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雙糯米9H
-
2 # 禹辰471
陶淵明原本可以活得舒適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氣節為代價。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也正是因此,他才能寫出獨有的文風,並創作出了傳誦百世的詩文,在為後人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他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風亮節,成為中國後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不為五斗米折腰”是一種氣節,一種品格,被視為中國文人不事權貴的典範。在現實生活中任何的蠅頭小利或者大筆的不義之財都不值得出賣人格。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則,不能為了自己的前途去阿諛奉承那些有權勢的人,為官清廉才能受民眾的愛戴。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或富貴或清貧,都由自己主
-
3 # 太陽島的Sunny896
不為五斗米不折腰之類的故事可以是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不為五斗米不折腰表達了一個人特別有骨氣,特別有志氣,大義凜然而沒有低三下四的情況,我們的開國功臣們在解放戰爭中就大義凜然的樣子,不為五斗米不折腰建立新中國。
-
4 # 用戶1040948828980
“不為五斗米折腰”原指不會為了五斗米的官俸向權貴屈服(五斗米:微薄俸祿的代稱;折腰:彎腰,指鞠躬作揖),後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在句中一般充當作謂語、分句。
近義詞
堂堂正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
反義詞
趨炎附勢、阿諛奉承等
成語出處
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唐·房玄齡等《晉書·陶潛傳》)
成語“不為五斗米折腰”即出自此。
-
5 # 用戶9397021862136
不為五斗米折腰,漢語成語,讀作bú wèi wǔ dǒu mǐ zhé yāo,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出自陶淵明《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陶淵明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他不僅詩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也同樣很有名。
陶淵明生於公元365年,是中國最早的田園詩人。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朝代更迭,社會動蕩,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公元405年秋天,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 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官員來視察,這位官員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
陶淵明得到消息,雖然心裡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不料他的秘書攔住陶淵明說:“參見這位官員要十分注意小節,衣服要穿得整齊,態
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說你的壞話。
”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從官場退隱後的陶淵明,在自己的家鄉開荒種田,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 在田園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寫下了許多優美的田園詩歌。他寫農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他寫自己勞動的感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也寫農人勞作的甘苦:“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
然而,田園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十分艱辛的,不勞作就沒有收獲,遇到天災人禍,即使勞作也是一無所獲。 晚年的陶淵明生活貧困,特別是一場大火把他的全部家當毀於一旦之後,全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到六十三歲時,陶淵明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陶淵明的最大成就,在於他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為基礎,以自己卓越的詩歌才華,極大地豐富了農事和田園題材的創作。以前詩中罕見的桑、麻、雞、狗等平凡事物,一經他寫入詩中,無不生趣盎然;而他描寫大自然的親切,常常能激起人們的無限向往。
除詩之外,他還給後人留下不少精美的散文,其中最著名的有《桃花源詩並記》等。在這篇作品中,作者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空想社會,在那裡沒有動亂,沒有朝代變更,沒有國家君臣,沒有徭役賦稅,百姓過著豐足、與世無爭的美好生活。
作者以優美的語言,使這篇作品產生了永久的魅力,以至後世人們一直把這種空想的社會稱作“桃花源”。
官場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壇上多了一位文學家。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剛直不阿、不附勢趨炎的寫照。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個人不願意犧牲自己的氣節去換取某種物質利益,也常常說“不為五斗米折腰”。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唐·房玄齡等《晉書·陶潛傳》
解讀]我不能為那微薄的官俸彎腰行禮,侍奉鄉里的小人。
陶淵明做彭澤縣令時,郡裡派督郵(官名)前來巡視,縣裡熟悉官場規矩的小官吏說,上司來巡視,縣令應穿戴整齊地去拜見長官。陶淵明歎息說“~,~!”于是留下官印,離開縣衙,回家種田,過起了隱居生活。
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彎腰腰行禮。拳拳;奉持之貌。
“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來比喻有骨氣、清高。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陶淵明又名陶潛,是中國最早的田園詩人。他所以能創作出許多以自然景物和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與他的經歷和處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公元405年秋,他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
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歹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回覆列表
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來比喻有骨氣、清高。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不為五斗米折腰是一種貴族精神的氣節,追求的是從開始到結束的完美主義,不能有一絲瑕疵,因為瑕疵再小也騙不過自己。
天然卷是為了目的誓不罷休,哪怕為了夢想滿身汙泥又如何?只要始終向著太陽靠近,汙泥早晚會晒乾脫落。
事實上,陶淵明原本可以活得舒適,榮華富貴,至少衣食不愁,但這一切都需要以人格和氣節為代價,這是陶淵明所不能夠給予的,于是他選擇了艱苦但寧靜而自由的生活。有失必有得,陶淵明獲得了有尊嚴的人格,獲得了自由的心靈,同時還寫出了流傳百世的詩文,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和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