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人一寸123

    即合十禮,是佛教徒的普通禮節。左右合掌,十指併攏,置於胸前,表示衷心敬意。原為古印度的一般禮節,佛教沿用下來,如今演變成為民間交往和外事往來的常用禮節。

    致合掌禮對不同輩分和地位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分為三種:小輩見長輩雙手舉得較高,一般至前額;平輩相見舉到鼻子高度;長輩對小輩還禮到胸前為止。地位較低或年紀較地位較低或年紀較輕者應首先向對方行合掌禮。當別人向你合十致意時,你應合掌回禮,否則失禮。合十以後不必再握手致意。在分別告辭時也應行合掌禮。若行走中施行,要雙腳站定;若是坐著施禮,則應打著盤腳;戴帽者須摘帽,並夾在左腋窩下,然後雙手合十施禮;

  • 2 # 聰明的雪碧8l

    雙手合掌表示敬意尊敬的意思。

    合掌禮亦稱合十禮,是的普遍禮節。左右手 合掌,十指併攏,置於胸前,表示衷心敬意。原為古印度的一般禮節,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表示敬意的一種禮節。

    平常生活中,一般雙手合十用來祈禱,祝福,或表示感謝、感恩等。另外,僧侶間也常用雙手合十來問候對方。見到佛像時,雙手合十表示對佛祖的尊敬。與僧侶問候時也要用雙手合十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

  • 3 # 老蟲侃歷史

    官員上朝的時候拿的這個板子叫做笏板,也叫手板,或者是朝板、朝笏。其實不止是宋代官員上朝的時候用笏板,其他各個朝代幾乎都用。早在夏商時期,就已經有笏板的存在,它一直沿用到清朝時期,由於滿清的文化習俗不同,才被廢止。

    《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笏者,臣見君秉,書思對命者也,君亦有焉。笏板的具體尺寸在《禮記》中有記載,笏長兩尺六寸,中寬三尺。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有所不同,所以護板的尺寸,長度大概是今天的51cm,寬度為5cm。

    笏板最早作用是用於記錄,由於那個時候,紙張還沒有出現,人們記錄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在竹木片兒上書寫。狹長的竹片或木片,叫做簡;寬厚的竹片或木片,叫做牘;隨身攜帶的,稱之為笏。官員在朝廷上使用的笏,稱之為朝笏。

    到了東漢時期,隨著造紙工藝的不斷改進,紙張已經成為主要的書寫載體,但是朝笏並沒有退出歷史舞台。由於笏板主要是由官員在使用,所以,笏板也逐漸成為中高級官員官階或者地位的象徵。官階的高低不同,使用的笏板材質也有所不同。

    《禮記-玉藻》中記載。笏,天子以球玉。諸侯已象,士大夫以魚須文竹,士以竹本。由此可見,笏板的第二功能——地位的象徵,已經逐漸形成。

    到了唐朝,笏板的權利象徵這一功能,幾乎完全制度化。《唐會要》中記載,武德4年8月16日,詔五品以上持象牙笏,五品以下持竹木簡。同時,唐代官員的朝服。開始按照一定顏色來區別品級。

    宋代沿襲了唐制,官員的公服大致分為四種顏色,三品以上用紫色。五品用硃色,七品用綠色,九品用青色。官員所持的笏板,也必須跟服色相配,硃色公服用象牙笏,綠色公服用槐木笏。唐宋時期規定,所有官員重要場合必須拿笏板,以便於禮官安排相對應的位次,也便於相互辨認。

    在紙張出現以後,笏板的記錄作用幾乎蕩然無存,只是用於官階禮儀只用。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擋臉。官員在面見皇帝之時,眼睛要盯著護板。以表示敬意。

    到了清朝,由於習俗和禮節的不同,笏板就被廢棄不用了。

    與笏板頗有淵源的一個詞彙——縉紳,他本意就是插笏與紳。“縉”就是“插”的意思,“紳”就是束腰的大帶,是高級官員的服飾。後來人們就用“縉紳”,來表示在地方上由一定地位、權勢、聲望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12可以雙開微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