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狂的一丁
-
2 # 用戶7090210231964
孔子答宰我關於三年之喪的問題,沒有直接回答可與不可,只問能否心安。為什麼?因為在孔子看來,喪禮並不是一種外在的束縛,而是子女對父母養育之恩發自內心的表達。推而廣之,說明了一個重要道理:道德的修養和實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覺的行為,只求心安,只求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而不是為了別的什麼。
孔子說,君子在父母去世後都會“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三年之喪的古禮正是適應了這種感情需要,報答父母懷抱三年的養育之恩。孔子告訴宰我,你若心安,可以不遵此禮。本意是教導宰我反求其心,以明白此禮之意義。宰我卻輕率地回答說,心安。因此,孔子斥責宰我“不仁”
-
3 # 亦有所思
細讀歷史會摧毀人的三觀,將書本上的美德全部打碎。黃帝和炎帝的戰爭不是因為正義,而是因為最重要的物資“鹽”,堯帝和臣子的關系有如一盤散沙,處處勾心鬥角。舜帝是一個陰謀大師,玩弄父母兄弟於股掌之間,大禹更是貪棧權力,作亂犯上,聯合權臣架空天子。打破禪讓制,把權力暗中交接給自己的兒子啟。成湯早有反心,暗中謀逆,為夏帝編織罪名,周文王更是心懷不軌,預謀久矣。有扈氏,羲和氏等所有心存善念,敢於伸張正義的諸侯,都被打得落花流水。
劉邦無所不用其極,諸葛亮罔顧民生,司馬仲達隱忍被逼梁山,李淵將計就計佯做被迫無奈造反,趙匡胤欲擒故縱,明太祖將朱允文當成朱棣的磨刀石,還有康熙侮辱鰲拜。
古往今來,所有成就大事者,所有身居高位者,所有富貴榮華者,無一好人,無一君子,無一良善。
而那些心存良知,初心未改,如詩詞一般美好的人物,卻都被灑成了淚水。伯夷叔齊,孔子莊子墨子,蔡邕鄭玄,阮籍嵇康,少陵退之子厚,東坡易安稼軒,遺山仲則容若,還有那些民國大師。有一個算一個,結果都如秋天的樹葉,搖落到塵埃裡。
好人無好報!
善行無善果!
從尚書到史記,從左傳到春秋,本紀裡都是虛偽的刀劍,世家裡都是權謀的毒藥,列傳裡都是掙扎的淚水,然後這些人刊發那些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來告訴世人,你們要仁愛,要忠厚,要善良。要乖順,要聽話,要安份守己,要委曲求全,要任勞任怨,要忍耐,要理解,要付出!
吃人!
回覆列表
孔子嚴厲責備宰我不仁,是因為在三年之上的辯論中,宰我又耍了小聰明。孔子對待宰我的態度一貫嚴厲。宰我在課堂上打盹兒,就罵他是朽木不可雕也。但這並不意味著孔子不喜歡宰我,恰恰相反,三千弟子中宰我可是名列七十二真傳弟子之一的。
孔子是典型的因材施教,對於出類拔萃的顏回就不吝褒獎,對攀直的子路,就直言其非,對有些小聰明卻不夠嚴謹的宰我就難免聲色俱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