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55年(北宋至和二年)仁宗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子孫世襲。 孔子後代賜爵始於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劉邦封孔子九代孫孔騰為奉祀君,奉祀孔子。公元前43年(漢永興元年)十三代孫孔霸被封為關內侯,號"褒成君,賜食邑800戶,子孫世襲。自此,孔子嫡裔子孫被中國歷史上各王朝相繼封為宗聖侯(魏)、奉聖亭侯(西晉)、崇聖大夫(北魏)、鄒國公(北周)、紹聖侯(隋)、文宣公(唐)等。公元1055年(北宋至和二年)仁宗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子孫世襲。歷經宋、金、元、明、清延續880年。1935年,民國政府特任七十七代孫德成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子去世後,"因宅立廟",後代子孫附廟而居,故稱廟宅。宋代始設官署襲封視事廳,前有客館、客位,後有雙桂堂等建築,官署住宅合一格局初步形成。金代擴建雙桂堂為襲封宅。公元1377年(明洪武十年)勅建襲封衍聖公府。公元1503年(明弘治十六年)重修擴建至現存規模。孔府現占地約73300平方米,有樓、房、廳、堂480餘間。整個建築座北朝南,以南北為中軸線,三路布局,七進院落。中路前為官署,後為內宅。最後是花園。東路稱東學,西路稱西學。
公元1055年(北宋至和二年)仁宗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子孫世襲。 孔子後代賜爵始於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劉邦封孔子九代孫孔騰為奉祀君,奉祀孔子。公元前43年(漢永興元年)十三代孫孔霸被封為關內侯,號"褒成君,賜食邑800戶,子孫世襲。自此,孔子嫡裔子孫被中國歷史上各王朝相繼封為宗聖侯(魏)、奉聖亭侯(西晉)、崇聖大夫(北魏)、鄒國公(北周)、紹聖侯(隋)、文宣公(唐)等。公元1055年(北宋至和二年)仁宗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子孫世襲。歷經宋、金、元、明、清延續880年。1935年,民國政府特任七十七代孫德成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子去世後,"因宅立廟",後代子孫附廟而居,故稱廟宅。宋代始設官署襲封視事廳,前有客館、客位,後有雙桂堂等建築,官署住宅合一格局初步形成。金代擴建雙桂堂為襲封宅。公元1377年(明洪武十年)勅建襲封衍聖公府。公元1503年(明弘治十六年)重修擴建至現存規模。孔府現占地約73300平方米,有樓、房、廳、堂480餘間。整個建築座北朝南,以南北為中軸線,三路布局,七進院落。中路前為官署,後為內宅。最後是花園。東路稱東學,西路稱西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