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喪也最甜ye

    因為動物園空間有限,無法做到給大熊貓獨居。通常我們看到圈養條件下的大熊貓。在動物園,往往雌雄兩隻大熊貓共同生活在一個圈舍裡;而在圈養種群較大的繁育機構,每隻成年大熊貓雖有獨立圈舍卻彼此相鄰;在亞成體集中的幼兒園,更是容易看到多頭大熊貓追逐打鬧、嬉戲玩耍的場面。

  • 2 # 棒棒噠美美噠酷酷噠

    熊貓不能群居是由於其本身的性格比較孤僻,不喜歡群居生活,使得其經常獨自棲息在竹叢中單獨行動,每一隻熊貓都有著自己的活動區

  • 3 # 用戶1238671983630

    熊貓不是群居動物,個人意識強大,喜歡占有自己地盤的獨居生活,不允許別的熊貓介入。只有在尋找配偶的特定時間才接受異性同居。一旦生下寶寶會為熊寶寶哺乳,教會她爬樹尋食。熊寶寶能自錄食物了也會獨居一處過寡居生活。

  • 4 # Wuuuu

    一般熊貓都是獨居的,因為熊貓成年之後都有很強的領地意識,一旦別的熊貓侵犯到它的領地,就會打架。

    小糰子在長到兩歲的時候就差不多跟媽媽學好本領,能獨立了。一旦小糰子學會爬樹,就意味著它們會保護自己了,也意味著它們可以離開媽媽獨自生活了。

  • 5 # 漫山遍野的花香

    熊貓不能群居是食物不夠

    大熊貓的食物營養低劣,不能有過多的能量貯存。為了保存能量,必須控制能量消耗過大的活動。因此,它喜歡在平緩的地方行走,避免爬坡。

    平時也只在一個小範圍裡活動,利用氣味、聲音等傳遞信息,相互之間並不直接接觸。大熊貓除吃竹子外,也吃一些雜草等其他植物,但吃進的量極少。

  • 6 # 靜水流深於無間

    動物長大後分開主要是習性和遺傳、環境等多方因素影響,是長期進化的結果。根據最適性理論,自然選擇總是傾向於使動物最有效地傳遞它們的基因,因而也是最有效地從事各種活動,包括使它們在時間分配和能量利用方面達到最適狀態。

  • 7 # 用戶5080913422878

    是的。
    因為大熊貓是獨居動物,並且性情孤僻,生活習性特殊,在野外並不會組成群體,通常一隻大熊貓獨自生活在一個比較大的領地內,而且大熊貓是晝夜節律相反的動物,白天大熊貓會睡覺,晚上活動,這也是不適合組成社會的原因。
    另外大熊貓也屬於保護動物,野外大熊貓的數量已經非常稀少,如果將它們圈養在一起,還容易引起傳染病的傳播,因此大熊貓長大以後分開住更能保護它們的生命安全。

  • 8 # 林1610096

    首先,大熊貓是食草動物,吃的是竹子等植物,不需要像捕食動物一樣合作捕獵,也不需要群居來獲得個體安全。

    其次,竹葉熱量低,大熊貓需要大量時間進食,為了節省熱量,它們保持靜態生活,還避免與同類往來。

    此外,大熊貓在野外幾乎沒有天敵,獨居沒有危險,不需要像馬啊牛啊群居來獲得個體安全。

    最後,一個領地裡多一張嘴都可能導致食物不夠,所以只能獨居生活來保證食物供給。因此,大熊貓長大後選擇單獨生活是為了更好地適應自己的生存和繁衍需求。

  • 9 # 青澀孔雀sM

    1、食物的原因。大熊貓以竹葉為食物,葉子營養含量低,需要大量葉子才能滿足一隻大熊貓。一個領地裡,多一張嘴都可能導致食物不夠,所以只能獨居生活來保證食物供給。

    2、領地意識。成年的熊貓的生活範圍十分廣闊,在這一片地方不允許有其他熊貓的存在,有的話就會互相打架,所以熊貓會單獨住。

    3、準備下一輪繁育。大熊貓媽媽會為了帶孩子而停止繁育。通常會帶孩子到一歲半左右就會“攆走”孩子(也叫做“斷奶”),讓它們獨立生活,自己也準備下一輪繁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務局是幹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