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天玄宇

    秦朝之後諸侯割據的基礎消失了,所以漢朝能夠很快重新統一全國。

    第一步,春秋時期,溫水煮青蛙,打著尊王攘夷和禮儀的旗號,偷偷摸摸地兼併各個諸侯國,大國吞小國,小國吞蝦米,把成百個諸侯國最後合併成了戰國時期的十幾個諸侯國,最主要的就是戰國七雄,秦、楚、燕、韓、趙、魏、齊。這個時期以宗法制和分封制為主的血緣紐帶還保留很多,所以兼併戰爭相對溫柔,但是大量的諸侯貴族失去了封國。

    第二步,戰國時期,激進變化,這個時期基本就是為了兼併而兼併,無所不用其極,戰國七雄合縱和連橫紛紛擾擾,戰爭規模越大越大,戰爭慘烈程度越來越恐怖,人心思安,最終秦始皇剪滅六國,把六國的貴族蕩平了大半。

    在秦末時期的戰亂,又把這最後的分裂勢力徹底地打擊了一次,而這個分裂勢力也最終迴光返照般地把秦帝國葬送掉。正是原六國的殘餘貴族勢力將秦帝國最終推翻,但他們也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以齊國的田姓和楚國的項姓兩家為最慘,其他幾國大致相同,以致最後以項羽為代表的分封制被以劉邦為代表的大一統制擊敗,以後的各個諸侯國國君已經不是原來六國的貴族了,這是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底層建築已經不穩固或者消失了。而民心思安,天下一統,逆歷史潮流,終被歷史潮流湮滅。

  • 2 # 笑蒼海077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中國歷史上經歷過三個大一統,都是在上一個二代短命王朝的基礎上開創的。第一個是漢,秦統一六國而二世而亡。第二個是唐,隋結束五代十國而二世而亡。第三個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結束列強割據軍閥混戰而二世而亡。

    其中最值得探討的就是秦二世而亡,而漢卻大一統很長時間。

    個人愚見:

    1.軍功立爵制及其法治適於亂世,而與大一統之後的當時治世的歷史潮流相違背。

    秦的制度多少有些超前衛,其軍功立爵制暗合多勞多得與選賢任能。因此秦能異軍突起,超脫六國,納六中國人才為我所用。但在剛剛結束了奴隸制進入戰果時代的封建制初期。世族門閥的觀念深入人心,力量也尤為巨大(如孟嘗,春申,呂不韋,嫪毐等都是門閥大族,客卿巨多)加之經過春秋戰國雖然百家爭鳴,但也只是高官士族才能討論的思想鉅變,普通百姓還是愚昧無知的。因此大一統後,秦制不能很好的安撫世族門閥的利益。還依靠的是軍功立爵,賞罰分明。就過於不近人情和實際。導致管理層人員都是靠軍功戰績累計起來的。而缺少門閥士族龐大的根基做支撐。在任何普通人面對官員時,認為他們都是可以靠競爭自己取爭取的位置,而缺少了對門閥士族們的尊重和敬仰。而門閥士族們卻不入秦制的法眼,必須跟普通人去競爭才能在秦國有飯吃。因此秦製得不到士族門閥的支援。而最後僅僅是趙高,李斯兩個人就控制了最後秦國的走向。而一代名將蒙恬,可以說是門閥士族(蒙驁,蒙毅),依然是一道假聖旨就隨著太子扶蘇的自盡而無力反抗而亡。可見秦國的門閥士族力量薄弱,也是由於其利益得不到保障導致的。設想一下,如果蒙恬門閥士族關係力量龐大,又有太子扶蘇在手何懼趙高狡詔,如果李斯門閥士族龐大又何懼趙高胡亥。所以在秦制下門閥士族都畏懼秦法嚴苛自身利益難保。而六國雖滅但士族門閥還在,他們要想維護自身利益必然要反抗秦制推翻秦制。所以秦制過於超前缺少必要的生存土壤環境。導致大一統後不能長治久安。

    2.秦國在大一統後沒有及時轉變主要社會矛盾,導致國力持續消耗,社會矛盾激化。

    六國一滅,秦國的主要工作應該回到讓社會休養生息,恢復民力,團結全中國人民形成大一統的文化建設和全民共同認知上來。可是上面第一點所講的秦制是戰時的激勵體制在有六國時可傲世群雄。可六國一滅,沒有及時轉變秦制,導致秦國軍隊的矛頭只能轉向六國餘孽,甚至心有不服的百姓或是遠在北疆的匈奴。導致秦國還在保持著龐大的軍隊,鎮壓著各國而不能投入到各國的統一後的建設中,而繼續使用大量民力於各種工程及苦役,民力得不到修養恢復,這就好比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總之,我個人認為主要基於上述兩點導致了秦國二世而亡,而漢卻很好的解決了這兩點所以得以延續幾百年。而項羽是犯了違逆大一統的歷史潮流還想著迴歸六國紛爭的局面,且又缺少政治敏銳性。

  • 3 # 蕭子北唱衰西方

    秦國建立了大一統的王朝,實行郡縣制,這是對中華帝國最大的貢獻,以後歷代皆以大一統為目標。特別是“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更是為大一統奠定了文化的基礎。

    先秦時代,是西周的分封制,諸侯都是宗室子弟為主,姬姓,也有分封的姜太公齊國。後來宗室血脈逐漸稀釋,進入東周之後,春秋戰國紛爭不斷,戰亂不息。建立大一統的王朝成了天下有識之士的共識,所以秦國統一之後,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建立郡縣制,不光是政權統一,更重要是文化的統一。

    那麼為什麼,秦末沒有出現長期的分裂割據,而漢末三國混戰多年,割據政權頗多了,說到這裡,我們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秦國奮鬥多年才一統天下,而秦朝二世而亡。同樣的後世隋朝也是奮鬥數代統一天下,也是二世而亡。唐代隋後,同漢一樣也是數百年江山。

    而對手項羽一個謀士范增都不能容之,被劉邦的張良,蕭何等人同心協力從容破之,導致最後項羽被劉邦集團迅速擊敗。相比漢末來說,曹操多番蒐羅人才,奮鬥三十餘年才三分天下,曹操也許嘆息,生不逢時吧,怎麼我的對手這麼厲害,劉邦和韓信的對手就菜了許多了?

    而隋末的李世民也是絕代天驕,天下諸侯,幾無對手,讓唐朝可以迅速統一天下,結束百姓戰亂之苦。

    所以說,秦末的劉邦能迅速統一天下,建立漢朝,不光是人心思統一,諸侯混戰多年讓百姓厭倦了戰爭。沒有強力匹敵的對手也是漢朝迅速統一天下的主要原因。

  • 4 # 枯葉蝴蝶

    原因:我們有共同的祖先軒轅和共同的圖騰崇拜龍。再加上車同軌書同文輔助。

    西方人對中國的古代文明說過一句經典的評價,那就是“中國古代社會實際上是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這樣理解就很好的解釋為什麼中國自從秦朝之後很難出現地方割據的情況。而西方卻再也無法統一起來。

    簡單來說呢,就是讓我們看看秦始皇的所作所為就能夠很好的瞭解。

    首先第一點就是:車同軌書同文。

    這在文明還不發達的古代,這絕對是對文明團結的強大保障。一個文明如果達到了交通和思想上的統一,再加上他本就是一個民族,擁有共同的祖先,那他想獨立都很難。

    古代西方卻不一樣,西方社會的文字因為是羅馬字母所構成的,所以因為讀音的變化,很快文字也會跟著變化,很快也就出現第二種文明。就好比我們不同地方的方言一樣,如果書寫和發音同步改變的話,那就會衍生出第二個文明瞭。

    西方社會在近現代文明之前,他的語言文字就比較複雜。現在的英中國人就很難讀懂幾百年前的文字。

    第二種原因就是文明的認同感,或者說中心凝聚力、向心力原因。

    一個文明如果沒有一個向心的文明認同中心,就會陷入四分五裂。幸好我們從很早以前就有共同認同的祖先,那就是軒轅黃帝。也有一個共同認同的圖騰,那就是龍。同時還有共同的文明書籍,那就是四書五經以及司馬遷所寫史記。讓我們對這個文明的核心緊緊圍繞在他周圍。這才是我們最強大的文明統一的保障。

    而歐洲社會的向心力,往往是在近代文藝復興之後,隨著那些文學家,藝術家等人物的推動。因為一本書成就一個國家,比如德國就是在歌德等一大批作家的帶動下,成為了國家的認同文明。

    甚至在這裡說一點。西方社會古代為了保障國家的統一,不得不發展出國歌、國旗、國徽、國花等等一系列複雜的東西出來。

    而我們國家其實根本就不需要,只要龍的圖騰在擺在那裡,誰敢說不是龍的子孫。

     

     

  • 5 # 使用者遠志

    應有多種因素而成的。

    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思想出現,為社會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秦建的郡縣制,高度集權下,民眾不為六國舊貴族所鼓惑。

    經過幾百年戰亂紛爭,安居樂業為天下之所望。漢初劉邦所倡的約法三章便見天下之所望。

  • 6 # 澳野遊俠

    簡單地從兩個方面即可闡述:

    一、秦朝經過多年的變法革新國力大增,以武力消滅六國、一通華夏,從此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秦的統一使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秦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為中國長期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這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在推翻秦朝過程中及其之後,只有兩股最為重要的力量劉邦和項羽,最終經過多年的“楚漢相爭”,劉邦最終勝出,項羽兵敗烏江自刎,漢朝建立,開闢了一個新的朝代,因而沒有出現多種勢力割據、諸侯爭霸的局面。

    漢朝建立後,基本上沿襲、繼承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所謂“秦制漢隨”,同時吸取了導致秦亡的教訓,大漢休養生息,國祚得以延長……

  • 7 # 張鐵軍158

    秦朝建立郡縣制,已為統一體制定下可操作的方法和模板。漢朝雖然分封諸侯,但治國手段是由蕭何直接拷貝秦國體制,而後,蕭規曹隨,貫徹始終。

    “分封制”也被漢武帝的”推恩令”所消解,諸侯再也沒有折騰的能力,直到後來,諸侯的後代都得靠“織蓆販履”討營生。

  • 8 # 杳杳無歸期

    這還真得感謝秦始皇帝,正是他建立的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王朝,使得後世凡是有點志氣的亂世諸侯在中央王朝崩潰後想的肯定是——中國無主,有德者居之!然後點起兵馬,跨越屍山血海,弔民伐罪,只為再造一統!而不是像西方那樣,在羅馬帝國崩潰後,西方諸侯想的是——這麼好的機會,我們獨立吧!於是法蘭西神聖羅馬都冒出來了。

    像項羽就是開歷史的倒車,當時已經強大起來的地主階級不可能再允許周王朝分封制,他們需要一個大一統的中央帝國強大的武力支援他們去掠奪更多的土地!

  • 9 # 明謀善史

    經過戰國長期殘酷的征戰,統一已不只是政治家的策略和思想家的理想,恐怕一般百姓也希望早日統一,才能結束終年戰爭的痛苦。秦統一後刑罰嚴苛、濫用民力,加之六國遺貴的反抗,終於滅亡,但天下統一的趨勢已不可阻擋。漢王朝的形成是天下統一必然性的又一證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中鳳姐的判詞“一從二令三人木”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