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耄耋一隻眼

    有了相機,有了照相的慾望。還要有不斷增長的素質,攝影本身就是一個愛好發展而來的,不存在專業不專業。這是有靠這吃飯的,有靠這消遣的,也是一個雅俗共賞的事情。剛拿相機的不太熟悉景深,焦外效果,虛化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不要把相機作為影印機。把自己的感受和悟性表達出來才好,快門等於速度,光圈是眯著眼和睜大眼。速度在熟悉,睜大眼在發現。

    提不提這個問題自己的相機該怎麼按快門還怎麼按,過幾年有新相機再買一臺。

    藝術,意識,悟性的是沒有一定的標準界定,口味是習慣來的。

    有相機的人多了好,至於成什麼大腕無關緊要,不要無病呻吟,相機是個娛樂器件,成不成家無貪。都成了家,還有更高的追求了吧。

    把自己拍的作品了是個樂趣吧。

    以下作品題目:1.頑童,2.生於斯落於斯,3,中國第一鐵橋,4.中國第一高樓,

    就說這些吧,自娛自樂開心就好。

  • 2 # 旅行的雲

    攝影門檻太低了,只要買個幾萬的裝備不會拍也能唬唬人,而且就中國目前攝影圈平均年齡和學歷來看,年齡偏高學歷偏低是不爭的事實,極大限制了攝影的發展。而更多攝影器材商把老年人作為快速賺錢的群體,孕育而生出很多專為老年人玩拍照的攝影速成班,和程式化的攝影旅遊團(最有代表性的例如霞浦攝影團)都是面向老年人或不懂攝影又想拍出好照片的人,從而極大破壞了攝影原本的實際意義,同時也給社會對攝影帶來許多錯誤的認識。還有,不太淨化的攝影環境,一批所謂專拍“人文攝影”的玩家,實際就是目的跑偏的拍小姐姐而已,我曾經加過一個攝影群,而裡面80%天天都是在討論那個小姐姐好約怎麼約等等,我說男人玩攝影應該去拍天下,而得到的回答卻是:天下拍的再好你得不到!(意思就是說把小姐姐拍好了還能那啥)看見了吧,這就是當今中國攝影圈的環境。

    攝影,沒有固定的模式,而真正的話語權不在真正懂攝影人的手裡。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同樣,藝術也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要說的太多,也不必多說,恐會觸及一大部分人的神經線,攝影其實就是一個極其孤獨的事情,扎推的從來都拍不出好照片。

  • 3 # 軍旅天下蘭州旅遊

    攝影的人有多種。有的就途創作,與宣傳沒有任何關係,就是創作,就是途大獎(拿大獎的不知道是不是你說的懂藝術之範疇)。

    再者就是愛好,把愛好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放在首位,弘揚正能量居多,宣傳地區美好的一面,富有社會責任感(這一類你把他歸屬於懂藝術範疇之列不?)。

    還有一中就是自娛自樂,玩的就是高興。怎麼高興怎麼玩,與藝術無關,開心就行。雖然這些人從一開始就瞎拍、胡拍。隨著時間越來越長,通過交流逐步走向越來越專業的軌道,前提就是沒有審美的基礎,是不會有進步的,他們的進步也想也是具有些藝術性的,必定好看就是藝術藝術啊。你說呢?

    不過認為“藝術”,強調“藝術”的人,不知道是真懂得藝術嗎?

    抽象畫,在藝術家眼裡是藝術,在廣大群眾眼裡是不是藝術各有所見啦!

    你強調的攝影大師,是那些人呢?國外的?國內的?做好自己,把自己的藝術搞好就行啦!做好人格,把家鄉宣傳好,推介出去,讓家鄉經濟發展起來,我覺得就是更大的“藝術”!

  • 4 # 君子立憲

    隨著照相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現在的相機自動化程度也越來越高,模擬設制也是種類繁多,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拍攝條件,從前高大上的攝影門坎如今越來越低,甚至一部好的手機也能拍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更別說那些手握“長搶短炮”的攝影愛好者,他們成群結隊穿行於旅遊景點之中,其中也不乏拍出一些精彩的作品,但大多數作品只能流於平庸和雷同,尤如繪畫中的臨摹而已,與攝影藝術相距遙遠。

    攝影藝術是靠光線、影調、線條和色調等構成自己的造型語言,其特殊的審美作用,首先表現於它們獨自或共同賦予人們形式美感,它是十分豐富的,有空間感、立體感、質感、運動感、節奏感等等,而能十分熟練的運用這些語言並淋漓盡至的展現在自己的作品中,獲取一幅幅別具風格的令人難以忘懷的作品,這才是真正的攝影家的作品。

    要成為攝影家除了有過硬的技術和枝巧處,於一般愛好者不同的,首先就是要有非常好的藝術修養,而任何人的藝術修養都是需要在藝術創作或藝術欣賞的實踐中,逐步鍛鍊和培養出來的,在多讀、多聽、多看,多接觸各種藝術形式和藝術流派的積澱的基礎上,培養出來自已的藝術鑑賞能力、藝術情趣和審美能力。

    其次是要有自已的藝術風格,一個攝影家由於世界觀、生活經歷、性格氣質、文化教養、藝術才能、審美趣味等的不同,在題材選擇、主題提煉、情節安排、結構佈局、語言運用常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色,形成不可重複的風格。風格是攝影家精神特性的印記,只有那些刻苦探索、獨闢蹊徑、勇於創新的攝影家,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風格。

    再次就是要有一點天賦,攝影家的天賦就是對於色彩、光線、影調等敏感度特別強,對作品的靈感湧現的又多且快,對於攝影物件常常是不拘一格,表現出來一種與身其來的才能,俗話說勤能補拙、笨鳥先飛,愛好者需要十分努力方能事倍功半的事情,對於攝影家來說往往是事半功倍,當然天賦加勤奮才是成名成家的人成功之路

  • 5 # 凡人鬧心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提法有問題,攝影和攝影藝術是一回事,攝影和普通意義上的拍照卻是兩碼事。所以現在存在的問題應該是“玩拍照的人越來越多,但懂攝影的人卻越來越少”

    很多人說,現在進入了全民攝影的時代。我認為這是不對的,至少是不嚴謹的說法。人手一部手機都可以拍照,這不假,但不是人人都會用手機玩攝影(或者稱“藝術攝影”)。拍照的要求很低,能按快門拍清晰就可以了,根本個人的喜好記錄自己的生活內容,一張大臉的美顏自拍是拍照、旅遊站在大門口把景點的名字和自己一起拍下來是拍照,但是這些東西和攝影藝術沒有半毛線的關係,僅僅是拍照。

    什麼是攝影藝術(或藝術攝影)?是通過相機(也可以是手機以及其他可以成像的工具)以攝影技術為基礎表達和創造具有思想內涵和更高審美標準的方法。這裡有幾個關鍵點,一是懂成像技術並會熟練操作相機來完成自己想要得到的畫面;二是懂得平面藝術的基本理論,構圖、用光、對比、層次等等;三是有明確的主題和思想性,可以通過畫面展現創作者與現實環境的關係、時代的特徵和風貌;四是通過以上三點來實現更高的審美要求。

    不僅是現在,包括未來,攝影藝術永遠只是少數人能夠玩的東西,因為真正的藝術原本就與草根無關,比如鋼管舞、肚皮舞、鄉村二人轉這些只是大眾娛樂不是大眾“藝術”,能成為藝術的東西肯定是來源於生活但明顯要高於生活的本身,境界是完全不一樣的,藝術家從來不是滿大街都是,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只是極少一部分人,而這類人通常都經過了嚴格的專業培訓以及深厚的文化功底,還有天賦和悟性。

    提問者提出的問題其實不是現在才有的問題,拿著拍照當攝影,覺得有手機就可以秒殺學院派藝術,這就是草根與精英階層的矛盾,自有人類社會以來,這個矛盾就一直存在並展現在方方面面。

    隨著手機的普及和專業相機價格的下降,能讓更多的人接觸到拍照這是好事,拍照的群眾基礎大了,自然想提高、想玩真正攝影的人就會多。但是想成為一個真正有技術、有思想、有內涵的攝影師,不是那麼容易的,自身經濟條件、文化修養、性格特徵、機遇都需要恰到好處才有可能。

  • 6 # 岱宗夫1

    喜歡攝影是件讓人高興的事,現在的科技變化太快,攝影器材越大眾化,人們在擁有了便攜易帶的攝影裝置來個隨手拍再正常不過了,這也是社會富強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現,現在很多人愛攝影,愛隨手拍,拍風光拍人像拍風景等,但真正能拍好或成為攝影高手的卻很少,這是由於人們生活方式差異決定的,有以下原因。

    一、喜愛攝影的人中其中真正能靜下心來拿出時間認真學習攝影的人是很少的,他們為生計奔波,早出晚歸,上下班途中或節假日隨手拍點小片與家人同樂是對緊張單調生活的調劑,可以起到積極生活促進家庭和睦的作用。

    二、愛好攝影的人中真正能拍出好相片的人,大多是一些對攝影執著的人,他們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有足夠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只要下的功夫到了,對攝影就漸漸悟透了,就能針對不同的目標去構圖去精確調節拍攝過程中的光、快門、感光度三要素,就能拍出好片子。

    三、以上體會,也是經常拜讀優秀攝影師的體會和作品感悟的點點,但只要用心去學,不管是誰,他的拍攝水平就會越來越高。

  • 7 # 龍雲

    攝影無限,愛好有限。低手學高手技術和意識,高手學低手心態和非功利。玩攝影人情況不同,不可一刀切要求。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看法。

    攝影人多了說明中國發展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對精神追求多了。攝影藝術高的人不多,這是正常現象。因為任何領域頂尖人物都是極少數。但要看到大眾愛好攝影是個逐步提高的過程,有些就是快樂攝影而已。

    坦率地說,你這個問題多少有點偏頗意識在裡面。似乎普通大眾愛好攝影,技術和藝術修養不高,似乎需要指摘。其實,我們為何不能寬容對待大眾愛好,非要功利對待所謂成就和名利?大眾喜歡什麼就是一個業餘愛好罷了,沒有玩點啥偷著樂一下不好嗎?非要用專業眼光鄙視大眾對攝影的愛好,恐怕也不妥吧!你玩攝影成名了,有好作品,有藝術性,我們衷心祝賀你!大眾自娛自樂拍的好玩,片子可能上不了大雅之堂,但是快樂修養也是值得肯定的。

    過去有文人相輕說法,現在也有一些攝人自以為傲的想法,是否也有點視野不寬修養不夠境界不高的的疑問呢?

    就像有人是大雅之堂的舞蹈藝術者,也有廣場舞的快樂大媽,都是生活樂趣和追求。藝術有高低,愛好無高低。尊重別人的選擇,別人的活法,是社會文明的表現。

    如果回答不當之處,請攝影高手見諒。

    攝影提升有無限空間,允許每個愛好者逐步實踐提高。攝影愛好者有可能多學習一些專業意識和技術,攝影高手也應該寬容那些低手的快樂心態。都是一個“戰壕的戰友”,都是用“第三隻眼”看世界,看法不一,表現不一,都是常態。

  • 8 # 山寨莊子

    問題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物質生活的提高,百姓注重精神生活了,大量普通人加入攝影隊伍,肯定會呈現出大批藝術境界達不到攝影師標準的情況;

    另一方面,功利化的教育,使得國民藝術素養偏低,甚至諸多高階知識分子,乃至藝術工作者都是美盲。

    問題的看法也是兩個方面:

    一是精神追求的人多了,是好事,作品藝術境界偏低是正常,這個問題的提出就說明人們在反省,有反省就會有進步。

    二是多數人不注重攝影藝術素養、審美境界和人文素質的學習提升,也意識不到這些是攝影的基礎和靈魂,熱衷於裝置與引數這些手段層面的東西,與其說是熱愛攝影,不如說是潛意識的機械控。

    討厭少數不虛心學習,熱衷於顯擺,老法師自居的人。

    相信會越來越好,只是過程會很長。

  • 9 # 紀實攝影黃華

    這個問題就跟中國是自行車大國為什麼沒有一位世界級的自行車賽世界冠軍一樣。愛好與專業是兩回事,就像藝術愛好者和專業藝術家是兩個不同的層次一樣。

    現在喜歡攝影的人越來越多,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表明我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提高,拍照手機普及便是一個很好的體現。但就像中國當代藝術很難在世界當代藝術中佔有重要地位一樣,因為中國的當代藝術還是在亦步亦趨的模仿西方當代藝術,在這種層面上要全方位達到西方藝術水平那是奢談,個別藝術家的藝術成就能達到西方頂尖藝術家的水準這是有可能的,但全面很難。

    具體到攝影藝術情況也是如此。放眼國內的攝影界,以風景人像(因為有些連肖像都談不上)為題材的唯美唯技術的攝影師大行其道,原因很簡單,大量靠器材靠後期的商業照片就能獲得高曝光量和高收益,但真正體現中國當代社會思想的好作品很少,能夠堅持從事一些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主題類攝影或概念性攝影創作,並且已經獲得一定國際認可的作品和攝影藝術家並不多。因為國內的攝影圈氛圍決定了那些靠腦袋而不是靠器材靠後期的攝影藝術家,在沒成名之前既賺不到什麼錢也不會被人叫好,甚至有可能因為被人認為畫面不漂亮而被擠出主流攝影圈。如果純粹以畫面美感來評價一個攝影藝術家的成就的話,我們根本就不會知道日本的攝影大師森山大道和瑪格南圖片社著名的掌門人馬丁帕爾了,因為他們兩的作品用唯美的眼光來審視的話根本不值一提。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攝影藝術家還停留在追求唯美追求技術,而不是從思想性上面去下苦功夫,那麼再多的攝影愛好者中也出不來一個攝影藝術大師。自行車大國出不了一位世界級的自行車賽世界冠軍就是一個先例。

  • 10 # 榮耀175548051

    神槍手是子彈培養出來的,攝影家是錢培養出來的。從愛好攝影到能否成為“家”而不是“匠”是要付出漫長時間的,還要有錢的支撐,時間是最重要的一條因素,在成為了一個“家”之前不只是拿拿相機隨便按幾下光影成像這麼簡單,還得充實各方面的知識結構,如美學,文學,不然可能只能成為一個攝影師或是匠才。有了足夠的養分在大腦裡儲備才能得心應手,還得有用武之地。為什麼這些年來難出有份量的攝影家,因為錢可以買“家”了,再說誰把這個“家”還當回事,能掙錢就是行家,有重量內涵的作品也沒多少人觀賞了,人們追求的是“攝影師”,“畫匠”,只要畫面好看就行,不需觀賞者動腦子思考更多,商業化攝影怎可出“大家”,追求不同了當然結果就不同,連好多的“大家”都改行做“攝影師”了,還有不少的攝影家無所事事無法表達什麼,總不能把錢當作品來創作吧,能反映深沉的作品沒人關心觀賞,還得有膽量拍攝,找出處就更難了。為什麼照相機普及之快之廣,愛好的人也多了,時代的必然,愛好攝影的只要手頭能買得起一個相機就排出一切阻力買下,開始更多的想法只是玩玩樂趣樂趣,當下遊山玩水旅遊的人群也多,到此一遊留個影。什麼事物都有從群性,玩相機的人多了當然是好事,大夥相互拍攝,樂在其中。手機是無法替代相機的,除非設計者把相機改變成手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攝影“開在枝頭一朵鮮”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