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漁樵夫子000

    李自成沒有奪得天下已經成為歷史定論。

    假如劉宗敏不強佔陳圓圓、吳三桂不引清兵入關,李自成也照樣得不了天下。

    李自成本身沒有大智慧、大韜略,也沒有能輔佐其治理內政的治世之才。文靠牛金星,武靠劉宗敏、李過等一班大將。

    牛金星既沒有蕭何、諸葛、劉基之才,又不是盡心竭力輔佐闖王治理內政,反而愛財如命,這樣的“丞相”如何能成事?

    劉宗敏等一班武將除徒有一身武力,其他別無長處,貪酒好色,縱兵劫掠。只有一個李過有文武全才,可惜又不被用。之所以能夠攻城掠地,一靠自身武力;二靠明末天災人禍,老百姓迫不得已才加入義軍而壯大了隊伍。

    李自成攻取北京後,本身沒有約束部下、治理社會秩序的意識,至少是沒有起到實際約束作用,使得老百姓很失望,不但失去了民眾,而且部隊也失去了鬥志。

    所以,劉宗敏強佔陳圓圓、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只是李自成得而復失天下的一個外因而已。

  • 2 # 大表哥自媒體

    李自成攻入京城,皇帝自縊身亡。動了大明的江山,如果吳三桂當時投的是李自成而不是滿清。個人認為,李自成也是難以成為天下之主。

    李自成首先沒有約束好部下,這些農民軍一進誠如鬼子進村,燒殺搶掠,禍害百姓,改不了土匪習性。李自成進京,應該學習劉邦,約法三章,憐愛百姓,招降吳三桂,讓其還守護國家,抵抗滿清。然後像清政府一樣,對明朝的遺老遺少趕盡殺絕。

    可惜李自成沒有劉邦那樣的手下。沒將才也沒帥才,整個土匪習性不改。李自成能夠攻入京城,實屬運氣好。

    第一是戰略上的失誤。李自成集團主要是由陝西籍的和河南籍的組成,可能是鄉土觀念重吧,大家都想早點回老家去,因此北上戰略受到了大家的擁護,孰不知埋下失敗的種子。

    第二是政策上的失誤,不懂得鞏固根據地,建立統一戰線,籠絡社會中的精英分子,農民軍還停留在那種劫富濟貧的思想階段。

    第三是當皇帝當的太早了,皇帝當早了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容易處於眾矢之的,有了壞事都往你頭上推,有了麻煩都找你解決。

  • 3 # 劉軍易溯科技

    衝冠一怒為紅顏,就是個美好的故事。陳圓圓何許人?歌姬出身,被投機鑽營者買回家,本來想獻給皇帝博個高官厚祿,可惜投資失敗,不得已賠本處理給吳三桂,算是投個潛力股。吳三桂為遼東李成樑系的年輕一代生力軍,前程似錦,出身高貴,再怎麼不靠譜也不會因為一個陳圓圓作為理由投降清朝反滅明朝,落下一個漢奸,逆賊的罵名,為了陳圓圓不值這個代價。當年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崇禎吊死煤山,成立了大順政權,給吳三桂下達了招撫通知,拉攏吳三桂。另一邊皇太極看到大明朝國都陷落,皇帝自殺,自然吳三桂成了喪家之犬,也伸出橄欖枝拉攏吳三桂。吳三桂擁兵自重,夾在李自成和皇太極中間待價而沽,其實結果投降誰都是逆賊,畢竟崇禎吊死,大明半壁江山還在,南明會很快產生新皇帝,他還是大明的邊關守將,守土有責。南明雖然有朝廷,遠水解不了近渴,而且明朝氣數已盡,不得民心,南明滅亡只是時間問題。所以吳三桂只能選李自成或者皇太極,這個逆賊是當定了。接下來吳三桂需要考慮的就是回報率,很顯然,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泥腿子,階級上就和吳三桂不是一路人,而且李自成確實也沒有政治綱領和治國之能,只是一支人數龐大的蝗蟲部隊,走到哪就霍霍到哪,沒有長久的政治考量。再有李自成已經建國,吳三桂投降也不是嫡系,自然沒有前途。那麼反過來選擇皇太極,則收益率非常高,此時皇太極是求賢若渴,兵不血刃獻出山海關,省了八旗軍犧牲,是天大的功勞,而且從龍入關後,開疆拓土是開國功臣,事實證明,皇太極,順治都沒辜負他,最後封王,居三藩之首,位極人臣。

  • 4 # 南國不可以語冬

    可能性不大,清軍入關是天命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舉目中原群雄盡是狼子野心之輩,做的都是些少殺搶掠的流寇行徑難成氣候,更不可能得百姓擁護。反觀清軍厲兵秣馬,入關後先為崇禎皇帝弔喪,安撫前明官員。又剪除群雄,消弭戰亂解萬民之吊懸,一舉鼎定乾坤。試問李自成有這個本事嗎?大順軍進城,他想節制軍隊,都無法約束,他手下不過是一群想要升官發財的亡命之徒,怎能和清廷比

  • 5 # 以看為本

    你的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不可能的。劉宗敏牛金星跟隨李自成打進北京後兩大目標:財富和女色,寧死不會放棄的。看今天的多如牛毛的貪官,一財二色,毫無例外,說創新,也是在權色交易中的創新,數量品種花樣,無不令人歎為觀止!與劉宗敏牛金星都是一個戰壕的戰友,他們的心❤️是相通的。

  • 6 # 禺知

    能不能奪得天下,主要看他的隊伍是否能扛住腐敗的衝擊,一個取得勝利但立刻軍紀渙散、充滿腐敗的隊伍,是沒有生命力的,也肯定得不到老百姓擁護,註定是要失敗的。而吳三桂不過是從外因方面加劇了這一程序罷了。

  • 7 # 三仙論易

    不能。這兩字是最符合歷史的回答。你看一下二十四史,看司馬遷的史記。看資治通鑑就可以有一個預判,李自成這個人不是開國帝王的料。劉宗敏的歷史地位,那是應有他的歷史貢獻所定義的。未聞有扭動乾坤之舉。象現代粟裕之英才,才封為大將之首,尚不列於十帥之林,何也?十帥之才雖未及粟裕,而粟裕建功不離十帥也。反觀劉宗敏是什麼東西?評論到此吧。

  • 8 # 立人書畫

    你野史看多了吧?吳三桂這種精英怎麼可能為了個女人而開關。最重要的是他權衡利弊,覺得大明已經無藥可救。還不如讓滿族人進來重新洗牌,自己和後代都能榮華富貴。

  • 9 # 三餘又見

    不能,他沒有天下的格局,如果有這種格局,手下強佔陳圓圓的事也不可能發生。軍紀都約束不了,還能指望奪天下?打下天下的那個不是眼光長遠的牛人,李自成目光太短

  • 10 # 鄭說豫見

    實際上是因為李自成無法約束劉宗敏,才會放任劉宗敏強佔陳圓圓,吳三桂才會衝冠一怒為紅顏,與關外滿州八旗聯合對付大順軍,導致李自成敗北的。

    吳三桂代表的是明朝軍官,或者說是明朝官僚集團,這個集團從一開始主動投靠李自成到與李自成決裂,轉變速度之快,讓李自成都始料不及。這裡面不單單是一個陳圓圓的事情,更多的是明朝軍官和官僚集團的利益沒有得到保障,才會發生吳三桂與仇敵聯合對付李自成的事情發生。

    李自成幾次失敗又成功復活,都離不開劉宗敏的大力協助。但實際上,李自成與手下將領的關係,並未真正整合,是合夥的關係,並非君臣關係。

    大順軍尤其是到處流傳著:“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闖王上百王軍隊不靠老百姓納糧供應,只能依靠打劫富戶。

    再深刻一點,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剛剛在西安建立,各項規章制度並不健全,李自成並不負責手下各支部隊的糧餉,自然也無法限制他們的行為包括各級將領的升遷和懲罰。一句話大順軍不是李自成一個人的軍隊,而更像一個流寇集團。

    大順軍重要事情決策,李自成主持開會,也不是李自成一人說了算,李自成也是商量的口吻跟大家說話,能夠參與決策 的有二十多個人。連投降大順軍的太監都看得明白,說:“總有二十餘人俱抗衡不相下,凡事皆眾共謀之。

    李自成攻下北京,並未稱帝,原因就是內部人並不服他,反而說我與他同做響馬,何故拜他?還有人說李自成可以做好皇帝,但是不要妨礙他們發財。在李自成進攻北京的過程,明軍望風而降,各地流民也紛紛過來歸降,但李自成最發愁的是如何養活這些越來越龐大的隊伍。要知道兵馬百萬,每天吃的用的要多少啊,但李自成手裡也沒有糧餉,這樣的隊伍,聚的也快,散的更快。

    所以李自成打下了北京城,劉宗敏準備了五千個夾棍,發到各營,實質上這就是軍餉,各營必須靠這些夾棍來養活自己!

    於是才會出現把明朝各級官員拘到軍營,酷刑拷打,逼要銀兩助餉,不給就使勁打,這種局面李自成自然看不下去,但是他也沒辦法解決上百萬人的生計,只好默認了這種行為。

    同樣,李自成在佔領地也派官員和軍隊,主要目的還是搜刮錢糧,最有效手段還是找明朝官員和富戶逼捐,不給就拷打、就殺人。

    在這種殘酷的掠奪政策下,各營倒是可以搜刮大量金銀財寶,但很快失去了“官心”,主要任務也是明朝的各級官員、地主鐵了心寧願藉助滿清,也要跟李自成的大順軍戰鬥到底。

    本質上,李自成的大順政權還是個流寇集團,並沒有解決政權建設的問題,包括如何治理地方,如何供給部隊,如何約束下屬。

    李自成要奪取天下,不僅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令行禁止的隊伍,還有治國理政的文臣官僚,幫助制定政策,執行政策,更要有穩定的後方根據地。而這些,李自成都不很具備,他勝利來的太快。

    李自成剛剛在1643年末奪取陝西,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還沒來的及穩固,1644年上半年,就攻克了北京,勝利的果實還沒來的好好消化,就撐死了。

  • 11 # 高紅權先生

    在李自成進軍北京的同時,清朝的多爾袞也制定了繞道居庸關一線攻打北京的計劃。八旗軍精銳盡出,沿著他們多次入塞作戰的老路再一次殺了過來。

    清軍在崇禎年間曾經多次入塞作戰,每一次都給明朝帶來了沉重打擊。到了崇禎十五年,清軍甚至能夠攻破山東省會濟南,並且在那裡過冬。而明軍卻普遍都逡巡不前,坐視清軍擄掠。

    當這一次八旗軍再次入塞的時候,對手就變成了大順軍。我們假設吳三桂已經老老實實地歸順了李自成,李自成用不著出兵山海關了,他可以全力對抗入塞的清軍,那麼這將會有什麼結果呢?

    我們從山海關之戰就可以看出,大順軍的情報工作是很差勁的,尤其是對關外的清軍,基本上就是個零。當八旗軍已經殺到了山海關外的時候,大順軍對此竟然一無所知,以為自己的敵手就是吳三桂自己。

    因此,當八旗軍翻越長城的時候,沉浸在北京城內溫柔鄉里的李自成以及他的高階將領們,能有充足的時間來備戰迎敵嗎?

    如果,他們還是被八旗軍打一個措手不及,狼狽不堪地退出了北京城。那麼歷史的走向將不會有任何變化。

    如果,李自成和他的農民軍頑強地頂住清軍的進攻(我們完全不能設想大順軍把清軍擊潰這種事發生),同時又能夠得到來自陝西各地農民軍的支援,最終迫使清軍再一次出塞而去。那麼李自成或許能夠坐穩江山,畢竟南明不可能對他構成什麼威脅。只不過,這樣的事發生的概率是比較小的。

  • 12 # 屹立的風骨

    可以奪得天下,但是治不了天下,李自成的部隊都屬流民草寇,喜歡打家劫舍,本來無可厚非,畢竟要吃飽飯啊!但是做法卻令人不齒,挖了朱元璋的祖墳,攻打下洛陽後把朱家的一位藩王殺死後用大鍋燉了,美名福祿宴,後來簡直是搶劫部隊了,對破城後的明朝官吏嚴刑拷打追繳白銀以資軍需,而隨軍的士兵擾民侵財不勝列舉,以至於後來部隊到山海關與清軍對峙,士兵身上都私藏搶劫來的黃金細軟,根本無鬥志,對壘一戰擊潰,幾十萬部隊讓人家滿清僅幾萬人追打到一溜煙跑回京城。而滿清背後有二位高人洪承疇,范文程指點,打著為崇禎帝報仇雪恨的旗號名正言順的進駐北京城,厚葬崇禎帝,明朝遺老遺少一律官復原職,隨後又祭拜孔廟盡籠絡天下讀書人的心❤️,這就是李自成必敗的根本原因。

    後來的蔣介石政府的所作所為也是類似,圍剿紅軍倒也罷了,湖南地方軍方何健派人居然挖了毛主席的祖墳,槍殺毛主席的妻子,弟弟,胡宗南手下活埋毛主席的侄子,雖然都是老蔣手下人的所作所為,但是這就暴露了一個政黨,一個政府能否得民心的一個縮印。

  • 13 # 天香雲外飄

    首先是事實上李自成已經奪取了天下了。這是有相關史實證明的-----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佔北京,明崇禎帝在景山上吊自殺,明朝滅亡。之後,李自成也就以北京城作為建立了“大順”政權!

    其次是,作為常理大家也都是知道的即:“歷史是經不起假設的”。

    第一,並不是明朝的將領們以及明朝的軍隊不夠厲害,而是當時,明朝政府正在面臨內外交困的處境----在外有女真人的虎視眈眈,在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的騷擾。

    第二,也不是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只是擅長窩裡鬥。在女真人面前就不堪一擊,而是李自成的農民軍遭受到了像明朝政府的尷尬處境----一方面受到了以吳三桂為首的明朝降將的攻擊;另一方面,女真人進入山海關之後就如入無人之境一樣。此外,各地的反動地主武裝也紛紛在農民起義軍背後捅刀子。

    當然啦,話又說回來,不得不承認:包括劉宗敏強佔陳圓圓,也包括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軍進入山海關等事件,確確實實是對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一個很致命的打擊。

  • 14 # 三國水滸歷史狂

    問:如果劉宗敏不強佔陳圓圓,吳三桂投降大順軍,李自成能奪得天下嗎?

    李自成,劉宗民等沒有戰略眼光,格局太小,一副流寇凶狠的土匪本性,搶劫慣了,誰也不放在眼裡,一時狗屎運爆棚,在北京城發生嚴重瘟疫的情況下,撓幸打進北京城,以為進了北京城,北京城的財富,女人都是自己擁有的了,先搶劫,享受一番在說,流寇本性,北京是什麼地方,他們硬是對前明達官貴人,富人用刑,弄得了七千多萬兩白銀,一路搶劫富戶,地主,這樣的破壞性很大,難以為繼,他們已經作好了隨時跑路的打算,軟禁了吳三桂一家,霸佔了陳圓圓,逼吳三桂投降。

    吳三桂此時的爹不愛,娘不疼了,沒了依靠,李自成,劉宗敏真是飄了,一點不尊重在山海關抵禦清朝的將軍,土匪,流寇本性暴露無遺,不善於爭取人心,降了農民軍很有可能被搶光,後被處死,落得一無所有還不得好死的下場。

    李自成,劉宗敏逼迫太急,自身的行為難以讓明朝的守將吳三桂放心,跟隨。

    李自成並沒有大志,有自知之明,深深的知道自己不是當皇帝,治理天下的料,圍困北京城時,要求崇禎帝讓他在西安獨立割據稱王,不進京朝拜天子,但幫明軍打清軍,他只想當一方作威作福的土皇帝而已,沒有治理天下的巨集大理想。

  • 15 # 春風渡雨

    天下的歸屬和陳圓圓這一弱女子又有何干?吳三桂降不降清不可能是因為陳圓圓,他所需要的只是一個藉口而已。

    這一猶豫,後面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吳三桂選擇投降了多爾袞,李自成一怒之下殺了吳三桂全家三十多口。

    所以,吳三桂是有機會投降李自成的,不過問題出在李自成這裡,而這個問題,是李自成自己都沒辦法解決的。

    李自成的義喊出的口號就是“闖王來了不納糧”,“三年不納糧”這些,所以支撐他進行戰爭的就是全靠打劫富戶。無疑,吳三桂就是被打劫的物件。而在這樣的口號下,李自成手下的士兵大部分都是無法生活下去的農民或者流民,而其行動無法避免的就是破壞而不是建設了。

    李自成的勝利太過突然,他都還沒有作好統治全國的準備,更不要說去建設這個國家了。他當時想的就是搶了財物回陝西過日子,可以說,就算進了北京城,他的部隊依然是流寇性質,沒有任何綱領性的東西。做為最高統治者的李自成來說,他一樣沒有適應當時的大好局勢。按我的話說,他當時就是蒙圈了,還在讓手下大搶特搶,還把自己當一個大號的流寇頭子。

    歷朝歷代,在改朝換代的時候,做為當權者來說,都是想盡一切辦法進行安撫,安撫老百姓,安撫文人,安撫那些前朝官員,團結一卻可以團結的人,不然怎麼站得住腳。尤其是那些文人和官員,其影響力絕對不可忽視,而且治理國家根本就離不開他們,總不能依靠手下的一幫子流寇去治理國家吧,而李自成忽視的恰恰就是這一點。

    因此,就算吳三桂投降李自成,如果李自成不能痛下決心約束自己,約束下面的將領和部隊,儘快的拿出自己治理國家的策略,對舊朝官員報之以柔,在破壞的同時不忘建設,那麼,迎接他的依然是失敗。

    最後,還需要說明的就是,在最後的天下之爭中,吳三桂的作用也並不是大到可以起決定性作用的地步。吳三桂就算投李自成,憑他手上的三、四萬兵馬,最多也就是延緩這個過程,想改變也沒多大可能,除非李自成能夠在短期內解決起義軍內部的問題。不過,以李自成的自身能力還是難了點。

    再說,吳三桂本身就是野心極大的人,在當時的那個亂局下,我不相信吳三桂沒動自己當皇帝的心思。只不過在三方中,他的實力是最弱的,只能先選擇一個進行投靠。

    如果選擇李自成,大家都是漢人,如果李自成站穩腳跟,吳三桂就沒有任何機會。而投靠清朝,“反清復明”的大義會讓他站在輿論高點,機會肯定會大很多。最後的事實也確實如此,在1673年,吳三桂起兵反清了。

  • 16 # 狼的影子716

    決不可能,李自成的失敗是敗在他的整個團體都沒有做好接管全國政權的準備,同時也沒有接管全國政權的能力,李自成說到底就是一個草莽流寇,是因為國家裁撤驛站丟了飯碗,生活沒有著落才挺而走險開始造反的,他自始至終就沒有什麼遠大理想,他能夠打到北京,完全是得益於明末的天災人禍導致了饑民遍地,到處都是吃不上飯的饑民,所以,李自成從來不缺兵源,只要開啟一個糧倉,就會有成千上萬的饑民從四面八方湧來,李自成直到兵臨北京城下的時候,他的最高志向還是停留在讓朝廷封他一個西北王,可以說,在他們心目中從來沒有推翻朝廷,自己坐江山的想法,這是農民固有的階級侷限性所決定了李自成就是這麼大的格局,他佔領北京後,想到的不是如何恢復國家的秩序,恢復國家的行政體系,對國家進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建立一個穩定的政權,而是熱衷於搶女人,搜刮財產,完全就是一個土匪,流寇的思想格局,這樣的人註定不可能成為改變世界,建立新秩序的開國之主,說到底還是一個流寇。李自成雖然逼死了崇禎皇帝,佔領了北京,但是他的勢力範圍僅僅侷限於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幾個省,當時在關外有滿清政權虎視眈眈,在男方有明朝宗室領導的南明政權,依然統治著大部分的明朝國土,在四川還有張獻忠領導的大西政權,李自成在諸多政治勢力中並沒有多大的優勢,特別是他的軍隊實際上就是一群吃不上飯的饑民,是一群“見勝兆則一哄而上,見敗績則一鬨而散”的烏合之眾。根本就談不上什麼戰鬥力,被吳三桂的四萬關寧軍隊加上幾萬滿清軍隊就打的潰不成軍,一路敗逃到湖北,結果被一個農民一鋤頭給砸死了。這樣的人哪裡是一個能夠奪取全國政權並且領導一個人口近億的大國的人呢?

  • 17 # 林慶生267

    這個問題,切中當時非常時期,其實,皇太極己死,六歲福臨,繼位,由叔父多爾袞扶植聽政。然李自成攻下北京,城下之盟未成,崇禎帝尊規先祖永樂帝規不和親,不割土,皇帝守國門,不屈不饒的精神,在故宮後面煤山自吊死殉難。遠在山海關的吳三桂,聽到自己全家幾十口,上至父母,包括愛姬陳圓圓都被起義軍當作人質,李自成大將劉宗敏對陳圓圓,霸佔己有。李自成對吳三桂勸降書,不足以換回吳三桂涉江湖深思熟慮的利益盤算最大化,開啟城關,寧可忍辱負重,放開清軍,通過短暫與起義軍交戰,給清軍重擊壓垮來勢洶湧的大順軍,足夠籌碼。如果李自成攻下北京前後,及時聽取李巖的建議,聽取軍師獻策建議,緩稱帝,耐心在北京城外,繼續圍而不打,逼讓崇禎帝走出到山海關一條小路,軍紀不可鬆懈一點,緩緩施壓北京城內大官,儘可讓他們自願交金,切不可綁捆。要以仁德感化新朝大順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精神。也許吳三桂,感恩到李自成及時約束到從身邊大將開始,是真正的改朝換代的領袖,優待好家人,善待好父母,愛姬陳圓圓,及京城大小官員生命財產。面對關外危急時刻,吳三桂這個牆頭草也許不會吃虧投入清軍懷抱。農民起義軍,至少維持相當一段時間。

  • 18 # JS77407

    沒有任何可能,歷朝歷代你見過幾個土匪進京當皇帝了?沒有,一個都沒有。

    李自成的部隊本質還是流賊,流寇,沒有什麼綱領秩序以及奮鬥目標。它壯大的唯一目的就是搶搶搶,搶劫所有能看得見的物資,然後裹挾新生的難民,如同蝗蟲過境,寸草不生……

    這樣的“大軍”甚至不能稱呼為軍隊,類似於現在非洲和中東及阿拉伯一代的難民。

    李自成就是他們的魁首,他僅僅是為了造反而造反,也許早期是為了吃飽飯。當他真的打進了京城,逼死了崇禎皇帝的時候,他是害怕的,封建王朝儒家思想的忠孝仁義,還是深入人心的。

    同時期所有的軍閥對“弒君”都是極其厭惡的,包括吳三桂,因此吳三桂開關某種程度上受這種“忠君”思想的影響,不過他沒想到開關的後果是這麼嚴重,驅虎吞狼的後果是屍骨無存!陳圓圓?其實是很多古代畫本和戲曲流傳下來的,真實情況,並沒有大家想像的“衝冠一怒為紅顏”這麼激情悲壯

  • 19 # 攀登的岩羊

    奪不下,李自成的農民軍本身沒什麼正確目標和追求,只為了眼前利益,之前連李自成本人都沒想到,這麼容易打到北京域下,那時候,他還想和崇禎談判,割西北一角稱王,可見他並沒有奪取天下的心理準備。打下北京域後,農民軍從上至下的心態和表現更是暴露無易,腐化墮落貪圖享樂不思進取,沒有利用好當時的形勢,反而給自己挖坑,造成前明人員官怨民恨,關外滿清蠢蠢欲動,就是劉宗敏不強佔陳園園,吳三桂投降農民軍,李自成也奪不了天下。因為他們不具備奪取天下的素質,更沒有統治天下的完善體制和人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試管嬰兒的孩子有沒有什麼優缺點,長大後身體會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