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持續親善的仁生
-
2 # 劍隱鋒
郭沫若這個人很有意思,他算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物了。
也許是當時社會環境,養成了他這樣一位矛盾綜合體,他文采斐然,胸有大志,他是文人,也是革命戰士,他參加過北伐,參加過南昌起義,他是堅持抗戰的領軍人物。
但是他內心卻又有些無奈,有些自卑,更有些無助,因而造成了他有些行為讓人無語。
他有很多缺點,做過很多讓人不敢苟同的事情。
很多人拿魯迅罵他來說事,我是很看不上眼的。因為事實上,一百個魯迅,也比不上一個郭沫若。
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拿兩個人的生平事蹟來對比就知道了。
郭沫若這個人雖然經常有變換陣營立場之舉,但他心中有大義,對於國內的政治勢利,哪家得勢他就依附誰,很多人說他什麼牆頭草。
我想說的是他再怎麼牆頭草也是在為中國的自強發展而出力,這一點就比只會張嘴嗶嗶亂噴的魯迅強很多了。
至於他為什麼挖定陵,這其中倒不完全是他自己的意思,而是吳晗鼓動的。吳晗是一位明史研究學者,他對明朝的事物自然是很有興趣的,原本他是準備申請挖明長陵的,但怕遭到中央的拒絕,就退而求其次,先挖定陵,當然以吳晗當時的聲望,要申請挖定陵也夠嗆,所以他找到了郭沫若,說服他一起上書申請。
而郭沫若這個人本來就好奇心重,被吳晗這麼以吹,他也想看一看明朝的皇帝究竟留下了什麼好東西。
-
3 # 雁城流浪僧
提起郭沫若我的第一印象是文學家,其實他還是一個歷史學家,熱衷於挖掘帝王的陵墓。其實最先提出挖掘陵墓的並不是郭沫若,而是明史專家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當吳晗向郭沫若告知他的想法後,郭沫若立馬就認同了,隨後他們給上級領導寫了一份請求批准挖掘陵墓的報告。鑑於他們當時有十足的信心,上級領導就批准了。
這些文物的損壞對國家來說是一筆損失,但這些責任還是不應該由郭沫若一人來承擔。
-
4 # 小方說歷史1990
關於定陵當年考古隊挖掘的情況可以看老紀錄片《地下宮殿》,其中解說員說定陵地宮的珍寶被三具屍體霸佔引起彈幕的一片吐槽,痛斥郭沫若“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均為三國時期官方盜墓人員稱謂)者比比皆是。
-
5 # 船伕
很簡單,想青史留名唄。
只是可惜天不遂人願,郭沫若打完報告開始發掘時,愣是一個多月都沒有找到長陵地宮的入口,最後突發奇想,就打算用萬曆皇帝的定陵練練手,結果釀成考古界的重大損失,被髮掘出來的文物不斷沒有被妥善保護,反而慘遭破壞,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名流情史也就成了泡影。
-
6 # 老豬的碎碎念
郭沫若最開始對定陵是不屑一顧的,根本心思沒有在這座皇陵之上,他最初的目標是明十三陵中最大的陵寢-長陵身上的,長陵是明成祖朱棣童鞋的陵寢,是十三陵中面積和規制最豪華佔地面積最龐大的皇陵,同時也是整個十三陵風水最好的祖陵。
-
7 # 布衣煮酒
現代科學,講究證偽,我們說我們的歷史文化有多輝煌,我們說了不算,歷史記載也只是參考,你得有相應的考古證明。所以,掘墓之風愈演愈烈。
其實,別人信不信又有什麼關係?祖上闊過,難道比現在闊更重要嗎?
史書記載,你外中國人願意信,就信,不信,就拉倒。更何況他們的《荷馬史詩》比我們的更離譜。
歷史,不是用來炫耀,而是用來借鑑的。
-
8 # 安平144796971
一、挖定陵,是吳晗提出,郭沫若同意並報中央批准的。二、選擇定陵,是因為定陵是朱明朝最豪華的陵墓,在未計入“義務”投工,在當時財政枯竭的情況下,用去八百多萬兩白銀,相當於朱明朝當時兩年多的財政總收入。三、由於投入巨大,陪葬品自然十分豐富,反映了朱明朝最高的工藝水平,有挖掘研究的必要。四、在這裡要指出的是,挖定陵並沒有障礙,它是國家的建築,不是私人的東西,國家有權對其處置。有些東西限於科技條件,沒能保護好,但也為以後的文物保護提供了經驗,有很大的積極意義。四、後來的紅衛兵,對萬曆的屍體進行了焚燒,為讀書人張居正報了仇,是天道報應不爽,做得好!,
-
9 # 駐馬店頭號貪汙犯
郭沫若要挖定陵,那是天經地義的,為啥?因為他是國內第一的考古學家,他要是不想挖定陵,說明他根本不配當考古學家!
就像一個人說他好色,但是一個美女投懷送抱他忍住了
或者一個人說他愛書法,但是你給他個王羲之的真跡他沒興趣看
這可能嗎?
劉慈欣一部科幻小說裡,外星人可以給人看宇宙的究極真理,但代價是看完之後就死,然後願意付出生命代價去看真理的物理學家,排成長隊。
這才是合乎情理的!
所以問題不在於郭沫若想挖定陵,而在於到底是哪位權高位重的大爺,批准了郭沫若挖定陵?
這位大爺,才是真正要負責任的人!
那是誰呢?恰恰是在郭沫若挖定陵故事裡,作為郭沫若的反面,以偉大光輝正確的形象,出現的某位!
-
10 # 大一奇一兄
三眼看天下,洞察天地人,大奇兄講故事!
好奇是人的天性,更何況郭沫若這位大家!他的好奇心陪伴著自己的一生。尤其這位考古學家對歷朝歷代皇帝的陵墓,特別感興趣。尤其皇帝陵墓裡所陪葬的稀有國寶,他更加充滿著濃厚興趣。他想要解開這個未知的面紗。
可是,在開挖定陵時,由於當時技術的限制,並導致大量國寶的損壞,可以說損失巨大。因此有關部門意識到:必須停止盲目開挖,才是真正保護文物!可這位大家仍固執己見,認為繼續開挖,才是真正保護文物。可他沒有意識到,他的知識結構已出現了短板,尤其怎樣保護古文物,已成為眾矢之的。由於他的目光短淺,而留下一地雞毛。
當他在逝世之前,曾對自己祕書所言:我最大遺憾就是沒有看到王羲之的真帖,它乃靜靜地躺在武則天的墓裡,可以說我此生已難見此真跡了。?當然也不可能去挖了,遺憾啊!遺憾啊!
回覆列表
我也來公平公正的發表自己的幾句觀點:
作為當時身處亂世的知名一員,
他的感情歷程是不是會註定要幾經輾轉?
儘管如此卻始終沒有親人跳出來控訴、揭發他,
是不是代表他不是太無情?
一個人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雲變幻更迭“都還能善終”,
並得到老鄧為他塑銅像親筆提字:郭沫若像。
還領頭建立了第一所科技大學,
是不是足以證明他是一個當時非常有能力的人?
後人對他最大的詬病就是強烈譴責他倡議、請纓挖掘、破壞了很多座皇族古墓,
我在想,如果當時的“家長”不同意,
他個人有權利去安排、去實施、去完成嗎?
他也是奉命行事好不好?
找他一個人背鍋真的合適嗎?
何況他在近代考古領域的確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績。
後人們一邊享受他的勞動成果、
一邊又痛罵他不是人、
是嗜財如命的禽獸、
是華夏兒子子孫後代的罪人,
這樣真的好嗎?
這樣就真的公平了嗎?
現如今又有多少表面儲存還非常完好的古陵,
實際上卻已經慘遭身份多重的“盜墓賊”的洗劫?
個人感覺歷朝凡是有很大影響的人“都是有功有過的”,
而他,
也只是一個“人”。
特殊時期為了活命保全自己,
連段小樓都可以現場出賣一直深愛他、保護他、幫助他的妻子和一塊長大風雨同舟的師弟,
何況是郭沫若?
而且“你”就確定“你”真的能夠做得比他更好嗎?
還有很多人都詛咒他會遭到悲慘的報應,
而據真實瞭解,
他還真的沒有遭到現世報,
不僅自己安然老死善終,
連一干子女也各有建樹。
這些事情都是在網上查得到的。
我也只是尊重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有感而發而已,
敬請網友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