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年農民工

    隨著智慧時代的到來以及機器人的普及和機器人功能的日益完善。很多人都會猜測將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機器人是完全可以代替工人來勞動。到時候就會有更多的失業和被社會淘汰,在某些科幻大片裡面還有機器人失去控制會和人類爭奪地球。機器人靠著特殊的身體構造和發達的智慧人類終將不是機器人的對手,機器人也會從此霸佔地球消滅人類從而成為地球上的新主人。在現實社會中我們也看到了很多工廠車間都配備上了機器人在工作,他們比人工創造的效率高多少倍,他們不用吃喝睡覺,可以24小時不間斷的工作,他們還可以在比較嚴酷的車間環境工作,比如化學有毒車間,高溫車間,粉塵車間等。對環境沒有任何要求,咋一看去確實比工人強多了,但是我認為機器人無論以後怎麼發展都不可能會完全代替工人工作。主要原因我認為有幾點:

    1,機器人成本其實比使用一個工人成本大多了。說道這個很多人會不解,機器人是一次性投資,買過來的時候確實很貴,但以後就不花錢了,而且可以使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而工人每個月都需要發工資還有社保工傷衣食住行等加起來開支就大了,其實就目前而言是錯誤的,好一點的機器人購買幾乎都需要上百萬元,你以為機器人買來以後就不用花錢了,其實機器人更容易出現錯誤,比如我們以前的哪個工廠花上百萬購買幾臺機器人結果24小時離不開維修工,動不動就卡住了,動不動就停止工作了。一點小毛病都要請工程師來解決,有的大廠本身就有工程部,如果沒有工程部讓生產廠家來維修一次,人家起步價都是十幾萬幾十萬的開口,幾乎是七八個工人一年的工資總和,所以並不划算。

    2,機器人工作呆板,不能靈活使用,幾乎所有的工業機器人都是按照生產某一個產品定製的,比如生產汽車焊接元件的機器人你把他搬到生產手機的車間去幾乎就是廢鐵一堆,所有的程式和機器人構造都要重新設計和開發,和換新的機器人沒有多大區別。工人就不一樣了,今天我可以去汽車組裝車間工作,每天我也可以去手機車間工作,再說機器人主要的控制和執行方式全靠無數的感測器來實現。而感測器越多機器人構造就越複雜,所以也就越混亂,根本不能獨立完成工作,必須有人不間斷守著才能完成工作。還有機器人的靈活性也很差,就拿雙手來說,人的雙手就十個手指頭,可以靈活彎曲張開伸縮握拳等動作,如果機器人要實現這些動作僅僅兩隻手上就需要上千個零配件才能實現,這些零配件你想想需要多大的體積才能組合在一起吧。在一些細小產品上,比如手機攝像頭,手機螺絲上工作根本不可能,還需要人工,需要人的雙手才能實現組裝。

    3,機器人靠程式來思維和工作,而程式都是提前設計好的,不能改變,或者很難改變,如果發生一點偏離程式的問題機器人就無法工作。比如說打螺絲的機器人,當原料產品傳送到機器人指定的位置時,機器人通過感測器就能識別出來物料,並通過感測器來識別出來需要打螺絲的螺絲孔然後機器人開始工作,拿起螺絲打上去,假如物料沒有被送到指定位置或者螺絲孔有一點點誤差機器人就識別不出來了,就會停止工作,還有的物料上面粘了一個很小的紙片或者塑料薄膜機器人就會識別不出來或者識別異常也會停止工作。但是這些問題對於工人來說幾乎都不是事。所以機器人永遠不可能會有人的智慧。現在就是那些花上千萬上億研發出來的高階機器人我也敢保證絕對沒有一個兩歲小孩子的智商高,不信可以比一比。最後說,這個世界我們人類才是地球的主人,我們人類才是智慧最高最聰明的高階動物,能改變世界的也只有我們人類。任何物種想代替我們人類的聰明才智都是不現實的。也請那些老闆們明白,只有工人才能給企業帶來效益,只有善待工人才是企業長久發展的唯一選擇,不切實際的去搞什麼去工人化到頭來只有死路一條。

  • 2 # 話匣子聊天

    機器代替人類勞動是個大話題。首先強調一下,從科技角度上來看,機器在未來完全可以替代人類絕大多數的勞動,但從經濟和人類社會的角度來看,這種毫無限制地用機器替代人類勞動將是一場災難,或者說是危險極大的一種行為。

    現在所有的勞動都是為人服務。但人的消費,在人類無法離開地球這個大前提下,一定是存在一個極限值的。但理論上來說,機器生產卻是沒有上限值的,換句話說,如果按供需的說法,供給在機器生產下,一定會遠遠超過需求。這個供需的不平衡只能通過制度來改善,但制度改善的是供需矛盾,卻不是改善無業者的生存狀態,這個前提大家要放在心裡,也就是說制度有好有壞。

    一。勞動只是經濟迴圈中的一環,因為要通過勞動獲得報酬,然後才能有錢去消費產品,這樣經濟迴圈才能轉起來。如果完全用機器代替人類勞動,或者機器代替掉大部分人類勞動,那麼除非放棄按勞分配,否則會有許多人因為競爭不過機器,失去了掙錢的本事,也就沒錢維持生活,極端情況下,很有可能是99%的人類生存會出現危機。

    二。如果想要在機器替代人類勞動的情況下,還要讓經濟迴圈繼續轉起來,那就只能用社會制度來彌補了,也就是放棄按勞分配,變成按需分配。但這又引發了下一個問題,按誰的“需”來分配?先考慮最樂觀的那種可能,也就是按無業者的“需”來分配,讓無業者有錢消費,完成經濟的迴圈。但即便是這種最樂觀的按需分配,也是把無業者當豬來養。畢竟,財富是掌握在極少數有用者手裡,由他們把資源讓渡給無業者,當然這是好聽的說法。實際上就是極少數有用的人,將決定絕大多數沒用的人怎麼活下去了。因此,這種畸形的社會,如果沒有一種特別優秀的制度,讓極少數有用者無法濫用權力,那將是一個地獄一樣的社會。但很明顯,人類的社會制度還沒有為這種極端情況做好準備,但令人安慰的也是,機器替代人類勞動也是剛剛起步,我們還有時間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三。最後是另一個更可怕的情況,那就是按極少數掌握資源者的“需”來分配。那就沒啥可說了,絕大多數被機器取代的人就成了連豬都不如的生物,畢竟豬還有被吃掉這個用途,而被機器替代的人卻什麼用都沒有。這種完全無用的人,在極少數有用人眼裡是什麼?還可能是同類嗎?這種情況下發生什麼都很正常了,也就無從想象了。

  • 3 # 東方純陽

    1.對於高度自動化、機器人密集的行業實行政府壟斷專營,其利潤作社會福利基金。

    2.提高利潤稅和富人稅(個人收入累進稅),防止過度的貧富懸殊。

    3.……

    4.縮短工作時間,實行兩班制。如:政府服務視窗早上7點到晚上7點提供政府服務,實行兩班制。(當然其它行業也可效仿),解決因自動化和機器人普及帶來的富餘勞動力,並且提高服務水平。

    5.……

    6.發展個性化(訂造)商品生產,提高國民生活品質。

    4.……

    當國家財富累積到一定數量時,提高國民基礎社會福利水平,防止過度的貧富差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丁寧和張怡寧之間有哪些不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