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塵講歷史

    在中國古代四百多位皇帝中,大部分都是正當登基的,但篡位的也不少,基本上每個王朝都有,比如秦朝的胡亥、漢朝的王莽、三國魏的司馬炎、北周的孫堅、隋朝的楊廣、唐朝的李世民、後周的趙匡胤、明朝的朱棣等,可以發現這其中有很多開國皇帝,而且很多篡位的皇帝政績非常不錯,像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明成祖朱棣等人都是後來被證明有雄才大略的君王。那為何篡位的皇帝大多有雄才大略,正當繼位的皇帝卻大都資質平平呢?

    首先要知道在封建社會當中皇帝是最高主宰,想要篡位是非常難的,光靠暴力奪取政權還不夠,還得有政治頭腦讓手下的人服自己。否則貿然稱帝必會受到天下人的討伐,東漢末年的袁紹就是如此。所以只有既能控制朝廷又能以德服眾的人才有篡位成功的可能,西漢末年的王莽就是這麼篡位的,當時的百姓和大臣都巴不得王莽當皇帝,這就是政治上的高手。

    可見能篡位成功的人絕對是擁有成功者的潛質的,當然也不乏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的人,胡亥和楊廣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當然楊廣要比胡亥強多了,胡亥那是純粹的昏君,只顧貪玩享樂。而楊廣是步子邁的太大,想一代人完成幾代人的事,在當晉王時楊廣就南下伐陳一統江山,登基後又開鑿運河、遷都洛陽、三徵高句麗、西巡張掖、改進科舉制,哪一件事不是有利於江山社稷的,可惜他非要湊到一塊做,導致民不聊生,國力損耗嚴重,最後落得亡國的下場。

    與楊廣功績相當的就屬唐太宗李世民了,同樣的在李世民還是秦王時就南征北討統一天下,稱帝后也將周邊的國家揍了個遍,得到“天可汗”的稱號,同樣東征高句麗卻又無功而返,只不過李世民愛民如子,虛心納諫,雖然晚年好大喜功,但也不妨礙他成為中國古代偉大的帝王之一。可以說李世民是篡位後最成功的皇帝。

  • 2 # 天香雲外飄

    試舉兩位皇帝兩個例子吧!

    一,南朝宋武帝劉裕。

    劉裕小名寄奴,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懷古》一文當中曾經提到過劉裕。

    劉裕的祖籍在彭城縣綏輿裡 ,是漢高祖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他的家族在早年隨晉室南渡,長居晉陵郡丹徒縣的京口裡。

    劉裕於晉哀帝興寧元年三月壬寅日(363年4月16日)出生,其時家境貧苦,母親更因分娩後疾病去世。 父親劉翹無力請乳母給劉裕哺乳,一度打算拋棄他,只因劉懷敬之母伸出援手,養育劉裕,才得以活下來。

    劉裕長大後,為人雄傑,氣度巨集大,身高七尺六寸,風神奇偉,不拘生活小節,侍奉繼母以孝順聞名。 據載劉裕早年因家境過於貧寒,落魄到靠砍柴、種地、打漁和賣草鞋為生,有時為補濟家用而去賭博樗蒲。由於一向貧窮,遭鄉里賤視,當時的人多不能賞識他。 不過,劉裕才能出眾,且有大志,當時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謐就十分敬重他,更曾向他說:“你應當會成為一代英雄。”

    公元420年7月10日(宋武帝永初元年六月十四日),劉裕廢東晉恭帝司馬德文,自立為帝,國號宋,都建康,南朝開始。

    二,明成祖朱棣。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冊封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二十三年率軍打敗北元乃兒不花,聲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後,厲行削藩政策 。朱棣以奉天靖難為名,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正式即位。朱棣在位時期,勵精圖治,延續洪武政策。政治上,繼續實行削藩政策,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官制機構,設定內閣和東廠。軍事上,五次親征蒙古,佔領安南,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西北設定哈密衛, 西南設定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還委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中外友好往來和對南海地區的經營。文化上,編修《永樂大典》 。同時,為了加強對北方地區的控制,疏浚大運河,遷都北京。統治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永樂盛世”。

  • 3 # 歷史摸黑人

    明成祖朱棣。

    一般王朝都是開疆拓土為祖,安國守成為宗。朱棣雖然不是死後立馬被稱為成祖,但是也算是一個開疆拓土之君,對得起祖的稱呼。明君如隋文帝,功勞大如唐太宗最後都未能稱祖,似乎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朱棣做藩王時就被封到幽燕之地常年對付邊患,具有豐富的戰爭經驗而後為了自保而舉起清君側大旗與建文帝爭奪天下,雖然建文帝佔據極大優勢,但是朱棣還是以下克上,成功登上了大寶,成為一代雄主。

    登基後的朱棣不管是否為了尋找建文帝,總之再中國的航海史創造了歷史,成為鄭和下西洋的最大推手。另一方面朱棣北征元朝殘餘勢力,都取得極大成功,所以朱棣在軍事上有足夠的業績支撐他被稱為成祖。

    而後的永樂大典是他在文化領域的成功,雖然不是他主編但是這部奇書確是因他而編,最後也以他的年號來當做書名。朱棣文治武功均有建樹,這在歷史中也比較少見,所以朱棣稱為明成祖實至名歸!

  • 4 # 王sir小劇場

    題目中問的是篡位登基的皇帝,那麼就應該是從一箇舊朝代中篡位,然後建立一個新的朝代,那麼李世民這種屬於皇帝家族內部爭鬥的就當然不屬於此範圍了。事實上,中國古代歷史上經由篡位登基而後被證明為千古明君的皇帝也不少,而我認為這其中最為傑出的一個皇帝就是隋文帝——楊堅。在西方史學界中,甚至認為楊堅是世界範圍內古代歷史上最為傑出的帝王之一。

    楊堅篡位過程

    那麼先來看一看楊堅為什麼會篡位,又是如何篡位的呢?

    公元578年六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年輕的太子宇文贇即位。而原本為太子妃的楊堅長女楊麗華被晉封為皇后,楊堅則以皇后之父的身份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此時的楊堅,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身份。而周宣帝對於權力日漸龐大的楊堅也很是忌憚。

    周宣帝宇文邕在位期間,長期不問朝政而沉迷酒色,此時的楊堅已經有了篡位之心,只是出於種種考慮感覺時機不成熟而遲遲沒有行動。

    大象二年,宇文贇病逝,新即位的年幼的周靜帝裡裡外外全部依靠於楊堅,朝中文武百官也全部臣服於楊堅。六月時,相州總管尉遲迥、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起兵作亂,雍州牧畢王宇文賢及趙、陳等五王也相繼謀反,楊堅看準時機,將這些朝中的反對勢力一一擊敗,徹底的掌握了朝中大權。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宣佈禪讓於楊堅,自此楊堅正式登記,改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

    統一天下

    楊堅登基的時候,中國的大地已經經歷了漫長的南北朝的分裂時期。楊堅登基後,立即開始了一統天下的大業。開皇七年,楊堅攻滅西樑。開皇九年,楊堅派兵攻打陳朝,攻入建康城,捉住陳叔寶,陳朝滅亡。

    自此,已經分裂了達160多年的中國大地,終於又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的國家,隋文帝的一統天下之舉,絲毫不吝於秦始皇的壯舉。

    文治武功

    之所以說楊堅是雄才大略的明君,不僅是因為他實現了中國的統一,而且是因為他在任期間休養生息、勤政愛民,並且制定了許多福澤千年的政策。

    雖然隋朝的時間不過40餘年,但隋文帝楊堅制定的許多政策卻是得以延續了上千年,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實乃千古明君。

    1、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在前朝的政治制度基礎上,建立了新的三省六部制。這項制度從隋朝開創以後,在後續的朝代中成為了國家政府機構的固定形式,即使略有微調,也是不離其宗。三省六部制極大的加強了中央集權,為封建社會皇權的穩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項制度的最大意義就在於將原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的權利一分為三,三省之間的長官權力又互相制約,最終的裁決權則完全取決於皇帝,可以說是封建社會最完美的政治制度。

    2、科舉考試

    隋文帝廢除了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各州郡不再負責選拔人才,而是將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科舉考試製度在隋朝時期開始創立,初步形成了型式,在唐朝時期則得到了進一步的細化和完善,並最終在明朝達到了最鼎盛的時期。

    隋文帝時期的科舉制度,雖然只是處於初創時期,但他的意義在於打破了以往的各地推舉的方法,真正的讓普通百姓與寒門書生有了憑藉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的希望。這是一項破天荒的創舉,科舉考試製度一共延續了一千多年,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制度。

    3、制定《開皇律》

    這是世界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憲法。隋文帝在前朝律法的基礎上,摒棄了前朝各代律法的繁瑣複雜、冗餘無序的做法。在吸收各朝律法精髓的基礎上,按綱挈領,系統、規範的註明了各項法律條文的邏輯與內容。楊堅在開皇律中,首次正式確立了封建社會制度下的“五刑”體系,即笞、杖、徒、流、死。這五種刑法體系在封建社會延續了千年。

    其制定的開皇律,對後世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後朝各代的律法基本都是在開皇律的基礎上制定完善的。唐朝的憲法更是基本照搬了開皇律。

    綜上各種可以看出,隋文帝楊堅一生的功績無比輝煌,制定的政策更是福澤千年,雖然其在位時間僅十幾年,卻無疑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千古明君。

  • 5 # 圍爐夜話話歷史

    對於篡位而成明君,擁有一大批粉絲的皇帝主要的有以下幾位,一隋文帝楊堅,一外公的身份篡取了外甥周靜帝的皇位,以武力統一了近三百年的分裂,重新統一了中國,開創了三省六部制,開科舉,廢除了九品中正制,為天下讀書人開闢了上升的空間。使天下讀書人皆為我用。搬部了開皇律。推行勤儉治國,使國立大增。二唐太宗李世民,發動宣武門之變,親手射殺哥哥李建成,逼父李淵退位,自己登基,雖然他不是好兄弟,好兒子,確是個好皇帝,開創了禎觀之治,為大唐的繁榮立下不休功勳。三一代女皇武則天,雖為女兒身,敢把皇帝做,就這一點也叫人佩服不已,何況她還開創了升世,為唐玄宗的開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三黃袍加身,陳橋兵變的趙匡胤,不濫殺一個人,杯酒釋兵權,顯示了他的大度,四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登基,親征蒙古,鄭和下西洋 編了一部書讓大家玩,永樂大典。在親征蒙古的途中身亡,不過他爭當生前事,那記身後評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 6 # 史學達人

    這種事情唐太宗李世民,肯定最有發言權了。按照各朝各代帝位傳承的制度,繼承大唐皇位的人應該是太子李建成。

    可惜的是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中被李世民殺害了。

    所謂成王敗寇,太子李建成真的沒有李世民英明嗎?

    其實話也不能這樣說,李建成麾下也是聚集了一大匹英雄豪傑的。那個和李世民幹了一輩子仗的魏徵,曾經就是李建成的人。

    李建成也有想過,自己皇位的最大威脅就是李世民了。

    所以為了打壓李世民。李建成想把他身邊的人才,全部給趕走。他先是趕走了李世民身邊的智囊房玄齡和杜如晦。

    這件事對李世民的觸動很大,於是李世民的手下長孫無忌開始勸他,一定要先下手為強,否則等李建成把你身邊的能人猛將,都調開後,他就開始收拾你了。可以說那時候就是你李世民的死亡之日了。

    於是李世民開始策劃刺殺太子李建成了,李世民先是收買了玄武門裡的部分禁軍,然後他帶著幾個能征善戰的大將,開始埋伏在玄武門內。

    李世民假傳聖旨召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覲見。這兩個人接到聖旨後,就開始騎馬前來了。

    因為去見皇帝是要經過玄武門的,就是在這裡他們遭到了李世民的伏擊。

    李世民是個驍勇善戰的勇士,尤其擅長射擊,他看到李建成後,掏出一支箭來就把李建成射下了馬。

    李元吉一看,大事不好,調頭就跑,李世民又開始去射擊李元吉。

    可惜的是,李世民被樹脂掛下了馬,沒能追上,還好他手下的尉遲敬德,追上來就把李元吉殺了。

    這時候玄武門門外李建成的私人軍隊,大概兩千人得到了情報,臨時跑過來支援了。

    要知道,在玄武門伏擊太子李建成的人不超過十個,也就是說李世民這一夥人,不超過十個。這兩千個人若是衝過來,他們十個立刻就會變為刀下亡魂。

    就在這個緊急時刻又是尉遲敬德,舉起刀來把李建成的頭給砍了下來,並通知這些來救援的人,你看,你們的主人都被殺了,還不快點投降。

    這兩千人一看,主人都死了,還打個毛的仗呀,於是,這一群人立刻就散開了。

    李世民殺了太子李建成後就開始去老爹李淵那裡去訴苦,說李建成叛亂,自己不得已才把他們給殺了的。

    此刻木已成舟,李淵不得不封李世民為太子,繼承皇位。

    後來李世民任用了一大批能人善將,開了貞觀之治,也就是歷史上中國最強大的一個時代。

    歷史證明唐太宗李世民確實是個雄才大略的明君。

  • 7 # 君之所見

    篡位和明君,兩個詞看似相悖截然相反。細想其內在聯絡是必然的,既然能夠篡位成功,看見其能力非常,如此非常能力之人,其治國安邦之雄才大略自然水到渠成。

    從古至今,篡位成功且為明君者我推舉:

    1、隋文帝楊堅,代表作開皇之治

    2、唐太宗李世民,代表作貞觀之治

    3、宋太祖趙匡胤,代表作統一五代十國割局混亂局面,實現大一統的局面

    4、明成祖朱棣,代表作開創永樂盛世

    (1)篡位過程:北周周靜帝即位時才7歲,幼主無能,楊堅就在鄭譯和劉昉的幫助下以外戚身份就控制了北周的朝政。先是誘殺北周皇室五王,楊堅又任用韋孝寬出兵打敗了尉遲迥,消滅了對自己有威脅的政敵。公元581年,北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有歸下詔宣佈禪讓,定國號為“隋”。

    (2)代表作開皇之治:統一全國後,楊堅勵精圖治,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結束了自西晉末年到隋統一前近300年的分割割據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中國的又一次統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經濟發展。

    (1)篡位過程:玄武門之變,唐高祖武德九年,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城玄武門附近設計埋伏準備上朝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世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同時控制李淵,逼李淵退位,自己登基成功。

    (2)代表作貞觀之治:唐太宗繼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並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1)篡位過程:陳橋驛黃袍加身。959年,周世宗柴榮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趙匡胤時任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範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

    (2)代表作:趙匡胤南征北伐,先後滅掉五代十國剩餘的割據政權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北漢(由其弟宋太宗趙光義完成)而實現相對的大一統局面。

    (1)篡位過程:靖難之役,朱棣於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 建文帝起用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 朱棣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南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金陵南京城。

    (2)代表作:永樂盛世。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後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採取了許多措施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天下大治,國家富強,疆域遼闊。明成祖年號為“永樂”,後世的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以至稱讚該時期“遠邁漢唐”。有學者認為永樂盛世遠超過了後來的所謂“康乾盛世”。 明成祖開創的永樂盛世和後來的明仁宗、明宣宗開創的仁宣之治合稱永宣盛世,為中國歷史五大盛世之一。

  • 8 # 雕刻歷史

    說說唐太宗李世民。

    隋朝末年,天下紛紛起義反抗隋煬帝。李淵當時襲封為唐國公,得尊寵於一身,沒想過起義。這時,是年僅二十餘歲的李世民用計策逼迫李淵謀反,是為晉陽起兵。後來,在李世民的四方征戰下,最終推翻了隋朝統治,並蕩平了各路起義軍,實現了天下一統,建國號為“唐”。李世民的軍事才幹在此時已經充分展現。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殺害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並逼迫父親李淵退位,自己登基為皇帝。撇開道德問題不談,從策劃玄武門之變,到成功實施,再到實現君權的順利交接,這絕非一般人所能為。歷史上有狼子野心,陰謀篡位奪權的人不計其數,但最後實現了自己目標的卻又屈指可數。從這一點,也能看得出李世民的雄才大略。

    李世民即位之後,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中國的封建統治歷經幾千年,可是稱得上太平盛世的時間絕不會超過一百年,而貞觀之治就長達二十餘年。這可以看得出李世民有多麼的了不起。他卓越的治國理政才能,哪怕是在歷史上四百多位皇帝中,也找不出幾個與之媲美。

    李世民還有一點超乎常人的是胸襟。魏徵這麼耿直的人,多次直接衝撞李世民,甚至有好幾次讓李世民實在忍無可忍,但平靜之後李世民還是會採納魏徵的諫言。可以說,無李世民,則無魏徵。大唐盛世的氣象,不僅和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息息相關,而且和李世民個人的胸襟也有密切的關係。

    中國歷史上,善文治者有漢文帝、諸葛亮之流;善武功者有秦始皇、劉邦、曹操等人。但集文治武功之長於一身者,卻不多見。所以司馬光等史學家給予李世民極高的評價:“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

    李世民的雄才大略,蓋不世出吧!

  • 9 # 不舉兄愛說話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這個篡位的幾種可能形式:

    1、宗室:原本就是皇家的人,但非正統;例如叔叔、大爺、弟弟等;典型的有朱棣;

    2、外戚:生了個好女兒,進了後宮,成了頭兒,熬死了皇上,擁立自己兒子當皇帝,重用外戚;典型的有王莽;

    3、勳臣:一般都是戰功顯赫,亂世中挾天子以令諸侯;典型的有劉裕、曹操;

    其實讓不舉兄來說的話,中國古代史篡權登基者不再少數,至於登基後是否是明君,據不完全統計大致可以說是四六開,當然是明君佔六哈!今兒就簡單舉幾個例子,與諸位聊聊!

    宇文闡(周靜帝)即位,任命楊堅為丞相。周靜帝即位時才7歲,還是小屁孩兒,所以楊堅就在鄭譯和劉昉的幫助下以外戚身份就控制了北周的朝政。

    楊堅當上丞相以後就開始了篡奪北周大權的計劃,先是騙北周宗室五王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到長安,結果剛到長安腦袋便搬家了,隨即便出兵幹掉了對自己有威脅的政敵 — 尉遲迥;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靜帝不得以將皇位禪讓於楊堅。這時候的楊堅卻謙虛了起來哈,人家三讓而受天命,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宣佈大赦天下。

    楊堅登基後簡化地方官制確立三省六部制度,最能展現楊堅是明君的一處是這哥們兒重新修訂了一律法叫《開皇律》,對前代八十一條死罪、一五零條流罪、千餘條徒、杖等酷刑以及滅族酷刑全廢了,還減輕老多的了刑罰的內容,例如流放六年的變五年,無期徒刑變有期等,的卻是一義舉;

    另外在經濟方面,我們這樣說吧諸位都知道盛唐,但就那時的經濟水平也沒有趕上人家隋朝,不多說諸位自己領悟;

    後人一般將隋文帝的大治譽為「開皇之治」;

    第二、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

    朱棣這哥們兒篡誰的位?答案:他侄子朱允炆;

    至於過程咱就不細聊了,諸位若有意瞭解,這事兒在歷史上叫:靖難之役哈!

    諸位要明白,靖難之役後明朝的狀況那就是一爛攤子,但是當老棣走後明朝已然是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盛世,世人稱這段時期為“永樂盛世”;

    第三、宋武帝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南朝第一帝";

    劉裕兩度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功勳卓著。後來覺得有些功高震主,乾脆直接單幹得了,所以自立招牌,國號“宋”,史稱劉宋或南朝宋;

    老劉這哥們兒,做了件上面兩位都沒做過的事兒就是:親聽訴訟,多次微服私訪民間疾苦;

    “親聽訴訟”對於九五之尊的皇帝來說簡直不敢相信,且不說什麼日理萬機,就說至尊的身份能親自聽案件,就足以看出老劉的仁德;

    在一個就是大量重用:‘寒門子弟’,直接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這對政府的影響那可是巨大的,首先不再是門閥子弟壟斷官場,有新血液的加入了吧,在這寒門,他體會過百姓的苦楚,能更好的治理改善百姓生活;最後這一舉動打壓了門閥鬥爭,氏族的力量;

    老路可以毫不客氣的講為"元嘉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被李贄譽為"定亂代興之君",也被稱為"南朝第一帝";

    今兒就說仨,有空再聊!

  • 10 # 飲水君

    吳王闔閭

    闔閭是吳王僚的堂兄,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取而代之。他找了個有名的殺手專諸,僱凶殺弟,演繹了“專諸刺王僚”。他上位後,任用了伍子胥、孫武等一大批人才,廣開言路,強兵興國。上位後9年,就攻入了楚國的首都,差點滅了楚國,威震東南。

    闔閭成於軍事,也死於軍事。他興師伐越,打敗而歸,還被人砍了腳拇趾,傷重而死。

    唐太宗李世民

    這個大家都太熟悉,李世民通過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哥哥弟弟,逼退了老爹,一屁股坐上了龍椅。雖然手段比較殘酷,但是李世民是少有的明君和雄主,他虛心納諫,和魏徵上演了一出“君明臣直”的好戲。在他治理下,國內政治比較清明,百姓休養生息,對外開疆拓土,被尊為“天可汗”,迎來了貞觀之治,為唐朝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唐太宗的政治遺產裡還有一個女人,武則天。她後來又改嫁給了李世民的兒子,併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果然,強將手下無弱兵啊!

    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原為後周大將,但出征路上卻搞了個陳橋兵變,從而黃袍加身,搶了人家孤兒寡母的江山。趙匡胤最終統一了中國大部,基本上結束了五代以來的地方割據局面,又搞了兩次“杯酒釋兵權”,解決了唐朝以來地方軍閥擁兵自重的問題。

    宋太祖死時年僅50歲,史載是與其第趙光義飲酒後暴亡,但普通百姓更相信“燭影斧聲”的說法,認為趙光義殺害了趙匡胤。

    當然,這也只是老百姓們“善惡有報,天道好還”願望的反應,具體的歷史細節誰都說不清了。

    歷史就是這麼有趣,沒有對錯,只看成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一旦軍事進入敘利亞,俄羅斯能頂的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