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oiv1
-
2 # 智慧星星57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如何發揮好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引擎作用,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昇和量的合理增長,是新徵程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課題。
-
3 # 倩影映碧紗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國際潮流所向、大勢所趨,綠色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產業競爭制高點。
-
4 # 星星之火3866
教育部副部長宋德民介紹了深入貫徹“十四五”規劃,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有關情況,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思路:①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②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③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④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
具體解釋如下:
第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為了方便大家記憶,我們提出了“一二三五”的基本構想。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過程中,堅持“一個標準”,構建“兩個體系”,深化“三全育人”,落實“五育並舉”。
堅持“一個標準”,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構建“兩個體系”,一是大中小一體化的思政工作體系,二是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體系。深化“三全育人”,就是深化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落實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下大力氣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昇,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第二,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教育優先發展,當今在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徵程的重要歷史時期,教育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更加突出,所以“十四五”期間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基本主題。在推進的過程當中,我們要以體系建設為抓手,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到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的全領域全過程。
有四點基本考慮:
一是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推動從學前到高中階段教育質量整體提昇,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切實保障困難群體受教育權利。二是構建支撐技能社會建設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大力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普遍實行“1+X”證書制度,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切實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三是構建開放多元的高等教育體系,優化結構、強化內涵,不斷提高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水平。四是完善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多渠道擴大終身教育資源,更好滿足不同群體多元化學習需求。
第三,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服務國家發展為導向,重點提昇四個方面的教育供給水平。一是提昇人才供給水平,優化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快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培養。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二是提昇高校科技創新水平,構建高校科技創新體系,全面提昇高校原始創新能力,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助力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三是提昇服務區域發展能力水平,實施鄉村教育振興計劃,完善區域教育發展體製機制,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教育差距,為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同發展戰略注入新動能。四是提昇教育對外開放水平,優化教育對外開放全球布局,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深入參與全球教育治理。
第四,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聚焦教育發展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大力推進有重點的改革創新。一是以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為牽引,帶動政府治理、學校辦學、考試招生、人才培養等領域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二是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全面完善師德師風建設、教師管理和發展的政策體系,建設一支有力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三是推動信息化時代教育創新,實施教育新基建工程,大力開發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促進新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入融合,培育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四是改革完善教育經費使用管理制度,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機制,優化教育投入結構,提高經費使用效益。五是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這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
-
5 # xiaoshagege
首先需要對小學教育的情況有個基本的了解。然後結合目前的發展現狀。可以制定出一個比較詳細的規劃。這對提昇小學教育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一個方面需要找那些水平比較高的老師,這樣可以對那些學生有比較大的幫助,可以從另一個層面上促進教育高質量的發展。
-
6 # 2605294794
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立德樹人教書育人。
回覆列表
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以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
應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培育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引領重要產業發展的創新型企業,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真正與產業鏈匹配;加快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完善融合機制,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支持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推動國家高新區按照發展高科技、培育新產業的方向轉型升級,開展區域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建設創新型省份和創新型城市,培育新興產業集聚區、增長極,增強創新發展的輻射帶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