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露灑我裳

    薛姨媽對送宮花的安排非常合理,沒有問題。送宮花一節受到爭議,問題出在送宮花的周瑞家的和收宮花的黛玉身上。

    “這是宮裡頭的新鮮樣法,拿紗堆的花兒十二枝。昨兒我想起來,白放著可惜了兒的,何不給他們姊妹們戴去。昨兒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兒來的巧,就帶了去罷。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對;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兩枝,那四枝給鳳哥兒罷。”

    薛姨媽在安排送宮花順序時,把黛玉放在中間,思慮很是周全。

    但是薛姨媽也不能把黛玉的順序放在最後一個。但凡去別人家做客,如果主人家裡分什麼東西,把他(她)的順序放在最後,會令他(她)產生不受重視、不被喜愛的落寞。只要主人不是特別嫌棄這個客人、希望這個客人趕緊走了一輩子別來,都會優先把東西分給他(她)。去別人家裡做客,也可以通過分東西的先後順序甄別自己是否受歡迎。這是我們中國特殊的傳統文化形成的通感和默契。薛姨媽把黛玉放在中間,是充分考慮過黛玉的感受的。

    薛姨媽如此安排,盡到主客之禮;對客居中的黛玉表達了重視,給足了賈母面子;最後一個收到花的內侄女,也有心理補償。方方面面嚴絲合縫,沒有漏差,無可挑剔。

    這是周瑞家的在送宮花給鳳姐後,去賈母院裡為黛玉送花,穿過穿堂遇見了女兒,對女兒說的話。從這段話裡,可以看出周瑞家的對送宮花有點情緒。

    今天因為想還王狗兒家的舊情,順便顯弄自己的體面,便“多事”,為劉姥姥跑了半日。本來就嫌“多事”了,偏又讓薛姨媽看見了,“抓了壯丁”,讓她送這幾枝花,心中不免有些牴觸。

    於是,周瑞家的從梨香院出來,先順路把宮花送給迎春、探春、惜春,再順路送給鳳姐,最後一站才來到賈母院裡,送給黛玉。

    “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

    在沒有開啟匣子見到宮花之前,黛玉已經知道這花是薛家送來的。黛玉沒有接過手來,只是就寶玉手中看了看,可見宮花的來處已令她覺得不友好了。

    黛玉認為寶釵內心藏奸,不完全是出於妒忌,這裡還隱含著中國讀書人閱讀人性的一種方式。明張岱曰:“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一個人若表現的完美無瑕疵,他一定是善於包藏自己,投放出來的情緒有許多虛的成分。

    黛玉對寶釵的這個偏見,要等到四十二回,寶釵悄悄提醒她說出禁書裡的句子,才消除。送宮花的時候,這個成見尚駐留在胸。

    宮花的來處,已經讓黛玉不自在了,再一看,偌大的匣子裡,僅躺著兩枝花。通過詢問,得知別人都有了,自己是最後一個收到花的人,又產生出客居他人家不受重視的憋屈。兩下夾擊,使得她心裡很不痛快。

    另外,黛玉也不屑於察言觀色,不管周瑞家的是不是很有顏面,心裡不爽了,就直接表達出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武推恩令分諸侯,建文為何不跟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