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卡餓咯路
-
2 # 平兒5107
中秋節的習俗:
祭月,拜月,賞月,吃月餅,遊湖,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
中秋節意義:
1.團圓,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人世間總是離多聚少,追求團圓就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
2.和諧,中秋慶賀著期待著豐收,也期待著和諧。希望國家政通人和,社會和諧有序。
3.感恩,月是民族和諧家庭幸福的象徵,也是一家團聚的日子。
4.許愿,通過節假日對月亮許愿,心誠則靈。
5.人情之美,家家供桌祭天齋月,反映人們對月亮對自然的敬畏和親近。
6.審美趣味,中秋夜賞明月,在自然中月光下,獲得審美享受。
-
3 # 晨林君竹
中秋節的習俗
1、祭月。在中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
2、燃燈。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
3、賞月。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
4、觀潮。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5、猜謎。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中秋節的意義
中秋節的意義是:團圓慶賀。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也是緩慢發展而來的。挖掘和弘揚中秋節中的團圓文化,發揚敬老孝親、感恩父母的美德,也應該是中秋文化的範疇。隨著時代的變遷,在中秋時節,人們對著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更多地被賦予了思念親人的色彩。中秋節俗有久遠源頭,中秋節俗貼近了民眾生活的需要,民眾將秋季的節俗都集中到中秋,使中秋成為四季慶賞的大節之一。正因為八月十五的月亮很圓很亮的原因,所以這個節日又被稱“團圓節”。
回覆列表
團圓,拼音是:tuán yuán,指的是一家人全部在一起。一年之中,家人去遠方工作,只有到年的時候才回家或者幾年才回家就是團圓。
釋義:
1、圓;滿圓。2、團聚在一起。3、圓滿的結局,多指戲劇情節而言。
例句:
1、圓貌。唐 元稹 《高荷》詩:“颭閃碧雲扇,團圓青玉疊。”元 曾瑞 《哨遍·古鏡》套曲:“寒光皎潔明盈室,素魄團圓照滿天。”《金瓶梅詞話》第二四回:“但見銀河清淺,珠鬥爛斑,一輪團圓皎月,從東而出。”清 曹雪芹 《紅樓夢》第一回:乃對月寓懷,口號一絕雲: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劉大白 《是誰把》詩:“是誰把空中明月,捻得如鉤,待我來摶鉤作鏡,看永久團圓,能否。”
2、親屬團聚,多指夫妻而言。唐 杜甫 《又示兩兒》詩:“團圓思弟妹,行坐白頭吟。”元 湯式 《湘妃引·有所贈》曲:“三般兒寄語嬌姿。昏迷著無明無夜,悽涼得半生半死。團圓是何日何時。”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回:汝夫已得龍王相救,日後夫妻相會,子母團圓,雪冤報仇有日也。清 洪昇 《長生殿·補恨》:“團圓等待中秋節,管教你情償意愜。”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四回:“ 蓉兒 ,和你媳婦坐在一處,倒也團圓了。”
3、指劇情的圓滿結局。清 李漁 《慎鸞交·計竦》:“怕的是戲到團圓諸事了,非晉爵,即加封誥,卻不道勝事留些餘地好。”
4、樂曲名。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舞工》:“軟舞曲,有《涼州》《綠腰》……《團圓》《旋甘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