不嚴,又怎麼能治理好一方土地?”鄭成功一怒之下,命令其兄鄭泰回思明島殺掉董氏(鄭經生母)、鄭經和“亂倫”產物鄭克臧。
鄭泰與洪旭等人議論說“夫人和少主怎麼能說殺就殺”,於是又向鄭成功提議殺死陳氏和鄭克臧算了。鄭成功不準,於是發生了諸將康明事件。正在此時,又接連傳來了鄭芝龍被清廷殺害、永曆帝朱由榔在緬甸遇害的訊息,內外交困之下,鄭成功急火攻心,最終於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初一病逝。
-
9 # 四川達州人
1661年,鄭成功率師取臺灣,命鄭經鎮守思明州(廈門),排程沿海各島。當時鄭經已經19歲,娶尚書唐顯悅女為妻,但兩不相得,也就與四弟的乳母陳昭娘私通,生下一子取名鄭克臧。當時的士大夫大都認為這是亂倫,鄭成功於是下令處死陳昭娘,可鄭經暗中將她藏了起來。
第二年(1662年),親家唐顯悅致書鄭成功(鄭經後院不穩,老婆管不住,自然就是岳父出面來正式處理),責其"治家不嚴,安能治國?"
鄭成功像:
鄭成功大怒,命兄鄭泰到思明州斬鄭成功妻董氏並鄭經、孫鄭克臧。
鄭泰與洪旭,陳昭娘等人議曰:"主母、小主其可殺乎?"
最後鄭泰洪旭等建議只斬陳氏及鄭克臧,但鄭成功不允許。這後面,將領可都不服從了。
鄭成功因為這件事,及父親鄭芝龍被清政府殺害,又傳來南明皇帝被吳三桂所殺,幾個壞訊息一起來,鄭成功一病而去。
-
10 # 歷史知事
鄭經是鄭成功的長子,很早就跟著鄭成功打仗,也算將門虎子。鄭經的正妻是唐顯悅之女,但鄭經並不喜歡這個妻子,也許宰相家的女兒太不懂風月了吧!
鄭經喜歡的是弟弟鄭睿的奶媽,陳氏。要知道,陳氏既然能當奶媽那一定是嫁過人當過媽的了。鄭經不介意,直接招為妾室。陳氏也爭氣,給鄭經生了長子鄭克臧。
一開始,鄭成功聽說得了長孫,非常高興。不久後,親家唐顯悅說鄭經和乳母私通,屬於亂倫。鄭成功腦子一熱,下令洪旭等駐廈將領處死董王妃、王世子鄭經、陳氏與庶王孫鄭克臧。
鄭成功這個命令太驚悚了,要殺自己老婆,自己兒子,兒媳婦,還有孫子。這樣的命令當然沒人遵守,唯一尊守的將領周全斌被關押起來。
鄭成功臨死前這個命令,直接造成了鄭氏政權的兩次內訌。第一次內訌,鄭成功死後,鄭經和叔叔們的爭奪位置。鄭成功死後,一部分老臣覺得鄭經私通乳母,亂倫敗德,沒有資格繼承延平王位,於是擁立了鄭成功的弟弟鄭襲。結果一次大戰下來,鄭經獲得勝利,但鄭成功的弟弟們都投靠了清廷。第二次內訌,鄭經死後,鄭克臧繼承延平王位,這時鄭克爽的岳父馮錫範認為鄭克臧是亂倫結果,甚至說鄭克臧不是鄭經親生,刺殺了鄭克臧,讓年僅12歲的鄭克爽當了延平王。不難發現,鄭氏集團的敗亡,和南明政府一模一樣,都是不停的內訌內訌。尤其是鄭成功先後逼反了施琅,黃梧等將領,讓越來越多的人站到了清廷那一邊。
後來鄭成功要殺老婆孩子,真是難以理解這位海上名將的內心世界!
鄭成功只活了39歲,兒子鄭經只活了40歲,他們的繼承人鄭克爽14歲就投降清廷,也只活了37歲。鄭家的基因怎麼了?怎麼都是短命啊!
回覆列表
鄭成功也叫朱成功,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
因為在明朝隆武年間曾因功被皇帝賜姓“朱”,所以其下署也稱他為國姓爺。後又在明朝末年,因趕走了侵佔臺灣的荷蘭殖民者,被永曆皇帝朱由榔晉封為延平郡王。他的事蹟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直至今天依然耳熟能詳。
可奇怪的是,就是這麼一位英雄人物,為什麼會在39歲那年突然猝死了呢?
更奇怪的是,為什麼鄭成功在臨死前,還要下令殺死自己的妻子、長子和孫子呢?這幾乎就等同於自滅滿門啊。
其實,仔細檢視事情前後,以及當時鄭成功的狀況,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不難得出,原因很有可能是鄭成功的猝死是因為積鬱太深,鬱鬱而終的。而他死前定要殺死妻子和長子,應該也是他鬱鬱而終的原因之一。
當時,鄭成功正率領兵馬進攻臺灣,命長子鄭經攜家小留守思明州(福建廈門)。
鄭經的正妻是唐氏是明朝兵部尚書唐顯悅之女,自從嫁給正經後,夫妻間始終不和。正值鄭成功在外征戰,負責留守思明州的鄭經就與其四弟的奶媽發生了關係,還偷偷生下了兒子鄭克臧,這也是鄭成功的長孫。
鄭家的長子長孫出生了,這本來應該是件值得慶賀的事情,但因為是和自己親弟弟的奶媽所生,在古代是屬於有悖人倫的醜事。鄭成功一生不但治軍嚴格,治家也是十分嚴厲,在中國古代,乳母等同於生母,和自己親弟弟的乳母私通如果被鄭成功知道,定是要嚴辦的。
所以在孩子出生後,鄭經不敢將實情稟告父親,只好去信說是自己與一個侍妾生下了長子。
鄭成功看到來信後非常高興,雖然侍妾所生的兒子不是嫡出,但也是堂堂正正的鄭家子弟,所以鄭成功還特地賞賜了一番。
可是這件事最後還是傳到了正經的正妻唐氏耳朵裡,本來就與正經不和睦的她將此事告知了她父親。唐顯悅去信給鄭成功,譴責他治家不正,自己兒子做出了有悖人倫的事,他不知嚴懲居然還要重賞。
鄭成功得知實情後自然非常憤怒,但當時正值攻打臺灣的關鍵時刻,他不想因為自家的事分神,所以暫且先命令正經將那乳孃沉海,等過後再處置鄭經。
鄭經假意聽從,卻在母親面前哀求,求母親幫自己瞞下此事。鄭經的母親董王妃因為心疼兒子,所以就聯合了留守在思明州的鄭成功部下們一起欺瞞鄭成功,藏匿了那個乳母和孩子。
鄭成功知道後,更加憤怒,於是派自己的親哥哥鄭泰去廈門,處斬自己的妻子、長子和長孫,部下們都來勸說,可鄭成功心意已決沒有答應,又再次派人去執行。
這時,軍中傳出了流言,說鄭成功要殺死廈門所有將領,一時間流言蔓延到整個廈門,引得人心惶惶,所以留守在廈門的將士扣押了使者,擁立鄭經為平國公,與鄭成功對峙。
部下集體造反讓鄭成功氣得差點暈過去,而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三個訊息也給了他致命打擊,可以說,鄭成功就是在這一系列的打擊下崩潰,最後猝死的。
首先是1662年1月,永曆皇帝及其眷屬在李定國、沐天波等人保護下逃到緬甸的曼德勒,被緬甸王假意收留後獻給吳三桂。
6月1日永曆帝及其眷屬25人在緬甸被吳三桂處死,從此明朝皇室血統斷絕,這個訊息無疑給正在收復臺灣的鄭成功一個致命打擊。因為這代表著他的祖國已經淪陷,他已經無家可歸了。
其次,此時正值康熙皇帝登基不久,輔政大臣鰲拜採納了叛將黃梧的“平賊五策”,趕走沿海居民,燒燬船隻,斷絕海外貿易,以堅壁清野的方式切斷了臺灣與大陸的往來。
因為鄭成功所部將士乃至臺灣的居民在經濟和物資等方面很多都要依賴大陸,鰲拜施行的這一政策,等於是直接切斷了鄭成功所部的經濟命脈,讓他的數萬將士斷了糧餉,這也給剛剛失去家國的鄭成功雪上加霜。
第三件事就是鰲拜不但對沿海施行了堅壁清野,還下令殺了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鄭芝龍早年曾是倭寇首領,在日本有著自己的勢力和地盤,娶了日本女子田川氏為妻生下鄭成功、田川七左衛門兄弟。1630年,鄭芝龍投降明朝,成為明軍水師將領,在清軍入關後,又投降清朝,被軟禁在北京,直到清廷利用其誘降鄭成功數次無果後,將他處死。
雖說鄭芝龍、鄭成功父子一向不睦,尤其在政見上多有分歧,但畢竟是親父子。父親被殺、國家淪陷、所部經濟命脈被切斷、兒子又率眾造反,這一個又一個打擊個個都讓普通人無法接受,而鄭成功即便再怎麼英雄了得,在兩三年內遭受這麼多打擊也承受不住了。
所以,這也是他最後猝死的根本原因,甚至鄭成功下令殺死妻子、長子和長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跟其他幾個噩耗有很大關係,因為那時候的他,已經心力交瘁了,恐怕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從這些事情上也不難看出,鄭成功不愧為我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面對父親被殺,國家淪喪,經濟命脈被斷的情況下,還能帶領著麾下僅有的那點兵力替大明王朝收復臺灣,並保得一方百姓太平,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蹟。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身上的民族氣節和家國大義,值得一提的是,受鄭成功的影響,他的弟弟田川七左衛門也為保衛大明王朝做出了傑出貢獻。
田川七左衛門雖然跟了母親的姓氏,但始終不忘自己是華夏子孫,不但生前一直幫助鄭成功保衛大明的最後一塊疆土,死後他的子孫也恢復了鄭姓,其中一支直至今天依然是生活在日本的華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