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晴天也不行嗎
-
2 # 愛老婆的小鋼炮
第一門自行火炮由法國於1917年發明。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坦克誕生後不久,法華人為了使笨重的牽引式炮具有更好的機動性,在一輛履帶坦克底盤上安裝一門野戰炮,使具有機動越野性能。
世界上第一門具有裝甲防護的炮塔式自行火炮是由德華人製造的。
1939年9月,納粹德國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獲得了大量當時性能比較優越的捷克造47毫米反坦克炮。德國柏林的阿爾凱特公司把這種炮安裝在T─1型坦克盤上,設計製造了一個背面敞開的箱形裝甲炮塔,炮塔不能旋轉,但火炮可左右側轉15度。
阿爾凱特公司於1939年製造出世界上第一種自行反坦克炮,實戰使用效果良好。後來,德國又發展了III號突擊炮、 “斐迪南”、 “獵豹”、“獵虎”等火炮口徑更大,火力更強的自行反坦克炮,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廣泛使用。由於自行反坦克炮多用於伴隨坦克進攻和作戰,所以又稱 “強擊炮”。繼德國之後,蘇、英、美等國也研製發展了與德國相似的強擊炮。
-
3 # 風去了無痕D論史談兵
“山炮”與“野炮”如今已是歷史名詞。二者本質上都是榴彈\加農榴彈炮,可以畜力或汽車牽引,伴隨野戰部隊開進、並以火力支援攻防戰鬥。第二次世界大戰及以前,凡是野戰火炮,基本不是叫山炮、就叫野炮,還有就是迫擊炮與要塞炮。
山炮與野炮的不同:在於山炮輕便,更適應在山地複雜地形作戰,關鍵時山炮還可以拆解成幾大部件,以人背、馬馱方式通過車輛無法通行的地形。
一:山炮。
一般是身管較短的榴彈炮,為了要適應山地戰鬥,所以火炮全重較輕;75毫米山炮可以用一輛小型越野車就能牽引行軍。分解狀態時,單個部件最大重量一般控制在100公斤左右以內,必要時可以人力背馱或搬運,把炮架上汽車開不上的山頭。
山炮戰鬥射擊以曲射為主,當然也可直射。
二:野炮。
野炮一般是指身管較長的野戰加農炮,重量比山炮大,機動方式為畜力拖挽,卡車牽引行軍,通常沒有“必要時須拆解人力搬運”的性能指標要求。
由於炮管較長,野炮擁有優良的直瞄射擊性能。當然了,大炮嘛,主要射擊方式一定是曲射,遠程火力殺傷為主。
下面講講二戰時期中國戰場上的山炮。
中國早期的自制的“滬克式”75毫米山炮。
早在1884年,清朝末年的上海兵工廠就引進技術自己製造出了德式山炮,最先製成的是不帶反後坐裝置的、架退式57毫米山炮。
到1905年,中國軍工又自制成功了裝有反後坐裝置的管退式75毫米山炮;由於技術為仿製德國克虜伯炮,故而該炮又稱為滬克式75毫米山炮。
該炮身管長為18倍口徑,射程大約五公里左右。全炮用雙馬挽曳行軍也可分解成部件,分別用六匹馬馱載機動。
滬克式75山炮自制成功後,投入大量批產,有效提昇了當年中國軍隊火力,直到在數十年後的抗日戰場上,仍然發揮了很大作用。
侵華日軍的九四式75毫米山炮。
該炮為日軍在一戰期間大量裝備軍隊的“四一式75山炮”的改進型。1935年11月,日軍開始批量裝備,這也是侵華日軍在中國戰場上的炮兵主力之一。
九四式75山炮威力不弱,設計的更輕巧而便捷,戰鬥狀態全重只有536公斤。
性能特點為:
(1)全炮可在5分鐘內迅速分解成11個部件,部件中最重搖架重為97公斤,炮管為94公斤,所有部件都可以騾馬馱載、或人力搬運方式通過崎嶇無公路的山地;
(2)到達射擊陣地後,重新組裝全炮只需10分鐘。
75山炮的最大射程:8.3公里;射速達到了每分鐘10-20發。
最快急速射時,每分鐘竟然能打出20發炮彈,這對一門“大炮”而言,是速度驚人的。
(3)該炮不但有良好的地形適性,還與日軍大量使用的75毫米野戰炮實現了榴彈通用,極大的簡化了後勤。
山地作戰火炮,須具備“必要時分解部件人背馬馱”這個思路,一直延續到了二戰以後的現代陸軍當中。
比如著名的“意大利炮”。
1957年裝備意大利陸軍的M56式105毫米馱載榴彈炮,這就是一門典型的大口徑輕型山炮,它還曾經是北約集團山地部隊的標準火炮。
M56式105山地榴炮的射程為10.575公里,最大射速每分鐘10發,全炮重1.29噸。
正常以車輛牽引行軍,可以用或直升機吊運。
作為“山炮”,它當然保持了山地炮可分解的特色。全炮可分解成11大部件,其中最重的部件約122千克,以利於必要時刻人背馬馱。
直到21世紀初時,仍有些國家還裝備了一定數量的這種充滿了歷史風格傳承的山炮。
寫到這兒,野炮與山炮的區別,山炮有何特點,想必已經清楚了。至於野炮,那就類似於現代的牽引式加榴炮了,這樣也就沒必要多說了。
不過是現代火炮口徑更大,身管更長,性能更優良而已。
而當代也再沒有了山炮與野炮的稱呼了。
回覆列表
第一門自行火炮由法國於1917年發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坦克誕生後不久,法華人為了使笨重的牽引式炮具有更好的機動性,能夠在各種地形條件下迅速地思考轉移陣地,在一輛履帶坦克底盤上安裝一門野戰炮,使具有機動越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