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秋衫
-
2 # 用戶1842425280604008
1、劉禹錫《陋室銘》類比手法的運用: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鳴。
2、《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類比手法: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 3.、魯迅《拿來主義》類比論證: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
4、魯迅《未有天才之前》類比:幼稚對於老成,有如孩子對於老人,決沒有什麼恥辱;作品也一樣,起初幼稚,不算恥辱的。因為倘不遭了戕賊,他就會生長,成熟,老成;獨有老衰和腐敗,倒是無藥可救的事! 類比修辭 1、定義: 類比修辭是基於兩種不同事物或道理間的類似,借助喻體的特徵,通過聯想來對本體加以脩飾描摹的一種文學修辭手法。 2、作用 類比的作用是借助類似的事物的特徵刻畫突出本體事物特徵,更淺顯形象地加深本體事物理解,或加強作者的某種感情,烘托氣氛,引起讀者的聯想。 類比的邏輯推理能引起讀者豐富的想象和強烈共鳴。 在文學中,類比屬於比喻範疇,與?明喻、隱喻緊密相連,但又同中存異。類比是擴展式的比喻,所涉及的兩事物間的相似點往往非止一端,各各對應,形成邏輯推理的前提。
3、與“比喻修辭”比較 比喻是把一樣東西比作另一樣東西,而類比是兩種東西有同樣的特徵才放一起比較的。 用作本體和喻體的兩事物,非同質同類,是形成比喻的前提;有相似點,是形成比喻的關鍵。用作本體和類體的兩事物,同質或同類,是形成類比的前提,有相同或相似點,是形成類比的關鍵,這是比喻和類比的分水嶺。 構成比喻的兩事物,之所以必須是非同質同類,其原因在於同質或同類事物之間,只存在對比或類比的關系(對比重在對事物間的差異性的揭示,而類比則著重於對事物間共性的展現)。
類比推理的例子有: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文言文中類比推理的例子很多,比如魚我所欲也裡作者開頭寫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與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取義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