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渣渣
-
2 # 樹懶看歷史
朱見深即位後為朱祁鈺平反,恢復他皇帝的身份,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不殺之恩
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鈺在於謙、孫太后等人的支援下登上了皇位,但起初朱祁鈺對朱見深還是不錯的,依舊保留了他的太子尊位。
當然主要原因是這時候朱祁鈺還沒有兒子。後來朱祁鈺有了兒子朱見濟,才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
儘管如此,朱祁鈺對於朱見深這個侄兒子還是手下留情的,最起碼沒有起殺心,而是讓朱見深平安長大。
朱祁鎮回國後,朱祁鈺也只是將朱祁鎮軟禁起來,同樣沒有起殺心。
要知道當初李世民登基後,對於自己的諸多侄子可沒收下留情過。
所以在這一點上,朱祁鈺對朱見深有起碼的“不殺之恩”,朱見深或多或少還是心存感激的。
治國之功
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被俘後,北京面臨著很大的危機,朱祁鈺也是臨危受命,也是為了救大明於危難。
在於謙、孫太后等人的扶持下,朱祁鈺也不辱使命,任用賢臣能將,擊敗瓦剌,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這對大明來說絕對是一大功勞。
其次,在朱祁鈺在位的七年中,他也在經濟、軍事上作了改革,尤其是在加強軍事方面頗有成效,使瓦剌不敢再進犯。
因此,朱祁鈺在位期間,還是做出了一定的政績的,於大明有功。
替父贖罪
朱祁鎮“奪門之變”復位後,朱祁鈺就死了,而且死因不明,極有可能是被朱祁鎮殺害了。
這一點可能朱見深知道,所以朱見深在當上皇帝后為朱祁鈺平反也是因為內心有愧,想要替父贖罪。
總的來說,朱見深為叔叔朱祁鈺平反雖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
3 # 書海里游泳的魚
明憲宗是明朝被黑的比較嚴重的一個皇帝,他有個標籤——媽寶男,一生寵愛大他19歲的萬貴妃。其實相對來說他還算開明,可惜有個坑娃的爹,讓他的人生像過山車一樣,過早嚐遍了世間冷暖。繼位後,雖然朱祁鈺曾廢了他的太子位,他還是恢復了朱祁鈺的帝位,既顯示了擔當,又體現了胸懷,在群臣和百姓中加分不少,從而也穩定了局勢,安定了民心。
留守兒童朱見深1449年,英宗朱祁鎮帶兵攻打瓦剌,30萬大軍全軍覆沒,皇帝兵敗被俘。
瓦剌軍兵臨北京城下,國家危在旦夕,孫太后接受于謙、王直的建議,立郕王朱祁鈺為帝,年號景泰,遙遵朱祁鎮為太上皇,立朱祁鎮長子見深為太子。
皇帝寶座是個誘人的職位,坐上了輕易不願意讓出來的。迫於壓力,朱祁鈺不得迎回了朱祁鎮,可回來就被軟禁在南宮,封死宮門禁止與大臣聯絡。
於時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見中國無釁,滋欲乞和,使者頻至,請歸上皇。大臣王直等議遣使奉迎,帝不悅曰:“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謙從容曰:“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萬一彼果懷詐,我有辭矣。”帝顧而改容曰:“從汝,從汝。”先後遣李實、楊善往。”---《明史》
為了傳位給自己的兒子,竟然賄賂大臣,廢太子朱見深為沂王,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這下朱見深又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孩子。
真是世態炎涼啊!也就是在這樣的生活中,見深和大他19歲的萬貞兒結下了純潔的革命友誼,她像大樹一樣守護著他。
性格懦弱往往與童年經歷有關,朱見深就是受害者,所有這些應該與他的好爹有關。
英宗復位後並沒有吸取教訓,立刻下令處死了于謙等景泰舊部,大力提拔奪門宮變的功臣,朝政再度混亂,流民四起,邊境動亂,經濟蕭條。
李賢見英宗對太子不滿意,趕緊把朱見深帶到床前,看到父皇病的如此嚴重,內心脆弱的見深抱著朱祁鎮的雙腿痛哭流涕,他見太子如此孝順,父子兩個人抱頭痛哭,這樣才算確定了他的繼承人的地位。
撥亂反正的明憲宗從老爹手裡接過爛攤子後,明憲宗朱見深首先給民族英雄于謙平反,更讓人驚奇的他還給差點置他於死地的叔叔朱祁鈺也平反,這胸懷也是夠大的,不過站在他的角度想想,這是一樁出彩的買賣。
首先,為朱祁鈺平反是形勢需要。
在明朝當皇帝不是一個舒服的活,有人惦記你的位置,言官御史沒事找你的毛病,如果接收的是爛攤子,你還要幫著“擦屁股”,費力不討好,所以明朝出現了幾十年不上朝的皇帝。
緊接著的範九疇父子、範廣、陳循等也陸續平反。這些都是朱祁鈺時期的大臣,怎麼也繞不過朱祁鈺這個結,於是給個歷史定位,一切就比較自然了。
其次,朱見深內心對叔叔是肯定的。
儘管叔叔朱祁鈺軟禁父親,又廢了自己的太子,讓朱見深度過了一個痛苦的童年,可是他心裡清楚,如果沒有朱祁鈺帶領軍民抵抗瓦剌,大明帝國也就不存在了,現在的位置應該是叔叔給自己的。
他也知道,即使父親朱祁鎮不發動“奪門宮變”,叔叔沒有兒子,皇帝還是有他來繼承,老爹插了一槓子,反而讓自己晚了8年,還接了老爹的一手“爛牌”。
《明史·本紀第十四》: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時際休明,朝多耆彥,帝能篤於任人,謹於天戒,蠲賦省刑,閭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於斯復見。
看看這手牌一打,明憲宗一下人氣大漲,“仁宣之治復見”這評價是很高的。
再次,為朱祁鈺平反也是民意所迫
成化三年,湖北一個小官的奏摺,帥先為景泰帝喊冤,也引起了明憲宗的注意,但沒放在心上。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些大臣紛紛上書為景泰帝平反,特別是一些剛剛平反的被石亨、曹吉祥迫害的大臣,都強烈要求給朱祁鈺一個定位。
成化十一年,明憲下詔,景泰帝朱祁鈺“勘難保邦,奠安宗社”,賜“恭仁康定景皇帝”的諡號,不過可以看出來朱見深還是留了一手,別的皇帝都是17個字,他賜給朱祁鈺的是7個字,不過這已經很不錯了。
-
4 # 二曲人
明憲宗朱見深是個有良心的皇帝,他做太子時親眼見到國將破、家將散的景況。又親眼見到于謙中流砥柱,叔父臨危監國;而這些都是自己父親信任宦官王振,倉促親征、敗績喪師、身為虜囚所造成的。雖然,北京保衛戰成功,叔父君臨天下,自己太子移位,但以封建禮教出發,這是理所當然的安排。如果對此應有個人負責任的話,則應是自己的父親英宗朱祁鎮。
對於奪門之變,從朱見深後來的態度看,也是否定的。在朱祁鈺的太子病死,他本人身患絕症的那一刻起,朱祁鎮重出,朱見深恢復太子就是遲早的事,奪門之變純粹是多此一舉,反而使皇室背上了屠殺功臣,不厚道的惡名,惹天下所罵。可能憲宗朱見深出於誠心,也是想為皇家挽回些面子,才又把叔父靈位請進太廟,恢復廟號,與列祖列宗並列。
-
5 # 史不知味
《明史》對於朱見深的評價也有一定程度的偏高,即所謂“仁宣之治於斯復見”,這一點我不太敢苟同。
仁宣之治在歷史上的評價很高,是明朝一大盛世,史家也經常將明之仁宣比作漢之文景。
可是,明憲宗真讓仁宣之治“復見”了?
實際上並沒有,而且是遠遠沒有。
只是明朝被朱祁鎮折騰了那麼多年了,實力下滑太過厲害,乃至於朱見深做出一點小成績就是一大進步而已。
然而朱見深的能力仍然難以挽回明朝當時的頹勢,而且他後期還重用了汪直等奸佞之輩。
所以,朱見深根本就不可能再現仁宣之治那樣的盛世。
對於這件事,《明史》也說朱見深即位之後能夠“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是“恢恢有人君之度”。
可是,朱祁鈺和于謙是先皇朱祁鎮欽定的罪人,朱見深為什麼卻非要為朱祁鈺和于謙平冤昭雪?
朱祁鎮是誰?是朱見深的父親,朱見深這麼做就等於是在打朱祁鎮的臉,這就是大不孝。
不過,朱見深之所以會打朱祁鎮的臉,實際上也正是為了朱祁鎮的身後名著想。
朱祁鎮之所以要在復位之後定朱祁鈺和于謙的罪,甚至剝奪了朱祁鈺的帝號,是為了什麼?
你們不來救朕,那就是不忠!
你們不來救朕,導致朝廷群龍無首,朝廷陷入危難之中,這就是你們的錯!
你們如果救了朕,那還有這些破事?
所以,一切的錯都在朱祁鈺和于謙。
這其實就是一個很低階的甩鍋行為,因為誰都看得出來這件事就是朱祁鎮的錯,就是王振的錯。
朱祁鎮好好聽取朝臣的建議,不要一意孤行玩什麼親征,又怎麼會被俘?
朱祁鎮如果沒有被俘,又怎麼可能會讓明朝陷入危機之中?
明朝沒有陷入危機之中,于謙又怎麼可能會擁立朱祁鈺當皇帝?
土木堡這件事從頭到尾一直都是朱祁鎮和王振的錯,可是朱祁鎮偏偏就是不肯認錯。
我是皇帝,我怎麼可能認錯?
朱祁鎮不僅沒有認錯,反而還要為王振正名,為王振建祠堂,把王振塑造成了一個英雄。
可是,天下有幾個人不知道這件事誰對誰錯?
誰都一清二楚,只是誰都不敢說而已。
但是現在不敢說,卻不代表以後也不敢說。
老朱家能夠坐多少年江山,這誰說得清楚?哪天老朱家退下來了,那麼史書給朱祁鎮的評價必然好不到哪裡去。
哪怕老朱家還沒有退下來,那些文人士大夫也會在背地裡痛罵朱祁鎮。
所以,為了朱祁鎮的身後名著想,朱見深才決定要為朱祁鈺和于謙平冤昭雪,而且他打的就是朱祁鎮的名號。
“朕叔郕王踐阼,戡難保邦,奠安宗社,殆將八載。彌留之際,奸臣貪功,妄興讒構,請削帝號。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諸奸於法,不幸上賓,未及舉正。朕敦念親親,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號,其議諡以聞。”
朱見深在制書裡已經明明白白地寫清楚了,不是我要給叔叔朱祁鈺“舉正”,是我爹想這麼做。
朱見深說朱祁鎮早就後悔死了,一直想把那些個構陷朱祁鈺的奸臣就地正法,但是還沒來及做就駕崩了。
朱祁鎮沒來得及做的事,那朱見深這個兒子是不是有必要幫他完成遺願?
於是,朱見深就給朱祁鈺平冤昭雪了。
這就是典型的春秋筆法,反正朱祁鎮已經死了,朱祁鎮到底有沒有這麼想過,那就只有天知道。
但是朱見深是皇帝,又是朱祁鎮的兒子,那他說朱祁鎮說過,那麼朱祁鎮就是沒有說過也得說過。
這樣就既達到了為朱祁鈺和于謙平冤昭雪的目的,也達到了把已經扣到了朱祁鎮頭上的昏君帽子給摘了的目的。
《明史》對朱祁鎮的評價就變成了“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當了24年皇帝,沒做過啥錯事。
同時,還能讓天下人看到朱見深一副仁君、明君的形象。
朱見深這麼做,真可謂是一箭三雕。
-
6 # 澹奕
明朝正統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鎮再土木之變後被瓦剌擄走,而同年,郕王朱祁鈺受命監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被冊立為皇太子。然而到了景泰三年,朱祁鈺的皇位坐穩,並且也有了自己的兒子之後,他立刻廢掉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改立了自己的孩子。
英宗回朝之後,又通過奪門之變奪回了皇位,朱祁鈺被廢掉帝號,重新降為郕王,死後按照親王禮葬於西山。
然而朱祁鈺怎麼都想不到,當年被他廢去太子之位的侄子朱見深,後來下詔恢復了他的帝號,並且按照帝陵規制重新修正景泰陵,承認了他的皇帝身份與功績。
明明有仇,為何明憲宗會給自己的叔叔平反?
朱見深是朱祁鎮的庶長子,乃是周貴妃所生,在朱祁鈺監國同一年,朱見深就被冊立為了太子,而當時的朱祁鈺膝下並沒有自己的子嗣,而且他也沒想到自己會在皇帝的寶座上坐那麼長時間,最終難以自拔,所以當朱見深被孫太后與朝臣聯合冊立為儲君的時候,朱祁鈺並沒有反對。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朱祁鈺已經無法放下手中的皇權,而且當時的杭皇后,為他生下了皇子朱見濟,朱祁鈺希望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所以執意改立太子。為了易儲,朱祁鈺可謂什麼事都做了,竟然還給朝臣們塞錢,最終,終於讓朱祁鈺得逞。
只不過,明朝是個講究名分與正統的王朝,朱祁鈺執意改立儲君的行為,還是引起了諸多反對,而其中反對最激烈的,就是他的元配皇后汪氏。
汪氏性情剛直無私,在英宗被俘期間,她時常去照顧英宗的後宮妃嬪,對太子朱見深也是各種關懷,猶如親生,朱祁鈺改立太子,汪氏直接當面硬槓,結果被朱祁鈺廢去後位,打入了冷宮。
英宗復辟之後,也由於這段往事,對於汪氏也非常眷顧,而朱見深與他的生母周貴妃,對汪氏也相當感恩,也正是這個緣故,使得朱見深看待當年的恩怨,與其父親明英宗有很大不同。
朱見深登基之後,明朝各地就麻煩不斷,英宗當年埋下的那些雷,在憲宗時期集中爆發,如此危急的情況之下,就必須安撫人心,而古代想要安撫人心,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平反昔日的冤獄。
天順八年,朱見深就為當年英宗發動奪門之變之時,被構陷貶斥的御史耿九疇平反,之後,明朝上下喊冤的聲音此起彼伏越來越多,成華三年,當年被英宗所殺的于謙,也洗清了被扣上的各種汙名,恢復了名譽。
而被朱見深平反的絕大多數人,他們都與同一個人有關,那就是景泰帝朱祁鈺,既然這些人都被平反了,朱祁鈺又怎麼能繼續被雪藏下去。
由於當年朱祁鎮與朱祁鈺這對兄弟之間的恩怨,使得“朱祁鈺”這個名字在英宗一朝,就是個諱莫如深的詞,然而到了憲宗時,經過了一系列與朱祁鈺相關的人物的平反之後,為朱祁鈺正名就成為了大多數朝臣的一個心結。
若是不能正確去評價朱祁鈺,也無法正確評定當年的事情。
只不過,他荒唐的哥哥朱祁鎮自己作死,聽信宦官的讒言親征瓦剌,結果不僅自己被抓走,還害得明朝精銳幾乎盡喪,差點讓明朝江山不保。
朱祁鈺是臨危受命,而他拋開與英宗之間的恩怨,的確也是個相當出色的君主,朱祁鈺知人善任勵精圖治,不僅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擊退了瓦剌的入侵,還對明朝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積弊進行改革整飭,極大推動了明朝的進步。
對明憲宗來說,自己的這位叔叔,要比父親靠譜太多,這是不得不承認的。
成華十一年,憲宗正式下詔恢復了朱祁鈺的皇帝尊榮,並且確定了他的諡號為“恭仁康定景皇帝”,還按照帝王陵寢的規格重修了景泰陵。
只不過,憲宗對朱祁鈺的平反並不全面,而且,明朝皇帝的諡號都是17個字的,但朱祁鈺只有5個字,並且,憲宗也並沒有為朱祁鈺上廟號,其神主依舊無法進入太廟享祭。
對於明憲宗來說,恢復朱祁鈺的名譽,是當時的大勢所趨,也是現實需要,而且給自己的叔叔平反,對自己也不會有任何害處,反而有很大的好處,何樂而不為。只是,憲宗可能對朱祁鈺還是有些私怨的,所以並未對其完全平反。
-
7 # 風雨潤桃李
歷史上的朱見深為什麼要為叔叔朱祁鈺平反,原因竟是這些
熟悉明朝歷史的大概都知道,朱祁鎮和朱祁鈺兩兄弟有著很深的恩怨。自古帝王家裡的兄弟經常會反目成仇,朱祁鈺朱祁鎮兩兄弟也是,起初他們本是一對關係非常好的兄弟,但是因為權力等因素,他們最終還是沒能成為好兄弟。
朱祁鈺曾把自己的哥哥圈禁在南宮數年。違背自己的諾言,並沒有把帝位歸還給朱祁鎮,對朱祁鎮來說,在南宮的日子可能比在瓦剌更難熬,所以朱祁鎮一直對朱祁鈺懷恨在心。後來朱祁鎮再稱帝,更是廢掉了朱祁鈺的帝位,可見朱祁鎮對朱祁鈺的怨念之深。朱祁鎮死後,他的兒子朱見深卻又為他的叔叔平反,想來也是一件怪事。那麼,朱見深究竟為什麼要為朱祁鈺平反呢?
首先,和當時的背景有關。明英宗逝世後,他的兒子朱見深登基。當時朝中出現了就發生了都指揮使門達結納東宮內侍王綸,密謀由翰林侍讀學士錢溥取代李賢(首輔,門達的政敵)輔政之事。這件事情做得可謂極其惡劣,這本質上就是軍隊在朱祁鎮身上嚐了太多甜頭,現在想轉手像控制朱祁鎮一樣控制朱見深,這裡文官集團的李賢是他最大的障礙。結果文官集團代表李賢勝出,進少保、華蓋殿大學士,知經筵事。而王綸被斬,錢溥被貶,門達因他罪併發,“論斬繫獄,沒其資鉅萬”。在這個階段,為景泰帝朱祁鈺平反,恢復于謙名譽,有利於掃除明英宗時期的一系列弊政,打掉明英宗時期的一些利益集團,實現新朝文官集團的利益。
其二,和朱祁鈺所做的貢獻分不開。朱祁鈺雖然對朱見深和朱祁鎮不好,但是他在位時也為大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在北京保衛戰中也傾盡全力,他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否認的。加上在當時有不少為朱祁鈺鳴不平的聲音,稱其臨危受命、保國平亂、擊退外敵、治國有方,如不是他,英宗也無法安然歸來,大明江山能否保住尚未可知,有功之人怎能落得如此下場?朱見深聽到這裡,覺得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三,朱見深雖然因為叔叔廢黜其太子之位,童年不幸,但還算講道理,也認同叔叔對明朝作出的功績。而且對於朱見深來說這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也沒有後顧之憂。
以上就是筆者個人的理解。之後朱見深下旨恢復其帝號,諡號"恭仁康定景皇帝”,按照帝陵規格修建陵寢。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明朝的祖制,皇帝的諡號是十七個字,而朱見深只給了朱祁鈺五個字,而且沒有廟號,也就意味著他不能享受後世的香火與祭拜,只能說明憲宗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認叔叔的功績,但是心裡還是有所芥蒂。直到大明朝亡了,南明弘光政權才給了朱祁鈺明代宗的廟號,將諡號增到了十七個字,算是給朱祁鈺一個交代了。
-
8 # 歷史的發生
前人批判後人平反的事在許多朝代時有發生,利害關係的輕重造成了對一人有不同的看法和結論。
明憲宗朱見深為叔叔代宗朱祁鈺平反是從相對客觀的角度切入,他也是代宗執政時的見證人。
▲明憲宗朱見深畫像
為明代宗平反的背景明英宗朱祁鎮寵信宦官王振,致使朝綱不振,禍國殃民,直至後來在英宗的放權、王振的指揮下發生了舉國震驚的“土木堡之變”。
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監國,大臣在朝堂上打死王振黨羽,有人建議南遷,瓦剌隨時會圍攻北京,面對錯綜複雜的局面朱祁鈺也惶恐萬分。關鍵時刻於謙挺身而出,請求朱祁鈺赦免打人致死的大臣,大聲呵斥建議南遷之人。于謙調兵遣將,精心佈局,誓死捍衛京師安全,挫敗了瓦剌滅亡大明的意圖。
于謙、王直等人擁立郕王朱祁鈺為帝,使也先利用英宗為人質,進而要挾明朝的陰謀失敗,但放英宗回去卻為後續事情的發生埋下伏筆。代宗朱祁鈺深陷權利不能自拔,廢掉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囚禁英宗於南宮七年。朱見濟夭折,代宗也突然身患重病,石亨、曹吉祥、徐有貞密謀發動了“奪門之變”,英宗復辟。
▲明英宗朱祁鎮畫像
明孝宗為叔叔代宗平反代宗即位,朱見深年幼,經歷苦難待孝宗登基後也算明事理,終為代宗平反,有以下幾點原因:
1.英宗昏庸忠奸不辨
英宗羸弱,寵信宦官,好高騖遠,差點致明朝滅亡。復辟後又為王振平反,實為荒唐,又冤殺、流放一批擁立朱祁鈺為帝且為明朝步入正軌做出貢獻的大臣。
2.代宗理政頗有功績
朱祁鈺上位後,是在為英宗收拾爛攤子。任用賢臣,治理國家,軍事、政治、經濟、農業逐漸步入正軌,避免了明朝進一步跌入深淵。
3.代宗雖戀權但心並不壞
朱祁鈺囚禁朱祁鎮,廢朱見深,都沒有為了鞏固皇權而痛下殺手,可見朱祁鈺內心深處還是念及親情,為朱祁鎮復辟、朱見深繼位留了一線生機。
4.為朱祁鈺平反也是政治需要
朱祁鎮、朱祁鈺兄弟二人的功過是非不光朝臣心知肚明,就連百姓心中也有一杆秤。為朱祁鈺平反,對於朱見深日後的執政也會是加分項,有利於各項工作的開展。
▲明代宗朱祁鈺畫像
結語朱祁鈺稱帝是為明君,讓癱瘓的明朝政權往好的方向發展,與朱祁鎮的治理形成鮮明對比。對待朱祁鎮、朱見深父子還算仁慈,並未趕盡殺絕。朱見深深思熟慮為叔叔平反,是正確而明智的選擇。
-
9 # 脂肪故事
我們在評價一個帝王的行為時,一定要認清其背後的動機,以及由此所帶來的現實利益。朱見深除了給朱祁鈺平反之外,也為被朱祁鎮以謀逆罪名冤殺的于謙一道平反,這其中究竟有著什麼樣的考量呢?
一、朱祁鈺於明朝有大功如果按照傳統的禮法而言,朱祁鈺的即位並不合法,此時,朱祁鎮因土木堡之敗,成為瓦剌的俘虜!國不可一日無主!他出徵前,立朱見深為太子,但是此時朱見深才兩歲,皇上年幼,難收穩定人心時局。
此時,瓦剌挾土木堡大勝之威,騎兵直抵北京城下,一國之都為異族所圍,大明存亡遭遇了嚴重威脅,實乃大明立國百餘年未遇之險,在此情況之下,朱祁鎮已經成年的弟弟朱祁鈺即位,是最合理的選擇。
朱祁鈺即位,迅速穩定了時局。土木堡一戰,大明精銳盡喪,二十萬大軍為瓦所敗,最為彪悍的三大營全軍覆沒,五十餘位重臣死節,瓦剌太師也先挾持朱祁鎮為質,意圖一舉破城。整個大明中樞人心動盪,甚至遷都逃跑的建議。朱祁鈺上位後,重用於謙等重臣,迅速穩定了朝綱和百姓人心。
在朱祁鈺的支援下,于謙等展開了北京保衛戰,組織軍民兵丁,齊心協力以御瓦剌騎兵,便也先數度攻城無果,最終放棄進攻北京,保住了大明的命脈,在這一點上,他是有功於大明的。如果換成兩歲的太子,難以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很難說後果如何。
朱祁鈺即位時,外有瓦剌兵臨城下,國內內水患連連、多地欠收、人心不穩。他重用於謙等賢臣能臣、清除王振等鬮黨勢力,採納正確意見,減免賦稅、厲行節約、鼓勵農桑耕種,在政治、經濟、軍事上讓大明形勢為之一清,漸有中興之相。
二、朱祁鈺不是一個心狠手辣的皇帝通常皇帝即位後,會對朝臣進行清洗,重新排序,還會剪除所有能夠威脅自己皇位的風險隱患,但朱祁鈺並沒有這麼做,終究他還是一個心性寬厚的皇帝。
在封建王朝的權力更替中,鮮有和平過度的,總是伴隨著流血和犧牲,朱祁鈺即位和被廢黜,始終沒有涉及到太多的人,儘管他也有私心雜念,但他終究沒有忍心向自己的侄兒、哥哥下毒手。
也先原本是想挾朱祁鎮謀取好處,卻在北京城下碰壁,於是他將朱祁鎮放回!也先這招可謂毒辣,新君已經即位,回朝必然會釀成大變,動搖明朝的統治,這樣的事情對於一個封建王朝來說是大概率事件!明朝一旦動盪,也先必須再次揮兵南下!
令也先沒有想到的是,朱祁鈺並沒有殺掉哥哥,而是將其禁於南宮,這一禁就是七年。我們無從推斷這七年朱祁鈺是什麼想的,但這七年一定有不少人提出殺掉他,朱祁鈺卻始終沒有下這個狠心,他的心裡始終還是念著兄弟之情的,這一點在歷代帝王中不多見。從政治的角度來講朱祁鈺是幼稚的,但就是這點人性,讓他超越了朱祁鎮。
朱祁鈺登基後,一直是立朱見深為太子的,因為他這時候並沒有兒子。但是當他生下朱見濟後,遂立為太子,但他並沒有殺掉朱見深。歸根到底,他還是對兄弟之情割不下!留了朱見深一命,朱見深這才有機會當皇帝。
無論如何,朱見深是念著這個情份的,這個叔叔雖然廢了他的太子,即使是在立了朱見濟的情況下,卻沒有下殺手斬草除根,讓朱見深對這個皇帝叔叔始終懷有敬意和好感。
三、朱見深為代宗平反,也是形勢的需要一直被朱祁鈺囚禁於南宮的朱祁鎮,在石亨等人的策劃下,奪回了皇位重新登基。他上臺後,第一件事就是將於謙等重臣斬於市。因為在他看來,于謙的行為是大逆不道。但是,于謙於保衛北京有功,在朝野之間享有崇高的威望,朱見深為于謙平反,平息了老百姓心裡的怨氣。
而朱見深為代宗平反,是因為商輅重新入朝之後所提出的“八事”。即勤學、納諫、儲將、防邊、省冗官、設社倉、尊崇、廣造士法。其中尊崇就是崇先聖號!
尊崇先聖號,追復叔叔朱祁鈺的帝號,並且以皇帝的規制為其修建陵墓,這些事情並不會威脅到憲宗的統治和穩定性。因為朱祁鈺一系並沒有子嗣,不會存在帝位之爭的隱患。這樣做還能夠給人營造一種尊崇禮法的仁德形象,對於迅速安定人心起到了積極正面的作用。
朱祁鎮復辟後,弊政連連,難當個“英”字。除處死於謙、王文和範廣之外,還流放了陳循等內閣大臣,罷免了商輅、王直等曾經為代宗效力的棟樑之才,重用石亨、徐有貞等。同時還為太監王招魂平反。在外,他導致了荊襄遊民生變,並縱容女真坐大,對明朝形成了嚴重威脅。
朱祁鎮復辟之後的種種作為,給朱見深留下一個極為棘手的爛攤子,聲名更是不佳。群臣嘴裡固然不敢說,但是誰的心裡沒有一杆稱呢!朱見深費了好大的勁,才得以安撫流民、打擊女真、恢復農業、廓清朝政,讓奄奄一息的大明逐漸恢復元氣,難道他對父親沒有一點怨氣?
朱見深接過這個爛攤子後,最大的問題是無能臣可用,因為他首先將受到朱祁鎮迫害的商輅等賢臣召回,並委以重任,而為了安定人心,他恢復朱祁鈺的名號也是情理當中的事了,不然誰還敢他效力?
從一個帝王的角度來講,追復朱祁鈺名號,平反冤殺的于謙,是相當明智的政治舉措,“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而從人性的角度來講,朱見深數度面臨殺身之危,卻沒有在環境的薰陶之下變成一個好殺無度的皇帝,始終保留了人性中溫柔的一面,這一點在歷朝歷代的帝王中是難能可貴的!
-
10 # 江湖小曉生
朱祁鎮和朱祁鈺之間,本身沒有必然的矛盾。朱祁鎮是朱瞻基的嫡長子,繼承皇位是理所當然,作為庶出的朱祁鈺,自然也不會跟自己的哥哥搶奪皇位。
朱祁鎮只有這麼一個兄弟,所以他對朱祁鈺也是百般呵護,剛登基就冊封弟弟朱祁鈺為郕王。可問題是土木堡之變以後,朱祁鎮被瓦剌人給抓走了。
大明王朝不可一日無君,在於謙和孫太后的協助下,朱祁鈺被推上了皇位,成為了大明天子。可以說,朱祁鈺登基是迫不得已。
因為朱祁鈺從來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登基稱帝,哥哥朱祁鎮還活著,所以他登基,勢必就會造成兄弟之間的感情破裂。事後朱祁鎮重新奪回皇位後,廢掉了朱祁鈺的所有稱為,甚至不承認他做過大明7年天子。
可是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對自己的這位叔叔,倒是充滿了同情心。他恢復了朱祁鈺的所有稱謂,依舊尊奉他為皇帝,這又是為何呢?
01朱祁鈺登基以後,並沒有對朱見深和朱祁鎮下毒手。朱祁鈺登基以後,朱見深依舊是皇太子。當年朱祁鎮要前往前線打仗,孫太后死活不肯。無奈之下,朱祁鎮只好把年僅3歲的兒子朱見深立為太子,自己才能放心去前線。
郕王方攝朝,廷臣請族誅王振。而振黨馬順者,輒叱言官。於是給事中王竑廷擊順,眾隨之。朝班大亂,衛卒聲洶洶。王懼欲起,謙排眾直前掖王止,且啟王宣諭曰:“順等罪當死,勿論。”眾乃定。謙袍袖為之盡裂。退出左掖門,吏部尚書王直執謙手嘆曰“國家正賴公耳。今日雖百王直何能為!”當是時,上下皆倚重謙,謙亦毅然以社稷安危為己任。---《明史》
朱祁鎮如果戰死的話,那朱見深直接登基,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可是朱祁鎮是被瓦剌人抓走的,如果朱見深被扶上皇位,那大明朝依舊要受到瓦剌人的挾持。
在這種情況下,于謙只好建議孫太后,改立朱祁鈺作為皇帝。朱祁鈺剛登基那會兒,還是比較拘謹的,他依舊將小侄子朱見深封為皇太子。
當時朱祁鈺本人是沒有兒子的,所以他沒有這方面負擔。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朱祁鈺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孩子,那就是朱見濟。朱見濟出生以後,朱祁鈺心裡就有小心思了。因為他認為自己是皇帝,應該讓自己的兒子成為太子,繼承皇位。於是朱祁鈺就把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給廢掉了,轉而將自己的兒子朱見濟改立為太子。不過朱見濟小命不長,隔了一年時間就夭折了。這件事給朱祁鈺的打擊很大,不過他再也沒有回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為什麼呢?因為他始終堅信,自己還很年輕,一定可以再生一個兒子。結果到死他都沒有再生出一個兒子來,那麼為什麼說朱祁鈺對朱見深還不錯呢?其實我們從朱見深的狀況就能知道答案。
朱祁鈺就算是不想讓朱見深做太子,可是也沒有對朱見深下毒手。這一件事朱見深必須要感謝自己的這個叔叔。
當時朱見深只是被廢為沂王,生命安全得到了保證。此外,朱見深的母親周皇后、祖母孫太后全都安安全全,絲毫沒有遭到朱祁鈺的打壓,甚至朱祁鎮被關了7年,朱祁鈺都沒有下毒手,可見朱祁鈺還是一位心胸寬廣之人。
02朱祁鈺治理大明朝,是有很大功勞的。心胸寬廣的人,治理天下的能力,一般都是比較強的。朱祁鈺也是這樣,他除了有一點自己的小心思以外,對大明朝的治理,是比較有方略的。
朱祁鈺在北京保衛戰的時候臨危登基,重用賢臣于謙,鼓舞士氣對抗瓦剌人,最終取得了這場保衛戰的勝利,避免了大明朝南遷的危險。此外,朱祁鈺對大明朝的吏治、經濟都做出了一定的改革,雖然因為時間短,沒有創造太出名的盛世,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再者在軍事方面,朱祁鈺更加註重戰鬥力的提升。他不希望土木堡之變的慘劇再次發生,所以軍隊改革迫在眉睫。可以說,朱祁鎮留下來的爛攤子,全都是朱祁鈺給收拾好的。朱祁鎮雖然被朱祁鈺關押了7年時間,可是這是在為他犯下的錯贖罪。
要知道當年朱祁鎮帶去攻打瓦剌的將士們,死傷無數,這些人才是最無辜的。讓朱祁鎮吃點苦根本就不算什麼。
八年春正月戊辰,免江西被災稅糧。丁丑,帝輿疾宿南郊齋宮。己卯,群臣請建太子,不聽。壬午,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貞等迎上皇復位。二月乙未,廢帝為郕王,遷西內。皇太后吳氏以下悉仍舊號。癸丑,王薨於西宮,年三十。諡曰戾。毀所營壽陵,以親王禮葬西山,給武成中衛軍二百戶守護。---《明史》
有于謙這樣的賢臣輔佐,再加上朱祁鈺本人勵精圖治,大明王朝漸漸出現了中興的狀態。如果朱祁鈺不給力的話,大明朝可能在這個時候就會成為第二個南宋。
所以說朱見深能夠在北京登基稱帝,或多或少,都要感謝朱祁鈺的努力。他的子孫後代們,也必須要感謝朱祁鈺為大明做出的貢獻。
03朱祁鈺極有可能是朱祁鎮毒殺,朱見深是在贖罪。奪門之變,是景泰年間最大的一場宮廷政變。整個政變的過程非常短暫,可見朱祁鎮的手段是比較凌厲的。
在石亨、孫太后等人的幫助下,被關了7年的朱祁鎮,終於走出後宮,再次搶奪到了皇位。這個時候的朱祁鎮一直忙著做皇帝,居然把朱祁鈺給忘了。
那麼朱祁鈺在幹些什麼呢?他已經病入膏肓了。這當然是後來歷史上的記錄,至於朱祁鈺的身體狀況到底如何,其實我們是不清楚的。
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戊子,制曰:“朕叔郕王踐阼,戡難保邦,奠安宗社,殆將八載。彌留之際,奸臣貪功,妄興讒構,請削帝號。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諸奸於法,不幸上賓,未及舉正。朕敦念親親,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號,其議諡以聞。”遂上尊諡。敕有司繕陵寢,祭饗視諸陵。---《明史》
朱祁鎮做了一個月皇帝以後,似乎才察覺到了情況的變化。所以這個時候朱祁鈺莫名其妙就死掉了。
當時朱祁鈺只不過才30歲,身體雖然不怎麼好,也不至於離奇暴斃。所以用腳丫子想想,朱見深也能知道,叔叔是被他老爸給害死的。
朱祁鈺對他們父子仁慈,可是朱祁鎮對朱祁鈺卻毫不留情。朱見深看到此情此景,心裡很不是滋味。再加上朱祁鎮殺掉了于謙,成為了大明朝的罪人,所以朱見深為了樹立自己的美好形象,必須要和朱祁鎮保持一定的對立態度才行。
總結:如果朱祁鈺行將就木,那奪門之變豈不是一場鬧劇?據說當時朱祁鈺身體非常不好了,所以朱祁鎮才會發動這一場政變。可是如果朱祁鈺身體真的不好的話,那麼朱祁鎮還有必要發動這一場政變嗎?
發動政變,那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如果失敗了,朱祁鎮極有可能會被流放,而他的那些手下必須是被殺頭的厄運。
而朱祁鈺沒有兒子,他病重的時候,一旦要去世了。傻子都能想到,將來繼承皇位的,鐵定是朱祁鎮或者朱見深。
因為他們是朱瞻基的嫡系子孫,所以說朱祁鎮發動政變的時候,朱祁鈺的身體絕對沒有差到要死的地步。一切都是後來朱祁鎮為了掩蓋殺死弟弟,而做的手腳罷了。
參考資料:《明史》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有點說來話長,我試著捋一捋。
明憲宗朱見深上位後,選擇為叔叔朱祁鈺平反,甚至稱讚朱祁鈺:"朕叔郕王踐阼,戡難保邦,奠安宗社,殆將八載……始終八載,全護兩宮。仁恩覃被於寰區,威武奮揚於海宇。"
糾正父親的錯誤天順八年(1464)正月,明英宗朱祁鎮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終年三十八歲,太子朱見深繼位是為憲宗,憲宗在位共24年。
其即位之初,洗于謙之冤,復團營之制,起用前朝被貶官員,卻黎淳追論景泰廢立之議等,頗有振作之象。憲宗清除了4000多名當年藉著“奪門之變”混入官僚隊伍的投機者,又陸續選拔了一批正直之士補充進來。憲宗的這些措施使得朝綱振興。
事情還得往回翻一翻。
要說光這樣,也沒什麼,畢竟貪慾人人有之,可是,這些人竟然在滿足了物質與權利等多重享受之後,還不知足,還要想方設法求些愉快。於是,構害異己者成為他們茶餘飯後的玩樂,于謙就是在這樣的茶餘飯後被害死了。
關於于謙之死,有許多可說的,考慮到篇幅有限,只說重要的幾點吧。
這跟歷史上岳飛之死的“莫須有”罪名,非常神似,所以歷史上非常有名,只不過于謙徐有貞似乎並沒有秦檜那麼被人所熟知。
實際上,當年謀劃奪門之變的時候,朱祁鈺已經奄奄一息,而朱祁鈺後繼無人,皇位第一繼承人實際上只有三個選擇,一個是朱祁鎮,一個是朱見深,一個是襄王(藩王),這三個裡面,很自然朱祁鎮是第一候選人。所以所謂的“奪門之變”,對於朱祁鎮本人來說奪門的危害要大於好處,因為這樣做把自己陷進了成王敗寇的路子。
可惜朱祁鎮一時糊塗,沒有明白過來這裡面的蹊蹺,實際上所謂“奪門之變”,只不過是石亨徐有貞等人為了自己利益而發動的政變,朱祁鎮只不過背了個名。這個道道,還是大臣李賢點出來,朱祁鎮才明白的。
朱見深似乎聽懂了父親的臨終遺言,登基之初就替父親糾正了許多錯誤,包括替于謙平反,為叔叔皇帝正名,清除當年奪門之變的利益集團等等。
當然,朱見深後來變壞的事情,值得我們反思,古詩說得好:靡不有初鮮克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