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藍天9096012808553農
-
2 # 老君兄
人類的文明進步過去是消耗了地球上的不少資源,要是沒有這些資源,人類文明就不可能進步到今天這個地步。我常想大自然恩賜給人們的資源怎麼想的這麼周到?這麼齊全?讓我們都能排上用場,而且缺一不可。我們應該珍惜這些資源,合理利用資源,更多造福於人類。資源是有限的,總會有耗盡的一天,人類不能只享受這些自然資源,還應該挖掘發現更多資源,或創造更多新的代替資源和再生資源,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也發現了不少新的資源,這在新材料新能源方面就很突出,為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發揮了巨大作用。節約資源,保護資源,才可持續發展。
-
3 # 流水遊木
認同
人類文明的進步就是在不斷的消耗資源。在工業革命開啟之前,人類對於自然資源的需求還不高。無非就是砍砍木頭,挖點金屬礦,種植農作物。需求量也不大。
但是隨著工業革命開啟,大量的金屬礦物,化石燃料被大量開採,各種稀有資源被加速消耗。隨著科技進步,這種消耗在無限的被加速。哪怕只是為了保證正常的發展速度,也是不可避免的。
而地球的礦物儲量是有限的,被消耗乾淨之後,只能向太空去探索索取。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各國政府都在努力發展航空事業。因為那是未來人類的唯一出路。沒有資源的人類只有滅亡這一種可能。
-
4 # 大唐中書
如果地球沒有人類應該更加清靜乾淨明寂,有了人類文明發展消耗地球資源,產生汙染對地球沒有多大影響,人類的科技發展可能會毀滅自己,但地球依然運轉,所以人類文明進步必然消耗更多地球資源,更接近毀滅文明進步的可能。
-
5 # 幽靈比蒙
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但我覺得人類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合理運用自然的物種。其他物種都是在浪費罷了,只為自己生存而小號的能源只是地球的饋贈罷了。人類進化到這一步你覺得不是自然的意志嗎,不是自然進化除了我們這一種能自主學習,自主進步的物種,那地球這麼好的環境就出現一群沒有意識的物種,地球母親不會羞愧麼。我們要努力發展,爭取把母親的名字帶給更遠方的人們,這個時候誰還會說我們浪費了資源。
-
6 # 智慧物流小白
應該說是更優的用能和利用資源過程,從目前的趨勢看,核能、清潔能源和未來的量子級用能都會比現在的用能消耗更少的資源。
中國古人自古以來就講求和諧發展,遵從生態自然和諧。真正大量浪費資源的是炒作過後,產能過剩的資本文明。逐步的實現有序合理才是文明的進步和未來要達到的。
所以一個時代的產物並不能代表所有,人本身只是地球45億年曆史的匆匆過客。對於地球深層資源具備開採能力前,用能就已經會過度到一個更優損耗更小的級別了。
所以並不存在地球的浩劫,只存在某個階段人類自身錯誤的嘗試帶來潛在社會巨大用能危機,最多是限制一時的發展。但過後還會以新的方式改變生活。
歷史上很多朝代和國家也出現過很多次水資源危機、採暖危機、食物資源危機、木材資源危機等等的資源危機。但是現在看來都只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會阻礙一時但是最終還是會被突破。
-
7 # 向外看世界
人類已經過了野蠻生長的時期。工業革命是過度採用地球資源,但現在不是。現在各個國家都在弄環保,開發新能源,以保護地球資源不被過度開採。人類未來的發展並不是能源開採方向,而且能源發明。想要更進一步,太空是必須要探索的,而探索太空就需要更多的能源。文明的進步,需要的是不斷探索,而探索,就必須要付出代價,這就是進步。但不一定會過度,除非世界大戰,不然各個國家都會以發明為主,而不是過度開採。
-
8 # 立即上岸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對環境的影響和自然資源的使用與消耗,因而如何協調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資源之間的關係就成為人類發展所面臨的重大課題。當前,全球氣候變暖、生態失衡等環境問題日益加劇,正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低碳社會建設是人類應對環境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性選擇。
一、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人與自然的關係將經歷三個大的階段:
在人類社會早期,“自然界起初是作為一種完全異己的、有無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與人們對立的,人類和大自然中的動植物一樣被大自然的威力所震懾,從而產生對大自然的敬畏心理。”這種狀況是人與自然界的原始的“同一性”表現,這種同一性是由不發達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的。隨著人類獲得的生產力的增長,人類逐漸認為自己是一切的主宰,因而出現了征服自然的思想和行動。最後,在未來社會,共產主義走入融合期,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下面我們通過四個文明來具體分析這三個階段人與自然的關係
(一)原始文明:人消極適應自然
這一時期,人類所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生存問題.原始人以現成的自然物為生活資料,人類過著幾乎和其他動物一樣完全融會於自然之中的原始生活。由於所使用的工具非常簡陋,生產力水平的極其低下.人類受外部自然的驅使,處於屈從、被支配的狀況。人與自然的這種原始結合,體現了當時人與自然關係的一種天然的、純樸的和諧,以及生態環境仍然處在一種自然平衡的狀態,這種認識與其說是對人與自然和諧關係,不如說是對人與自然關係的一種樸素的、直觀的認識。因為在這一時期,原始人還沒有真正將自身與自然界區分開來,人與自然的統是缺乏分化的原始統一。此時人類基本上是受環境的主宰,處於次要和從屬的地位。當然,也正是由於人類不能主宰和支配自然,才使得原始文明時代人與自然之間能夠形成一種相對混沌同一的、自在的和諧關係,使得自然生態系統能夠自在和諧地存在著,並按自身的規律持續進化,進而發展出新的文明形態。
(二)農業文明:人積極適應自然
進入農業文明後,隨著勞動工具的不斷改進和科學文化技術的不斷髮展,以及人口的不斷增加和社會分工的日趨形成,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強了。人類文明演進步伐的大大加快,人與自然的關係也發生了明顯的改變。一方面、在生存的意義上實現了人類對自身生存環境的主宰,增強了人類對自然界的適應能力,並確立了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主導地位,從而這意味著人類已經能夠利用自身的力量去影響和改變區域性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另一方面.人類在影響和改變自然的同時,也在改變著自己,並形成了具有不同發展階段和結構特點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但是在這個時期,人類雖然開始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但仍然無法從根本上擺脫被自然束縛的狀態,無力與大自然相抗衡。而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索取,直接導致了農業文明的衰亡和人與自然關係的緊張。總的說來,農業文明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人類社會的生產力獲得了巨大解放.人與自然的關係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人類已經不再像在原始文明時代那樣消極被動地適應自然,而是積極能動地適應自然,進而利用自身的力量去影響自然、改造自然,甚至為了獲取食物和資源而大肆地毀壞自然.使得人與性和階段性緊張。在總體上,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對自然的影響仍處在生態系統所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沒有超出自然界本身的調節能力和再生能力,自然秩序沒有發生明顯的紊亂。人與自然的關係基本上仍能保持相對的和諧
(三)工業文明:人主宰支配自然
隨著工業文明的興起,開始了真正的大規摸的人作用於自然的時代,征服自然的逐步勝利和對自然認識的深化,在加快了人類對自然索取的同時,使人類產生了主宰自然、奴役自然、支配自然的行為哲學,人類逐漸成為了自然的主人。人類不僅從根本上提升了社會生產力,創造了農業文明時代所無法比擬的巨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完成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以及人的生存方式等方面的歷史性變革,而且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使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真正走出了自然籠罩的陰影,取得了對自然的偉大勝利,成為了自然的主宰者和支配者。此時的人類已不再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是不斷追求更為豐富的物質與精神的享受。人們一方面認為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因此肆元忌憚地、無限制地向自然界大量索取,甚至毫無節制地對自然進行破壞;另一方面,又把自然界當作天然垃圾場,任意向自然界排放大量的廢棄物。而且其程度也越來越超出自然生態系統所能承受的範圍。這必然導致自然資源的急劇消耗和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自然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並使得人與自然之間原有的經過長期演化而形成的相對和諧的關係被嚴重地破壞.取而代之的便是人與自然之間的愈來愈緊張尖銳的矛盾衝突,及自然對人類社會本身所產生的巨大反作用。工業文明是一把雙刃劍既為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福音,但也造成了各種的環境問題,造成了人與自然關係的緊張。工業文明模式已經不適應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已經無法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要從根本上擺脫生態危機的威脅,就必須實現文明形態的轉向。從而必將告別工業文明,邁向生態文明
(四)生態文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生態文明是指人類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過程中,為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所做的全部努力及其所取得的全部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生態文明是人類歷經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並對當代生態危機進行理性反思之後所必然選擇的一種嶄新的人類文明形態,是對人類傳統文明的整合、重塑與昇華,是人類文明演進歷程中迄有的最先進、最高階、最偉大的文明,也是2l世紀人類文明的基本正規化和發展趨向。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上,生態文明既不同於以人消極適應自然並維持人與自然的自在和諧的原始文明,也不同於以人積極適應自然並維持人與自然的相對和諧的農業文明,更不同於以人主宰支配自然並嚴重打破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的工業文明。生態文明突出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總之,人類社會生活在發展,自然界本身也在演化著。社會生活和自然界都有自己的規律,這些規律又不是一個因素決定的。如何使人類爭取社會生活進步的一切活動,都能與自然界由此而引起的變化相適應,即在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而不違反自然界規律的前提下,使自然界的演化更加有利於人類社會的發展,這就是可持續發展。換句話說,可持續發展並非簡單地維持或恢復某種自然平衡,而是通過人的干預,或利用自然界本身的力量,使自然平衡能為人類社會的長遠發展提供經濟利益和環境利益。在今天,人類對自然界深刻的影響和改造,人與自然的關係像古代那樣融為一體,十分密切。人與自然的關係已不是誰主宰誰的主僕關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是人類崇高的社會理想,而要實現這一理想,人類就必須在正確認識自然、合理改造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以滿足自身必要需求的基礎上,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善待自然和有效保護自然;人類也必須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消費模式和思想觀念等方面不斷進行變革和創新,並在世界範圍內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生態保護機制。這雖然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但只要我們把這種理想作為指引人類社會發展的燈塔,勇於反思,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不斷推陳出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狀態就一定能夠實現。
二、構建低碳社會的必要性
為實現生態文明,建設低碳社會已經被作為一個課題推導了至關重要的位置。所謂低碳社會,其含義較為寬泛,迄今並未有統一嚴格的定義,一般是指通過發展低碳經濟,培養可持續發展、綠色環保、文明的低碳文化理念,建立低碳生活,形成低碳消費意識,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社會發展模式或狀態。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汙染為基本特徵,體現了人類生存發展觀唸的根本性轉變。低碳社會的著眼點在於人類社會發展與自然生態之間的和諧關係。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是靠原材料消耗所進行的粗放型經濟增長,經濟發展較大程度上依賴自然資源和生產要素的高強度投入。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壓力的增大,這種模式難以為繼。低碳社會建設正是從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調整,實現了社會發展理念的全新轉變。低碳社會以人與自然的價值和諧為根本的邏輯基礎和價值依據。低碳社會的發展模式提倡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等重要內涵,其目的就是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緩解人與自然的矛盾,追求的是一種可持續的社會發展,即保護地球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持續性,維護人類共同體的整體利益。這種發展理念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價值取向。馬克思主義認為,人與自然是對立統一的。自然界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環境條件,與人類一起構成了內在關聯的生態系統。不管是作為自然存在物還是社會存在物的人,生存和發展均離不開作為其“無機的身體”的自然界。人必須以外部自然界為物件加以認識或改造,並通過物件性活動及其成果確證自己的本質力量。包括人類史和自然史在內的整個世界歷史,是在勞動實踐中互動產生的,不存在脫離人類社會影響而獨立存在的自然界,也沒有遊離於自然之外的社會發展史,“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部分。”在人與自然之間物質變換的實現過程中,人與自然的生態關係和人與人的社會經濟關係相互交織融合在一起,並彼此相互制約。因此,低碳理念正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對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創造性繼承和發展。低碳社會蘊含了發展理念的生態轉向。馬克思的自然觀強調在人的主體性的基礎上謀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主張在人與自然之間建立和諧的夥伴關係,使人與自然協調發展。這一生態思想成為低碳社會建設的根本價值導向。低碳社會建設是一個涉及低碳技術創新、低碳經濟發展、低碳生活方式等各個領域的整體系統,它用綜合的目標體系來考察社會的執行情況。衡量社會發展的主要標準不僅在於經濟增長的水平,更要考慮經濟發展的受益群體、利益分配方式,以及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等內容,充分體現了社會發展的生態價值定位,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貫徹和運用。低碳社會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內涵。低碳社會理念對環保、節能的倡導,對經濟、社會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的追求,切合了現代社會發展所提出的對社會系統的調適、優化與整合的內在要求。而這種社會發展模式和系統的優化歸根結底是為了人的生存和發展,所以“以人為本”必然成為低碳社會的根本起點,與馬克思主義“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發展目標相契合。在人類社會的發展程序中,人以有目的、有意識的實踐活動不僅實現對外在自然的改造,而且以其能動創造性改造人內在的自然。正是在此過程中,人逐步實現對自身自然和外在自然的超越,成長為真正意義上的人。人與自然辯證發展的歷史過程,就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的統一過程。社會的發展依賴人的發展,而人的發展又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低碳社會的發展模式是經濟增長、社會進步與生態環境的有機協調,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訴諸於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關係協調統一的具體實踐過程中,致力於在實踐基礎上實現人與自然的雙重自由和解放。
人敬畏自然,對環境友好,環境才會對人友好。這是雙向互動的關係,而不是單向平推的方式。建設低碳社會,應針對不同地區的不同產業結構、不同發展水平來科學確定。建設低碳社會,是社會成員的共同行動,即便是個人,也要在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擔承中,做出自己的承擔。低碳社會既是經濟與社會建設,也是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良。低碳社會造就人們的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對於個人而言,還是一種生活態度,且是積極的生活態度。低碳社會就是綠色社會,更加人性的社會,個人消費方式與其關係極大。奢侈、浪費盡管是個人選擇上的自由,但其終究不是一項人的美德。低碳社會建設,不是為了讓人們在未來的生活中難受、憋屈,它一切的實踐,都是欲接近綠色、環保、舒心、愜意這個目標。為了這個共同的美好目標,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回覆列表
我認為:人類越文明,社會越進步,科技越發展。有限的地球資源越幹個的快,直至消耗待盡。
有朝一日萬物生長的地球,地球上的生靈也會變成個:光溜溜的球,球上還艱難生活著,光溜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