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國布衣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野史寫的豈能當真。再說了,吳應熊娶的也不是什麼康熙的妹妹建寧公主,而是清太宗皇太極第十四女和碩恪純長公主,兩人還育有三個兒子。

    這樣荒唐的事情也只要那些腦洞出奇的小說家才寫的出來,且不說吳應熊娶的並不是什麼康熙妹妹建寧公主,光看吳應熊的身份,清朝皇帝都不敢把他怎麼樣,要真閹割了吳應熊,還不把吳三桂給逼急了,說不定就提前造反了。

    吳應熊的父親吳三桂是清朝入關的第一功臣,崇禎十七年(1644年)當時還是明平西伯的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在山海關之戰中大破李自成的大順軍。清朝入關後,吳三桂因功被封為平西王,順治十三年(1653年)由昭聖皇太后(即孝莊皇太后)主婚,吳應熊與清太宗皇太極第十四女和碩恪純長公主成婚。清廷此舉,也透出對身為漢人的吳三桂始終存有戒心,通過政治婚姻將吳三桂之子吳應熊以額駙的身份留居京師,既是一種籠絡,也是變相的將他扣為人質。

    和碩恪純長公主是清太宗皇太極第十四女,13歲嫁給平西王吳三桂世子吳應熊,公主於順治十六年(1659年)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但很快的又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也就是說,像《鹿鼎記》這樣的小說顯然是把公主的輩分搞混了,事實上康熙還要喊和碩建寧長公主為姑姑,而非他的皇妹。

    和碩恪純長公主與吳應熊共育有三子二女,這說明兩人的感情是很不錯的,應該也是比較恩愛。在吳三桂沒反之前,清廷對額駙吳應熊可謂是倍加恩寵,不僅授其三等子爵,康熙年間還晉封他為少傅兼太子太傅,不過清廷的這種籠絡手段仍換不來吳三桂全心全意為朝廷效命,反而在雲南暗中招兵買馬積蓄力量準備謀反,吳應熊則以身在京師之便與其父暗通訊息。

    本來和碩恪純長公主與額駙吳應熊在京師不斷加官晉爵,和美度日,如果沒有之後發生轟動天下的“三藩之亂”,公主與額駙這對人人稱羨的豪門婚姻應該是過的非常幸福的。只可惜她的公公吳三桂心懷二志,聯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起兵謀反。與吳應熊婚姻二十年,年僅33歲的和碩恪純長公主過早的經歷了人世間最悲慘的家破人亡。

    和碩恪純長公主下嫁吳應熊,原本就是清廷為了籠絡吳三桂所結成的政治婚姻,如今吳三桂公然造反,康熙要其父債子還,吳應熊自然不能獨善其身,正如康熙在他的諭旨上所言“亂臣賊子,孽由自作,刑章俱在,眾論僉同,朕亦不得而曲貸之也。”命將額駙吳應熊及其子吳世霖處死,為的是“以膽寒老賊之膽,以絕群奸之望,以激勵三軍之心”。儘管政治婚姻本來就經不起風浪的侵襲,但公主與額駙恩愛二十年,逢遭此難,一夜之間家破人亡,仍然令她內心備受煎熬,喪夫喪子之痛始終在她之後的歲月裡刺痛著她的內心。

    康熙二十年(1681年)吳世璠自殺,雲南平定後,康熙為永絕後患,又下來將公主所出的吳三桂“二幼孫諡殺,諸庶孫斬首棄市”,這一下和碩恪純長公主就徹底成了孤家寡人了,諾大的公主府就剩下長公主在這座大宅裡形影單隻。也許很多人會說身為侄兒的康熙沒有考慮過姑母和碩恪純長公主,其趕盡殺絕的行為凸顯出他作為皇帝的冷漠無情和凶殘,但從當時的時局出發,康熙此舉實是萬不得已,非常時候就顧不得什麼親情了。事實上在額駙吳應熊被處死後,康熙亦曾多次下詔慰藉公主,稱公主一生“ 為叛寇所累”。可是現在說這些又有什麼用呢?事以成定局,公主往後的日子必將長期陷入喪夫喪子的痛苦當中而不能自拔。

    因此,歷史上真實的建寧公主,並沒有像小說《鹿鼎記》裡面所寫的和吳應熊虛與委蛇而嫁給“韋小寶”,更不可能為了與“韋小寶”長相廝守而化身為“毒婦”將吳應熊閹割,而是月寒日暖煎人壽,莫問當年事,因為往事不堪回首。康熙四十三年(1704)十二月,建寧公主在熬過了30年的悽清蕭索歲月後與世長辭,時年63歲。

  • 2 # 中孚鑑

    清朝廷為了讓吳三桂有所顧忌,所以就通過政治聯姻,把和碩公主(建寧公主)嫁給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吳應熊為和碩額駙的同時,又為少保兼太子太保銜。

    清廷雖然給吳應熊很多的頭銜,不過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就是吳應熊必須留在京城,因此吳應熊也就無形中變成了清廷要挾吳三桂的人質。

    後來吳三桂反清,吳應熊和他的次子吳世琳在公元1674年被處死,而當時作為聯姻的建寧公主處境也是很困難的。

    吳應熊和其子吳世琳死後,就剩下建寧公主一個人,到公元1704年時,建寧公主又熬過了三十年的冷清歲月,最終她離開人世,當時她六十三歲。

    建寧公主嫁於吳應熊從開始或許就註定了淒涼的結局,而吳應熊身為吳三桂之子,同時對他的結局也有影響。

  • 3 # 代牧益州閻文平

    當然是劇情需要了。

    歷史上建寧公主是康熙的姑姑,不是妹妹。

    吳應熊至少有二子吳世琳(霖?)、吳世璠、一個女兒。吳世琳與父同死,吳世璠則來到吳三桂身邊,吳三桂見孫子在了後繼有人了也無所謂吳應熊是否會被撕票了。想當年王敬則、安祿山、李嗣源、董璋、孟知祥、李從珂、石敬瑭造反的時候,哪一個沒有兒子是人質?1678年吳世璠繼承吳三桂的皇位,改元洪化,1681年昆明城破時自殺,周亡。

    吳應熊的女兒嫁給康熙的弟弟恭親王常穎為妾(作為罪犯家屬被充公分配了?),1687年生子文殊保。

    吳應熊大建寧公主7歲,差距不甚大,但很難說吳家這二子一女裡有哪個是康熙的親表弟妹。歷史上的建寧公主根本沒有和某爵爺私奔的跡象就對了。

  • 4 # 美麗青春您真痘

    1670年,康熙皇帝曾經派吳應熊前往雲南,去看望父親吳三桂。

    千古一帝康熙爺,知歷史興衰,深諳治國之道,豈能容忍割據勢力存在?在打掉權傾朝野的鰲拜之後,進行削三藩。

    撤蕃意味著老虎拔牙,今後只能仰人鼻息,任人宰割!62歲吳三桂決心起兵,起兵的初期四川之鄭蛟麟、譚弘等,陝西之王輔臣,河北之蔡祿等也先後揭起叛旗,紛紛響應。

    康熙怒殺吳應熊父子,最悲痛的還是時年33歲的建寧公主。康熙皇帝經常下詔慰藉公主,謂其"為叛寇所累",1703年公主去世,時年63歲。

  • 5 # 浪淘沙

    沒有,吳應熊被閹割出自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只是文藝作品演繹而成,金庸小說就像寫一部歷史,借用歷史背景,利用歷史人物,虛構一些情節,和歷史不相符,但金庸小說看起來大氣磅礴,歷史資訊厚重,雖然虛構但不失歷史美感,《鹿鼎記》中,吳應熊被建寧公主閹割,只是為了適應情節的發展,不然主人公為小寶情何以堪。

  • 6 # 這個人很懶85

    當然沒有。生了好幾個孩子。長子吳世蟠,吳三桂叛亂前逃離北京。吳三桂死後繼任皇帝,年號洪化。兵敗後自殺。次子吳世琳,吳三桂造反時與吳應熊一起被清廷絞死,歿齡不超過8歲。另外還有兩個幼子,都是建寧公主所生,吳三桂造反時沒有殺,而是收入官府。吳三桂叛亂平息後,那兩個幼子都被殺。建寧公主本人幽禁宮中,直至終老。 實際上吳應熊是反對吳三桂叛清的,他本人有機會逃走,但是沒有逃,以為他是清朝駙馬,對清朝忠心,不會有事。

  • 7 # 文強166165569

    己經不重要了,因為那是歷史!人是不可能越活越年輕的。歷史只可用來記錄過去的人或事物,人是不可從回曆史的。如果可以,我也想來一場東京什麼的…………。因為918和南京的30萬同胞先活的生命是不可能再回來了………………

  • 8 # 小崔讀書說事

    康熙派親信韋小寶護送自己的妹妹建寧公主到雲南去與平西王吳三桂的長子吳應熊成婚,結果韋小寶監守自盜,自己與建寧公主在路上每到晚上就同在一個房間裡哼哼哈嘿,建寧公主也被韋小寶的男人魅力征服的服服帖帖,於是她也不想嫁給吳應熊了,可是大婚在即又能怎麼辦?

    因此建寧公主化身毒婦,在大婚之時用事先準備好的刀子切割了吳應熊的小兄弟,讓他成了一個太監,這樣即便她和吳應熊結婚之後,吳應熊也不能碰她了。

    這就是金庸先生在小說《鹿鼎記》中編排出來的關於建寧公主和吳應熊的事蹟,當然這只是金庸先生作為小說家編出來的故事而已,歷史上怎麼可能公主會把駙馬給閹割了呢。

    歷史上的建寧公主不僅沒有閹割吳應熊,反而還和他夫妻感情極深,兩人也算是琴瑟和諧,恩恩愛愛。

    其實歷史上的建寧公主並不是康熙的妹妹,她其實是康熙的親姑姑,是順治的妹妹,她是清太宗皇太極第十四女,也是最小的女兒。

    吳應熊則是平西王吳三桂所生的嫡長子,吳三桂早年為明朝寧遠總兵,在明朝滅亡時吳三桂向清朝的攝政王多爾袞獻出山海關,才使得清朝順利入關,並且此後吳三桂一直致力於幫助清朝剿滅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因此吳三桂對清朝統一天下立有大功,所以清朝後來加封他為平西王。

    吳三桂的平西王爵位是在他鎮守雲南,率軍進入緬甸擒殺南明永曆皇帝之後所換來的,當時吳三桂負責鎮守雲南,併成為清朝為數不多的異姓還是漢族藩王之一,總管雲貴地區軍政大權。

    對於吳三桂在雲貴地區總攬大權,其實順治皇帝也頗為不放心,但是清朝當時剛剛統一天下不久,吳三桂是於清朝統一天下有大功之臣,順治也不能上來就把他削藩啊,因此順治只得採用籠絡聯姻的手段來對待吳三桂。

    既然想聯姻那就得嫁個公主過去,吳三桂當時年紀已經不小了,還妻妾成群,把公主嫁給他也不太合適,而且與吳三桂年紀差不多的公主都是順治的姑姑這一輩,也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女兒們,要知道努爾哈赤的女兒們早就名花有主了。

    而順治本人當時還年輕,生育的女兒尚在襁褓之中,也不適合賜婚,因此順治就和母親孝莊太后商量怎麼和吳三桂聯姻。

    孝莊就想到了皇太極的庶妃出身蒙古察哈爾部奇壘氏所生的小女兒建寧公主,當然了,當時建寧公主的封號還不是建寧公主,當時的封號只是籠統的稱為和碩公主。

    孝莊是蒙古科爾沁部出身,其實她和建寧的老媽奇壘氏差不多,與皇太極都屬於滿蒙聯姻的婚姻,只不過孝莊是主動嫁過來的,奇壘氏家族是因為追隨察哈爾部林丹汗反滿被皇太極打敗,被迫送女嫁給皇太極的。

    建寧公主非常適合與吳三桂家族和親聯姻,因為她是當時皇太極的女兒中年紀最小,也是唯一沒有出嫁的公主,因此她很適合嫁給吳三桂的兒子一輩人,這樣吳三桂不就和皇室聯姻了。

    於是順治十年(1653年)年僅12歲的建寧公主就被哥哥順治賜婚給了吳三桂嫡長子吳應熊,婚後不久,順治給她加封號為和碩建寧長公主,故此史稱建寧公主。

    順治決定給吳應熊賜婚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他可以名正言順地把吳應熊留在京城當人質,吳應熊與建寧公主大婚,那婚後二人自然應該繼續留在京城生活,順治還特意給建寧公主修建了公主府,這樣吳應熊就等於被長久的扣留在了京城當人質。

    有嫡長子在京城,吳三桂自然不敢輕舉妄動,要知道嫡長子在古代人心目中是十分重要的,這樣一來吳應熊與建寧公主大婚住進京城的公主府中,順治看著吳應熊進了他給安排的溫柔鄉,他也就對吳三桂放心了。

    在這裡得強調宣告一下,建寧公主與吳應熊大婚後的婚姻感情是十分和諧恩愛的,她絕對沒有給吳應熊做切割手術。

    其實吳應熊的年紀應該比建寧公主大個六七歲,他在當時雖然沒有娶妻,但卻已經納妾了,他的侍妾已經為他生了長子吳世璠和兩個女兒,因此吳應熊當時也算是情場老手了,應對女人也是頗有心得。

    所以已經熟悉女人心的吳應熊應對年僅12歲的情竇初開的建寧公主當然是手到擒來,兩人婚後感情十分和諧美滿,最能充分說明兩人感情好的就是兩人在婚後生育了三子兩女,能生育如此多的子女,也說明了兩人感情很不錯。

    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年底吳三桂在雲南起兵反清時,吳應熊和建寧公主已經在京城恩恩愛愛生活了20年。

    按照吳應熊和建寧公主的恩愛生活,他們倆本來可以白頭偕老,不出意外的話,按部就班,等吳三桂老死之後,吳應熊作為駙馬順理成章的繼承平西王爵位,然後留在京城規規矩矩老老實實的做一個親王,最終夫妻倆就幸福美滿的生活下去。

    結果吳三桂的起兵反叛,掀起三藩之亂,徹底打亂了吳應熊和建寧公主夫妻的平靜生活。

    其實吳應熊是並不贊成父親吳三桂起兵反叛的,吳氏家族在清朝已經是親王爵位,尊崇備至了,況且吳應熊在京城生活了20多年,他早已接受了滿清的思想改造,他是忠於清朝的,但是他同時又十分同情和理解父親吳三桂,畢竟康熙要削藩,要剝奪吳三桂手中的權力,吳三桂叱吒風雲一生,怎麼可能失去權力。

    所以在吳三桂起兵反叛前夕,他曾經秘密派人到京城中與吳應熊聯絡,希望吳應熊能帶著家眷逃離京城,但是吳應熊卻拒絕了,同時吳應熊為了表示對父親吳三桂的理解,因此將長子吳世璠交給吳三桂的人秘密帶離京城。

    吳三桂起兵之初擁兵數十萬,一度控制了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南五省,再加上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可以說吳三桂的三藩之亂使得清朝失去了七個省控制權,幾乎是失去了半壁江山。

    其實吳三桂之所以敢不顧及兒子和孫子們都在京城而起兵,就是因為他認準自己這一方攻勢迅猛,迅速控制多個省份,加上吳應熊的妻子建寧公主是康熙的親姑姑,康熙就算不顧及親情也得顧及吳三桂的勢力,不敢貿然動吳應熊。

    因此吳三桂在起兵初期得到優勢後,立刻聯絡西藏的達賴活佛,希望達賴能從中勸康熙認命,與自己劃區統治,然後歸還吳應熊等人。

    當時西藏的達賴也不想看到滿清過於強大,於是給康熙寫信,在信中略帶威脅的勸康熙承認吳三桂的政權,並放還吳應熊。

    其實吳應熊也沒想過康熙會直接把他抓起來,吳應熊認為自己沒有擁護父親吳三桂反清,自己還是康熙的親姑父,而且另一位起兵反叛的藩王耿精忠的弟弟耿聚忠、耿昭忠留在京城也都沒事,只是被康熙暫時監視起來,耿聚忠雖然也娶了公主,但不過是宗室公主而已,遠比不上吳應熊娶得建寧公主是真正的皇帝之女。

    因此吳應熊認為自己對清朝既有忠心,又沒有真正反叛,再加上妻子建寧公主是康熙的親姑姑,所以,吳應熊最初並不擔心。

    但康熙是一代雄主,他早就認清了要重點打擊吳三桂,並定下了對耿精忠和尚之信剿撫並用而孤立吳三桂的戰略,所以康熙根本沒搭理達賴喇嘛那略帶威脅的書信,他直接派舅舅佟國維帶兵抓捕了吳應熊和建寧公主所生長子吳世琳。

    康熙十三年(1674)四月十三日,在吳三桂掀起三藩之亂四個多月後,康熙召開議政王大臣會議,在這場會議上大學士明珠等朝廷重臣都力主康熙不要對吳三桂心存招撫的僥倖,直接將吳應熊及其子吳世琳殺掉,以此打擊年事已高的吳三桂,最後來徹底剿滅吳三桂。

    於是康熙同意了議政王大臣會議提出的誅殺吳應熊及其子吳世琳的建議,下旨將吳應熊及其子吳世琳絞殺,並且康熙完全不顧姑姑建寧公主,下旨將建寧公主及其與吳應熊所生的另外兩個兒子以及女兒還有吳應熊侍妾所生的幼子全部囚禁起來。

    可憐的建寧公主不僅眼看著丈夫和兒子被殺,自己還被侄子康熙囚禁起來,不知道她當時的心裡會是什麼感受。

    康熙誅殺吳應熊和吳世琳的訊息傳到吳三桂處之後,確實對吳三桂打擊很大,吳三桂一直以為康熙不敢動吳應熊,他沒想到康熙手段如此雷厲,康熙如此行為也是打定了不會再有招撫吳三桂之心,決意要將他徹底剿滅。

    吳三桂以一隅敵全國,現在兒子吳應熊和孫子吳世琳被殺意味著他沒有退路了,所以他十分憂懼,兒子和孫子的被殺也使得吳三桂大病一場幾乎去世,康熙殺吳應熊和吳世琳這一招確實對吳三桂的精神上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果然,此後吳三桂在康熙的戰略之下越打越慘,局勢越來越不妙。

    到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時,吳三桂已經是大勢已去,沒有任何優勢了,吳三桂在起兵之初還打著反清復明的口號,這回他看到自己大勢已去,他的身體健康也每況愈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他索性也就不裝了,他想在臨死時過一把皇帝癮,於是這一年他在衡陽稱帝,建立了吳周政權。

    不過吳三桂稱帝不到半年就因病去世了,由於吳應熊已死,次子吳應麒早年被過繼給了吳三桂大哥吳三鳳,吳三桂的其餘幼子還都年幼,因此吳三桂只得將繼承人的位置傳給了長孫吳世璠。而吳世璠繼位之後又追諡吳應熊為孝恭皇帝,因此本沒有野心的吳應熊在死後反而成了皇帝。

    不過最可憐的還屬建寧公主,她在囚禁中一面忍受著喪夫喪子之痛,一面還要面臨著囚禁現狀。

    康熙十九年(1680年)建寧公主病重,康熙這時候卻表現出了對姑姑的孝心,一度很關心她,不過康熙很大機率是做做表面工作,他以為姑姑建寧公主要死了,因此康熙一度命人都替建寧公主準備好了後事。不過建寧公主命很硬,她挺過來了,最終又安然無事。

    到了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亂徹底被平定,吳世璠兵敗自殺,康熙於是又下旨將建寧公主與吳應熊所生的另外兩個兒子留全屍絞殺,吳應熊侍妾所生的年幼庶子全部砍頭棄市。

    至此建寧公主生育的三個兒子徹底被康熙殺光了,丈夫沒了,兒子們也沒了,建寧公主內心有多麼悽愴估計沒有人會理解,康熙也沒有理解姑姑,也許他還會認為這就是皇家公主的宿命。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建寧公主去世,終年63歲。她終於可以去地下與丈夫和兒子們團聚了,康熙對於姑姑的去世沒有過多表現,只是讓禮部給姑姑寫了一篇很官方的祭文。

    就這樣皇太極最小的女兒建寧公主走完了她悽慘的一生,建寧公主和吳應熊的事情可以說很充分的詮釋了最是無情帝王家這句話。

  • 9 # 小島知風

    乾隆時期的著名大才子紀曉嵐曾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曾記載建寧公主府鬧鬼的事情,據記載每當半夜時分,原來的建寧公主府中經常能傳出絲竹之聲還夾雜著女人的幽怨和哀嘆之聲,一直都沒人能搞清楚這些聲音是怎麼回事,因此建寧公主府一度成為老北京人口中的凶宅。

    如果細心去了解歷史,去探尋建寧公主的一生,就不難明白為何建寧公主府會發出女人的幽怨和哀嘆之聲了,甚至紀曉嵐很可能是以鬼怪之說隱喻當時皇家的內部事情。

    順治賜婚建寧公主下嫁吳應熊

    金庸先生在其封筆之作《鹿鼎記》中塑造了刁蠻任性,但敢愛敢恨的建寧公主形象,並且建寧公主在與主人公韋小寶有了感情之後,不想嫁給哥哥康熙給她賜婚的未婚夫吳應熊,在婚禮當夜給吳應熊做了一個絕育手術,讓吳應熊成了太監。最終建寧公主如願以償嫁給了韋小寶,還給他生了女兒韋雙雙。

    這些都是金庸先生在文學作品中虛構出來的情節,其實在真實歷史上建寧公主並非是康熙的妹妹,她是清太宗皇太極第十四女也是最小的女兒,按輩分來說她是康熙的老爹順治皇帝的親妹妹,也是康熙的親姑姑。

    而且還要嚴正宣告的是,歷史上的建寧公主可沒給親老公吳應熊做絕育手術,相反,她不僅不反感吳應熊,兩人之間還極其恩愛。

    建寧公主的生母是皇太極後宮中不太受寵的庶妃奇壘氏,這個奇壘氏是蒙古族人,是蒙古察哈爾部人,奇壘氏的父親是諤勒濟圖固英塞桑屬於是察哈爾部的貴族首領,當初北元末代大汗也是控制察哈爾部的林丹汗與清朝敵對,諤勒濟圖固英塞桑曾與林丹汗一同率軍與清朝對抗,最終林丹汗被皇太極打敗,諤勒濟圖固英塞桑只得向皇太極獻女聯姻求和,奇壘氏就是這樣被父親當禮物獻給了皇太極,成了皇太極的庶妃,最後生育了建寧公主。

    吳應熊是吳三桂的長子,不過他老媽可不是陳圓圓,吳應熊的老媽是吳三桂的嫡妻張氏,因此吳應熊的身份是標準的嫡長子身份。

    吳三桂本是明朝的寧遠總兵,隨著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入京城,明末帝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景山自縊殉國,明朝滅亡,吳三桂也面臨著要開始尋找新的老闆問題,在李自成和清朝之間難以抉擇,最終李自成的部將劉宗敏侵佔了吳三桂在京城的侍妾陳圓圓,吳三桂決定向清朝的攝政王多爾袞獻出京畿要塞山海關,這件事也被稱之為衝冠一怒為紅顏。

    也就這樣吳三桂終於找到了新的老闆——滿清政權,由於李自成在山海關敗退後誅殺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及其吳氏族人,因此吳三桂與李自成結下了死仇,此後吳三桂一直致力於幫助清朝圍剿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直到李自成被擊斃於九宮山。

    李自成敗亡之後,吳三桂又為了向清朝表忠心,不遺餘力地繼續幫助新的老闆清朝圍剿前老闆的南明政權,後來吳三桂幫助清朝平定了盤踞雲南的南明政權,並且還親自率軍深入緬甸活捉了南明末代皇帝永曆帝朱由榔,吳三桂為了向清朝表忠心更是在昆明親自弒殺了朱由榔,因此清朝的順治皇帝冊封他為平西王,並掌控雲南和貴州兩省軍政大權。

    不過吳三桂畢竟是漢人,是前明投降過來的將領,他手握兩省軍政大權也讓順治不太放心得下。可是吳三桂又為清朝入關和統一天下立下大功,順治對他也不能表現得太過猜忌,更不能撤銷他的爵位和權力。

    因此順治在和母親孝莊太后商議之後,母子倆決定用聯姻和親的辦法籠絡吳三桂。而和吳三桂聯姻的最好辦法就是嫁女給他的兒子吳應熊,這樣一來吳三桂和皇室成了姻親,而且婚後還能名正言順地把吳應熊留在京城,這就相當於扣留了吳三桂的兒子當人質了,即便吳三桂在外手握兵權也不敢亂來。這是既籠絡了吳三桂還能名正言順地把他的兒子扣為人質的一舉兩得的辦法,可以說孝莊的政治手段非常高明。

    皇太極的女兒基本都已經出嫁,而順治的女兒都還是剛生出來的小孩子,因此孝莊就讓順治給皇太極當時唯一沒出嫁的女兒建寧公主和吳應熊賜婚。

    就這樣順治十年(1653年)剛剛12歲的建寧公主就被順治賜婚下嫁吳應熊,這段婚姻本來是一場政治婚姻,而且清朝的主要目的是把吳應熊扣留在京城當人質,不過這段政治婚姻卻並不像人們想的那樣沒有感情,只是應付過日子而已,建寧公主和吳應熊婚後夫妻感情十分和諧美滿。

    從建寧公主與吳應熊在婚後連續生育了長子吳世琳、次子吳世璠以及兩名幼子共四個兒子外加三個女兒就能看出來二人夫妻感情非常好。

    要知道清朝的公主們出嫁後,基本生育率都很低下,很多清朝的公主都是終身沒有生育子女的,這就是因為政治婚姻之下,公主們與駙馬之間的感情大多並不好,夫妻之間感情不太深厚的話,那麼生育的子女自然也就少甚至不生了。而建寧公主與吳應熊能生育四子三女也足見二人夫妻感情深厚,婚姻比較和諧美滿。

    三藩之亂打破了建寧公主與吳應熊的幸福生活

    此後建寧公主與吳應熊在京城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一直持續了二十年,到了建寧公主的侄子康熙時代,本來再這麼繼續生活下去,吳應熊就可以等著吳三桂老死之後按部就班地承襲爵位,只要主動交出權力,康熙看在姑姑建寧公主的情面上,肯定能讓吳應熊做一個富貴閒散親王終老,不過這一切的幸福生活都被吳應熊的老爹吳三桂打破了。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吳三桂在雲南以反清復明為由起兵反叛,由此掀起了三藩之亂。

    三藩之亂是指以吳三桂為首的清朝三位異姓藩王反叛,清朝初期除了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還冊封了早在皇太極時期就已經從明朝投降過來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為藩王。在清朝統一天下時,三人都立下大功,因此孔有德被封為鎮守廣西的定南王、耿仲明被封為鎮守福建的靖南王、尚可喜被封為鎮守廣東的平南王。

    除了孔有德早逝且沒有子嗣傳承,只是由其女婿孫延齡接替職務鎮守廣西之外,耿仲明雖然死得早,卻有兒子耿繼茂繼承爵位,耿繼茂去世後其子耿精忠又承襲了靖南王爵位,而三藩之亂起因還得從尚可喜說起。

    在當時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人中尚可喜年紀最大,已經71歲了,尚可喜年老多病幹不動了,於是他就向康熙辭職,想退休回鄉,讓兒子尚之信代替自己鎮守廣東。

    三藩在封地權力極大,還經常以各種理由找國庫要錢,可以說是要人有人,要錢有錢,已經形成了尾大不掉的態勢,因此康熙認為正好利用尚可喜告老還鄉之機實行撤藩,最終康熙拒絕讓尚之信代替尚可喜鎮守廣東,讓尚之信跟尚可喜一同回鄉,為尚可喜養老送終,並下旨在尚可喜的老家遼寧海城為其修建豪宅和置辦上好良田。

    康熙批准尚可喜告老還鄉這讓吳三桂和耿精忠十分不自安,於是二人一通氣,為了試探康熙有沒有想撤藩的心思,於是二人一起主動向康熙申請撤藩,康熙以為吳應熊和耿精忠的弟弟耿聚忠、耿昭忠都在京城,二人有所顧忌不敢造次,因此康熙很爽快的批准連同二人一起撤藩。

    就這樣忍受不了失去權力的吳三桂急眼了,於是上演了一出坑死兒子吳應熊的三藩之亂大戲。

    其實吳應熊本身是不贊成父親吳三桂反叛的,畢竟他在京城生活了二十多年,已經接受了清朝的愛國主義教育,而且他生活的很幸福安逸,誰也不願意去冒險反叛。但是吳應熊又很理解父親吳三桂,他也能明白吳三桂揹負罵名降清好不容易才換來了鎮守雲南的權力,現在清朝卻要收回去,確實屬於過河拆橋之所為,父親吳三桂的心裡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吳三桂早在起兵反叛前夕,就曾秘密派人進京準備接應吳應熊及其兒子們離開京城,吳應熊卻斷然拒絕離開京城,這也表現了吳應熊內心是不捨得妻子建寧公主,也不想失去在京城的幸福生活,他內心中應該是沒有想過反叛清朝,但同時他又理解父親吳三桂的內心,因此他雖然拒絕離開京城,卻將次子吳世璠送到了吳三桂身邊,這也算是吳應熊想忠孝兩全的意思吧。

    在起兵反叛之後,吳三桂很快就佔據了雲南和貴州兩省,後來又襲殺了孔有德的女婿孫延齡而佔據廣西,緊接著吳三桂又先後佔據四川和湖南,而福建的耿精忠也起兵響應吳三桂,至於廣東的尚可喜雖然忠於清朝,一直致力於抵抗吳三桂,但是很快吳三桂收買了尚可喜的長子尚之信,隨即尚之信囚禁其父尚可喜,奪取了廣東兵權,至此吳三桂的三藩之亂導致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四川、湖南七省反叛,清朝等於失去了半壁江山。

    吳三桂認為自己的聲勢浩大,康熙不敢對吳應熊輕舉妄動,他認定康熙得留著吳應熊將來和自己談判,所以他才會不顧及吳應熊還在京城就起兵反叛。

    而吳應熊也認為自己既是康熙親姑父,又沒有擁護和協助吳三桂反叛,康熙不會把他怎麼樣,頂多就是把他囚禁起來。

    不過吳氏父子都低估了康熙的雷霆手段,雖然最初吳應熊和耿精忠的弟弟耿聚忠、耿昭忠一樣都是被監視軟禁起來,但是康熙很快就制定出了孤立吳三桂,對耿精忠可以剿撫並用的戰略,因此耿精忠的兩個弟弟安然無恙,吳應熊卻要完蛋了。

    康熙派內大臣也是他的舅舅佟國維帶兵直接抓捕了吳應熊和其長子吳世琳,隨即在康熙十三年(1674)四月十三日召開議政王大臣會議,讓王公重臣商議如何處置吳應熊父子,當時以大學士明珠為首的朝廷重臣都建議康熙直接處死吳應熊父子以打擊吳三桂的氣勢。

    於是康熙批准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決定,當天晚上就派人絞死了吳應熊和吳世琳父子,並且康熙對親姑姑建寧公主都不信任,殺掉吳應熊父子後,康熙還下旨將建寧公主和她的另外兩個幼子一同軟禁監視起來。

    真不知道當時建寧公主的心情如何,不過她的心情肯定十分悲痛,不僅丈夫和兒子都被殺了,連她自己還有另外兩個幼子都被侄子康熙軟禁起來,設身處地想一想,這種事發生在誰身上都得難受死。

    康熙處死吳應熊和吳世琳的訊息傳到吳三桂那之後,對吳三桂產生了極大的震懾和打擊,康熙敢強硬的處死吳應熊父子就代表著他不會再給吳三桂退路,有招撫吳三桂之心了。吳三桂面臨的結局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徹底擊潰清朝,一條就是被清朝徹底剿滅。

    而康熙這種強硬決絕的態度讓吳三桂十分憂懼,加之悲痛於兒子和孫子被殺,吳三桂一度為此大病一場險些喪命。

    後來隨著康熙正確的戰略打擊,吳三桂的局勢也越來越不妙,到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耿精忠和尚之信已經先後被迫投降清朝,在這種局勢下吳三桂幾乎是大勢已去,所以吳三桂萌發了實現自己稱帝的願望。

    於是在這一年開春吳三桂在衡陽稱帝,建立了大周政權。但是吳三桂稱帝僅半年就憂懼而亡。他死了之後,由於次子吳應麒被過繼出去,其餘幼子還未成年,因此他只得把位置傳給了吳應熊當初讓帶出京城的次子吳世璠。

    就這樣建寧公主生的次子吳世璠成了皇帝,還帶著吳三桂的手下和表哥康熙爭天下。吳世璠成了吳三桂的繼承人之後,康熙越發對姑姑建寧公主深為猜忌。

    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時,建寧公主在軟禁中罹患重病,險些去世,後來全靠命硬挺了過來。

    據史料記載康熙聽聞姑姑建寧公主重病之後,特意下上諭:公主被反叛所累、屢年困頓。朕每念及、未嘗不為惻然。不意深染時症。遣乳媼暨親近侍衛往視、及回、轉奏公主之語。不勝感嘆。又聞病勢危篤、即命該部院衙門、將服飾執事等項、星夜制辦。今公主體中大愈、將此各項盡送公主處、以示朕惓惓注念之意。

    這道上諭很值得玩味,康熙雖然表面同情憐憫姑姑建寧公主其實是受到牽連,但是康熙卻在建寧公主重病期間都不想再給她治療了,已經派人給她準備後事了,後來建寧公主熬過來了,康熙還讓人把這件事告訴她,好向她表達自己這個侄子其實對她很關心的樣子。

    這說明了康熙表面看似寬仁同情建寧公主,實際上在他內心中還是盼著姑姑建寧公主就這麼早早病死得了,這樣他才省心了。

    不過建寧公主還不如這場重病就去了呢,後來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時,三藩之亂基本被平定,吳世璠在昆明兵敗自盡,在吳世璠自盡的訊息傳到京城後,同一時間康熙下旨將建寧公主和吳應熊所生的另外兩個還處於軟禁中的幼子一同處死。

    至此建寧公主與吳應熊生的四個兒子全部被親侄子康熙所殺,失去了丈夫還失去了兒子,建寧公主當時可能真會想著為什麼不在那場大病中就死去呢,也許當時那場大病時還有兩名幼子在世是讓建寧公主活下去的希望,可是侄子康熙最終還是剝奪了她的所有希望。

    寫在最後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時建寧公主終於走完了她痛苦悽愴的一生,終年63歲。康熙對於姑姑的去世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悲傷,他只是讓人寫了一篇不冷不熱的祭文,建寧公主也就這麼走完了她痛苦悽愴的一生。

    所以建寧公主一生與吳應熊婚姻感情恩愛和諧,根本不可能存在給吳應熊做絕育手術的事情,這個說法純粹是金庸先生的藝術加工而已。

    北京的石虎衚衕是明清時期達官顯貴的聚居地,現今位於石虎衚衕的民族大世界商場曾是明末時期大學士周延儒的房子,後來在順治時期就成了建寧公主與吳應熊大婚後的公主府,此後建寧公主一直居住在這裡直到去世。

    建寧公主去世後由於她的兒子們全被康熙給殺了,因此公主府也被收歸內務府所有,到了乾隆時期公主府一部分被改為皇族子弟學校的覺羅宗學,《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就曾在此任教並居住過,公主府的另一部分被乾隆賞賜給了大學士裘曰修當住宅。

    正是在這一時期傳聞出公主府鬧鬼的事情,大才子紀曉嵐也就把鬧鬼這件事寫進了《閱微草堂筆記》中,其實瞭解過建寧公主的一生,也就能明白紀曉嵐是不是在借鬼怪之事來隱喻皇家的內務。

    也許建寧公主臨死前會恨透了自己身在帝王家,估計她臨死時都得唸叨著:願生生世世不再生於帝王之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哪10部長篇小說,可入選當代十大長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