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IGHAN—韓老師
-
2 # 南北零度線
謝!心狠點,花錢吃飯穿衣等都別主動問他,讓他發夠了想了想回頭找你們。再一點,主要錯誤在家長,要給孩子獨立自主空間,他才會成長。記住了:父母是弓,孩子是箭。教但不慣,扶一下不要全程攙。參考
-
3 # 鄭託尼
1.建立家庭的行為規則,明確父母,孩子,各自的行為規範。
2.父母溫和而堅定地執行家規,不要因為孩子的祈求,哭鬧而不執行規則,也不要在情緒的趨勢下,打罵孩子,做到溫和而堅定地執行。
3.明確家庭的核心是夫妻關係,父母是家庭的核心地位,孩子只是家庭的一個成員,屬於從屬地位。
4.父母自身的有效情緒管理,是幫助孩子糾正偏差行為的有效方法
5.幫助孩子建立責任感,讓孩子做家務,尤其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明確及適應處於家庭及社會的正確位置!
做到以上幾點,孩子會慢慢改變。
-
4 # 弘文學堂
動不動發脾氣,確實問題比較大。家長不妨反思一下,怎麼就又走到了今天?除了對孩子有求必應,過分寵溺,有沒有自己脾氣大、易動怒的原因?
有的父母因為各種原因,不大理會孩子的無禮,比如因為從小體弱多病,因為年齡大得的孩子,不捨得關鍵等等。以上原因我們也都能理解,可是,孩子接觸的環境可不管你什麼原因,只會看結果,孩子脾氣大,極容易引起身體上的反應,比如不能控制自己,愛打人,和小朋友沖撞等,那樣就不是脾氣的問題了,您的愛發脾氣的小孩兒,就很可能大家不喜歡他,排斥他,最後造成孤僻和抑鬱。
所以,不要小看孩子發脾氣,要追根溯源。父母過分溺愛,學會理性教育:獎懲分明、信任鼓勵、自我管理、平等對話等等,這樣孩子才能在你的行為和言語中默默學會調整自己,而不是父母最上說平等,遇到事就大發雷霆,這樣讓孩子如何自處?只能更加混亂。
你想讓孩子有什麼習慣,就自己養成什麼習慣,你讓孩子做什麼樣人,你就把自己塑造成什麼樣人。我相信,一個溫文爾雅的父母,兒女不會口吐蓮花。相反,父母從不顧及自己的言行,兒女也就有樣學樣了。
另外,有的父母脾氣是不錯的。就是遇到孩子不聽管教,並不會和孩子真正坐下來溝通,把他們當成理性的有的分辨力的人去對待,總覺得他們小,就明明自己長草了,卻說,我不是在陪著你寫作業嗎?是嗎,你真的用心,孩子會看出來的。
有次我孩子讓我給聽寫,她說,媽媽你真的不用心哦,你總是看手機。我當時臉就紅了,覺得可慚愧。怎麼連聽著這麼短的時間我都不能給孩子呢,我有那麼忙嗎?
從此只要陪孩子的時候,我就盡可能關了手機。想想我真的沒那麼忙,完全可以盡心陪著孩子過那些快樂或者緊張的日子,而那,是我們以後共同的幸福回憶。
對於孩子的要求,我也不會都去滿足,我相信,這才是真的愛她。因為知道分寸是一個人真正的底線,一個隨意發脾氣的孩子,大了也極容易沒有原則,不知底線的,很危險。我們皆當慎之。
最後,奉勸天下父母,愛孩子就要教育孩子,教育孩子就是告訴他規矩,有些要求可以滿足,有些則看情形,學會延遲滿足。我們自身呢,也多自我反省吧,不輕易動怒,理性管教,這樣我們的孩子才會自然幸福地成長。
-
5 # 中小學心理教育
還是發脾氣我們首先應該弄清楚,他為什麼會發脾氣
1、需求過度關注;
2、尋求權力,發號施令,自己說了算;
3、報復和傷害;
4、自暴自棄,覺得自己不行。
找到了原因就可以做出行動了
第一:要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可以產生各種情緒,這是一種自然的反應,並沒有對錯,有時候壞情緒也是幫助我們發洩、調理自己的一種方式,維持一種平衡。這是幫助我們做好心理準備,沒有對抗、沒有否定。
第二:理解孩子的感受。
可以通過語言【你現在很難過,很生氣,我感受到了】去讓孩子感受到被認可,也可以輔助有動作,比如擁抱,撫摸。
第三:表示你對孩子情緒的同情。
可以通過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跟孩子共情【我小時候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我當時也很生氣】,讓你的感同身受與孩子共鳴。
第四:說出你對這件事情的感受。
比如【你生氣的時候大吼大叫,我為你擔心,我感到很害怕,甚至覺得我的耳朵都開始疼起來了】,通過描述這個場景給你帶來的感受,幫助孩子理解他行為產生的一些後果。
第五:一起面對、解決問題。
-
6 # 頂級星球8J
聽之任之,隨性而為。
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抑或為人處世,人一旦慣著就得寸進尺,就自以為是,就肆意妄為,就欲望膨脹,導致壞毛病視而不見,臭惡習熟視無睹。
有道是,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對於身邊人的壞毛病、臭惡習,務必要本著防微杜漸、露頭就打的原則,決不心慈手軟,姑息遷就。否則,聽之任之,隨性而為,就是害人害己,貽害無窮。
-
7 # 友愛山丘2k
慣著壞毛病很多。爺爺奶奶太寵孫子孫女了,要什麼給什麼,慣壞了他們飯來張嘴衣來伸手。
當在外面做錯了事護著孩子,不指正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在孩子心裡唯我獨尊,這種壞毛病長大了就會出大事。
不要慣了孩子,要正確引導孩子,這才是大人們需要做的。
-
8 # 用戶1710357620131
有一些壞毛病都是從小養成的,也是家長一直慣出來的,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這個道理。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一旦發現小孩有不好的習慣時,我們要及時給予糾正。同時,我們大人也要做好榜樣,榜樣的力量很大,正所謂,其身正才能正其身。
-
9 # 自由蜻蜓Ag0k
什麼叫慣著犯毛病 !就是說小孩從小慣壞了 慣出壞毛病 !小孩子在小的時候不能太慣了 !人都是從小習慣養出來的 !你給了他好的指引! 長大也是 大有所為 !要是什麼都慣著 他長大了也是毛病多的很 !長大了才來管教 那就晚了 管不了啦
-
10 # 時光遇我w
當一個人有著某種不良好的習慣然後還要任由一直去行駛這個壞習慣
回覆列表
要視孩子的年齡而定。
一般而言,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這個時期是他們探索邊界的年齡段。會用各種方法去試探事情的邊界,比如管束等。因此此階段,要給孩子勒緊口袋,現在開始嚴厲起來,讓他們知道事情是有邊界的,一旦越界就要給予嚴厲懲罰,同時你也要下決心去改變自己和孩子的成長環境。
初高中階段孩子們慢慢步入青春期,這個階段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寵壞這個說法不再合適,更多的是放縱自己,不會自我管理。必須跟孩子共情,因為現在孩子成熟的都比較早,大道理是不會有效果的,先做朋友,做一個合適的傾聽者,一個信賴的朋友,然後再通過自己的故事哪怕是編造的故事去影響她/他,謹記:故事最能讓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