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戶7869988503419

    萬事皆休是一醉方休的同義詞。一醉解千愁,喝醉以後糊裡糊塗的什麼事也不用做了,什麼事也做不了了,萬事不用愁也不用管,其實一醉方休只昰自欺欺人,自我陶醉,更是在尋求自我安慰,自我逃避。其實惜酒消愁愁更愁,明朝灑醒後還得面對一切。

  • 2 # 清風松居

    一醉方休是指一直到醉才停止,比喻做事到痛快,無拘無束。同義詞有開懷暢飲,不醉不歸,不醉不休,淋漓酣暢,淋漓盡致,盡興而歸,痛快淋漓,暢快淋漓,揮灑熱血,揮灑青春,天馬行空,乘興而起,瀟灑暢快,放縱自我,自由放飛,弛騁高飛,浪跡天涯,唯我獨尊,一舒胸臆

  • 3 # 你好嗎瘋子

    答:一醉方休同義詞有:不醉不歸。

    拼音:

    yī zuì fāng xiū。

    釋義:

    意思是一直到醉才肯停止。一般發生在喝酒場合,一醉方休,不醉不歸。

    成語出處

    1、林斤瀾《編輯的夢》:“酒一直喝著,年事日增,承受力日減,少不了一醉方休。” 2、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11章:“韓先生,讓我們一醉方休!”

    成語用法

    示例 為什麼一醉方休。[1] 通常人有不開心的事,或鬱悶、心情差、受到冷落……要一醉方休。而且一般人們會去酒吧一些熱鬧、刺激、沒有人認識的地方。一般不會在家裡,因為在家裡通常會受到家人的排斥!

  • 4 # 華胄大道

    原漿酒賈湖遺跡距今九千年左右,但酒的實際出現可能還早的多,有觀點認為在農作之前已有,可能達到距今一萬五六千年之久。蒸餾酒出現晚得多,不是古人不愛喝高度酒,而是至少一萬多年沒法喝到。蒸餾酒舊說是元時自阿拉伯引入,其實不是,考古上已發現漢代蒸餾器具,還有發現金代蒸餾器,已接近後來的白酒生產器物。出土發現的唐代酒杯,有種很小形制的,只能適合飲蒸餾酒。文獻也有記載,宋高僧贊寧的《物類相感志》載,“酒中火焰,以青布拂之自滅。”宋田錫《曲本草》也有記述“暹羅酒以燒酒復燒二次,……能飲之人,三四杯即醉,價值比常數十倍”。這些足以否定元時引入之說!但蒸餾酒普及,應在元代,蓋因進入中原的蒙古人,極其嗜酒,發現此物,自然將其發展。用紙擦腚也類似,元以前也有,但不普及,因漢人有敬惜字紙之習,蒙古入主之後,哪管這些,好東西盡量用,用紙揩腚漸多,也並不等於蒙古人發明或引入了紙揩腚。

  • 5 # 沒事叨兩句

    你這個問題說的就不對,古人不是喜歡喝低度酒,是提純技術不過關,沒辦法只能喝低度的。據史料記載唐朝時就有名酒三勒漿,是經過三次發酵30多度的烈酒,在長安一酒難尋。視為極品佳釀。

    後來多次蒸餾技術改進了,高度烈酒成為可能,只是由於古代生產技術落後,糧食總是不夠吃的,官府不允許嚴重浪費糧食的高度酒出售。酒類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官營的。

  • 6 # 我愛天之藍

    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古代釀製的酒度數都比較低,在元代以前,就是到南宋為止的酒都是發酵酒,度數最多不高過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發酵後就過濾而得;故有"李白鬥(十升)酒詩百篇","綠蟻新醅酒"之類的詩句,像武松過景陽岡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二十度以下的,甚至是十幾度左右,現在的釀造技術提高了,洋河的頭排酒度數可以高達72度左右,但是喝起來卻不那麼辣嘴,刺激。而是比較綿柔醇厚舒適。

  • 7 # 耕讀先生

    不是古代人喜歡喝低度酒,而是古代沒有高度酒,武松絕對喝的是低度酒,而且不是現在我們所知的白酒,因為白酒出現在明朝。

    土法釀酒很好玩,開始出的酒沒有度數,拿勺子舀起來嘗嘗,中間的最好,後面的當然就沒有酒味了。

  • 8 # 哀公問宰我

    酒的蒸餾技術是元明時代傳入中國的,李時珍已經是明朝後期,他認為白酒不是好東西,人們更多以之入藥。清代關外苦寒,滿人喜食豬肉飲烈酒,應該是隨著這股風氣高度酒才得以流行。中國古代多飲用低度數米酒,在南通、崇明一帶以糯米釀造米酒,味道很醇厚,很渾濁。這就是范仲淹的“濁酒一杯家萬里”中的濁酒。

  • 9 # 哈哈95128931

    中國古代也曾經有過禁酒令,都是災荒年代。因為,大量釀酒會耗費糧食。而真正意義上因酗酒誤事而禁酒的不多。為什麼?酒精度數不高。實際上這樣的酒養人。現代人經過提純勾兌的高度烈酒能夠讓人很快有微醺美妙的感覺,于是久而久之,很多人,尤其是現代男人喜歡上烈酒,以一醉方休換得壓力的釋放。應該指出的是,酗酒有害健康,酒駕危及生命。

  • 10 # 教父444

    中國古代是釀酒度數與現代的啤酒相當,當年武松景陽岡大碗喝酒喝的就是這種酒,現代酒是蒸餾酒,提純度數很高,經過勾兌提香加工而成,只是多一種選擇而以……蒸餾酒度數高,現代人喝很少就能達到古時幾大碗的酒精量,烈酒還是盡量不要喝,高度酒會灼燒食道粘膜,一旦食道粘膜損傷會造成潰瘍嚴重造成癌變,飲酒要注意選擇!

  • 11 # 一個暖寶寶

    我來說一句吧,低度酒小時候喝就不能喝多少,有時候喝著就胃裡一涼忍不住吐出來,高度酒喝著不到短片從來沒吐過,我不是瞧不起低度,感覺喝低度就和摻了水的高度一樣。建議大家平時不要喝低度酒,都尼瑪是勾兌的,高度酒勾兌的很少,市面上沒有100酒精賣,要保留酒的味道高度酒基本都是釀造的,低度酒十個有6個勾兌的。糧食酒釀出來都差不多60到70,喝東西還是喝純點的好,永遠支持高度酒

  • 12 # 瀋陽聯想

    其實古代人不是不喜歡高度酒,而是當時技術還沒有蒸餾酒工藝,燒酒沒出現而已。當時度數最高的當屬黃酒,能有20多度,可以保證長時間存放不變質,甚至越存越香。低度的米酒是無法長期保存的。

    宋代開始傳統燒酒開始出現,甚至已經開始將就酒曲做法了。燒酒相比黃酒或者米酒酒精度更高更易保存,香味也更悠長,但蒸餾技術出酒率低,在古代也不是普通百姓喝的起的。北宋天錫的《麯本草》中,記載了一種經過反復二至三次蒸餾而得到的美酒,其度數較高,飲少量便醉。”羅酒以燒酒復燒二次,入珍貴異香,能飲之人,三四杯即醉,價值比常數十倍。”

    現在國家區分液態發酵酒和固態發酵酒,液態發酵酒就是用食用酒精加各種香料調製的低端白酒,價格便宜便於普及。而固態發酵法就是傳統工藝用糧食酒曲釀酒,成本依然很高,古代很貴現代也依然很貴。但傳統糧食酒對人身體的好處是液態酒無法比擬的,香味也更醇和。

  • 13 # DanielZhou31788964

    我覺得根本的原因是制作工藝的升級,蒸餾酒更加方便攜帶和飲用。比好多壇酒從生產,儲存,飲用上要快捷。更加濃縮和香濃。有一百元鈔票大家就懶的總攜帶二十的。我感覺可能核心緣由在此。口感方面見仁見智。低度酒容易上頭,高度酒容易酒精中毒。

  • 14 # 白白冰山行

    幾千年的好壞沒那麼多人來猜,

    古代釀酒工藝不行,導致度數不高。

    也有長時間發酵後度數增加的。

    不過大多都不高。

    像紅樓夢中賈府女眷喝的都是較甜的果汁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區分玉和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