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主播炎楓

    燒賣皮的製造 用“走錘”碾壓。 碾壓的部位靠皮外沿,外沿面比中心部延展的多,燒賣皮自然成裙邊褶。 皮先揪成餃子箕(音,還真不會寫那字,發兒音)大,略壓扁原。 可3~5張一同碾壓,不用薄面,每層間用澱粉。 用了澱粉,碾壓後的皮可以壓很薄且結實。 用澱粉的燒賣蒸熟後,皮可以很薄。 收口有澱粉構成的白霜,很美觀。

  • 2 # 用戶5970044805476

    燒麥,1977年嚴國安、周美英夫妻倆是創始人。

    70年代的武漢,屬於碼頭、工人還有重油燒麥。

    面皮包裹糯米,豬油拌餡,胡椒粉佐味,香菇、五花肉藏在裡面。一口咬下去,清香綿軟的糯米在唇齒化開,濃郁的胡椒味直抵喉間,完美治愈清晨的飢餓和起床氣。

    彼時最受青睞的燒麥當屬順香居,花樓街起家,推崇重油燒麥,味道鮮美,油而不膩,形似石榴。經驗不足的嚴氏夫婦摸索很久後,還是決定請來順香居大廚,互相切磋,諸般推敲,終於在雙洞門鐵路邊的巷口裡開張營業。

    相比苛求外形,喜歡妝點一番的順香居,稍許改良的嚴氏燒麥更在意口味和分量。皮薄餡多,重油重味,二兩燒賣八個,撐起販夫走卒清晨奔襲,風雨勞頓的體力。從此,嚴氏燒麥的名頭開始打響。

    九十年代,有一定積蓄的嚴氏燒麥走出棚戶,租起門面。操勞已久的夫妻倆萌生退意,後面的故事武漢人基本都聽過。兄弟姐妹七人,各自傳承,分別在利濟北路、崇仁路、台北路、黃陂街、自治街、雙洞門和礄口的中山醫院旁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當然,至今生意都很好。

  • 3 # 媽媽咪

    清光緒年間,方城縣城內開化寺街馬玉亮(回族),始創'燒麥'。最初不叫'燒麥'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因其邊象快熟的麥穗,隨改名為'燒麥”。

  • 4 # 趣味世紀Q

    馬家燒麥由馬春發明。

    用開水燙麵,大米粉作撲面。選用腰窩、紫蓋、三叉三個部位的牛肉剁碎制餡,加調料用清水浸煨成稀疏的“傷水餡”。攏皮捏包時留大纓,上屜蒸熟即可食用。具有皮亮、筋道。餡松、醇香等特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數乘除法簡算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