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扣毛

    因為中國歷史太特麼長了,而留給歷史課的時間每學期不過20個課時。所以本科以前的歷史教學本質上並沒有指望學生真的學多麼詳細的歷史事件,而是培養好一個線性的歷史觀就算達到目的了。

    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國本科以前的歷史教材在許多事件上都是經過壓縮的,即便唐朝這樣的封建巔峰,涉及的也不過是貞觀之治,文成公主,武周稱制,開元盛世,安史之亂,二王八司馬改革和黃巢起義。像什麼徵高昌,滅龜茲,消滅高句麗,武宗滅佛,藩鎮戰爭,張議潮收復甘涼……等等都沒有涉及。

    美國歷史的開端,波士頓傾茶事件,平行到中國時期已經是歷史書快完結的清朝時期,可見中國歷史的繁複。

    所以,本來課時就不多,戲份就缺少,漢唐明清這樣的朝代也就能分兩頁,短命王朝的戲份當然要酌情刪減了。

    真的對此有鑽研之心的,在本科線專業學習以後,就會大量接觸了,而到了研究生博士階段,一個僅存在四年的後漢就夠你研究出不少課題。

  • 2 # 不凡雪梨4o

    是因為詩歌在明朝是十分衰敗的,稱明朝是詩歌的荒漠那是一點也不過分。原本元朝的散曲已經發展了起來,但是到明朝卻戛然而止,使得散曲還未發展到巔峰就跌落了谷底。在詩方面,雖然數量很多,但是質量總體低劣,還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詩人的詩味同嚼蠟,個別不是詩人的人偶爾卻寫出優秀作品,如於謙的《用煤炭》,戚繼光的《馬上作》。在詞方面,陳廷焯提出“詞至於明而詞亡”,明朝的詞直到快滅亡了才出現陳子龍這樣的優秀作品,而他們的作品又大多數寫在明朝滅亡以後。

    而明朝相比,清朝的詩歌卻出現了異常的繁榮景象。錢仲聯評價清朝的詩“開出了超明越元,抗衡唐宋的新局面”。而清朝的詞也被視為中興。清朝的詩詞大家輩出,如趙翼、納蘭性德、陳維崧、朱彝尊、龔自珍、蔣春霖、秋瑾等。我們可以從一些詩詞選集來看兩朝詩歌的盛衰對比。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元明清詩鑒賞辭典》一共兩冊,遼、金、元、明一共占據一冊,而清朝單獨占據一冊。《元明清詞辭典》一共收錄843首詞,其中清朝582首,而明朝只有134首,元朝也達到了127首。實際上從質量上講,明朝的詞還不如金朝和元朝,金元還有元好問、薩都刺這樣的大家。

  • 3 # 雲深無處

    為什麼明清兩朝沒有留下有名的詩詞?

    唐宋為詩詞的高峰,詩詞盡顯其華美奔放,而明清兩朝是的人們更喜歡唱曲,接近勞苦大眾,通俗易懂,還能充分反映了民眾的心聲,所以在明清很少會出現詩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凋葉是名詞還是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