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醜的太帥

    五言仄起一般指的是第一句第一、二字為仄聲,平收一般指的是第一句最後一個字或兩個字為平聲。這種格式的五言格律詩一般較少。有以下兩種格式。

    一、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宋之問之漢江宴別

    漢廣不分天,舟移杳若仙。

    秋虹映晚日,江鶴弄晴煙。

    積水浮官蓋,遙風逐管弦。

    嬉遊不可及,留恨此山川。

    二、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宋之問之陸渾山莊

    歸來物外情,負杖閱巖耕。源水看花入,幽林採藥行。野人相問姓,山鳥自呼名。去去獨吾樂,無然愧此生。

  • 2 # 用戶3005694659780

    比如說“一二三四五”,平仄為“仄仄平仄仄”,二四位置上是“仄、仄”,都是仄聲,這就是失替的,不是個律句,就不能組成格律詩。

    而“一三五七九”,平仄為“仄平仄仄仄”,二四位置上是“平、仄”,那麼這就是相替的。一般律句中是“平平仄仄仄”或者“平平平仄仄”,原則上這也算一個律句,能出現在格律詩中——注意只是原則上,這種“仄平仄仄仄”雖然相替,但是音病明顯,可以用但並不適用。

  • 3 # 玉壺冰心君可知

    不一定!五言律詩的仄平韻律並不是拘泥於一種格律,如杜甫的五言律詩【望嶽】一詩中的首句“岱宗夫如何”的仄平韻律就是“仄平平仄平”;而尾句“一覽眾山小”的仄平韻律則是“仄仄仄平平”。所以,在古代的律詩中,無論是五言還是七言,都不乏有入律和出律的前例。所以只要掌握住仄起平收和抑揚頓挫的原則,不一定都那麼嚴格。

  • 4 # 想飛的魚加油

    (1)仄起仄收式:

    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 平平仄仄, 仄 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 平平仄仄, 仄 仄仄平平。

    (字外加圈表示可平可仄。)

    秋夜

    王維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發終難變,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國、木、別、月、白、欲、不”都是入聲字)

    (2)仄起平收式。和仄起仄收式相比,僅首句改為“ 仄 仄仄平平”,其餘不變。

    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 平平仄仄, 仄 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 平平仄仄, 仄 仄仄平平。

    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3)平起仄收式:

    平 平平仄仄, 仄 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 平平仄仄, 仄 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4)平起平收式。和平起仄收式相比,僅首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餘不變:

    平平仄仄平, 仄 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 平平仄仄, 仄 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送趙都督赴代州

    王維

    天官動將星,漢地柳條青。

    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

    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

    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

    (皓月空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鍵打火只通電怎麼再打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