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凡間鎖事

    明朝,一個依託於非官方迷信組織勢大,成事之後迅速隔離關係的草根王朝。

    明朝有一點特殊,因為它是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從當時的遊牧民族手中奪回,並建立的君主制王朝,人們對明朝的評價眾說紛紜,褒貶不一。有人把他捧的極高,有人把他黑得極慘,兩極分化凸顯。就比如當代“風流才子”高曉鬆老師的:明朝是無名士、無明君、無名將的朝代

    這我覺得有點過了,畢竟幾百年偉業,沒有中流砥柱不卑不亢是不可能長久的。

    隨便舉點例子:編纂永樂大典的解縉、楊慎、徐渭、寫石灰吟的于謙、儒釋道的集大成者王陽明、吳中四才子、走天下四方寫奇書的徐霞客等這些都是名士明君這裡爭議比較大,我個人的觀點是明朝的皇帝都是浪漫主義者,上限極高,下限也很低,清朝皇帝基本維持平均值,不上不下,中等偏上。名將明朝實打實就是一大堆了,徐達、常遇春、傅友德、鄧愈、李文忠、馮勝、沐英、朱文正、藍玉等等。再到後面出現的戚繼光、熊廷弼、于謙、俞大猷、李成樑、李如鬆、袁崇煥等等。袁崇煥雖說在明朝末年未能挽明於狂瀾,但也不失為名將。如果這還不算是名將,那什麼才算是?

    好了,咱不跑題了,認真回答。

    咱們先從朱老八說起.

    朱元璋大字不識一個,卻善於從戰爭中學習,多謀而又善斷,從一個落魄的和尚,數十載成帝業,打掉了一個奴役華人、奴役漢人的政權,打掉了一個當時被視作的外來侵略者,恢復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最早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真一個碗打天下的男人,論王朝開局,沒有比朱元璋更劣勢的。沒有李唐的氏族支援,沒有光武的流星開掛,也沒有劉皇叔的親侄關係,老朱就這麼一步一步登上了歷史舞臺。

    可以說明朝建立之時,是黑夜裡的一束光,萬民雀躍也不為過。畢竟老朱雖然對功臣狠毒,對待老百姓也還算過得去的,至少比元朝統治者那是強了數百倍。

    農民政權奇葩的歷史制度.

    明朝處於封建制度的一個成熟階段,尤其是自宋代開始,中國社會形成了開放格局,經濟張揚,意識形態放鬆,各項制度已經完整,所有的一切都達到了極致,理論上來說明朝應該是一個盛世時期,但明朝卻在西方進入藍色文明的前夕,無以遠行,成為了中國社會的一次逆動。

    畢竟咱老朱是個典型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一股子小農思想當了皇帝也改不了。

    政治上,重文抑武、廢除丞相制度,內閣成為了皇帝的一個利用工具,形成了個人集權和整個朝廷分權的現象,各種政治力量對權力的追逐形成了黨爭,間諜制度使得所有人內心中不再有了信任,使得整個國家失去了穩固性。

    意識形態上,重置“夏夷之防”的意識,把中國宋代形成的開放格局、開放文化和開放心理重新回縮回來,尤其是1499年土木堡之役以後,進一步同其他民族劃割開來。(土木堡之變,真的是奇葩中的大奇葩,這能輸,估計老八跟Judy都能從坑裡爬出來揍這個混小子

    經濟上,開始禁海,海外貿易或被禁絕或被西方人所把持,國際通商完全變形,將閉關鎖國的局面發展到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或許有人會說鄭和下西洋的事情,簡單說一下。鄭和下西洋是政治行為,而不是商業遠洋貿易行為,既有正面的意義,也有消極的影響,七下西洋以後,遠洋活動全面消失。還有人說下西洋是為了找侄子,我倒是覺得允文估計在一把火裡已經蹉跎成灰了,Judy是為了給自己一個臺階,維護最後的名聲,才說失蹤了。

    如果沒有海禁,東南沿海也不會飽受倭寇侵犯之苦,迫使朝廷每年大把白銀投入去平寇。

    綜合來看大明朝.

    歷史的侷限性導致了明朝使中國都錯過了可以真正平等面對整個世界的機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國的經濟發展,排斥了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與文化,壓制了新興的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發展。

    不過明朝對中國的發展還是具有一定貢獻的。鄭和下西洋建立的朝貢制度雖然虛榮,但卻是一個對世界有著重大影響的外交活動,最遠去到紅海,這是當世不敢想象的壯舉;王陽明開創的心學成為流傳至今的思想流派;佛朗機、虎蹲炮、紅夷大炮使得中國的火炮製造技術在14世紀末期處於世界先進之列;手工業發達,使得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流到了中國;明朝皇帝面對外敵入侵時,敢於迎戰提升了中華民族的戰鬥血性,成為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勇氣;幫助國家尋求生機展現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意志。

    此外,明朝還設立免費醫院(惠民藥局),免費看病施藥,修建免費公墓(漏澤園),在南京試點保障房,這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福利。不過軍戶的孩子一輩子是軍戶這事咋洗也洗不乾淨。

    當然,後世明粉們常說的這句話咱也得帶一帶: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於是咱崇禎爺就這麼吊死煤山也不尋求翻盤,還是偶像包袱太重了。大家也別說啥這是遵循祖制,祖制說太監不能掌權,咋中後期的大太監一個比一個耀武揚威,九千歲的出來了。

    明朝,或許是一個生錯時代的王朝。

  • 2 # 高貴不貴

    明朝是什麼樣朝代?這個問題真的好大好寬泛,有的人覺得繁華,有的覺得腐朽,有的覺得光明,有的覺得黑暗,但不管怎麼評價它,明朝的存在是值得每一箇中中國人自豪的朝代。

    說明朝,先說其建立,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由農民起義成功並實現從暴亂者到統治者的少數例子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北伐統一全國的王朝,也是當時全世界範圍內第一個反抗當時最強大的國家(蒙古帝國)併成功的王朝。毫不遜色的說,明帝國的開創者們是當時那個世界上最傑出的人才集團,沒有之一!!而明朝開國軍隊,也可以是當時地表超強戰力!!請記住神機營,一支純中國產,完全自主研發的熱兵器部隊,最早的特種部隊,最早將炮兵作為單一兵種的鐵血軍團。

    在政治上,有封建皇權高度集中(朱元璋超級勞模),有文官集團威震朝野(張居正最牛內閣首輔),還有宦官太監權傾天下(魏忠賢最強太監),形成了皇權-相權-宦權三權相互制衡的政治生態,並且還出現了中國歷史前所未有的相權和宦權結盟壓制皇權的局面(張居正和馮保)。在這提醒一下,中學歷史教科書上說太監亂政現象在明朝最為猖獗,把太監偏低化,其實沒有這個必要,歷史上太監的作用往往比很多大臣要大得多得多(如鄭和,馮保)

    鄭和的事,上過學的都略知一二,四大發明完全成熟,四大名著除紅樓夢全部問世,唐伯虎才高八斗,世俗文學傳遍大江南北,徐霞客周遊四海,李時珍嚐遍百草,計成完成古典園林集大成著作......太多太多了

    當然還要提一句,明代第一奇人海瑞先生,那篇讓嘉靖皇帝氣的發抖的天下第一罵書(感興趣可以看看)可以看成批判文學史上重大里程碑!!

    今天北京為什麼是首都,當年永樂大帝一聲令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如今的北京,依舊留下了這一傳統。

    關於明朝滅亡,我覺得明朝那些事兒說的很好,氣數。確實是氣數,小冰河一到,糧食沒了,老百姓餓肚子,朝廷要收稅賑災,老百姓沒東西交,賑災會被貪,就造反,造反要鎮壓,鎮壓要錢,繼續收稅,老百姓沒有,繼續反,少數民族看老大哥不行了,我也反,無限死迴圈,直到滅亡。這就是王朝的宿命。

  • 3 # 聖羿剎

    明朝政治上建立了較為完善內閣制度,設有內閣大學士,中央集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情報職能上建立的東西廠,和錦衣衛這樣的情報組織。雖然這些組織缺乏約束,也給國家帶來了負面影響。但是這些組織軍事上的意義是進步的。

    軍事上也善於向歐洲國家學習,改進了大炮和火銃。軍隊已經開始從冷兵器向熱兵器時代發展。但是和宋朝一樣,因為對北方大片草場缺乏控制,缺乏馬匹。這在當時的時代,是很不利的。

    商業有了很大發展,行會開始建立。規範了商業規則,小手工業主發展起來。這也是資本主義開始萌芽的特徵。本來大航海帶來了,先進的航海技術但是由於缺乏海權觀念。航海更像是皇帝的宣傳隊並沒有發揮應有的最痛,這也使得明朝錯失了巨大的歷史機遇。後期更甚下達了禁海令。是國家航海能力逐漸落後於世界列強。

    政府財政制度不完善,造成民富國窮。還有貧富差距大,加上自然災害多發。造成了明末社會不穩定,爆發致命的農民起義。

    天災人禍,民不聊生。老百姓沒吃的就吃觀音土。吃樹皮。削弱了國家實力。

    文官陣營和武官陣營對立,國家過於重用儒生。他們理想化格式化的政治主張,保護了地主的利益也是使國庫空虛的重要原因。武官在朝廷沒有地位。國家沒有戰爭狀態機制。宦官掌權更是讓國家政治腐敗。最後終於外強中乾。

  • 4 # 卍no

    前幾天剛剛看了《萬曆十五年》,通過對張居正、申時行、海瑞等萬曆年間的幾個重要的人物及其故事的描述,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環境,黃仁宇更多的是站在理性的角度去看待萬曆年間的政治環境,其實也是代表了整個明王朝的政治環境。

    明朝幾乎已經沒有法治可言,整個國家權力機關不再以法律為基礎進行管理,而是以道德為基礎。然而對道德最有解釋權的並不是皇帝,而是大臣,甚至連皇帝也擺脫不了道德的綁架。

    萬曆年間的政治狀態也是整個明朝的政治狀態的縮影,到明朝時,整個發展狀態由漢唐時開明到閉塞(思想上的閉塞),由秦漢時的法治到人治。越是由道德來約束社會,掌權者或權力機構就越容易鑽空子,從而達到牟取暴利的目的。

    權利的高度集中對於朱元璋來說或許更有利於管理國家,但其子孫後代並不都能像他那樣勵精圖治,他的子孫後代更是很少有他那樣的政治手腕,權力集中卻不能掌控,政府必定會腐敗。

    所以明朝也並沒有看上去的光鮮亮麗。

  • 5 # 天上人間文史鑑

    許知遠說帶著偏見看世界,那我就帶著基於歷史事實的偏見來看看明朝。

    首先說結論,明朝是一個在各方面都爛透了的王朝。

    在我看來,明朝無論是與宋相比,還是與清相比都是遠遠不如的。

    在前朝和後朝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的基礎下,中國歷史又是一個以漢人為中心的歷史,僅僅是因為明朝是一個漢人建立的王朝就產生了那麼多明粉。

    這實在是一種民族主義的偏見,也是漢人自尊心脆弱的表現。

    再來具體談談明朝到底爛在哪。

    政治

    從政治上來講,明代是經歷元代之後的傳統漢人政治的再建,但這種再建卻是一種惡化。

    惡化的主要原因在於洪武帝朱元璋廢相。

    自秦漢始,宰相的存在就將宮廷與政廷一分為二,皇帝是宮廷首腦,宰相是政府首腦。

    皇帝與宰相無論在權力還是在政治上都形成相互輔助和制約的關係。

    秦漢以來中國政治相比於先秦封建時期的進步在於政府逐漸脫離皇室的獨立性增強。

    即便在家天下的專制集權體系中,宰相作為政府首腦也能對皇帝的權力形成制約。

    王室代表貴族特權之世襲,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進退,而宰相作為政府領袖,君權、相權互為節制--錢穆《國史大綱》

    皇帝與丞相的共存在傳統專制集權的政治體系中是一種較為合理的存在,也是維持政治清明和政府穩定的有效手段。

    然而人類對於權力的慾望是無限且不可遏制的,皇帝總是想從宰相手中奪權。

    在歷史的程序中,由於皇帝擁有相較於絕對的權力,宰相的權力就不斷的被削弱。

    由於帝王的權力慾望和私心,往往更加信任同姓藩王、宦官乃至外戚。

    在漢代皇帝與宰相相安的局面也沒有維持下去,外戚與宦官專權讓王朝走上了下坡路。

    相權一旦被制約和瓜分的結果就是政府的政治決策能力下降,在各個集團的權力鬥爭中導致政治的惡化。

    宰相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近兩千年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明代並沒有完成制度和社會上的有效變革就廢除了宰相,必然就惡果無窮。

    很明顯,明朝也嚐到了廢相的惡果。

    自朱元璋廢相始,中國歷史便進入了專制集權的巔峰,皇帝掌握了近乎絕對的權力,由此宦官也獲得了極大的權力。

    傳統下的宦官不得干政是有道理的,因為宦官總體上是沒有什麼文化的,而且深居宮廷而不知世事變遷,讓其參與政治實則一大謬誤。

    然而明代廢相以後就讓宦官參與了政治,還獲得了決策權,其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權力依然超過了宰相的權力。

    政府文臣與宦官總是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既是因為傳統,也是因為權力的爭奪,更是因為宦官的確不宜干政。

    政治上的惡化就為明朝走上下坡路埋下了禍根,廢除宰相是一種違背歷史潮流的行為,因為宰相是適應當時社會形態的存在。

    士人與文化

    在明代朝廷當官可謂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每一次上朝都可能與人世訣別。

    京官每旦入朝,必與妻子訣。及暮無事,則相慶以為又活一日。草木子謂:故其時文人多不仕。

    中國的政治歷來都是依靠士人力量的,士人在歷朝歷代都得到了很好的尊重和待遇,這體現的是中國古代社會對知識分子的尊重。

    要說對知識分子的尊重還要首推宋代,宋代雖然缺少了唐代的開放,卻形成了政治上獨有的開明。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並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作為一個國策而實行的,士人知識分子獲得了特別的尊重和優待。

    這種對知識分子的尊重同時也促進了文化的繁榮,宋詞的興盛和程朱理學的出現展示出宋代文化上的繁榮。

    反觀明代,士人在社會上的勢力和話語權已經無法和漢、唐、宋相比。

    明代以一種嚴刑酷罰來震懾士人,使士人僅為其用而不為其患。

    鞭笞捶楚,成為朝廷士大夫尋常之辱。

    明代廷杖之刑的施行是對朝廷知識分子最大的侮辱,士可殺不可辱在明代朝廷儼然成為了一個笑話,更無法與宋代刑不上大夫的開明相比。

    廷杖亦始太祖時,如永嘉侯朱亮祖父子皆鞭死,工部尚書夏祥斃杖下,其後流而愈甚。武宗正德三年,劉瑾矯詔百官悉跪奉天門外。頃之,下朝官三百餘人獄。及諫南巡,十四年。命朝臣一百零七人罰跪午門五日,晚並繫獄,晨出暮入,又各杖三十。餘繼疏爭者,杖四十、五十,有死者。廷杖者百四十六人,死者十一人。世宗時嘉靖三年。大禮議,逮下詔獄廷杖者一百三十四人,編修王恩等病創卒者十八人。四十餘年間,杖殺朝士倍蓰前朝,有杖畢趣治事者,有朝服予杖者。公卿之辱,前此未有。十一年徐石麟疏言:「皇上御極以來,諸臣麗丹書者幾千,圜扉為滿。」十四年,大學士範復粹疏請淸獄,言:「獄中文武累臣至百四十有奇,大可痛。」不報。莊烈帝時,用刑頗急,大臣多下獄。明廷之漤刑、漤殺,終使其自陷於不救之地。明史流寇傳評莊烈帝,謂:「敗一方即戮一將,隳一城即殺一吏,賞罰太明,而至於不能罰。制馭過嚴,而至於不能制。」其甚者如袁崇煥之見殺,則並非罰之明而馭之嚴矣。其慘酷無理,殆為有史以來所未見。--錢穆《國史大綱》

    明朝大臣和知識分子所面對的不僅是嚴苛的刑罰,還有恐怖的特務政治,每天提心吊膽的活著,毫無尊嚴可言。

    被東廠特務暗中監視,話也不敢多說,更不敢得罪宦官,一旦被抓住把柄,就可能下昭獄,九死一生。

    在文化上,理學傳到明代已然發生了畸變,儒學喪失了其應有的青春活了,由此從政治到文化上有明一代可謂暗無天日。

    好在有陽明心學的誕生為中國文化揭開了精彩的一頁。

    帝王

    明朝的皇帝幾乎沒有什麼好貨色,與清朝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明朝的帝王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元璋可稱雄才大略,然而這兩人可謂是殺人狂魔。

    無論是以怎樣的目的,一個嗜殺的人所做出的惡行絕不應該被歌功頌德。

    有人將朱元璋和朱棣的殺戮視為解決政治和社會問題的有效手段很明顯是一件可笑的事情。

    開國帝王進行權力的回收與清算不必然要以殺人為途徑,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就是最好的例證。

    朱元璋父子倆不僅殺人,還比以往君王殺得人更多,這種屠殺必然是其人生的汙點,再雄才大略也無法掩蓋。

    胡惟庸之獄,株連被誅者三萬餘人。又藍玉之獄,株連一萬五千人。太祖懲元季貪冒,重繩贓吏。戶部侍郞郭桓,贓七百萬,而自六部侍郞下連只省諸官吏,系死者數萬人。據明詩綜,如汪廣洋、魏觀、高啟、朱冏、蘇伯衡、張孟兼、王彝、揚基、張羽、徐賁、王行、孫賁、黃哲、郭奎諸人鹹死非命。如李仕魯、王樸之死,尤暴殘。太祖又有「士大夫不為君用。」之科。靖難之變,方孝孺夷十族,坐死者八百四十七人。

    無論是何種形式的屠殺都是令人類歷史蒙羞的殘忍行徑,而朱元璋父子倆就幹了這樣的勾當。

    太祖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

    朱元璋常常以好心辦了壞事,制定了很多貽害後世的組訓。

    太祖窮苦出身,十分反感當官的過於富有,於是有明一代官員俸祿極低。

    但這並沒有讓明代官員養成清廉的品性,反而讓其貪汙成性,於是在明朝當官就是為了受賄,為了發財。

    以至於王陽明說讀書是為了做聖人是還被人嘲笑。

    為防宰相專權而廢相,導致了後世宦官干政的慘痛教訓。

    皇室子孫由政府財政供養,卻成為了明代財政巨大的負擔。

    明朝皇帝也不是全都平庸,也有嘉靖這樣能力超群的帝王,可惜他一門心思修仙。

    長時間不上朝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也不是很多,而明朝就佔了兩個,嘉靖和他孫子萬曆。

    嘉靖有能力依靠權術將大臣玩的團團轉,就是不肯好好治國。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皇帝便是明武宗朱厚照,一個放蕩不羈,崇尚自由的人,

    可惜他是一個皇帝,一個爛到家的皇帝。

    自明代始,中國的專制集權和自我緊固就進入了一個巔峰。

    這種現象無疑是一個文明走下坡路的徵兆,其中明朝時期是這條下坡路上最大的一次跌落。

    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只不過是明成祖朱棣逃避內心的罪惡而遷都北京,最終國門屢次被攻破,社稷也沒保住。

    明朝的爛還遠不止於此,無論政治、軍事還是文化和經濟都在惡化,再也不復漢唐時期的大氣象。

    如果明朝作為一個漢人王朝就足以為人稱道的話,那這就是一種偏見,而我也正是以一種偏見的眼光來看待明朝。

    歷史是很難客觀的,每個人都只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歷史。

    中國已經是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這種以漢人為中心的歷史觀也應該有所改變。

  • 6 # 小義老師扯歷史

    明朝明君少昏君多,一些玩物喪志的皇帝玩出了花樣,只有“仁宣之治”“弘治中興”少數勵精圖治的皇帝和時期。明朝科技發展蠻好的,尤其是比較重視火器,也萌發了資本主義萌芽,可惜後續王朝是滿清。

  • 7 # 黑眼歷史觀

    一個普通的統一王朝,開始走向自大封閉,歐洲在同時期開始超越東方。

    輝煌都集中在前期,不像別的朝代,輝煌發生在中期。對比外界的高速發展,明朝中期就不行了

    得益於同時期語無倫次的領土面積、龐大人口,和歷代積累的經驗,明朝在鋼鐵產量、糧食產量等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後期甚至受益於歐洲大航海的利益,比如紅薯土豆等,都是歐洲初代殖民者從南美洲帶到東南亞,再由明朝走私商人帶回國的,而不是明朝政府對外交流中引進。

    航海在前期還行,有個鄭和下西洋,後期自費武功了,嘉靖時期已經找不到相關資料了,如今鄭和船的尺寸還是來自一本明代小說。

    而鄭和下西洋後期,歐洲開始大航海時代。1500年前後,歐洲開始在東南亞展開殖民活動時,除了觸及明朝本土的部分,明朝直到滅亡,對歐洲的殖民活動都沒有任何動作。

    火器方面,明代前期和歐洲相差不大,但是歐洲火器發展很快,明朝火器總體上一直止步不前,尤其是實用方面。火繩槍、佛郎機炮、紅夷大炮等赫赫有名的武器,都是仿製或購買自歐洲初代殖民者的。【清代也如此,對比歐洲火器,明清火器簡直和沒發展一樣。】

    【明清火器上的各種猜想跟多,但是能夠製造出來的很少,政府也沒有投入多少。】

    說明朝封閉,主要是掌握權力的人封閉,除了前期的鄭和下西洋,朱棣和鄭和死後不久,由於貿易只進銀兩不進物資,朝廷開始重新執行朱元璋時期的海禁,隆慶開關也只是放了福建月港,並嚴格稽核。

    至於資本主義萌芽,宋元的萌芽程度更高。【總體意識,因為中國有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所以資本一直本限制或者扼殺在萌芽狀態。全世界只有歐洲資本因為權力分散而有所發展,只有英國能夠出現資本主義革命。】

  • 8 # 鄧壇拜將

    我們現在的很多誤解,雖然有很多是影視劇中的渲染,但是也又一些是後來清朝對前朝的一些抹黑,個人覺得明朝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如果不是滿清入關,我相信也不會出現之後的八國聯軍事件。

  • 9 # 穿越時空感受歷史

    21世紀,隨著明史研究的深入,學術界對以前全盤否定明朝的看法有了根本改變。南開大學教授、博導南炳文認為,看一個朝代進步的標準就是在與前朝的對比中是否有新貢獻,是否推動社會進步。

    與前朝相比,明代在五個方面體現出了進步:

    (一)生產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和新品種的廣泛推廣,手工業方面,棉紡織業、瓷器和印刷業得到了新發展,採煤、鍊鋼等也進一步發展;

    (二)商品經濟空前繁榮;

    (三)資本主義萌芽開始產生;

    (四)與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和商品經濟相適應的新思潮的出現,如主張自由民主、反對夫權等;

    參考文獻:《南明史辨——評〈南明史〉》,《史學集刊》1999年第1期。

  • 10 # 樂善好施趙大官人

    明朝有著幾百年的悠久歷史,雖然不是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朝,卻是最後一個由漢族統治的朝代。明朝時期,經濟迅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不僅如此,更是實現了幾個絕無僅有的記錄。實在是令人稱讚。

    第一就是明朝期間冶鐵業十分發達,據悉當時有鐵幾萬噸,遠超當時其他國家。

    第二就是明朝人口眾多,甚至處於世界首位。由於那時農業,經濟等各種方面都十分出眾,所以人口也因此非常龐大。

    第三是白銀佔有量屬於世界第一,當時中國的瓷器,茶葉等在世界享有盛名,所以外國紛紛向中國進口,大量白銀也得以流入中國。

    第四便是明朝軍事工業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擁有強大的軍隊和眾多船艦,武器數量十分龐大,令人稱羨。

    第五明朝還有著當時極為嚴密的東廠機制,這套是其他國家都沒有的。當然啦,這個一方面幫助明朝發展,但卻也導致明朝後期的黑暗。

    第六當今世界以第三產業為經濟的主要標誌,而在當時的明朝,已經開始發展第三產業了,雖然當時不叫這個名稱,但卻已經有這個意識。

    最後一個就是明朝領土佔有最大,甚至比當時國外的許多殖民地國家更大,這也為我們現在的中國奠定了基礎。當然,這項記錄至今還沒被打破,實在是難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家有沒有寫作業拖拉的熊孩子?跪求改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