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之溪

    不黑不吹。李牧的確是一個少有的將領。他是外戰內行,內戰照樣內行的軍事將領。奈何他是趙國的將軍,趙國朝堂烏七八糟,使的李牧的戰績功勞,被埋沒了,最後還中了秦國的反間計被殺了,可悲可嘆!如果李牧是在秦國,他的功勞戰績不下白起!

    李牧的成名之戰,是在趙國北方代地打出來。當時抗擊北方匈奴的的支柱之國就是趙國。獨自抗擊匈奴數十年。

    趙國在趙武靈王趙雍時期,實施了“胡服騎射”的軍事變革,向北攻擊北方遊牧民族,拓地千里。成了和北方遊牧民族單挑的主力國家。因此,趙國在軍事部署和軍事體系上是分為兩個軍事集團的,北方是以李牧的代地邊騎為主,主要作戰方向是北方遊牧部落。還有一部分是趙國的內地軍隊,作戰方向是中原各個諸侯國,也就是和趙國接壤的南韓、魏國、燕國和齊國。

    當時由於趙國的作戰中心是各個諸侯國,所以軍事建設的重點是內地軍隊,而非代地邊騎。給李牧的軍隊都是一些老弱病殘、戰力低下的軍隊,只有5、6萬人。就是這樣的軍隊,在李牧的經營下,愣是頂住了匈奴等北方遊牧部落的攻擊。通過十多年的經營,麻痺了匈奴等部落警惕,突然發起襲擊,最終斬殺匈奴軍民10多萬,重創了匈奴。這一戰解除了匈奴對中原戰國的威脅,是戰國時期唯一一次對匈奴的勝利。李牧的邊軍也因該大發戰爭之財。成為兵強馬壯的一支軍隊。

    而此時的中原戰場之上,由於趙國王室的無能,最終被秦國發起的長平之戰殲滅了內地軍隊40萬,趙國元氣大傷。

    之後的趙國不的不將李牧的邊軍掉回,以化解秦國攻勢。在李牧的指揮下取得了肥之戰的勝利,擊敗了秦將桓崎率領的20萬秦軍,秦軍全部戰死,桓崎隻身逃走。這場戰役推遲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

    但是,但是,但是,趙國國王被豬油蒙了心,在秦國大軍攻擊趙國之時,被李牧一一擊退,秦國無奈,於是派出使者賄賂趙國的奸臣,並在通過外交手段來禍害李牧。在秦國的反間計下,不但罷免李牧的軍權,最後還派出使者誘捕殺害了李牧。要知道當時攻擊趙國的秦軍統帥可是和白起齊名的戰國四大名將王翦。

    王翦也奈何不了李牧,但是李牧卻被自己人玩死了,這就是趙國的悲哀!趙國自毀長城,被秦國滅亡!

  • 2 # 海中巖haha

    李牧非常利害,早期是在北部邊防上打少數民族,是邊防軍,改變了被動局面,打得匈奴多年不敢再南犯,後期趙國主要危險是秦國後把他調來打秦軍,雖然並不象吹的那麼利害,也沒到把秦軍打怕的份上,至少做到了讓秦軍沒了勝利的希望,這點他和廉頗類似,但廉頗所處的時代還是趙國最強的時代後期,國力還能和秦國拼一下,但到了李牧時代,西部北部大片土地都已經失去了,國力早不能和廉頗時代比了,兵員不足,糧食產量不足,戰略縱深也小的多了,可以說已經是死棋了。但李牧當將軍後迅速化被動為主動,在後期趙國那麼小的領土上和秦軍周旋,讓秦軍完全沒有辦法,當然給秦軍的殺傷並不大,只是能保證不失地了,在趙國如此弱的前提下能和秦軍打成平局已是非常了不起了,秦國不能取勝又用老辦法,反間計,讓趙王殺了李牧,李牧一死,秦軍一鼓作氣就滅了趙國,僅憑一點就證明了李牧有多利害。岳飛那麼神,宋高宗殺了岳飛也沒亡國,證明宋並不是只靠岳飛,而李牧一死就亡國,證明趙國只能靠李牧。戰國後期也只有李牧和項燕有對秦軍勝利的作戰記錄了。

  • 3 # 歷史風暴

    李牧的戰績太值得炫耀了。

    他的成名之戰,是在北方抵禦匈奴人。

    一場大戰就殲滅匈奴騎兵十幾萬。

    這是什麼概念?

    漢武帝時期,取得對匈奴人的最大的戰果是在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戰中,這場大戰漢軍一共出動了十萬騎兵和好幾十萬步兵,領兵的將領是有大漢朝帝國雙壁之稱的衛青和霍去病,可以說這場大戰是漢朝傾其國力和匈奴人進行了一場決戰。

    漢朝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總共斬首匈奴大約9萬人,戰果雖然輝煌,但付出的代價也極大,大部分戰馬都在這場遠征中死去,漢軍也損失了數萬人。

    最重要的是,這是擁有5000萬人口的已經到達極盛時期的大漢王朝集中全力對匈奴人發起的主力決戰。

    雖說直搗匈奴王庭讓這場戰爭顯得更加恢巨集大氣,但是他所造成的匈奴人傷亡並不比李牧在雁門郡取得的戰果大。

    而且,李牧在和匈奴人作戰的時候依靠的不是他的騎兵部隊,當時李牧只有1萬多騎兵,估計還不到匈奴騎兵的1/10,剩下的十幾萬人都是步兵。

    眾所周知,步兵和騎兵作戰最大的問題是速度遠不如對方,所以將騎兵擊潰之後因為沒有及時擴大戰果,騎兵在遠離步兵的地方還能重新集結,對步兵發起第2次攻擊,甚至是第3次第4次第5次攻擊,一直到將步兵徹底擊垮。

    李牧手上步兵佔的絕大多數,騎兵遠少於匈奴人,所以騎兵在匈奴人撤退之後沒有能力持續追擊,否則的話很有可能會陷入匈奴的包圍圈反而被匈奴人全殲。

    這就考驗了李牧的指揮能力,當時李牧採取的是誘敵深入的策略。

    在誘敵深入之前不斷向匈奴人示弱,讓他們放下疑慮,認為李牧所率領的雁門郡形同虛設,匈奴人可以來去自如,這才讓匈奴人中計,從而僅靠步兵就殲滅了匈奴十幾萬人。

    漢武帝一開始也想學習李牧當年的計策,通過在漢朝邊境埋下伏兵圍殲匈奴人主力,所以選定了馬邑。

    這個地方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派遣30萬大軍在馬邑附近的山中埋伏,沒成想卻走漏了風聲,功虧一簣,被迫開始了和匈奴人在邊境硬碰硬的戰爭。

    當時如果漢武帝的手下有一個李牧這樣的人,打匈奴就沒那麼費勁了。

    所以,僅憑李牧對匈奴人的勝利,就已經讓他無愧於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了。

  • 4 # 薩沙

    恰恰相反,李牧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打敗北方遊牧民族的悍將。

    而在國內,李牧也是最為厲害的將軍之一。

    趙國北方一直存在這很多惡鄰,

    在北方高原上,生活著強悍的遊牧民族:月氏、東胡、匈奴。

    其中,又以匈奴最為強大,是趙國的心腹之患。

    當時匈奴雖沒有後來冒頓單于這種唯一領袖,但也出現了擁兵萬人的大部落。

    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匈奴部落通常只有幾百,最多幾千人。

    這就是遊牧民族發展一段時間的必然結果,在北方草原上達到人口的飽和,大約是二三百萬人。

    這些匈奴騎兵驍勇善戰,機動靈活,尤其善於騎射。他們機動性很強,來去如風,立於不敗之地。

    如果能夠打贏,匈奴騎兵就全力攻擊,四處劫掠。如果打不贏,他們拍馬逃回大漠,趙國步兵根本就追不上。

    此時,趙國也陷入戰亂中,匈奴趁機連續入侵。

    一時間,趙國北部屢屢告急。

    大量趙軍在戰爭中被殺死,更多的趙國百姓被屠殺,或者掠走成為世代的奴隸。

    由於同秦國和燕國的戰事久拖未決,趙國無力兩線作戰,只能以被動的防禦匈奴。

    當李牧奉命駐守代郡(河北省蔚縣)、雁門郡(山西省右玉縣)時,面臨的是一個非常爛的局面。

    匈奴騎兵由於對趙軍連續獲勝,完全肆無忌憚,隨意殺入山西腹地。

    趙人的活動多陷於城池之內,出了城池就是地獄般的場面。而當年人口絕大多數是農民,必須在城外耕地。

    這些可憐的農民都認為匈奴人的獵物,到處都是累累的白骨,無數的良田被拋荒,老百姓一日數驚。

    匈奴騎兵非常善戰,射箭的技巧很高明,騎術也厲害。他們又極為凶悍,打仗根本不怕死。

    趙軍對匈奴的大小戰鬥,沒有打贏幾次,長此以往出現了恐慌情緒。

    李牧上任以後故意示弱,讓匈奴認為他是一個庸將,不足為患。同時,李牧全力練兵,花費多年時間訓練出來一支精銳部隊。

    時機完全成熟,李牧決定開始戰略決戰。

    通過間諜的情報,李牧得知匈奴聯合東胡和林胡各部落,一共出動10萬騎兵,準備南下攻擊趙國,大肆掠奪。

    李牧大喜過望,開始了自己的作戰部署。

    戰役的關鍵,在於將匈奴人引入趙國腹地,再合圍殲滅。

    因為趙軍機動性不如匈奴人,追不上他們,只能通過伏擊戰,將他們的機動性低效。

    為此,李牧用盡各種方法迷惑敵人。

    他命令牧民,驅趕數千牲口在邊境裝作放牧。

    匈奴騎兵先鋒趕來偵查,趙國牧民立即丟棄牲畜逃走。

    匈奴少數騎兵就虜獲大量牲口,非常得意,認為趙國沒有準備且不堪一擊。

    由於看到先鋒搶到了甜頭,餘部興奮之餘迅速傾巢而來。

    自然,匈奴人不是垃圾,不是草包,他們是九死一生的戰士,還是比較慎重的。

    而李牧棋高一籌,隨即命令幾千老弱殘兵前去攔截,秩序打敗仗。

    和匈奴先鋒交手,這數千人果然大敗。

    匈奴人追擊一通,大獲全勝,得意洋洋。

    這樣一來,本來就極度輕視李牧和趙軍的匈奴各部落,沒有任何顧慮,認為趙軍還是會直接潰逃。

    各部落其實各懷鬼胎,都想搶先一步搶奪戰利品,唯恐落後吃虧。

    這種情況下,他們大局南下。

    10萬匈奴騎兵,浩浩蕩蕩、昂首擴胸,進入了李牧的伏擊圈。

    得知匈奴人中計,李牧集中了全部精銳主力迎戰:戰車1300輛,戰馬13000匹,精銳步兵5萬人,善射的弓兵10萬人。

    趙軍總數高達近20萬,兵力上是匈奴人的一倍。同時,這些部隊訓練多年,戰鬥力極強,由於目睹匈奴人的燒殺淫掠,士兵同仇敵愾,發誓要消滅敵人,為同胞報仇雪恨。

    這種情況下,趙軍士氣高昂,準備同匈奴決一死戰。

    李牧派遣戰車兵和弓箭手,迎面給予匈奴人以痛擊。

    趙軍10萬精銳弓箭手有數量上的絕對優勢,更有強弓硬弩以及金屬箭頭,更有甲防禦敵人弓箭的衣甲。在雙方激烈對射中,匈奴人驚訝的發現不是趙軍弓箭的對手,己方死傷慘重。

    更關鍵的是,這是多年戰爭中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匈奴人一下子就懵掉了。

    不過,匈奴人也不是吃素的,弓箭對付不了,他們立即變陣,進行猛烈的衝鋒,試圖衝散趙軍的箭陣。

    然而,他們立即遭遇了1300輛趙軍的戰車。

    戰車是古代的坦克,具有強大的攻擊力。

    戰車首先有弓箭手可以大量射箭,不亞於騎兵部隊。

    而當年還沒有馬鐙,騎兵無法在馬上有效肉搏。相反戰車上的步兵,可以章在山,揮舞兵器。

    步兵長戈可以達到2米,而匈奴騎兵戰刀較為落後,長度不超過1米。

    在趙軍戰車衝擊下,匈奴騎兵被殺的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就在包圍圈形成之前,匈奴人終於發現異常,開始全軍撤退。

    然而,遊牧民族最大的問題就出現了,他們沒有統一的指揮。

    數十個部落發現情況凶險,根本不顧別人的死活,都全力試圖先逃出去。

    於是一瞬間,匈奴人的正面抵抗就結束了,轉為趙軍追擊,匈奴人逃亡。

    數十個部落散亂的向後撤退,一頭就撞進了趙軍的包圍圈。

    無論他們撤退到哪裡,迎接他們的都是迎頭痛擊,丟下大片的屍體。

    很快,戰鬥變為單方面的大屠殺,數日之內,匈奴人遭受滅頂之災。

    此次匈奴、林胡、東胡被殲滅高達10萬之眾。

    當時草原的戰士大約可以有二三十萬,這等於被趙軍殲滅了一半。

    此戰,匈奴等遊牧民族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十多年內再沒進入趙國境內。

    而李牧大將軍,同匈奴進行了1次大仗,就將它幾乎打垮。

    這不但前無古人,也是基本是後無來者的。

    這就是李牧大將軍。

  • 5 # 浮沉的歷史

    李牧一生中含金量最高的一戰就是發生於前234年的肥之戰,此戰李牧大破秦軍,秦軍將領桓齮生死不明,從此消失在歷史之中。要知道秦將桓齮在之前的伐趙之戰中,才剛剛擊敗趙將扈輒,斬首趙軍十萬,李牧此次能夠擊敗桓齮充分證明了其軍事才能。李牧也正是憑藉這次大勝秦軍,被趙王封為了武安君。

    總得來說,李牧是一個有兩把刷子的將領。但由於缺乏更加詳細的歷史記載,李牧究竟取得了多大的戰果、消滅了多少秦軍,歷史並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字,不過兩次擊退秦軍這是無可置疑的史實。

  • 6 # 歷史其實很可笑

    有人經常說李牧以趙國一國之力吊打匈奴,其實這些人都選擇性忽視了一點,這個時期的匈奴實力和漢代的匈奴實力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甚至和大秦帝國北擊匈奴也完全不是一個量級。李牧所面對的所謂匈奴,不過是草原諸多部族中匈奴部族的一個部落而已,而這個時候,統一匈奴的冒頓單于才剛學會走路,距離匈奴真正強大起來還有很長的時間。

  • 7 # 嘲今憂

    大家回答問題的時候可以看看這個人其他的問題,他的問題都有明顯的挑起爭議性,而且不是主管的探討問題,所提的問題都帶有狹隘的個人觀點且言辭粗鄙,大家拉黑此人即可

  • 8 # 碩鼠62

    李牧以代郡一地之力,打敗了匈奴,而且是上升期的匈奴,這相當於明末有人以遼東一地之力打敗了滿清,這還不牛嗎?不值得吹嗎?何況李牧不死,橫掃六國的秦軍就不能在趙國佔到便宜,李牧一死,趙國立即城破國滅,怎麼能說李牧沒有什麼功績?

  • 9 # 戀海棠

    為什麼喜歡他們就叫吹呢?是不是以後遇到肖戰,你問他,請問你是怎麼對待你的戰吹?還有什麼巴吹,冪吹?紫吹?千吹?倫吹?

  • 10 # 徐徐斌斌

    司馬遷的《史記》啊,一共就收了幾百號人,李牧還是這幾百號人裡的正值,而且是排名靠前的。漢武帝跟匈奴打了一輩子,把國家都快拖掛了,還是沒徹底解決匈奴問題。李牧就依靠趙國北境的十幾萬人,一次性解決匈奴十幾萬人,保持趙國北部邊境十幾年平靜。這如果不算牛逼,還有什麼算牛逼?李牧死之前,秦國打趙國還挺吃力,李牧死之後,那就是風捲殘雲。這不算牛逼,那啥是牛逼?《史記》裡軍事能力的排名,李牧怎麼也是前十的存在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行業需要用到程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