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此用戶已在某日注銷
-
2 # 用戶3144216634996205
創作背景975年(開寶八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於汴京。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李煜在忍屈負辱地過起了囚徒生活。李煜的詞以被俘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後期詞作多傾瀉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沉鬱哀婉,感人至深。《相見歡》便是後期詞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名篇,詞牌名為《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這是作者被囚於宋國時所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是他宮廷生活結束後的一個插曲,由於當時已經歸降宋朝,這裡所表現的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這首詞感情真實,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間詞以綺麗膩滑筆調專寫“婦人語”的風格,是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
-
3 # 用戶1807239825327460
【年代】:五代十國南唐 【作者】:後主李煜 相見歡·秋閨 本調昉於唐,正名﹝相見歡﹞,南唐後主作此調時已在歸宋之後。故宮禾黍,感事懷人,誠有不堪回首之悲,因此又名﹝憶真妃﹞。又因為此調中有「上西樓」、「秋月」之句,故又名﹝上西樓﹞、﹝西樓子﹞、﹝秋夜月﹞。宋人則又名之為﹝烏夜啼﹞。《詞苑叢談》雲:「南唐李後主烏夜啼詞最為悽惋,詞曰:『無言獨上西樓』云云。」顧﹝錦堂春﹞亦名﹝烏夜啼﹞;且﹝秋夜月﹞亦另有八十二字正調,此所應細辨者也。又有一名曰﹝月上瓜洲﹞。 本調三十六字。凡兩用韻,前半皆用平韻。第一句六字,一、三字平仄可不拘。第二句與"搗鍊子"第二句同。第三句為九字句,於第四字略斷作豆,但也有於第六字斷句者。(萬氏《詞律》)此等九字句盡可先成七言一句,而後再尋兩字冠之。後主此詞正用此法。後半起二句換仄韻最宜注意。萬氏《詞律》雲:「斷亂二字,是換仄韻,各譜具失注,是使學者失去二韻,其誤甚矣。」第三句仍協平韻,與前半第二句同。末句亦為九字句,句法與前半末句無異。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翻譯: 版本1 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仰視天空,缺月如鉤。俯視庭院,寂寞的梧桐樹淒慘的秋色被“鎖”於這高牆深院之中。剪也剪不斷,理它卻還亂的是離別之愁。此時此刻,別有一番滋味湧上心頭。 版本2 靜靜的西閣。在月光下撿拾憂愁的往事。我們相對無言。端一樽酒,讓我們今夜長醉。 月,掛在樓上。鉤起一匹青紗。 院中只有梧桐。秋風掃落葉。譁然無聲。深門內宅中的秋,清,寂。獨坐秋中自銜觴,落葉卷襲漫天黃。 紛紛擾擾的離愁,包裹在心頭。剔不去,躲不開。裝愁緒的箱篋,卻依然空。 相見歡,分離愁。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既不忍別離,又何必相逢。人生世事,聚聚散散,只是自尋苦惱罷了。 別離既然愁苦,何相逢。無奈人生世事皆忙愁。風悽兮,雨陰兮,月寂兮。悲歡離合依然繞心頭. 賞析: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廷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悽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 “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裡,“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 過片後“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三句,採用倒裝的手法,來突出離愁別恨是那樣的深重,無法忘卻,心裡越想越亂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種滋味難於言表,讓讀者讀來大有言未盡意無窮之感。 詩詞家借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如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這首抒寫離愁的詞,從渲染孤寂悽涼的環境氣氛入手,形象地展現了心頭無可解脫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訴如嘆,淒婉動人,明白如話,句句精彩。
回覆列表
背景:
靖康之難,汴京淪陷,二帝被俘。朱敦儒倉猝南逃金陵,暫時獲得了喘息機會。這首詞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門城樓所寫。
朱敦儒的《相見歡》的主旨:
表現了詞人強烈的亡國之痛和深厚的愛國精神,感人至深。
原詩: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 宋代: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
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
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