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淡泊觀望
-
2 # 用戶1849539584538lwt
教師科研課題通常是由教育主管部門主導立項或者審批,教師基於教學實際和業務發展需求參與研究的問題,就是教科研課題。教科研課題對教師個人成長和帶動學校發展有著巨大作用。
教科研課題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規劃課題,一種是各級教育學會及協會課題。當然其他的一些涉及教育的課題也可以稱作教科研課題。規劃課題就是各級教育行政單位組織管理的規劃課題,有正規的課題編號,教師參與規劃課題評職稱獲得的加分較高,比較有權威。
-
3 # 大朱山Swift
教師科研課題是指教師參與教育科學研究的問題,主要是有兩大類,一類是教師結合自己教育教學實際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並設法解決之,多稱之為小課題研究。
另一類是根據上級教科研管理部門要求逐級申報的課題,需要有一定理論水平的教師參與研究。
-
4 # 用戶丅MH
就是相關部門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擬定的以促進教學為目的而擬定的研究課題。
第一,必須有針對性,能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密切聯繫教學實際,以教學實際作為科研課題研究的根據。
-
5 # 用戶9844662189654
課題研究指的是在某項課題上前期做的工作或者具備的條件,包括但不限於研究結果,研究人員科級經費預算硬件條件等。
-
6 # 用戶2845150944167884
課”的本義是考核。《說文》裡說:“課,試也。” “課題”就是要嘗試、探索、研究或討論的問題。《現代漢語詞典》把課題解釋為:研究或討論的主要問題或急待解決的重大事項。課題是指為解決一個相對獨立而單一的問題,而確定的最基本的研究單元。我們經常說“立項”,有的人把“課題”稱“項目”,實際上課題與項目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課題是科學研究的最基本單元,具有較為單一而又獨立的特徵;而項目是由若干個彼此有聯繫的課題所組成的一個較為複雜的、帶有綜合性的科研問題, 二、課題研究包含的內容 課題研究的過程包括課題的選擇與論證、製定研究計劃、查閱文獻資料、實施研究、研究成果評價和推廣等幾個方面。課題研究是教育科學研究最常見的、最基本的方式。課題不僅僅是研究問題的名稱或題目,它還體現研究的對象、內容、範圍以及研究的目的和任務。課題表明了研究的方向和內容,研究的方向和內容限定了課題。 三、怎樣對一個課題進行論證呢?論證一個課題主要是弄清如下幾個問題: A.所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性質和類型的問題? B.要研究的問題具有什麼現實意義?它的理論價值(即在理論上預計有哪些突破?)(可能形成哪些指導性的理論體系) C.要研究的問題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麼? D.要研究的問題所應具備的條件分析。 E.課題研究的策略和步驟如何? F.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現形式有哪些? 四、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1、 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⑴、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⑵、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⑶、確定觀察對象 ⑷、製定觀察計劃 ⑸、策劃和準備觀察手段 ⑹、規定統一性標準 ⑺、逐段提出觀察提綱 2、 調查法:同樣是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了解事實情況、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舉例說明調查法的操作過程: 抽樣調查的主要步驟 ⑴、確定調查的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說;通過調查驗證假說,明確問題,得出結論)。 ⑵、確定抽樣總體。要從中進行抽樣的總體應與要得到信息的總體(目標總體)一致。 ⑶、確定待收集的數據。一般只收集與調查目的有關的數據,調查表不宜過長。 ⑷、選擇抽樣方法。這時總體中的哪種單位作為個體基本上可定下來 ⑸、編制抽樣框。如學校名錄、學生花名冊等。 ⑹、估計樣本容量,估計費用。 ⑺、抽樣試驗,在小範圍內試填一下調查表,做些必要的改進。 ⑻、實地調查工作的組織。按抽樣方案進行調查。 ⑼、根據所用的抽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根據所用的抽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⑽、寫出調查報告。留存有關總體的信息,它們可能對將來的抽樣起指導作用。 3、測驗法(測量法,問卷法)是想描述某些行為的狀況,或推論某些行為的狀況(包括:能力與成就,個性、興趣、動機、態度、觀念及心理需要等);從而考慮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進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測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評估、診斷和預測 4、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範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 模式基本是: ⑴、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即總結評價)。教師個體比較適用。 ⑵ :預診(反思、發現問題,得出改進的最初設想)——搜集資料初步研究——擬訂總體計劃——制訂具體計劃——行動——總結評價, 其三個明顯的特徵: ⑴、具有動態性,所有的設想、計劃、,都處於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中,都是可修改的; ⑵、是較強的聯合性與參與性,研究者、教師、行政人員的全體小組成員參與行動研究法實施的全過程。 ⑶、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於行動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終。 5、文獻法 分類閱讀有關文獻(包括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理論價值和資料價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結論或者發現問題,尋找新的思路。 文獻按內容性質分,有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零次文獻是未經發表和有意識處理的最原始的資料。一次文獻指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術的專著、論文、調查報告等文獻。二次文獻是指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包括著錄其文獻特徵、摘錄其內容要點,並按照一定方法編排成系統的便於查找的文獻。三次文獻是指工具書和在二次文獻的基礎上,又對眾多一次文獻的綜合研究結果 6、經驗總結法 這是教師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關鍵是要能夠從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進自己的教學。進行教育經驗總結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⑴、要注意經驗的 先 進 性(觀念必須更新) ⑵、要全面考察總結的對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實材料;且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⑶、要以教育實踐活動為依據,不能憑空想當然,那是毫無價值。 ⑷、要善於進行理論分析 7、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就是對單一的研究對象進行深人而具體研究的方法。 個案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個別團體或機構。前者如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優生或差生進行個案分析,後者如對某先進班級或學校進行個案研究。個案研究一般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徵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謂“解剖麻雀”的方法。個案研究中,原始的資料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個案研究不僅停留在對個案的研究和認識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認識教育與發展之間的因果關係,提出一些積極的教育對策,以改革教育教學方法。也可能通過對某個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說,進而產生新的研究課題或教改實驗。觀察或追蹤一個人、幾個人、一個團體、一節課……的過程,時間可長可短,依需要而定,進行分析概括,透過現象看本質,得出規律性的結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個案研究的對象少,研究規模也較小;同時個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沒有控制的自然狀態中進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時間內突擊完成。所以,個案研究就特別適合教師的研究。教師可以抓住一兩個典型的學生或一類學生,結合教學、教育工作實踐進行研究。對於每一個教育實踐工作者來說,總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對象,而且也不需要什麼特殊的處理,不影響正常的教育活動)。 倚樓聽雨 發表於 2010-1-16 21:28:13 8、案例研究法:(反思研究法)案例是對現實生活中某一具體現象的客觀描述。教育案例是對教育活動中具有典型意義的,能夠反映教育某些內在規律或某些教學思想、原理的具體教學事件的描述、總結分析,它通常是課堂內真實的故事,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實記錄。對這些“真實記錄”進行分析研究,尋找規律或產生問題的根源,進而尋求解決問題或改進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案例”與“個案”的很多相同之處的,前者是一個個片斷,偏重於事,後者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偏重於人或人) 在案例的敘寫上,要具備下列條件: ⑴、是事例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衝突; ⑵、是事例的描述要具體、明確,不應是對事情大體如何的籠統描述,也不應對事情所具有的總體特徵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說明; ⑶、描述中要把事例置於一個時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說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等; ⑷、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學工作的複雜性,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態度、動機、需要等; ⑸、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發生的特定的背景。 案例的結構 (每個完整的案例大體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① 主題與背景——每個案例都提煉出一個鮮明的主題,它通常應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核心理念、常見問題、困擾事件,要富有時代性、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 ② 情境描述——案例描述應是一件文學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課堂實錄,無論主題是多麼深刻、故事是多麼複雜,它都應該以一種有趣的,引人入勝的方式來講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應來源於教師真實的經驗(情境故事,教學事件)、面對的問題;當然,具體情節要經適當調整與改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緊緊環繞主題並凸顯了討論的焦點。 ③ 問題討論——首先可設計一份案例討論的作業單,包括學科知識要點、教學法和情境特點,以及案例的說明與注意事項。然後提了建議討論的問題,如學科知識問題、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方法和情境問題、擴展問題。 ④ 詮釋與研究——對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讀,可包括對課堂教學行為作技術分析,教師的課後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結論可在這一部分展開。這裡的分析,應回歸到對課堂教學基本面的探討才能展現案例的價值。最後,案例可以是單個的,也可以是多個的,例如橫向的差別比較,縱向的改變和進步,各有不同的作用。 9、實驗法:(比較研究法) ⑴、什麼是“實驗法”?通俗地說,這是一種先想後做的研究方法(相對來說) “想”:從已有的理論和經驗出發,形成某種教育思想和理論構想,即“假說”(亦可稱“假設”) “做”:就是將形成的假說在積極主動有計劃有控制的教育實踐中加以驗證。通過對實驗對象變化、發展狀況的觀察,確立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因果關係,有效的驗證和完善假說。 ⑵、試驗法的特徵:“驗證假說”和“控制條件”是一切實驗方法所具備的共性。但教育實驗還有 倫理原則、有限控制、控制下的形成性(其過程是很有價值的) 等特徵。 ⑶、教育實驗的幾層含義: 首先,教育實驗必須確立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因果關係。 其次,教育教學實驗必須科學地選擇研究對象。 再次,教育教學實驗也必須控制和操縱實驗條件。 實驗應當具有可重複性,亦即應不僅具有效度而且具有信度(即經過重複實驗後所得到的實驗結果應大致相同)。 ⑷教育實驗中的幾個概念: ①什麼叫“假說”? 所謂“假說”,就是根據事實材料和一定的科學理論,對所研究問題的因果性和規律性在進行研究之前 預先做出一個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假說的形成是一個理論構思過程。一般經過三個階段:發現問題——初步假設——形成假說。 ② 教育實驗中的“變量” 自變量:(又稱做實驗因子或實驗因素因素)。它由實驗者操縱,由實驗者自身獨立的變化而引起其它變量發生變化。舉例如:考察不同教材對學生的學習影響。在這裡,教材就是實驗自變量。再如我校構建“‘樂學•會學’式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的實驗……。一個實驗因子至少要有兩種水平(比如兩個組、兩個班級等等)才能進行比較(如上所舉就 必須至少要有兩種教材)。否則其本身就不能構成實驗因子。 因變量:因變量是一種假定的結果變量是對自變量的反應變量,或曰“輸出”。它是實驗變量作用於實驗對象之後所出現的效果變量。實驗因變量必須具有一定的可測性。 無關變量(也稱“控制變量”)。那些不是某實驗所需要研究的、自變量與因變量之外的一切變量,這些統稱為該實驗研究的無關變量,也稱非實驗因子或無關因子。例如不同教材的比較實驗,教材之外的教師水平、學生原有基礎、家教、學習時間等一切可能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都是該實驗中的無關變量。控制無關變量非常重要:為了很好地探索因果關係,以確實保證因變量的變化是由自變量的變化所引起的,就必須排除其它無關因素的影響,控制無關因素,使實驗除了自變量以外的其它條件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實驗實驗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否則,實驗就失敗了。 ③ 實驗的操作(嚴密控制實驗過程至關重要): 一形成假說 二研究製定嚴謹科學的實驗方案(選擇被試、確定對比組、實驗方法過程的設計、實驗材料和工具的選擇、研究無關變量及其控制措施、實驗的階段劃分、原始過程性資料積累的方案與分工、成果形式的確定等等) 三按照方案實施實驗 四形成實驗的階段性報告和總結性報告。 五對實驗進行評價論證。 教育科研的方法當然不只是上述這些。但以上方法是一般教師都可以方便使用的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輔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質的研究法,等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問卷法,等等。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包括:整個研究擬分為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起止時間;各階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標、任務;各階段的主要研究步驟;本學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 1、組建研究隊伍。 2、確定研究對象 3、選擇實驗班 4、前測、分析和調研。 5、查閱相關資料,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構建目標體系,設計內容,選擇實施方法和途徑 第三階段:研究方案實施階段: 第四階段:總結提高階段 六、課題管理——研究課題開題: 研究課題開題,也稱課題設計和論證。研究課題的設計和論證是教育科研的一個重要環節。設計和論證課題,就是研究人員從科學性、創新性、應用價值以及進行研究的條件等方面對所選課題的目的意義、研究現狀、研究內容、研究價值、研究基礎、研究條件、研究分工、研究經費等進行分析、設計和論證。課題設計和論證,要抓住重點和關鍵。目的意義、研究現狀、研究內容是重點。 (一)開題意義:主要是從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兩方面,闡明選題的意義。對所選課題的目的意義、價值作用進行論證,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價值、思路,要闡明和論述清楚,把選題時已經有的基本思考或初步設想進一步細化,提出明確的認識。 (二)開題內容:報告研究現狀,研究內容,研究思路,研究目標,研究方法,以及計劃安排和分工等。報告研究現狀:就是對所選課題涉及到的研究內容進行資料調研,研究國內外同類研究的歷史和現狀,對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述評,明確所選課題所要解決的問題,指出可能實現的突破等。 報告研究內容:經過系統分析,列出完成課題研究任務所涉及到的全部研究內容並進行整理,形成研究內容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構成情況。 報告研究思路:闡明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思路,課題研究的視角、方法、途徑和目的,闡述本課題研究的重要觀點。 報告研究目標:教育科研的目的是為了探索未知的教育規律,在獲得了對教育規律的正確認識以後,通過指導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間接地為提高教育質量服務。課題研究成功的標誌是達到了預定的研究目標,獲得對某些教育現象的規律性認識。因此,要明確研究目標,把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經過分析歸納,形成具體的研究目標並明確地定下來。 確定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務達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徑、技術、手段或操作規則。研究方法要服從於研究目的。確定研究方法時需要考慮:本課題採用哪些研究方法;用什麼方法和技術手段收集研究材料,整理和分析材料;如何安排具體的研究程序。 (三)開題方式:開題可在立項前,也有在立項後。開題的方式一般是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由課題負責人報告課題研究方案,課題組成員進行討論,統一認識,確定任務,明確分工。也可邀請專家作相關內容的學術報告。 七、實施課題研究 實施課題研究,主要是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和概括結果。資料是研究者思想、科學文化知識和科研實踐活動賴以記錄、保存、交流和傳播的文字材料、音像製品等的總稱。資料在課題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課題研究工作的基礎,是課題研究成果概括的依據。 (一)搜集資料 搜集資料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環節。搜集資料是指在課題研究中,圍繞課題研究目的、運用既定研究方法進行研究,把所取得的有關研究對象的資料。在課題研究搜集資料方面,存在問題主要是: ⑴、文獻資料不注明出處; ⑵、事實性材料沒有時間、地點,沒有背景; ⑶、對資料的可靠性缺乏考證; ⑷、對代表性的事實性材料沒能科學選擇,有時使用數據前後自相矛盾,經常看到採用舉例法,不知道該典型在所屬群體中的位置; ⑸、搜集資料的方法,使用的工具,調查問卷,往往是欠科學; ⑹、對材料缺乏綜合分析,有時變成材料堆砌,不知道為了說明什麼問題;等。 1、怎樣搜集資料? ⑴是堅持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設計資料收集、數據採集的計劃; ⑵、是設計科學、明確的搜集資料的工具; ⑶、是採用適當的科學的方法,主要通過查閱文獻檔案、調查訪問、發放問卷、實驗觀察、實驗測試、學生作業等多條渠道、多種手段,傳統手段、現代手段,廣泛搜集能夠反映研究對象實際的包括文字、實物、聲像等各種資料; ⑷、是按計劃進行收集和採集,力求收集基礎材料,採集原始數據;五是注重資料、數據的客觀性。 倚樓聽雨 發表於 2010-1-16 21:28:25 2、 制訂調查計劃 通過調查手段搜集資料,必須搞好調查計劃設計。調查計劃的內容是對調查全過程的分步驟、分階段的細化的描述。設計調查計劃內容包括明確調查題目、闡明調查目的、選定調查單位、規定調查規模、研究調查對象、說明調查方法、編寫調查提綱、擬定調查順序和時間安排等等,調查採集數據要製成表格。調查設計分為縱向設計和橫向設計兩種。 縱向設計是涉及隨著時間推移收集資料的調查和在特定時間內及時收集資料的調查。一種縱向設計是趨勢研究。這種研究,是在一段時間內對研究總體的縱向研究,通常要從總體中取樣,再測量隨機抽樣。另一種是群體研究。這種研究,是在一段時間內對特定群體進行的縱向研究。再一種是專門對象研究。這種研究,是對同一樣本進行兩次或兩次以上測量的縱向研究,其樣本可以代表一個特定總體或一般總體。 橫向設計是指在某一時間從一個樣本或者從一個以上代表兩個或兩個以上總體的樣本中收集數據。這種設計不能測量個體的變化,但能以不同調查對象間的差異反映總體的變化。 3、設計調查問卷,問卷是一種書面的個別調查。 問卷設計要求: 一是題目,要與調查目的相符,不要給被調查者以不良的心理刺激; 二是指導語或說明信,包括稱謂、調查目的、調查意義及與被調查者的利益關系、回答問題的要求、兩方的責任,最後注明聯繫人、聯繫地址及電話等; 三是問卷的具體內容有事實問題、態度問題(意見、情感、動機、觀點等); 四是編號。 注意事項:問題內容切忌與主題無關,或模稜兩可,或難理解,或有誘導性;文字表述要通俗、簡煉、具體;問題順序,時間順序由近及遠,內容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類別順序由靜態到動態;問卷長度要適當。 問卷可分為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開放式問卷,就是不事先給出問題選擇答案有由問答者自己作答的一類問卷。這種問卷任由調查對象發表己見,更有利於反映真情,了解調查對象的獨特觀點、思想;但數據不標準化,處理就困難。對於不能用幾種簡單的答案就能概括清楚而要詳加討論的複雜問題,使用開放式問卷比較恰當。 八、普通老師怎樣開展研究 (一)選題 結合日常工作選擇“個人課題”,開展研究。所謂“個人課題”是指教師個人獨立或教師小組合作承擔的課題。它是一種切合教師自己教育教學實際的、對改進教師自己教育教學有用的、能夠促進教師自己專業發展的課題。這種“個人課題”一般是小課題,研究內容和範圍都比較小,適合教師個人的敘事研究、個案研究和行動研究等方法。富有教師內心體驗的、情境性、過程性的描述,表現在實踐上的創新和經驗的先進性,具有教師自己的“話語系統”。 (二)研究中的具體工作 1、收集和學習與課題相關的背景資料,對研究對象的前測、後測的統計資料要收集,與課題相關的理論、概念的界定和相關研究的動態的資料,自身學習和研究的過程資料要記錄和收集,對材料進行分類歸檔,進行跨學科的學習和收集資料 2、參加課堂教學觀摩與研討活動,收集與整理課題研究的中的典型案例,一定數量的典型教例,學生發展變化的典型材料。 3、參與課題組內的專題討論,經常撰寫研究過程中的體會與論文(案例、經驗材料等) 4、及時收集研究過程中取得的績效憑證,學生發展變化材料,老師教學水平變化材料 5、參加教育理論與政策的學習活動,注意學習與培訓資料的積累,外出學習與交流要聯繫自己研究的課題,多向同等請教。 6、成果交流,經常發表成果(雜志、網絡)參加學術評選活動(這樣你的成果才有說服力,研究才有價值) 7、建立和管理檔案 (三)、教師做課題研究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明確課題的重點和關鍵的問題是什麼 2、資料的整理 前期檔案(資料):(主)主要包括課題申報立項材料、課題實施方案、開題論證材料等, 一、課題立項申請書 二、任務下達書(課題立項批准書) 三、課題論證材料 四、課題實施方案 五、開題報告 六、修改方案(滾動、更變、研究人員的調整,研究內容、方法、步驟變化等) 中期檔案(資料):(副)主要包括實驗數據資料、實驗記錄、實驗過程中撰寫的論文、教案、課堂實錄、 等價段性成果、價段性小結等。 一、實驗數據的處理 二、每年(學期)的研究計劃、反思、總結 三、課題研究課實錄 四、召開和參加課題會議的記錄和重要會議的記錄(包括會議研討的主要問題、主要觀點、形成的共識、存在的分歧) 五、研究活動的記錄,(如:觀察記錄、訪談記錄) 六、編制和使用的研究工具(量表,調查問卷、訪談提綱) 七、組織參加培訓的記錄 八、每年研究的成果和獲獎證書 九、信息資料登記 十、經費使用登記表 (包括:典型安全、調查問卷、備課筆記、心得體會、經驗教訓、方法效果、學生試卷作業、課題研究課錄象、組織培訓記錄、過程評價的種類數據與材料、閱讀過的主要文獻和論文、種類圖片資料、聲象資料、電教軟件和研究小結、價段總結、論文著作、獲獎證書、價段檢查記錄等等) 後期檔案資料(主):主要包括課題研究的總結,成果鑒定及推廣、總結驗收材料等 分卷建檔,形成檔案系列,資料包括: 一、課題研究報告 二、書面結題申請(課題的自然情況) 三、結題驗收申請報告(上級驗收部門統一下發) 四、最終的研究成果(論文集、課件集、研究報告、著作、成果推廣材料等) 課題檔案分主卷和副卷, 五、結題驗收鑑定書 主卷:課題研究中形成的主要文件和材料 副卷:課題研究過程中全部的記實材料及主卷的佐證材料(比如說:調查學生的視力情況,在你形成的結果中有一個數據,那麼你就要有你測試、調查的第一手材料作為佐證,不然,就不可信。) 3、課題研究的資料裝訂和歸檔 ⑴、課題檔案的主卷與副卷分開裝訂,按資料形成的時間順序和內容的內在聯繫分冊裝訂 ⑵、每冊資料都要進行編號,要體現資料的形成過程,反映資料上的隸屬關系和程序上的銜接關系 ⑶、資料目錄要放在卷首。 ⑷、編制檔案封面要表明編號,課題名稱、資料內容來源、時間、地點,提供者姓名等,主卷和副卷要對應統一號碼,以便查閱。 ⑸、要獨立建檔(實行一題一檔制)分期建檔(呈現研究軌跡)
回覆列表
我認為教師科研課題是對教材中,例如對數學某一章節,或者某一個專題如何教學進行探討、研究,也可寫成論文,作為晉升職稱的上報材料。
如對高中數學,我們曾對“立體幾何課堂如何快速板書立體圖形”作為科研課題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