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場頑石

    子女想把老人接到城裡同住,方便照顧,被老人一次次拒絕。偶爾接來暫住,往往也超不過一週,就堅持回去。

    住在一起,老人說特別不方便,不如自己一個人自在。他的生活規律也確實和子女、孫輩們不一樣。例如,他的作息時間是這樣的:早晨9點起床, 10點吃早飯,12點到2點午休。午飯是下午3三點,午飯後去公園遛彎一小時,晚飯不吃,晚上8點休息。

    從老人的作息時間安排看,比較適合在農村生活,和現代城裡人上班、上學,晚上晚睡的規律截然不同,因此,住在一起確實很難適應。

    當然,老人不同子女生活的前提是身體健康,生活能自理。一旦生病或生活不能自理,又不願離開生活的老環境的,子女就要回老家照顧。

    小王的爺爺96歲時身體生了一場大病,病癒後身體已基本不能自理,但還是堅持不願意來城裡生活,也拒絕去住養老院,說不想在養老院裡離世。

    無奈,小王的父親,已75歲的老王只有回老家照顧,因為老王的年齡也不輕了,照顧的很吃力,而孫子小王因為距離較遠,又要上班,實在鞭長莫及。於是小王出錢在當地找了一位保姆,和老王兩人一起共同照顧老人,直到7個月後老人離世。

    從小王爺爺的養老經歷中,我覺得人老了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確實是很不方便,這同子女是否孝順無關。

    0綜上所述:當我們老了,如果有足夠的退休金和養老儲蓄的話,就去住養老院。如果住不起養老院,只要生活還能自理,無論有無老伴,最好單獨居住,不和孩子們住在一起,如果有條件儘量住的近一點,方便子女探望。在生命的最後,如果實在不能自理了,就一切聽從子女的安排或者命運的安排吧,因為那時可能本人已無法做出決定。

  • 2 # LY老李愛生活

    當我老了說實話如果條件允許,當然是想和兒孫們住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現在我們兩口子就和老媽、兒子兒媳還有五歲的孫子住在一起,一家幾口其樂融融,雖然老婆累點,但是也毫無怨言。兒子兒媳也很懂事,兒子兒媳結婚六七年了,兩個人從來沒有紅過臉,兒媳和我們兩口子也沒拌過嘴紅過臉,老婆的脾氣有點不好,有時間吵兒媳,但是兒媳嘿嘿一笑就過去了。因為我感覺兒媳知書達禮,知道我們兩口子把她當成女兒看待,說實話我和老伴也確實把兒媳沒有當成外人,完全把她當成了自己的女兒。

    說實話我們中中國人都希望兒孫繞漆,一大家子在一起過日子是最好不過了。假如等到我和老伴風燭殘年不能走動了,為了減輕兒子兒媳們的壓力,可能會考慮去養老機構,如果有一點辦法我可能都不會去的,人越老越怕死,去養老機構每天看著老年人去世,可能心情都不太好。

    這兩年回老家把老家的房屋翻修一下,等孫子長大了我和老伴就回鄉下去養老,如果真的有一天我和老伴走不動了,到時間聽天由命吧!

  • 3 # 上官天竹

    題主的這個問題我幾年前都在考慮了,我的想法如下。

    年紀大了,睡的也早了,好靜,孩子正好相反,晚上看連續劇基本都到11點,你看就看吧,嘴裡還評價著這個演員不行那個演員是靠“潛規則”才演的主角,睡覺差不多也就12點了,早上不到7點半不起床,起來洗把臉就匆匆上班去了。

    我們兩口在吃上面不怎麼講究,只要有營養就行,吃的也少,主要是為了養生,亂七八糟的東西根本不吃。孩子正好相反,不是嫌這菜沒味就是嫌煲的湯太淡,經常在網上點外賣,我兩口辛辛苦苦把飯做好,聽見敲門聲一開啟是他訂的飯到了,氣的我倆直接把外賣小哥給哄走了。

    養老院我也考慮過,在單位我十幾年前就跟同事們說過,中國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不久的將來養老院肯定生意火爆。但一直聽說很多養老院硬體設施不達標,很多工作人員根本就沒有進行過正規培訓,不時曝出虐待老人的醜聞。我兩口也商量了目前不考慮去,要去就去有資質的,衛生部門批准的,軟硬體設施較高的養老院,哪怕貴點也行,只要住的舒適、開心就行。

    這個想法和孩子商量後,他也沒說同意或不同意,,只是說走一步看一步吧,他也聽過很多老人和孩子住不到一起的情況。

    到底如何養老,我想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老年人口的增多,會有更多的好辦法和好的養老機構出現,老年朋友一定都要好好活著啊!

    祝全國老年朋友身體健康,天天快樂!

  • 4 # 好媽媽好女兒和好妻子

    這個問題真的所有人都無法逃避,因為沒有人不會老。雖然感覺離自己有點遠(應該要老的哪裡都去不了,才算真正的老吧),但是這個問題每個人還是要面對的。

    原來以為只要自己經濟基礎沒問題,老了請保姆啊。當一次次的看到保姆虐待老人的案例後,趕緊打消了這個念頭。畢竟,保姆這個層次的人,好的少,壞的多。而且,你弱他強,讓保姆天天面對同一個人老人怎麼會不煩呢。

    還有一種抱團養老:當初聽起來很新鮮,感覺應該不錯。因為都是熟悉的老人,應該說話比較投機,有共同語言,可以相互關照。後來,聽說過一批抱團養老的老人組合,開始組合在一起的時候,互相尊重,相安無事,最後時間長了,大家都肆無忌憚了,組合鬧得亂七八糟、雞犬不寧,想想還是算了吧(老頭和老婦天天在一起也會日久生情,從而矛盾越來越多)。

    第三是和孩子一起住:這個不管是對老人還是孩子,都怕麻煩的。畢竟老人和年輕人生活習慣不同,再加上後期的媳婦和孫子、孫女等,老媽會活脫脫成了保姆一枚。後期也會因為在一個屋簷下,每天面對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矛盾越來越多,還是別一起過了。

    第四:養老院這個地方。說實話,本來我還是比較看好的。畢竟有人照顧,一日三餐和身體檢查在養老院都是有專人負責的。但是,在得知養老院這種地方因為都是身體不夠靈活的老人,整體死氣沉沉。有的看不見;有的聽不見;有的甚至大便到處拉.....天天是有進有出,出的都是悲哭聲一片,想想都怕,還是算了吧.....

    那麼,養老到底咋辦?

    我有個親戚,今年已經85歲了,老伴十年前就去世了,孤獨一人,育有二兒一女。現在,還是住在自己老房子裡,拆遷的時候就租房子住。然後是大兒子(已經退休))負責母親的日常三餐;二兒子(還在工作)晚上陪老母親住,陪母親看電視,照顧老人;小女兒負責管理母親的衣服、被子和家裡衛生洗刷等等。這種養老,我認為還是不錯的選擇。大家認為呢?

  • 5 # 阿德173017998

    很早就想過這個深刻的問題了。我老了以後我一定會去養老院。這也不是兒女孝不孝順的問題?我是從各方面考慮的。

    我們老了,子女就會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很大的時候。為小孩的學習操心,為自己的工作壓力操心……自己老了,即便在很健康的時侯,也會存在代溝的問題。生病的時候更見鬼,子女上了一天班累的要死了。回家還得照顧小孩,還得伺候老人,雖然說這是他們的孝順,但我會心疼。我們村有一個老人得了老年健忘症。前句說的啥話,後一句就不記得了。去哪裡也不知道。把他關在家裡面也不行。後來她兒媳就什麼事情都不做,一天24小時都盯著他陪他出去聊天做事。家裡面的所有經濟擔子都壓在了兒子的身上。兒子也不是很能賺錢,所以他家一家在村裡面都屬於貧困戶。這還只是屬於很輕的病。

    我們老了會有很多的時間,到養老院裡面所有的老人都聚在一起。打打麻將,下下棋,能跳的動的就大家一起跳跳舞。那多好啊,對於生死的問題,到了那時候還看不開嗎?

  • 6 # 艾喜和

    能自理時,居家養老,請鐘點工做雜物,經常和老朋友遊山玩水打牌散步;

    行動不便時去養老院,接受一條龍服務;

    癱瘓在床失去生存意義時,裝備好安眠藥,自己少受罪,有尊嚴的離開,也給兒女減少負擔麻煩!

    養老——終究是自己的事 其實一直以來祖輩相傳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老人言要多養孩子,強調孝順,說到底無非是害怕老了沒人管,就是老無所依的問題。 這也是有時代背景的,放在當下的社會,已經不構成問題!比如外賣,比如鐘點工護工~ 只要你有足夠的資本,隨時都能找到端茶送水的服務員。 當然有人會說這些僱傭關係沒有真情實感,不會發自真心的呵護照顧!但是可以有無拘無束的自由和毫無掛礙的輕鬆! 另外,誰又能保證子女病床前的心甘情願無怨無悔和顏悅色呢?即使萬分榮幸之至你恰巧擁有了,自己的內心真的能坦然無愧的接受嗎? 時移世易,每個年代每個人每個狀態都會有不同的想法變化,跟隨自己的內心,活在當下!喜歡就去爭取實現,不喜歡就視而不見!

  • 7 # 中原水之岸

    《自助養老,老年人的夕陽春天》

    養老是每個家庭都躲不開的話題,兒女的“少量化”和社會壓力的增大使得奉養老人佔用了每個家庭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甚至影響了許多家庭的生活質量,隨著老齡化的不期而至,奉養老人已經成為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社會問題和家庭兩難。其實和孩子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還是去養老院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即使去養老院老人們的最後一程也離不開孩子的送別,因此,不論怎樣,都不要冷落了親情。一個親情化的養老形式目前正在成為一個社會潮流和時尚——自助養老。組織幾個家庭互助養老,抱團取暖,親情互通。這樣解放了老人的諸多生活中的“束縛”,也使得所有老人的家庭成員安心於老人的社會狀況、安全。這樣做有如下幾點老年人和各個老人家庭的“福利”:

    1.空巢老人不再空巢。幾個幾十個家庭的老人共組一個家庭養老院,共同出資,直到所有的家庭老人駕鶴西遊。或者實行會員制,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自助養老,所有家庭參與,各個老人家庭放心,所有的老人舒心,可以組織老人自助旅遊、自助鍛鍊、自助娛樂、自主組織一些老有所樂的有意義的社會活動,健身運動,公益活動,這樣老人們既有了價值感,又豐富了社會美好的道德氛圍。

    2.使所有的老人的家庭成員互聯互通,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和諧了社會,增加了親情,豐富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3.這樣的組織形式不僅使老人沒有那種被“拋棄”的失落感,也更是對所有參與家庭正確的人生觀、正能量的價值觀培養形成建立了一個鮮活的”基地“,對老人,對各個家庭的成年人和各個方面正在形成的孩子們”輸送“都是滿滿的正能量。

    這樣的養老方式也要精心組織,不留死角,不給老人“身後”留下遺憾。我們目前的這個方式正在非常健康地執行著,有心這樣養老的可以聯絡商榷。

  • 8 # 心靈之音的空間

    這個問題首先要講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養老院的制度有沒有規範合理。

    我們會看到很多養老院的老人們吃不飽飯,而且那裡面的環境是怎樣的?只有老人們能知道,我們需要更規範的養老院,能讓我們去到那裡是真正養老,而不是受罪。

    第二個方面是子女要求我們去,還是我們主動要去?這個世上哪有那麼多應該不應該的事情,沒有誰要求你年老的時候要去養老院養老,而且也沒有誰要求子女必須贍養父母。

    第三個方面,我是想說,當我老的時候,我會選擇去養老院養老,而且很多的父母為了不想給孩子添負擔,會去養老院。我們要知道,養老院並不是隔離地帶,是會有共同的年齡段的人聚集在一起。那麼就可以沒事打打牌,賞賞花,下下棋,等等。

    父母們照顧了子女這麼長時間,如果還沒有一些自由可支配的時間,那麼這一生都在為子女而活,甚至為子女的孩子而活,對嗎?

    那麼老一輩可以有老一輩的快樂,小一輩可以有小一半兒的快樂,快樂的方式多種多樣,而不是聚在一起。

  • 9 # 馨媽育兒經

    以前父母那輩人眼裡孩子是中心,一切以孩子為主,一切為了孩子。我們長大了眼裡的世界慢慢多了起來,對父母卻沒有那麼耐心了,像小時候父母教我們用筷子教我們走路一樣耐心,現在卻嫌父母嘮叨不願意教父母用智慧手機用微信用手機拍照……我們的生活質量逐漸提高不滿足於物質生活了,父母到了中老年也想提高一下生活質量,養的孩子大了大事操完了想做回自己過好豐富的老年生活。其實我倒想讓我的父母能夠開明一點自私一點,趁還能走動還能聽清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現在我們這一代90後還是獨生子女居多,不管城市還是農村的孩子父母都捨不得孩子吃苦,大小事都包辦,我們從小的生活的無憂無慮,長大了上學到高中、大學眼界都開闊了,這些都是因為父母的支撐才能看到這麼好的世界。工作以後吃過的虧上過的當慢慢的瞭解了人性的複雜,包括親戚朋友也不是這麼好做人的,遇到困難第一個想到父母。

    我們的父母的全世界就是孩子,我們這一代呢獨生子女的特質吧,不太願意全心全意放在孩子身上了,想多為自己活一點順便引導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起碼我作為90後第一代現在也是寶媽,我就想為自己活一把,不擰巴不愧疚的培養孩子長大,既優秀了自己也成就了孩子甚至家人。我也希望我們的父母能夠多為自己活一點,想玩就玩想旅遊就旅遊想看電影就帶你們看電影。

    我們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引導他們快樂健康的成長,孩子屬於我們但不完全屬於我們,做父母的要學會放手,不要再老一套的“養兒防老”。自己有工作有技術有掙錢的能力,子女給的是孝順自己掙得是應得。趁年輕鍛鍊身體老了也不會給孩子負擔,孩子帶我們去旅遊參加活動什麼的都能參與,身體好才能好好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我們有自己的家孩子有孩子的家,我們住養老院也行不住也有選擇的自由,有的養老院活動多老人多志同道合的也有,看自己的興趣在乎你的選擇,決定權要握在自己手中。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我們快樂到老。

  • 10 # 悠閒運來13

    這個問題要分具體情況,在咱們國家由於地區不同,待遇不同,各人各家的情況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具體要看各人的情況。

    第一,理想狀態,婆媳,翁婿關係處理好的,彼此脾氣相投,互敬互愛的,這樣的,不用說,肯定要在家享受天倫之樂,兒孫繞膝之福了。其實這是人人都向往的幸福生活。

    第二,現實狀態1,父母與兒女分開居住,互幫互助式,一般各住各的,平時互不干擾,誰有困難了,雙方盡力幫忙,共渡難關,父母兒女之間和平共處,各自幸福安渡時光。

    第三,現實狀態2,父母與兒女關係處理不好的,彼此看不順眼的,互相找事型的,在一起連一頓飯都吃不安生的,那就要遠離,考慮老了去養老院的情況,既然不能好好在一起生活,就彼此放一條生路,各自安好吧。

    第四,現實狀態3,就是父母身體不好需要照顧的,兒女要打工掙生活費的,這樣的老人就考慮上養老院,老人能得照顧,兒女不耽誤工作,各得其所。

    以上是我根據身邊人的經歷分析,其實實際生活還是花樣百出的,對於我自己的生活安排是,能身體力行時自己獨立生活,年歲大了就去養老院,這是毋庸置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文成公主和親獲萬世榮光,而昭君出塞有失國體叫人羞愧難當,你怎麼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