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戶386465680504
-
2 # 樹與阿喵
意思是指細心的聆聽別人對於自己的教導和教訓,
1、教誨[ jiào huì ];
2、教導,教訓。教誨是指給你教育並是你領悟領會,一般指事後別人給你的教育。
3、出處:《書·無逸》:“古之人,猶胥訓告,胥保惠,胥教誨。”白話譯文:古代的人,總是互相勸導,互相愛護,互相教誨。
悉,讀音為xī,最早見於秦系簡牘時代,在六書中屬於會意字。“悉”的基本含義為知道,如洞悉、盡悉;引申含義為盡,全,如悉力、悉心,“悉”也常做動詞,表示盡其所有,如悉甲(盡其甲兵)。
-
3 # 用戶2757205839317757
拼音:shì 筆劃:5 五筆:FIU 部首:示 結構:單一結構 五行:金 筆順:橫、橫、豎鉤、撇、點 釋義:1.表明,把事物拿出來或指出來使別人知道:~警。
~範。~弱。~威。~眾。~意。告~。指~。請~。2.對來信的敬稱:賜~。〈動〉 (會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豎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臺形。“示”是漢字的一個部首,其義多與祭祀、禮儀有關。本讀(qí)。本義:地神。引申義:讓人看,顯示) 顯現;表示 示,現也。——《華嚴經音義》 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說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示,現也。——《蒼頡篇》 武王示之病。——《戰國策·秦策》 窮不得所示。——《楚辭·懷沙》 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斬使以示威。——《三國演義》 二子心計,公無從辦,特示故人意耳。——明·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又如:示像(顯露外形);示疾(佛教語。佛菩薩及高僧得病);示現(菩薩應機緣而現種種化身);示貶於褒(寓批評於表揚);示重(表示器重);示問(指表示問候的簡札書啟之類);示儉(表現節儉);示優(表示優厚);示懲(表示懲戒);示懷(表示恩德);示導(啟示開導);示誨(開導教誨) 指示;讓人看;把事物擺出來或指出來讓人知道 示,語也,以事告人曰示也。——《玉篇》 示,垂示。——《廣韻》 示我周行。——《詩·小雅·鹿鳴》 言示之事。——《詩·大雅·抑》 則不能毋舉物示之乎?——《墨子·尚賢下》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袒而示之背。——《左傳·莊公八年》 召桑田巫,示而殺之。——《左傳·成公十年》 璧有瑕,請指示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權以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資治通鑑》 歸以示成。——《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示仰(指示;傳達);示夢(靈魂在夢中以事示人);示下(指示);示導(啟示開導);示眾(給大家看,特指當眾懲罰人);示及(見示、談到);示化(啟示化導);示世(昭示於世人);示唆(啟示);示覆(書牘中請對方作答之用語);示知(信函用語。告知);示諭(告知;曉示) 暗示;示意解釋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記·項羽本紀》 〈名〉 公文,告示 那看的人雖如人山人海,好在國王久已出示,毋許驅逐閒人,悉聽庶民瞻仰。——《鏡花緣》 泛指命令、指示 戲子們請老爺的示:還是伺候,還是回去?——《儒林外史》 對別人來信的敬稱。如:惠示;賜示 -
4 # 用戶1631324674461732
拼音:shì筆劃:5五筆:FIU部首:示結構:單一結構五行:金筆順:橫、橫、豎鉤、撇、點釋義:
1.表明,把事物拿出來或指出來使別人知道:~警。~範。~弱。~威。~眾。~意。告~。指~。請~。
2.對來信的敬稱:賜~。
意思是:一切由您的教導訓誡。
教誨出自 《書·無逸》:“古之人,猶胥訓告,胥保惠,胥教誨。” 唐 劉長卿 《別李氏女子》詩:“臨歧方教誨,所貴和六姻。” 清 昭槤 《嘯亭續錄·羅中丞》:“公愛民潔己,蒞官時召父老至,諄諄教誨,至於涕下沾膺。” 魯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的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 中國 ……大而言之,是為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