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戶6941156540348
-
2 # 用戶10733088557
距今6500多年前,以黃帝和炎帝為首的華夏部落聯盟和在以蚩尤為首的九黎族部落聯盟,為了爭奪河北地區適宜耕耘的土地,在逐鹿地區展開激戰,是為逐鹿之戰。最終黃帝和炎帝擊敗蚩尤, 拉開了中國由野蠻邁向文明的序幕。
之所以這場遠古時代的戰爭會讓人產生有“地外文明”參與的聯想,是因為關於這場戰爭的歷史記載,出現了許多雙方利用“風雨霧雷電”等自然現象交戰的描述,而蚩尤則被描繪為銅頭鐵臂、食石沙子、力大無窮的形象。本來是一群原始人之間的戰爭,仿佛是一群神仙在打架。
比如交戰初期,蚩尤利用大霧,使黃帝九戰不勝。黃帝在發明指南車後才辨明方向,衝出大霧。而後黃帝在玄女的幫助下把東海神獸夔做成了80個大鼓,用巨大的鼓聲嚇退蚩尤。在激戰數日後,雙方在冀州之野決戰。黃帝用應龍發動水攻,蚩尤請風伯雨師,以狂風驟雨應戰。黃帝又請下了一位叫魃的天女,制止了蚩尤的大雨,最終殺掉了蚩尤。而魃則無法返回天上,使得這裡再也沒有下雨。
我認為,這些歷史記載讀起來是非常誇張,但附會為地外文明的幫助就不合適了。因為那時候沒有文字記載,關於逐鹿之戰的故事只能靠口頭代代相傳,在傳述的過程中,情節難免越來越誇張離奇。比如交戰時可能正值雨季,對戰爭產生了影響,所以古人把“風雨雷電霧”等自然現象當成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而應龍、玄女、風伯雨師等神話人物可能是後人的附會,也可能是遠古巫術活動的印記。再比如對蚩尤的描繪,說他背上有翅膀,還有81個兄弟,且各個銅頭鐵額,力大無窮,這聽起來像是高達機組,合理的解釋應該是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族以鳥為圖騰,而81個兄弟應該是81個部落首長。至於銅頭鐵額,力大無窮則是對他們強悍實力的誇張敘述罷了。
當然,把這些理解為地外文明也不是不可以,不過,這需要更多的考古印證,而不是腦洞大開。
涿鹿之戰無法考究是否真實,在傳說中的確有此次戰爭,但是在史書裡面並沒有記載。主要講述的是炎帝,黃帝,蚩尤之間的戰鬥。最終黃帝收獲最大,並且也受到了後人的愛戴,一直活到了118歲,才架著龍飛到天上。
一、逐鹿之戰的主人公
逐鹿之戰的主人公是炎帝與黃帝還有蚩尤,在過去他們三個都是部落的首領,並且最終黃帝統治了所有部落。炎帝與黃帝相差了12代,兩者之間也曾發生過大戰,但是最終黃帝贏了。黃帝深得民心,活到了118歲去世。
蚩尤是比較狠的角色,曾經與炎帝展開戰爭,但是炎帝戰敗,後來黃帝幫助了炎帝最終打敗了蚩尤。他與蚩尤一共經歷了三次大戰,最後一次就是逐鹿之戰。蚩尤本身的戰鬥力非常強,但是由於自己的坐騎所以打了敗仗,其實蚩尤的坐騎就是現代的大熊貓。
炎帝與黃帝在後期被統稱為炎黃子孫,分別掌管著兩個部落。但是在黃帝統治的期間,最為繁榮昌盛。並且老百姓的生產生活都發生了改變,懂得如何生火做飯,懂得瞭如何制作生活所用的工具,同時也擁有了自己的語言以及文字。
二、逐鹿之戰的影響
在逐鹿之戰以後對生活的影響非常大,對歷史的影響也非常大。使得華夏成為了一個新的歷史朝代,尤其是對於現代的漢族更有開天闢地的作用。漢族現在人口最多,佔了整個中國40%,佔了全世界大概1/5
黃帝對所有的部落影響非常大,華夏族對於所有的部落影響也很大。漸漸的很多散落的部落,全部都歸順在華夏族之內。同時還與華夏族同化,致使天下的統一。由此人們的語言統一化,文字統一化,生活更加有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