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倫讀歷史
-
2 # 木子圭
封建時期百姓的生活沒得好與不好,只是相對的而已。
首先,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時期,太祖皇帝算得上是很體恤老百姓了,抓貪官殺貪官,重視百姓疾苦,然而皇權初建,接連多次向北元用兵,實際上消耗了很多的民力物力,軍費的支出在那樣一個商業並不發達的時代,還不是全靠農民百姓承擔。
建文帝朱允炆時期,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連年戰火之中受苦的仍然還是百姓。
成祖朱棣時期,經過一系列的政策調整,人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善,雖然朱棣仍然像他老爹一樣不斷地向北元用兵,但是此時的國家還是頗有些家底的,人民的生活也照之前要好了很多,僅僅從修永樂大典和鄭和五次下西洋就能看出,為什說修本書就能看出有錢呢,這個自己查一下明史和對比一下幾個弱小的僅能修個前朝歷史的朝代就知道了。
接下來仁宗朱高熾和宣宗朱瞻基,這兩位同志執政時期應該是有明一朝276年中百姓生活最好的時期,對外北元已經被朱元璋和朱棣兩位猛人打殘了,對內經過朱元璋到朱棣三位皇帝的治理,生產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復,這兩位皇帝本身又是難得的明君,愛惜民力、與民休息,他們治理的時期又被後世歷史學家稱為,中國四千多年曆史中,唯一堪比漢朝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
明朝自仁宣之治後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嘉靖和萬曆兩個不上朝的皇帝,王振、劉瑾、魏忠賢這三個禍國殃民的大太監,嚴嵩、張璁、徐有貞、石亨這群奸臣,雖然也有像楊廷和、夏言、徐階、李東陽、于謙這樣的名臣支撐朝局,但是奈何皇帝不願意幹活,終究也是獨木難支,百姓生活也是開始走了下坡路。
-
3 # 史不知味
明朝雖有十六帝,可若論哪個時期的百姓最好過,當然是仁、宣時期,也即明仁宗和明宣宗時期。
明仁宗雖然在位時間只有短短十個月,可是他卻打開了“明宣之治”的局面,史家無不惋惜他的早逝,紛紛認為倘若上天能夠再給他多一點時間的話,他的功績能夠比擬漢朝的文、景二帝。
不過呢,史家實際上一直將明朝的“仁宣之治”比作漢朝的“文景之治”,相比於所謂的“永樂盛世”而言,也是活在“仁宣之治”時期的百姓才能享受到實質性的好處。
這麼說吧,“永樂盛世”是巨集觀角度的盛世,是從國家和民族的整體格局去看的盛世;“仁宣之治”則更多的是微觀角度的治世,更注重的是增加財政收入和提高百姓生活,然後再反哺於巨集觀。
所以,雖然明仁宗在位時間過短,明朝百姓幸福指數最高的時期更多地集中在了宣宗時期,但也不可因此忽視了仁宗朝。
明朝276年,對於國家和民族而言最好的莫過於永樂時期,對於百姓最好的則是仁宣以及孝宗,仁宣和孝宗之間則又屬仁宣為最。
史書評價明宣宗朱瞻基說他即位當了皇帝之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這並非過譽。
明仁宗即位之後便廢除了朱棣時期的很多苛政,也沒有再發動朱棣時期那樣的對外戰爭,而是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
朱瞻基當皇帝之後,也繼承了仁宗時期的政策並加以改善,不僅農業恢復了過來,商業也得以迅速發展,明朝的財政稅收逐年增長。
正因為政策最為寬鬆,農業、經濟發展得最好,所以這個時期的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數才會最高。
為什麼明朝別的皇帝在位時期,百姓生活得不如仁宣時期呢?
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後,雖然也制定了不少惠民政策,但同時也在實行高壓統治,百姓許多時候連出行的自由也沒有。
實際上,明朝在洪武、建文和永樂三個時期,幾乎一直處於備戰狀態或者戰爭狀態。朱元璋打完了陳友諒、方國珍等人之後,還得繼續打北元,除了北伐之外,還有西征,戰爭連年不斷。朱允炆當了皇帝,因為急著削藩,所以又引發了“靖難之役”,打了幾年,才輸給了朱棣。朱棣當了皇帝,不僅繼續發動對外戰爭,還數次御駕親征。
打仗打的是什麼?是錢,錢從哪來?從百姓身上徵收來的,所以這個三個時期的百姓生活壓力實際上很大。
不過,不論是朱元璋,還是朱棣,他們的北伐確實是有利於國家和民族的穩定的,這也是我此前所說“永樂盛世”是巨集觀角度的盛世。
朱元璋和朱棣打得北方彎了腰,仁、宣二宗這才有了穩定的內外環境去好好地於發展農業和經濟,否則內外交困的話哪敢讓百姓休養生息?
明英宗是個糊塗蛋,雖然運氣很好,只可惜能力不行。
他不僅寵信宦官,還被宦官王振忽悠得學起了朱棣,御駕親征瓦剌,結果如何?被瓦剌也先給俘虜了!
也先原本想用明英宗從明朝這邊換點好處,誰知道于謙拋開英宗,直接擁立英宗之弟朱祁鈺為帝了,也先一見撈不到好處,這才又使壞將明英宗還給了明朝。
明代宗朱祁鈺當時雖然已經坐穩了皇位,可是他唯一的兒子夭折,之後又沒有生下兒子,導致國本動搖,以至於在他病重之時發生了“奪門之變”,明英宗則因此糊里糊塗地又當了皇帝。
論能力,明英宗還不如明代宗,他兩度為帝能給明朝帶來什麼?
明英宗之後的明憲宗倒是比明憲宗好一點,但本質上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轉變。
仁、宣之後,雖然有個明孝宗在治國方面也採取了和仁宗、宣宗類似的仁政和寬政,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但實際上明孝宗一生是在致力於恢復仁、宣之景象,因為當時已經經歷了英宗、代宗之亂,明憲宗雖有所扭轉,但仍然沒有本質上的改善,明朝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領域比起仁、宣時期皆遠不如。
但是明孝宗終其一生也沒能將明朝的政治、經濟等恢復到仁、宣時期的水平,所以孝宗時期的百姓生活得並不如仁、宣時期。
明孝宗之後的武宗朱厚照在“武”之一字上做的是不錯,但在政治、經濟方面則不如孝宗,畢竟他是一個貪玩的“孩子”。
明世宗朱厚熜,也即人們所熟知的嘉靖皇帝,他能力是有的,可惜呀,他不願把精力放在治理國家上面,成天做著得道成仙的美夢,以至於任用奸臣嚴嵩。
明武宗和明世宗之後的則是隆慶和萬曆,隆慶幹得還還可以,只是還是不如孝宗。
後來的萬曆皇帝,因為萬曆十年之前有張居正在推行新政,所以政治、經濟等各領域皆有所恢復,為明朝增加財政收入的同時,實際上百姓的生活壓力也有所緩解,但別說和仁、宣相比了,哪怕是孝宗時期,也有不如。
張居正所推行的新政也是“一鍋粥”,沒能做到因地制宜,導致很多官員為了政績而做出強迫百姓之事。
張居正一死,萬曆因為恨透了張居正,所以推翻了他的新法,又因為國本之爭和朝臣鬧了幾十年的脾氣,所以政治、經濟等方面又開始衰退。
明光宗朱常洛當了沒到一個月的皇帝不用多說,天啟皇帝朱由校和崇禎皇帝朱由檢這兄弟倆幹得怎麼樣?
只能說一個比一個糟糕,至少天啟皇帝還懂那麼一點帝王之道,崇禎呢?他不懂制衡之術便罷了,竟然還被一群文官給治的死死的,沒點皇帝的樣。
從嘉靖時期開始,明朝“南倭北虜”的形勢開始變得愈發嚴重,萬曆時期也長期處於戰爭狀態,後又有努爾哈赤起於建州,所以從嘉靖之崇禎,明朝百姓的生活還真談不上什麼好不好,只能說多數還能忍得下去,忍不下去的便揭竿而起了。
所以,明朝百姓生活最好的時期當為仁宣時期。
-
4 # 錦繡之州話古玩
老百姓最好過,首先要國家強大富裕。永樂皇帝朱棣在位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保持了明太祖朱元璋減輕賦稅,蓄養民富的政策等。永樂皇帝當政二十二年,通過他的治理展現給世界一箇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無論是手工業、農業、交通、對外開放、貿易交流、文化等各個方面,都有了類似於西方資本主義萌芽態勢,比如說:永樂五年定稿的《永樂大典》,被後入譽為當時世界最大的最早的百科全書,永樂期間組織疏浚大運河,製造了當時最大的銅合金鍾 ,建設了巨集偉的紫禁城……, 特別是對外開放交流,1405年朱棣組織了上百艘艦船委派鄭和下西洋,開始了國家間的貿易交流,鄭和下西洋不僅僅帶回來金銀財寶,更重要的是也帶回來了各國的先進技術工藝原料,比如說: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帶回來了大批的陶瓷生產用青料、琉璃用的低溫彩料等等(還有其他的生產技術、動植物樣本、生產原料等,大家可以去有關資料佐證查閱),這種走出去的對外交流,引進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工藝原料,促進了當時社會手工業的發展,提升了生產的產量質量,生產的製品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和喜愛,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鄭和下西洋帶去了中國的絲綢陶瓷藥材等,其中帶回來生產瓷器用“蘇麻離青"鈷料,該料含鐵量高,含錳量低,並含少量的砷,高溫燒製後的青花瓷器呈現寶石藍色澤深邃藍入胎骨,這種進口蘇料形成的黑鐵斑點錫光與寶石藍相映成輝,使得後入無法模仿。
●發一件永樂年制的青花纏枝蓮紋平底荷口碗,供藏友們鑑賞。
-
5 # 過去即歷史
毫無疑問,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朝呀!
劇照截圖
朱元璋本來就是貧寒出身,種過地,放過牛,要過飯,化過齋,底層百姓的艱辛他都體會過了,做了皇帝后,特別體恤農民種地的艱辛,各種農具幾乎免稅,農業稅率定的也比較低,誰敢亂加稅或者欺壓百姓,朱元璋抓住就殺;要不在明末被戰亂破壞的農業恢復的沒那麼快。朱元璋殺了那麼多貪官,甚至搞出株連大案,都不妥協;他是完全站在平民百姓的立場來看貪官的。平民不就有殺進天下貪官的想法嘛。
小說《儒林外史》中就說在洪武爺手裡過日子各樣都好,二斗米可釀二十斤酒。可到了永樂爺,不知怎麼搞得,二斗米僅能釀十五六斤酒,還說要是再要孩子過幾年洪武爺的日子就好了。這是小說,當然不能算數,但這至少是某種現實的反應。
朱元璋農業稅率定的低,國家財政錢少,朱元璋卻搞出了“軍屯”,要軍隊邊訓練邊種地,來解決軍隊很大的糧食供給問題。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丈量清除田畝的皇帝;這個唯一是沒有權勢人物,豪強地主隱瞞土地等情況。丈量清楚田畝,收稅才有依據。
網路配圖
朱元璋還大力興修農業水利設施,據記載,洪武二十八年,開天下郡縣塘堰凡四萬九百八十七處。還進行大力救災,免稅、減稅等工作。
朱元璋僅用了三十年時間,全國耕地達到800萬頃,人口達到6600萬,元朝巔峰人口也才5900萬,整整增加了700萬人。南京作為明朝最初的首都,開國那會也就20萬人,等到了洪武27年,南京人口已經達到七十多萬。南京的商貿也是很發達。
朱元璋做的這一切,都被忽略了;最可笑的是,無數的吃瓜群眾跟著某些史書作者一塊罵朱元璋,鄙視朱元璋殺功臣,不是說殺功臣是對的,但對朱元璋評價還是要客觀點。
朱元璋是個非常好的皇帝,至於他對臣下怎麼樣不管,但他對天下人數最多的平民真是最好,他真的把農民奉為了衣食父母,別的皇帝只是說說,可朱元璋就這麼幹了。
-
6 # 遊戲人超超
大明王朝自朱元璋開國以來,一直維繫著的就是以民為本的政治方略,但畢竟是封建王朝,君主專制下的明帝國也同樣有著明君與昏君。昏君我們就不說了,明武宗,明世宗就是典例。我們來說一下明朝時期的好皇帝們,都有誰,並且誰在位的時候,老百姓的日子最好過。
明仁宗朱高熾
仁宗皇帝的老爸是朱棣。說起朱棣,那也算得上是一個明君,雖然他的皇位是從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手中奪過來的,但是憑藉著自己的文治武功,開創了“永樂盛世”。在此之前的皇權之爭中,大明王朝一直處於內戰狀態,但是當內戰平息之後,朱棣就繼續實行休養生息,移民屯田和獎勵墾荒的政策,同時還嚴懲貪官汙吏,賑濟災民。隨著這些舉措的施行,社會生產逐漸得到了回覆,農業和手工業又繁榮起來。在永樂時期,國庫糧食充足,百姓安居樂業,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冶鐵業和造船業變得十分發達,這也才有了後來的“鄭和下西洋”。
其實總的來看,朱棣也是明朝的一個好皇帝,但是其之前所實行的各種暴力壓迫和殘忍屠殺也傷害了不少人。後面雖然國家得到了一定的緩衝和前進,但是人民的生活也並非就那麼好。
但是仁宗時期就大不一樣了。
仁宗是朱棣的長子,明帝國的第四位皇帝,同時他還是一位仁厚的儒者,愛護臣子,體恤百姓,並且善於治國。只可惜在位僅10個月就去世了。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白壽彝先生曾這樣評價他:
“儘管人中在位時間短,但其所施行的政策卻為宣宗一朝所繼承,以致後代史學家將這一時期從稱為‘仁、宣致治’”
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是仁宗的長子,仁宗生前所實行的政策在他上臺之後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宣宗繼位守成,延續了明帝國開國六十年以來的基業,提倡以德治國,迎來了明朝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宣宗在位的時候,不僅繼續重用他老爸時期的重臣,還像他父親一樣,非常體恤百姓。為此他還總結出一條經驗:與民休養生息,則國家興盛;大興土木兵戈,則國家衰弱。特別有意思的是,在宣德五年的時候,宣宗去拜謁皇陵,回來的路上看見有個農民在耕地,於是便命令停下,親自從這個農民手中接過了犁耙,親身體驗勞作的辛苦。回京之後,他還親自作了一篇《耕夫記》來勉勵自己和朝臣。
但是他晚年治下的大明貪汙腐敗也變得尤為嚴重。以致於到了武宗朱厚照的時候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明孝宗朱祐樘
朱祐樘也是明朝少有的明君之一,他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的第三子。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非常節儉,在位期間更是廣開言路,整飭吏治,任用賢才,勵精圖治,硬是將明朝腐敗之狀給扭轉了回來。史稱“弘治中興”。所以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
“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孝宗時期的明朝可以說是明帝國的又一次巔峰,他所開創的盛世和其他皇帝不同的是,他所面臨的前朝遺留下的弊政,如果他沒有能夠將此扭轉過來,那麼同樣也會面臨倒退和腐敗。那麼,孝宗在位時候大明朝的經濟狀況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
明代歷朝國家賦稅收入,洪武、永樂、宣德三朝為高峰。正統年間,由於將江南重賦官田改依民田起科,賦稅收入銳減至二千六百餘萬石。從此以後,景泰、天順、成化始終徘徊於二千五百萬至二千六百萬石之間,而弘治朝卻增至二千七百萬石,成為明中葉賦入高峰。其實這不僅是賦稅的增加,人口也一直在比較穩定地增長,從弘治元年(1488年)至弘治八年(1495年),人戶由9113630戶增至10100279戶,至弘治十四年(1501年)更增至10408831戶,弘治十七年(1504年)達10508935戶,人口數則由弘治元年(1488年)的50207934口,增至弘治十七年(1504年)的60105835口。——百科
所以我們最後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明孝宗時期的百姓的幸福指數要高一些。但同時我們也能得到這樣一個答案,當朝的皇帝如果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並且能面臨著一個不那麼壞的局勢,那麼國家就能變得富強起來。但如果兩者只能滿足其一,那國家也很難富強起來。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明朝的崇禎皇帝。
-
7 # 小粟看動漫
小編告訴大家,君主專制下的明帝國也同樣有著明君與昏君。昏君我們就不說了,明武宗,明世宗就是典例。我們來說一下明朝時期的好皇帝們,都有誰,並且誰在位的時候,老百姓的日子最好過。 明朝最好 的皇帝首推明孝宗,在位十八年,採取種種措施減輕老百姓的徭役賦稅,把本已經衰敗的明朝再度復興起來。
由於採取了一些發展經濟、挽救危機的治國措施,緩和了社會矛盾,出現了一個較為穩定的時期,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政治清明。史稱其時為“弘治中興”, 弘治中興指的是明朝在明孝宗朱佑樘治理下出現了的短暫而輝煌的“治世”。第一,一代仁君寬厚仁和 第二,改革吏治政治清明,朝野稱頌。第三,力求節儉,減少皇宮開支第三,力求節儉,減少皇宮開支 第五,治理水患卓有成效 第六,一夫一妻讓人尊敬 明宣宗具有慈悲心腸,有一次出遊他看到田地中的老農在勞累耕耘,非常替他的生活擔心。於是在回京之後,頒佈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
-
8 # 味哎兒
此不能用帝王在位期述,只能用時間期間述。
成也明朝,敗也明朝,這是中國史的痕跡。
大航海後至禁海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段時間是百姓及貴族過的最好的日子時段,當時富商銀子可自鑄成巨型塊藏起來,因國外貨易量巨大,且是中國物產只輸出,金銀及原料輸入的,其它物僅奇異動植物輸入作觀賞用,生活品都檔次太低輸不進來。
瓷絲茶麻統治世界貿易,棉花雖輸品,但中國一種植又巨量輸出精美花紋棉布了,且在寬幅上壓倒其它用棉國家了。香料也有很多可在中國種植的壓倒一切國家大自然產量的。而不可中中國產的香料品種極少極少,與貿易總量比可忽略不計。
中國物產世界爭購以提升生活品質顯尊貴,因有國王帥國要求入中國籍遭拒,很多返回了,也有不返的,終老於中國了,可見在中國與百姓一樣過日子,仍比返國當國王過的日子強。
但外國須要中國,中國不須外國,又不佔其土地,巨量物產流出國,被感吃虧了,由是禁海開始了,富有慣性消失後,衰敗開始,此自大,致清朝仍不消失,親見歐洲時鐘.艦船.火槍.火炮,仍不以為然,還自為天朝上國御四方呢,仍八方萬國來朝拜呢,槍炮擊中國,中國淪為東亞病夫了。
-
9 # 我愛我佳38
好像是朱元璋的時候最好,有資料稱,洪武年間,尤其是後期,國家穩定,物價也最便宜。後來朱棣做了皇帝,由於經常征戰北方,還有遷都等等,略微增加了一些百姓的負擔,物價稍微上漲了一點,不過朱棣還好。然後是仁宣之治。大明朝總體二百七十多年來看,前面六七十年都還不錯,這時候國家穩定。
-
10 # 文藻巧翁
明代的“仁宣之治”。明朝仁宗、宣宗統治時期,史家稱譽為“仁宣之治”
在仁宗和宣宗兩朝(公元1425——公元1435年),明王朝達到鼎盛時期。國家政策由洪武、永樂時的嚴急趨向平穩。仁宗朱高熾和宣宗朱瞻基,從政治、經濟等各方面來求得社會的安定與統治的穩固。在政治上,確立了內閣制度。仁宗和宣宗也能納諫。仁宣兩朝對宦官的控馭比較嚴厲。在經濟方面,實行了有利於生產發展的措施。蠲免一些地方的逋賦和官田租稅,重申栽種桑棗舊令。仁宣時期還改革了科舉取士制度。在王朝內部,宣宗平定了朱高煦叛亂,鞏固了自已的統治地位,仁宣時期一時呈現治平景象。
-
11 #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明朝最好 的皇帝首推明孝宗,在位十八年,採取種種措施減輕老百姓的徭役賦稅,把本已經衰敗的明朝再度復興起來。
由於採取了一些發展經濟、挽救危機的治國措施,緩和了社會矛盾,出現了一個較為穩定的時期,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政治清明。史稱其時為“弘治中興”, 弘治中興指的是明朝在明孝宗朱佑樘治理下出現了的短暫而輝煌的“治世”。
第一,一代仁君寬厚仁和
明孝宗明代中期的一位仁君,由於他寬厚仁和的政治品行使得弘治一朝出現了君子眾多、君臣關係融洽等政治特色,為這一朝帶來了美譽,明孝宗在位期間“更新庶政,言路大開”,使成化朝以來奸佞當道的局面得以改善。
第二,改革吏治政治清明,朝野稱頌。
而明孝宗位期間推行了一套明智的政治措施:凡是明憲宗親信的佞幸之臣一律斥逐。於是吏部尚書萬安、禮部侍郎李孜省、僧人繼曉等,或殺、或貶,或逐出京師;獲罪較輕的或貶官放逐、或流放邊地、或孝陵司香。大量起用正直賢能之士。同時,更定律制,複議鹽法,革廢一應弊政,政治清明,朝野稱頌。
第三,力求節儉,減少皇宮開支
明孝宗力求節儉,減少皇宮的開支與供奉,僅皇宮的太監、宮女等各色人員,比明憲宗時期減少了一大半,宮廷開支最儉約的時候,只有成化年間的六成。還停止各類奢靡活動,不大興土木,主張節約費用,各色的民間採辦也都叫停,緩解人民負擔。他屢次下詔,禁止宗室、勳戚侵佔民田,魚肉百姓。
第四,明孝宗體恤民生,善待百姓
還多次下詔減免一些地方的夏稅、秋稅。這些都十分有利於緩和社會矛盾和社會危機。弘治一朝卻幾乎沒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減免賦稅 明孝宗體恤民生,善待百姓,他常常減免地方的賦稅。地方官奏報因災情免賦的要求,他都無一例外地下旨同意。免稅糧之外,他還給貧民麥種、牛種。他還禁止宗室、勳戚奏請田土及受人投獻,禁止勢力人家侵奪民利。
第五,治理水患卓有成效
治理水患是弘治朝的一項最重要的內容,弘治二年(1489)五月,黃河決堤,中原大地一片澤國。這是明朝開國以來,黃河發生的最大規模水災。朝廷以直隸三地巡撫相機修治河道,協治,調動民夫二十五萬,築長堤,塞決口,引黃河流入汴水,再入睢水、泗水,入淮河以達黃海。 弘治六年(1493年),淮河又鬧災,漕運中絕,明代漕運,自永樂浚通後,一直為南糧北運的倚靠,黃河水患往往危及運河,也就阻斷了明朝南北運輸的生命線。朝廷下詔在聽取水利專家建議之後,先於決口處西岸開挖一條月河,以通漕運,在此後漕河上下無大患者二十餘年。
第六,一夫一妻讓人尊敬
明孝宗還有一點值得讓人尊敬的是,他作為皇帝,一生竟然只有一位妃子,這妃子便是張氏,朱佑樘和這位妻子相愛一生,不離不棄,是人們羨慕的一對好夫妻。而兩個人死後,還合葬在一塊,這在中國皇陵中,是絕無僅有的。
神遊史海,煙波縹緲的古文舊典猶如取之不盡的珍寶異藏; 深耕文苑,浩瀚無際的老著新說卻似品嚐不竭的美味佳餚; 古往今來,數不勝數的正書野史總有歎為觀止的悲歡離合; 前世今生,三朝五代的奇聞雜談盡顯令人唏噓的酸甜苦辣。 它們或發人深思,或給人啟迪,或令人感嘆,或予人睿智。
君若有暇,不妨聽我娓娓道來,我願成為您忠實的良朋益友,陪伴您的閒暇時光。 以文會友,敬請關注、交流。
-
12 # 這些歷史要讀
宣德青花瓷是瓷器中的珍品,其燒製技術達到了最高峰,被譽為“開一代未有之奇”。前幾年在香港的拍賣會上,一個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稜菱口大碗,就拍出了兩億的天價。
而宣德瓷之所以能擁有如此高的藝術和工藝成就,正是得益於宣德時期明朝強盛的國力和極高的社會發展水平。
明朝開國以來,經歷洪武、永樂和洪熙幾代君王半個多世紀的國力積累和沉澱,到宣德時期,國力達到了鼎盛。此外,宣德在位期間,並不像洪武和永樂時期那樣,需要大規模對內對外用兵。並且,宣德皇帝還停止了耗費國力,勞師無益的安南之役;而規模浩大的鄭和西下洋行動也進入了尾聲。
因此,宣德時代是明朝國力最盛,也是最為穩定繁榮的時期,百姓的生活自然是歷代最好的,糧食增產、國庫充盈、商貿興旺。而經濟文化的繁榮,社會的富足,也正是宣德瓷能如此精美的根本原因。
-
13 # 方圓讀書
我是方圓,文史專欄作者,歡迎關注我;
大明王朝自朱元璋開國以來,一直維繫著的就是以民為本的政治方略,但畢竟是封建王朝,君主專制下的明帝國也同樣有著明君與昏君。昏君我們就不說了,明武宗,明世宗就是典例。我們來說一下明朝時期的好皇帝們,都有誰,並且誰在位的時候,老百姓的日子最好過。
明仁宗朱高熾仁宗皇帝的老爸是朱棣。說起朱棣,那也算得上是一個明君,雖然他的皇位是從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手中奪過來的,但是憑藉著自己的文治武功,開創了“永樂盛世”。在此之前的皇權之爭中,大明王朝一直處於內戰狀態,但是當內戰平息之後,朱棣就繼續實行休養生息,移民屯田和獎勵墾荒的政策,同時還嚴懲貪官汙吏,賑濟災民。隨著這些舉措的施行,社會生產逐漸得到了回覆,農業和手工業又繁榮起來。在永樂時期,國庫糧食充足,百姓安居樂業,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冶鐵業和造船業變得十分發達,這也才有了後來的“鄭和下西洋”。
其實總的來看,朱棣也是明朝的一個好皇帝,但是其之前所實行的各種暴力壓迫和殘忍屠殺也傷害了不少人。後面雖然國家得到了一定的緩衝和前進,但是人民的生活也並非就那麼好。
但是仁宗時期就大不一樣了。
仁宗是朱棣的長子,明帝國的第四位皇帝,同時他還是一位仁厚的儒者,愛護臣子,體恤百姓,並且善於治國。只可惜在位僅10個月就去世了。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白壽彝先生曾這樣評價他:
“儘管人中在位時間短,但其所施行的政策卻為宣宗一朝所繼承,以致後代史學家將這一時期從稱為‘仁、宣致治’”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是仁宗的長子,仁宗生前所實行的政策在他上臺之後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宣宗繼位守成,延續了明帝國開國六十年以來的基業,提倡以德治國,迎來了明朝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宣宗在位的時候,不僅繼續重用他老爸時期的重臣,還像他父親一樣,非常體恤百姓。為此他還總結出一條經驗:與民休養生息,則國家興盛;大興土木兵戈,則國家衰弱。特別有意思的是,在宣德五年的時候,宣宗去拜謁皇陵,回來的路上看見有個農民在耕地,於是便命令停下,親自從這個農民手中接過了犁耙,親身體驗勞作的辛苦。回京之後,他還親自作了一篇《耕夫記》來勉勵自己和朝臣。
但是他晚年治下的大明貪汙腐敗也變得尤為嚴重。以致於到了武宗朱厚照的時候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明孝宗朱祐樘朱祐樘也是明朝少有的明君之一,他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的第三子。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非常節儉,在位期間更是廣開言路,整飭吏治,任用賢才,勵精圖治,硬是將明朝腐敗之狀給扭轉了回來。史稱“弘治中興”。所以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
“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孝宗時期的明朝可以說是明帝國的又一次巔峰,他所開創的盛世和其他皇帝不同的是,他所面臨的前朝遺留下的弊政,如果他沒有能夠將此扭轉過來,那麼同樣也會面臨倒退和腐敗。那麼,孝宗在位時候大明朝的經濟狀況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
明代歷朝國家賦稅收入,洪武、永樂、宣德三朝為高峰。正統年間,由於將江南重賦官田改依民田起科,賦稅收入銳減至二千六百餘萬石。從此以後,景泰、天順、成化始終徘徊於二千五百萬至二千六百萬石之間,而弘治朝卻增至二千七百萬石,成為明中葉賦入高峰。其實這不僅是賦稅的增加,人口也一直在比較穩定地增長,從弘治元年(1488年)至弘治八年(1495年),人戶由9113630戶增至10100279戶,至弘治十四年(1501年)更增至10408831戶,弘治十七年(1504年)達10508935戶,人口數則由弘治元年(1488年)的50207934口,增至弘治十七年(1504年)的60105835口。——百科所以我們最後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明孝宗時期的百姓的幸福指數要高一些。但同時我們也能得到這樣一個答案,當朝的皇帝如果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並且能面臨著一個不那麼壞的局勢,那麼國家就能變得富強起來。但如果兩者只能滿足其一,那國家也很難富強起來。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明朝的崇禎皇帝。
-
14 # 庭州行者
明朝一共享國276年,歷十六帝王。明朝的皇帝,有一個特點:明朝的皇帝普遍短命,好不容易出了幾個活的時間久一點的皇帝,但都不是省油的燈。明朝皇帝中,活過50歲的有這麼幾位:明太祖朱元璋(洪武皇帝),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皇帝),明神宗朱翊鈞(萬曆皇帝)。但很遺憾,大明王朝的百姓在這幾位的治下,是沒有什麼好日子的。
朱元璋為明朝的開國皇帝,可以說,在建國之後,朱元璋採取了歷代開國皇帝都會採取的措施—輕徭薄賦,以及免除某些地方的賦稅,以恢復生產和經濟。的確,這個舉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明朝在朱元璋的統治之下,的確好過元朝時期(元朝本身存在的時間便不長,且混亂時期所佔的比重更大)。但是,朱元璋治下,百姓是相當壓抑的。比如朱元璋在大明律之外還頒佈了一部法律案例集《大誥》,其中所列的某些刑罰非常之重;另一方面,朱元璋採取的戶籍制度,軍戶制度和衛所制度,使得百姓的人身被牢牢束縛。
朱元璋在坐擁天下之後,大肆封賞功臣,這些功臣大多是軍事勳貴,其分封在地方為公侯,大肆侵佔百姓土地,並且在地方作威作福,其中著名的有朱亮祖。因為土地兼併問題,朱元璋時期便爆發了不少農民起義。
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百姓的生活更加苦不堪言。朱棣本身就是透過造反上臺,四年的靖難之役對當時的北京——南京一線的經濟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損耗。但朱棣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對民間的剝削,他的遷都計劃,正好需要途徑北京——南京一線,於是乎,這一線的百姓在經歷戰爭之苦之後,幾乎沒有片刻的休息,便被朱棣徵用作為民夫,修建運河以便遷都。因此,山東地區發生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唐賽兒起義)。另外,朱棣幾次大規模北征蒙古,以及六次下西洋,都造成了不少的財政損耗,以至於第五次遠征蒙古的過程中,吏部尚書勸阻朱棣罷兵,他告訴朱棣國庫已經沒錢了。
嘉靖,萬曆這一對爺孫就不必多說。嘉靖皇帝二十餘年不上朝,坐視朝中的黨爭愈演愈烈,地方官員都參與到朝廷的黨爭之中,無心政務;沿海地區遭受倭寇的襲擾,百姓苦不堪言;庚戍之變中,俺達的大軍兵臨北京城下,搶劫數日,明軍目送蒙古大軍揚長而去。萬曆皇帝在位期間,更是過分,連地方官有缺,都不去管,於是乎造成了地方上的混亂;萬曆皇帝還派遣宦官四處徵收礦稅,侵擾地方秩序,皇帝直接盤剝百姓,可謂是千古奇聞。
明朝百姓比較舒適的時期有兩個:仁宣時期和弘治時期。
仁宣兩朝(其中明仁宗只在位十個月),因為前代的永樂皇帝大肆揮霍,導致了社會經濟凋敝,民不聊生,所以皇帝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朱瞻基停止了對北方蒙古的軍事行動,同時叫停了入不敷出的大航海行動,實行全面的戰略收縮政策;在國內,重視農桑,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朱瞻基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恢復國內的經濟和生產方面,在他的治下,雖說沒有太耀眼的武功,但是民眾 的生活還是相當不錯的。
弘治皇帝在位時期,政治相對來說比較清明(弘治的勤政期有過中斷,一段時間內弘治皇帝信任宦官李廣,使得朝政烏煙瘴氣),仁政得以實施,同時土地兼併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抑制。
所以,明朝百姓實際上非常不容易,因為二百多年中,只有短短的28年安生期。
-
15 # 鄧海春
明朝享國276年,傳十六帝,筆者認為唯有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百姓的日子最好過,朱元璋雖然歷史名聲比不上唐太宗李世民和漢高祖劉邦,但作為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對待老百姓卻不失為一代賢君聖主。連清朝順治帝都曾經讚美明太祖朱元璋“朕以為,歷代賢君,莫如洪武。”;康熙南巡,六次遣官拜祭南京明孝陵,五次親往謁陵,並題寫“治隆唐宋”碑讚譽明太祖。
建國之初,休養生息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大明王朝政權新立,中原大地剛剛經過抗元戰爭和割據勢力相互攻伐的戰火洗禮。若從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來講,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與其後世子孫開創的大明王朝盛世實在無法比擬,但洪武皇帝採取高祖劉邦一樣的“休養生息”國策非常利於民生。
洪武元年(1368),太祖朱元璋看到百姓苦於戰火多年,飽經苦難。既要求各地的官吏要與民休息,不要打擾老百姓的起居,哪怕是草木飛禽的新苗幼崽也不能輕易去傷害。同時要求地方官吏要鼓勵農民積極從事耕種,以百姓為社稷之根,以農耕為國家之基,極大地受到老百姓的擁戴。
為了滿足農業發展的需求,朱元璋督促各地興修水利建設,保障老百姓農業生產能夠正常運轉起來,經過近三十年努力,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明朝共築起水堰四萬餘處。
減輕徭賦,藏糧於民
經過元朝末年腐朽的統治,老百姓被橫徵暴斂,苦不堪言。朱元璋登基以後,大明王朝整日天災不斷。明太祖執政的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下令全國免除當年全國的徭賦負擔。明太祖為了表示自己愛惜子民,重視節儉的作風,每年開春太祖皇帝都要親自下地耕種,以示與民同心同德。老百姓看到皇帝如此勤勞且愛惜臣民,耕種的積極性更是空前的高漲,洪武二十四年(1391),大明王朝的良田已經達到387萬傾,老百姓無不拍手稱讚,歌頌帝王。
重視教育,保護文化
由於元朝是少數遊民民族建立的政權,有元一朝,中原漢族先進的文明沒有得到突破性的發展。朱元璋登基以後,十分重視傳統儒家教育。任命知識淵博的大儒制定出《大明集禮》,整理漢族原有的禮儀節制,恢復元朝以前的漢族傳統習慣,包括服裝、婚姻、民俗等等。
朱元璋雖不是讀書人出身,但依然十分重視科舉教育。洪武三年(1370),大明王朝剛剛建國不足三年,朱元璋開啟科舉考試,求賢若渴,希望透過科舉考試為朝廷招攬一批有見地的官員,來輔佐自己迅速恢復大明王朝的國力。
尊老愛老,贍養老人
朱元璋提倡以孝治天下,為了表示自己對社會上老人的關愛,以詔令的形式透過禮部規定,各地縣官必須定期去看望轄區的老人,要給老人們送去生活的必需品。洪武六年(1373),太祖朱元璋再次下達詔令,年齡7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指定一個兒子老贍養自己,贍養老人的兒子可以免去差役。同時,老人去世以後,官府還要補發三兩喪葬補助金,來幫助普通家庭安葬老人用。足以見得,太祖朱元璋的愛民之心。
明太祖朱元璋雖然是一介布衣,馬上天子,但他非常明白,只可馬上打天下,不可馬上坐江山。所以,他執政在位期間,老百姓都是各得其所、各取所樂,所以筆者認為朱元璋執政時期應該是明朝十六帝中,老百姓最幸福的時光。
-
16 # 聽歷史說話
自從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開始,一直到公元1644年明朝滅亡,一共數百年的時間,明朝一共經歷了十六位皇帝。從洪武帝朱元璋,到崇禎帝朱由檢,每位皇帝在位時間雖然或長或短,但是他們都採取了不同的政策來管理這個帝國。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值得探討一下,究竟誰在位期間老百姓的日子最好過呢?
首先來說說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採取的措施吧。
反貪除惡,整頓吏治朱元璋出身貧寒,從小就受夠了底層貪官汙吏們的剝削與欺辱。當上皇帝以後的他,認真總結了元朝滅亡的原因,他認為其滅亡很大程度就在於吏治的腐敗。所以他決心引以為鑑,絕不走元朝的老路,把大明朝的吏治給整的清明一點。
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僅僅靠皇帝個人的威嚴是不夠的。因為皇帝的威嚴或許鎮得了一時,但是鎮不了一世。所以朱元璋決定從制度和法律上下文章,徹底的整頓吏治。為此他又做了哪些事情呢?
據《明太祖實錄》記載:“但遇官吏貪汙蠹害吾民者,罪之不赦,卿等當體朕言。若守己廉而奉法公,猶人行坦途,從容自適;苟貪賄罹法,猶行荊棘中,寸步不可移,縱得出,體無完膚矣!”
意思就是說對待這些禍害百姓的貪官汙吏,一律嚴懲,絕不姑息。朱元璋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幹的。洪武八年,空印案發生,洪武十八年,郭桓案發生,這兩次案件成為了朱元璋大力整頓貪官汙吏的典型,牽連其中被處死的人多達數萬人。
在重壓之下,明初的吏治終於有所好轉,一時間無人敢貪。
據《明史》記載:“一時守令畏法,潔己愛民,以當上指,吏治煥然丕變矣。下逮仁、宣,撫循休息,民人安樂,吏治澄清者百餘年。”
而這種環境之下,老百姓的日子無疑會好過很多。不用再受到額外的剝削與壓榨,這實在是他們的一件幸事!
分田薄賦朱元璋乾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分田地、輕賦稅。
要知道土地是古代大多數老百姓安身立命之本,朱元璋也當過農民,他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經歷過改朝換代的戰爭以後,很多土地都沒有人耕種,但是有很多人沒有土地,這就成了一件很矛盾的事情。於是朱元璋就把這些土地分給了他的農民朋友們,給了很多人一條活路。
又因為農業生產剛剛穩定,老百姓家裡大多都沒有餘糧。這個時候如果徵收過多的賦稅的話,勢必會影響到老百姓的情緒,造成社會的不穩定。所以說朱元璋就採取了一種休養生息的政策,最直接的就是輕賦稅。
這麼一來,又分給老百姓土地,又少向老百姓徵點賦稅,他們的日子就好過了很多。
說完第一代皇帝朱元璋乾的這些事,咱們再來說說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乾的事。
徵收三餉崇禎元年,府谷王嘉胤、宜川王左掛、安塞高迎祥、漢南王大梁等先後起事。經過幾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為首的農民起義軍。
這麼一來明政府就要發兵掃除動亂。可是打仗就要花錢,如果是一場仗、兩場仗倒還好,國家勉強還能應付。但是面對愈演愈烈的形勢,明廷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所以仗要打,軍費還是要出。
俗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明朝政府打仗沒錢,只能找老百姓要。怎麼要,加徵賦稅唄。在正常納稅的基礎上,明政府又開徵了遼餉、剿餉、練餉(遼餉萬曆年間開徵)。這麼一來老百姓的壓力就大了去了,如果原本交完糧剛夠吃的話,現在交完糧根本就不夠吃了。所以很多人被逼無奈就造了反,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惡性迴圈。
而崇禎帝之所以一繼位就接到這麼一個爛攤子,歸根結底還是前面幾位皇帝不作為,沒有把國家治理好。明朝後期以來,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再加上吏治腐敗,皇帝沒有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所以才會導致局面越來越惡化。當然最後承擔惡果的還是老百姓。
-
17 # 希望星晨58298869
個人認為:明朝十六帝,朱瞻基在位時,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些。
1.這有繼往開來的過程:他爺爺是明成祖朱棣,朱棣在民間因滅方孝孺十族被貼上暴君的標籤!其實,他有家國情懷,把皇位從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手中奪過來後,他勵精圖治,憑藉著自己的文治武功,聯手朝臣,開創了“永樂盛世”。
在此之前,大明處於內戰狀態。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朱棣遷都後奉行老爸朱元璋的休養生息政策,鼓勵移民屯田、獎勵墾荒,還整頓吏治、嚴懲貪官汙吏,這使社會的生產力逐漸得到了發展,農業生產又繁榮起來。民以食為天,他把百姓的天慢慢地撐了起來。
到永樂年間:國庫充盈、糧食充足、百姓安居樂業,冶鐵業有了突破進展,造船業變得十分發達,這才有了後來的“鄭三保七下西洋”的壯舉。 朱棣名聲不好。但他治國有方,他使大明以後的朝代在他這一朝得到了一定的“庫存緩衝”,當然,人民生活在他這一朝並不好。
2.肥胖的仁宗是朱棣的長子,受儒家思想的薰染,愛護手下的公務員,也體恤手下的貧苦百姓,他出臺了很多適合生產力發展的治國方略。
儘管在位僅10個月就去世了,但仁宗所施行的仁政卻為宣宗朱瞻基一朝所繼承,對後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所謂的“仁宣致治”, 仁是基礎, 不言而喻,由於在位時間太短,老百姓在他執政期也沒有過上像樣的日子。
3.明宣宗朱瞻基是仁宗的長子,仁宗能坐上皇位,也得益於有他這位好皇孫的因素。朱瞻基秉承了爺爺、爸爸政治上的優良傳統,實行了前兩朝的開明政策、摒棄了不足。他繼位守成,延續了明帝國開國六十年以來的基業。
朱瞻基在位時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他與他老爸這兩朝,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等執掌朝政,在政治上多有建樹。他在位治國時期,是明朝帝國中少有的吏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時期。
他個人沒有做出大動作。但由於他提倡以德治國,繼續重用前朝重臣,又深懂民間疾苦,奉行“與民休養生息,則國家興盛;大興土木兵戈,則國家衰弱”理念。老百姓的日子到他這一朝才算是好過點。還有,比較其它的皇帝,人民在他這一朝也得到了的尊重。
-
18 # 澳古說歷史
不用多說,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主政時期。
朱元璋在位期間,百姓的生活是最好的。康熙贊朱元璋統治時期是“治隆唐宋”,是幅員遼闊,遠邁漢唐;繁榮似錦,治隆唐宋,這絕非是虛妄之言,而是確有其事。
朱元璋出身貧苦,少時就因元廷貪官汙吏的迫害,致使其一家在蝗災、瘟疫中無法生存,朱元璋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在這些天災面前離世,只剩他和二哥。這時,朱元璋別說是錢,是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都沒有,若不是鄰居劉繼祖的幫忙,恐怕他的父母、哥哥就要曝屍荒野啦!而後,為求生存,朱元璋只能是去廟裡當和尚,靠掃地、打鐘擊鼓、燒飯洗衣才求得一口飽飯。
可以這麼說,朱元璋未參加起義軍前,是飽受元末那些貪官汙吏敲詐勒索的欺壓,不但是家破人亡,連自己都差點死在元末亂世之中。這般殘酷的人生閱歷,不但鑄就了後來朱元璋那般堅韌不拔,勇而無畏的性格,也讓朱元璋對底層百姓那垂死掙扎的生活感同身受,他明白底層百姓真實的生活狀態,也深知一個王朝若想長治久安,就必須得好好對待底層百姓,只要底層百姓對自己的生活滿意,這天下就不會亂。
故朱元璋稱帝后就以猛治國,在全國掀起“反貪”運動,矛頭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貪官汙吏。
首先,朱元璋對貪官汙吏秉持著零容忍的態度,對貪汙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從地方縣、府到中央六部和中書省,只要是貪汙,不管涉及到誰,決不心慈手軟,一查到底。其次,朱元璋使用“剝皮揎草”、挑筋、斷指、斷手、削膝蓋等殘酷刑法來對付貪官,以此達到震懾貪官汙吏的目的。
再是,為避免因朝廷監察不全面、不及時,讓少許貪官汙吏僥倖逃過監察,繼而讓他有機會繼續欺壓底層百姓,朱元璋還賦予百姓直接扭送不法官吏前往上級官員受審的權力,而上級官員若拒絕接待,則要被依法處理。這個權力在歷代可是從未有過的,自古只有官抓民,哪有民押官呢?可偏偏朱元璋就給了,這個時期的底層百姓就擁有了!除此為避免官官相護現象的出現,朱元璋還在午門外特設“鳴冤鼓”,民間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討不回公道,可上京擊鼓直接告御狀。
朱元璋當政三十一年,先後發起6次大規模肅貪,殺掉貪官汙吏15萬人。在他的雷厲風行下,明朝的貪官汙吏雖未被徹底根除,但吏治卻也是越發清明,大多數地方官員雖想貪,但也不敢去貪,為避免被朱元璋麾下的特務機構盯上,繼而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他們只能是奉公守法,勤政愛民。而正因地方官員不敢再貪,底層百姓的生活自然也就隨之好了起來。
對待貪官汙吏,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狠的皇帝之一,但對待百姓,朱元璋也是中國歷史最好的皇帝之一。
首先,朱元璋時期是中國古代社會福利最好的時期之一,這時免費養老院(養濟院)、免費醫院(養濟院)和免費公墓(漏澤園)統統出現,免費向全天下的大明子民開放,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隨時享受到朝廷給予的免費醫療、免費養老等公益服務。除此,朱元璋還曾在南京試驗過“保障房”政策,於郊外修築公房,安排無家可歸者居住,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免費福利公房。
其次,朱元璋對天下老人都施以尊重,他曾數次頒下詔書和法令,規定全國各地都要善待老人,若敢虐待老人,則依律重罰,並令縣官定期送去米麵衣物去所屬縣年長老人住所進行慰問。同時,朱元璋為了讓居家養老者有人服侍,就在洪武六年規定:“民年七十以上者,許令一子侍養,免其差役”,就是隻要家中有70歲以上老人就可以免除老人的一個兒子的差役。
為讓天下人都敬養老人,朱元璋還頒佈詔令,對於那些孝敬老人的人,朝廷不但會給予精神表揚,還會給予物質獎勵,賞賜衣物,發放獎金。而且,這些孝順老人的子女在60歲就可以享受普通老人80歲時才能享受的福利待遇,同時若孝親模範不幸成為孤老,朝廷就會負責養老,他們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在養濟院的同等待遇,每月都可領到朝廷發放的錢糧。去世後,朝廷會發放三兩銀子作為喪葬費,替他們辦好最後一件事。
想想看,“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病有所醫”,這不就是底層百姓最想得到的嗎?這些在朱元璋時期都一一被實現,此時的百姓不但不用再受到貪官汙吏的剝削與迫害,到老還有朝廷供養著,看病不用錢、住房不用錢、吃飯不用錢,你說這樣的生活還不好嗎?
只得說,朱元璋縱有千般錯,但就憑他能讓治下的百姓過上好日子,這就足以讓他成為一代明君典範。
-
19 # 磨史作鏡
如果考慮的主要是老百姓的日子,那麼可以把明朝十六帝分為五個層次,倒著說:
第五個層次,也就是老百姓最難過2個:崇禎皇帝朱由檢、天啟皇帝朱由校這個事情明王朝內憂外患,百姓民不聊生,經歷了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經歷了魏忠賢閹黨作亂,經歷了文官集團明爭暗鬥,經歷了清軍入關劫掠,真的是水深火熱啊。
第四個層次,老百姓稍好點3個:嘉靖皇帝朱厚熜、萬曆皇帝朱翊鈞、泰昌皇帝朱常洛嘉靖皇帝,家家皆淨。萬曆皇帝朱翊鈞本來有開始的萬曆新政,不過張居正死後被清算,新政成果蕩然無存。萬曆還派了很多太監到各地充當礦監稅監斂財,激起不少民變。
第三個層次,又好點5個: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鈺,明英宗朱祁鎮,成化皇帝朱見深,正德皇帝朱厚照比較委屈的是建文帝,本是仁義之主,但是卻打了四年仗,百姓受苦了。
第二個層次,老百姓比較好過2個: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明穆宗隆慶皇帝朱載坖前者有弘治中興,後者有隆慶新政。
第一個層次,最為好過4個,也是相比之下: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洪熙皇帝朱高熾,宣德皇帝朱瞻基有洪武盛世、永樂之治、仁宣之治,明朝國力達到頂峰。
-
20 # 梁一雜說
朱元璋農民起義,推翻了元朝暴政,建立了最後一個漢人的封建王朝-大明。明朝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朝代,朱元璋去世後,其四子朱棣就篡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而朱棣的後代全部都是奇葩,直到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想來一把正經,結果卻葬送了大明王朝。
自朱元璋建立明朝至末代崇禎皇帝,一共經歷了276年國祚,一共經歷16個皇帝。
那麼,明朝十六帝,哪個皇帝在位期間,老百姓的日子最好過?
1.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25歲參加農民起義,1361年被元朝封為吳國公,1364年稱王(吳王),1368年掃平各路農民起義軍及元朝殘餘勢力,定都南京,建立大明,年號洪武。
明太祖朱元璋統治時期雖然被歷史上譽為“洪武之治”,但我認為不能從經濟方面來定義,“洪武之治”最大的功勞應該是讓當時的封建社會趨於穩定,結束了爆元的統治,又經過多年的混戰,結束了當時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政治局面。
在朱元璋統治時期,老百姓的生活或許可以不用東奔西跑了,躲避爆元的殘忍剝削,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但日子肯定過的也不好,畢竟經歷過幾十年的戰爭。
2.明惠帝朱允炆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孫子,太子朱標的兒子,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史稱為建文帝。
朱允炆在1398年繼承了朱元璋的帝位,在位時間4年。由於他一改朱元璋的“重典治世”的作風,任用了當時的大儒黃子澄、方孝孺等人,政治上實現改革,重視農桑,給予了農業很大的支援,也實施了很多惠民政策。因此,歷史上給朱允炆的號是“惠帝”,惠,即恩惠,對人民好的意思。
但是,因為削番政策太急,性格太柔軟,最終在削番的路上“翻車”了,被叔叔朱棣趕下皇位。
四年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可能連一個政策都還沒有實施完成,只能說人民的日子在穩定的基礎上,在朱允炆的施政方略中更顯得政治文化的寬鬆,若談過好日子,恐怕也談不上。
3.明成祖朱棣
朱棣能成為皇帝,要感謝兩個人。
一個是他的父親朱元璋,因為朱元璋太強勢,帝王手段了得,在他去世之前,殺戮了大部分能征善戰的功臣,無疑給朱棣篡位創造了軍事上的條件,“無心插柳柳成蔭”,朱元璋做夢也不會想到這種結果。
另外一個人是他的侄子,朱允炆。因為朱允炆太軟弱了,對家族感情太好了,總是對自己的叔叔們抱有“幻想”,甚至都下令“不可殺死四叔”的旨意,讓朱棣在戰場上有“免死金牌”。
朱棣,是一位優秀的帝王,但歷史上也存在很大的爭議,創造了明初盛世,但是,也窮兵贖武,好大喜功,手上沾滿了鮮血,可以一夜之間殺三千宮女。
朱棣在位期間,因為皇位來路不正,處處疑心,造成社會氣氛緊張,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不會太好過。
4.明仁宗朱高熾
朱高熾,是一個犯有“肥胖症”的胖皇帝,而且他在位時間只有一年,但歷史學家對他的評價卻非常高,在位期間,廢除宮刑、停止寶船下西洋、節省皇家開支;對民實施恩惠政策,減免賦稅,開倉賑災,又回到了建文帝時期的寬鬆局面,達到了休養生息的目的,生產力也蒸蒸日上,明朝開始進入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期,歷史上也把明仁宗時期,定為是“仁宣之治”的開端。
在這個時候的人民,畢竟經歷過明朝幾代帝王的努力,社會趨於穩定,有了自己的土地的人民,日子也慢慢好起來了,這個時候的老百姓,應該日子過的是不錯的。
5.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又稱為宣德皇帝,是締造“仁宣之治”的創造者,他的歷史評價是明朝皇帝中最高的,他的生命短壽也令歷史學者感到遺憾,認為若再給他十年時間,明朝將會更進一步。但是,他喜愛玩蟋蟀,民間又稱他為“蟋蟀天子”,“蟋蟀皇帝”。
朱瞻基最大的功績,應該是“以和止戰”,當時國力強盛,宣宗卻堅持“議和”,沒有戰爭的襲擾,讓人民的日子過的更加安穩,符合社會發展規律,與安南義和,是明宣宗的明智之舉。
明宣宗任用“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地方官員又有于謙、周忱這樣的巡撫,政治清明,經濟得到了穩定發展,很多歷史學家都把“明宣之治”與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作為比較,也足以說明明宣宗是一位有作為的帝王,老百姓日子自然不會過的不會差,或者說,明宣宗時期,應該是縱觀明一朝,老百姓日子過的最好的時期。
6.明英宗朱祁鎮
明英宗,是一位有理想,有志氣的帝王,但是,他的實力支撐不起他的野心。因為有父親明宣宗的基礎,日子好過了,便想著像自己的祖輩一樣,來個“御駕親征”,好讓自己名垂青史。
最終結果大家也看到了,確實也“名垂青史”了,只是猜到了開頭,沒有猜到結尾,作為明朝皇帝,御駕親征時,葬送了幾十萬軍隊不說,自己還被俘虜了。在這種情況下,人民的日子談何好過?
後來,明英宗朱祁鎮復位了,朱祁鎮是一位比較傳奇的皇帝,二度做皇帝。從歷史的角度來講,他的第二次做皇帝,比第一次出色多了,後期也開始任用賢臣
7.明代宗朱祁鈺
明代宗朱祁鈺是明英宗朱祁鎮的親弟弟,朱祁鈺本來就無心“帝王”之位,哥哥被俘虜後,無奈做了明朝第七任皇帝,正是因為他的態度,他選擇信任了于謙,在位八年時間,還真是搞的不錯,老百姓生活還是不錯的。
8.明憲宗朱見深
朱見深是一位童年比較悲催的皇帝,因為父親明英宗好大喜功,非要御駕親征,結果葬送了幾十萬軍隊不說,自己還被人俘虜了,成為了明朝最大的恥辱。
叔叔明代宗也不太待見朱見深,沒弄死他就算是萬幸了。
雖然兒童悲慘,但是,朱見深還真是天子命。眼看沒機會繼承皇位了,結果父親放回來了,叔叔明代宗做了八年皇帝,突然病重。英宗因奪門之變而復辟,這樣朱見深又重立為太子。
明憲宗,可能是童年悲慘,做了皇帝后,還真是位好皇帝,重用賢臣,發展經濟,重農抑商,政治上為于謙平反,不計前嫌,又恢復了叔叔朱祁鈺的景皇帝的稱號。
明憲宗的年號是成化,在他執政期間,經濟發展較快,軍事實力得到了恢復,對外用兵,收復了河套地區,堪稱文治武功卓著。
縱觀成化一朝,政治風氣清純,輕刑罰歷史上有“成化中興”之說,為“弘治中興”打下了堅實基礎,而明憲宗也不失為一代明君。
從明憲宗的施政方針來看,在他經營的二十三年裡,他治下的老百姓日子算過的還可以,當時人口達到明朝之最,超過了七千萬人口,從人口增長角度,也可以感受到老百姓日子過的是可以的,畢竟有錢糧才會生更多的孩子。
9.明孝宗朱佑樘
朱佑樘也是比較奇葩的皇帝,一生只有一個女人。明朝,很多皇帝都沒活過40歲,很多人都歸咎於皇帝縱情聲色,但明孝宗就一個女人,還是英年早逝了,活了36歲就OVER了。
朱佑樘也是一位非常棒的皇帝,在位期間也是非常努力,任用賢臣,驅逐奸佞,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朝政的腐敗風氣,他本人也是比較勤奮,算得上勵精圖治,這也是繼“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後的又一個小高潮,史稱為“弘治中興”,這個時候的老百姓自然日子會好過些。
10.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又是一位非常有爭議的明朝皇帝,史學家認為朱厚照是一位荒唐皇帝,但我認為朱厚照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一位皇帝。
在位十六年,對外抵禦了外敵的入侵,對內限穩定了社會的發展。在位期間,雖然培養了“八虎”這樣的奸臣,但也出現了像王陽明這樣的聖人,學士。
所以,我只能這樣理解,明武宗時期,宦官只是用來限制文臣的,出現王陽明這樣的學士,更是說明了明武宗時期學術風氣非常好,政治環境是比較寬鬆的。
後來,有許多學者都認為,明武宗並不是庸君,而是很有才華的。他建立的“豹房”並不是淫樂所用,而是明武宗為了集中皇權,對抗文臣,治理朝政的政治、軍事中心,後期演變成了內閣。
清朝史學界一直認為明武宗是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無道昏君;但現代歷史學家卻不同意這些觀點,認為明武宗並非是庸君,而是一位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且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的一位皇帝。
我還是比較信服近代歷史學家的評價,所以我認為生活在明武宗時期的老百姓,日子是比較好過的。
11.明世宗朱厚熜(嘉靖)
明世宗朱厚熜,歷史上又稱為嘉靖帝。因為明武宗沒有子嗣,朱厚熜作為血緣最近者,便“撿”到了這個皇位。
嘉靖帝前期還是做的很好,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抗倭寇,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一度被史學家稱為“中興”跡象,但是,皇權鞏固好後,卻發生了“壬寅宮變”,之後就變了一個人,從此迷上了煉丹,追求長生不老。所以,在嘉靖帝后期,明朝的國庫就開始出現虧空,一直到明朝滅亡都存在這個問題。
所以,老百姓的日子不見得好過。
12.明穆宗朱載垕
這位皇帝在明朝歷史上存在感並不強,因為父親嘉靖帝命太長了,做了45年皇帝;而自己命又太短了,只做了6年皇帝;自己的兒子命又長,功績又比自己的好。
所以,在父親和兒子的光環下,明穆宗的存在感不強。
但是,總體來說,明穆宗執政6年,還是不錯的,政治比較清明,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文臣,為明神宗時期的發展打下了政治基礎。
正是因為明穆宗比較溫和,勵志的性格,老百姓的日子應該是不錯的,總不會過的太苦,民不聊生。
13.明神宗朱翊鈞
明神宗也是明朝歷史上的一顆“明星”,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總共在位時間48年。
他的人生可以以張居正的死亡作為分界線,張居正輔佐下,他是一位明君,勤於政務,讓大明王朝得到空前的發展,老百姓的日子肯定好過;張居正死後,他變的窮奢極欲,橫徵暴斂,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不好過。
軍事上,他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萬曆三大徵”,協助北韓擊敗日本侵略,維護了大明王朝的尊嚴;但面對女真人的崛起,又一敗塗地。
總體來說,在明神宗時期,老百姓的日子應該算過的還可以。
14.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做了三十九年太子,只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好不容易等來夢寐以求的皇位,正想展翅高飛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結果卻莫名其妙地死了。
所以,在位期間老百姓過的如何,作不出評價,畢竟時間太短了。
15.明熹宗朱由校
這時的明朝已經開始風雨飄搖了,起義軍四起,北方又得面對女真人的崛起,國庫虧空嚴重。朱由校沒什麼文化,因為父親朱常洛不受爺爺明神宗待見,兒時的朱由校更喜歡木工活,技術一流。
但也迷行長生不老,服用“仙藥”而死,死時才23歲。
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明熹宗時期,老百姓日子已經苦不堪言了,賦稅繁重,開始出現民不聊生的局勢。
16.明思宗朱由檢
朱由檢雖然是亡國之君,但歷代歷史學家並沒把責任歸咎在他身上,反而給予了明思宗不錯的評價。
本該在明熹宗朱由校滅亡的明朝,在朱由檢的力挽狂瀾之下,又多延續了17年的壽命。
朱由檢在位時,年號崇禎。此時的明朝已經病入膏亡了,已經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雖然崇禎皇帝勤儉,但依然無法改變社會趨勢,最終在1644年,被李自成攻破北京,自己也在煤山自自縊身亡,宣告明朝滅亡。
作為末代皇帝,連自己的生活都保證不了,更談不上能給老百姓好日子了。
綜上,朱元璋的“洪武之治”應該是保證了百姓的生活穩定,明宣宗、明孝宗父子在朱棣永樂盛世的基礎下,再次創造了“仁宣之治”,史學家也將這個時期比作唐朝的“貞觀之治”,也能充分說明政治上的清明,寬鬆,經濟得到了空前發展,即使後面也重現“中興”時期,也不過參照“仁宣之治”的對比下出現的“中興”。
所以,縱觀明朝,老百姓過的最好的時期,應該就是明仁宗,明宣宗時期。
回覆列表
仁宗皇帝的老爸是朱棣。說起朱棣,那也算得上是一個明君,雖然他的皇位是從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手中奪過來的,但是憑藉著自己的文治武功,開創了“永樂盛世”。在此之前的皇權之爭中,大明王朝一直處於內戰狀態,但是當內戰平息之後,朱棣就繼續實行休養生息,移民屯田和獎勵墾荒的政策,同時還嚴懲貪官汙吏,賑濟災民。隨著這些舉措的施行,社會生產逐漸得到了回覆,農業和手工業又繁榮起來。在永樂時期,國庫糧食充足,百姓安居樂業,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冶鐵業和造船業變得十分發達,這也才有了後來的“鄭和下西洋”。
其實總的來看,朱棣也是明朝的一個好皇帝,但是其之前所實行的各種暴力壓迫和殘忍屠殺也傷害了不少人。後面雖然國家得到了一定的緩衝和前進,但是人民的生活也並非就那麼好。
但是仁宗時期就大不一樣了。
仁宗是朱棣的長子,明帝國的第四位皇帝,同時他還是一位仁厚的儒者,愛護臣子,體恤百姓,並且善於治國。只可惜在位僅10個月就去世了。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白壽彝先生曾這樣評價他:
“儘管人中在位時間短,但其所施行的政策卻為宣宗一朝所繼承,以致後代史學家將這一時期從稱為‘仁、宣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