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韓聯軍在越過38線以後,兵鋒直指鴨綠江邊。中國受到北韓戰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中國領導人又是怎樣做出決斷的?參戰前夕,北韓的情況已經危急到什麼程度?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又是怎樣擊敗了驕狂冒進的美韓聯軍的?
-
1 # 青巖談書
-
2 # 惠解讀
中國面臨重大威脅
美軍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
1950年9月28日,美軍攻佔漢城。29日,美軍推進至“三八線”地區。周恩來總理向美國政府發出警告:如果美軍越過“三八線”,中國就出兵援助北韓。
美國當局視中國政府的警告為“恫嚇”、“政治訛詐”,根本不予理睬,命令“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企圖迅速佔領全北韓。
與此同時,美軍空軍不斷侵犯中國領空,轟炸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地區城鎮和鄉村,海軍不斷炮擊中國漁船和商船,將戰火引向中國,企圖一舉佔領北韓並以此為跳板,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
面臨日益嚴重的安全威脅,要不要出兵參戰,要不要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戰爭較量?剛建立一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面臨需要作出重大的戰略抉擇。
重大抉擇中朝兩國一衣帶水,脣齒相依。有道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況且戰火已經燒到了自家大門口。對於外強的干涉與侵略,只有堅決抵抗才是唯一的出路。
1950年10月2日,毛主席致電斯大林,中國決定以“志願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至北韓境內和美國及其李承晚的軍隊作戰,援助北韓同志”,同時請求蘇聯政府對中國提供武器裝備援助。
10月4日和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中南海召開會議,討論出兵北韓問題。會上,毛主席指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北韓戰爭持久化的可能性正在逐漸增大。”他還分析了美軍的長處和短處,概括起來就是“一長三短”:
它在軍事上只有一個長處,就是鐵多,也就是飛機大炮多,另外卻有三個弱點,合起來是一長三短。三個弱點是:第一,戰線太長,從德國柏林到北韓;第二,運輸路線太遠,隔著兩個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第三,戰鬥力太弱。”
中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於10月8日釋出命令:將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北韓境內出動,協同北韓人民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同時,任命彭德懷為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有的電影鏡頭在放映志願軍進入北韓時,場面是鑼鼓喧天,志願軍們邁著整齊的步伐,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而事實,出兵是高度機密的事,志願軍是夜晚搭橋渡江,天亮拆橋,以防美國偵察機發現。
邁出國門,回望家園。身處異國他鄉,這些年輕戰士卻肩負了祖中國人民的重託。志願軍入朝後,在戰略上最緊迫的任務就是打退敵人的進攻,迅速穩定並扭轉戰局。
首場阻擊戰志願軍118師作為首批入朝部隊,在連續行軍五天後,10月24日到達北鎮西北的大榆洞。敵情雖然還不清楚,但看著向北逃難的北韓群眾和撤退的北韓人民軍隊伍,說明局勢越來越嚴重了。突然聽到幾十公里外響起了炮擊聲,根據地圖判定大約是在溫井方向,看來,敵人已經先佔領溫井了。
與此同時,118師師長鄧嶽巧遇先行跑到前線與金日成會面的彭德懷總司令。彭德懷高興地對鄧嶽說:“你們來了,太好了,我的人都擠在後面公路上,上不來了。這裡情況很緊急,金日成同志也在這裡,你們把部隊拉上去,在溫井一帶,準備做個口袋,相機殲滅一部冒進的敵人,打擊一下敵人的氣焰。”
“請彭總放心,我們一定打好出國第一仗!” 鄧嶽心想這頭一仗關係到國威、軍威,也關係到金日成和彭德懷的安全。立即與張玉華一起研究作戰方案,在溫井以北的豐下洞、富興洞地區修築工事,準備阻擊敵人。
電視劇《彭德懷元帥》劇照
志願軍隨後展開戰鬥部署,以兩個團的兵力同時在兩水洞公路西側和北鎮西北側展開,形成袋形又是環形,然後,等著敵人進入袋中,或者在“大門口”阻擊敵人。
電視劇《三八線》劇照
就在一天前,南北韓軍劉載興少將,接到美國司令官沃克中將的命令,要他率部迅速往鴨綠江邊境推進。劉載興心裡暗暗罵道:“狡猾的美中國人,自己不衝,卻讓我們衝在前面。” 無奈軍令難違,只得命令部隊向溫井挺進。
電視劇《三八線》劇照
10月25日,北韓的天氣颳起了寒冷刺骨的北風。清晨,數輛中型卡車載著全副武裝的南北韓士兵,沿著溫井通往北鎮的公路開過來。雖然南北韓士兵是清一色的美式裝備,但大都是剛剛強徵入伍的新兵,毫無作戰經驗。
電視劇《三八線》劇照
隱蔽在山林的志願軍戰士們,如同看到獵物入網一樣既興奮又緊張,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敵人先頭部隊來了,是打還是放?” 團長褚傳玉立即打電話向師長鄧嶽報告。
“有多少人?”
“大約三四十輛汽車,不會超過兩個營!”
鄧嶽果斷命令:“把敵人放進來打!”
志願軍部隊使用重機槍向敵人射擊
一陣狂轟猛射,只見志願軍的機關槍和擲彈筒首先亮相。最前面的汽車被打得歪橫在路旁。車上敵人驚慌失措,爭先恐後往下跳,頓時人仰馬翻,亂成一團。手上拿著武器,四處亂開,迅速潰逃。
電視劇《三八線》劇照
一個小時後,戰鬥結束。118師採取前堵後截、攔腰斬斷的戰法,乾淨利落地殲滅了南北韓軍1個步兵營和1個炮兵中隊,斃傷俘484人,其中有美軍顧問1人,繳獲各種槍163支、火炮12門、汽車38輛。
電視劇《換了人間》劇照
好,打得好!”彭德懷激動地說,“總部要通令嘉獎你們!”
放下電話,彭德懷長舒了一口氣,喊道:“快給毛主席發電,報告首戰勝利,讓他放心!” 捷報傳到了北京中南海,毛主席極為欣慰,發來賀電:“慶祝你們的初戰勝利”。
兩水洞戰鬥,是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的第一仗,打出了國威、軍威,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後來,毛主席親自提議把10月25日定為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紀念日。
志願軍第39軍奉命攻殲雲山之敵。軍長吳信泉、政治委員徐斌洲決心集中8個步兵團在2個炮兵團、1個高射炮兵團支援下,以正面突擊與側後攻擊相結合的戰法,首先攻佔雲山,而後向龍山洞方向發展進攻。
1950年11月1日,雲山城的早晨籠罩在霧氣之中,負責主攻任務的116師汪洋在前哨觀察所裡焦躁萬分,因為志願軍沒有偵察飛機,僅有肉眼的觀察對指揮員來說遠遠不夠。上午10時,霧氣開始散去,敵人的陣地逐漸清晰。
電視劇《彭德懷元帥》劇照
下午15時,師長汪洋頓時緊張了起來,通過觀察他發現雲山東北方向的敵坦克、汽車和步兵開始向後移動,雲山城的敵人也開始往來頻繁。前方觀察哨報告,前方的敵人背起了揹包,登上汽車,開始了向後開動。汪洋第一個反應就是,雲山城的敵人可能已察覺三面被圍,準備要逃。
汪洋看看手錶,16時整,距離原定的進攻時間還有3個多小時,如果不立即發起進攻,敵人恐怕就要逃跑了。於是,汪洋當即向軍長吳信泉報告:“敵人正在撤退,絕不讓敵人跑掉,我建議提前發起總攻!”
吳信泉果斷下定決心:“好!打他個措手不及,汪洋,你們做好準備,提前到下午5點開始進攻。”
下午16時40分,比預定進攻時間提前了3個小時,總攻開始了。五顏六色的訊號彈在黃昏的深色中騰空而起,緊接著各種火器發出的聲音,震盪在雲山深谷。緊跟在炮火之後的志願軍步兵發起了衝擊。
一陣猛烈的炮火後,39軍116師8個步兵團潮水般地向雲山方向發起了衝鋒,並很快逼進了敵人陣地前,僅僅幾個小時,志願軍如風捲殘雲將雲山外圍的美國和南北韓軍,打得七零八落。直到這時,志願軍指戰員們這才驚異地發現,對手不是南北韓軍,而是黃頭髮大鼻子的美軍。
原來此時正是美軍在與南北韓軍交防之時,因為南北韓軍通過情報已經感覺到,雲山周圍出現了中國軍隊的主力,不過還不是很明確,中國軍隊會不會向他們發起圍殲戰。感到壓力之後,趕緊向美軍報告求援,美軍馬上派二線的一個團向雲山進行增援,美軍到達雲山後,跟南北韓軍進行換防,美軍頂上來,南北韓軍往後撤。就在雙方在換防的過程中,志願軍恰好發起了進攻,原本怕延誤戰機發生的戰鬥,反而是抓住了最好的時機。
而且換防的美軍部隊,正好是號稱美軍王牌部隊的“騎兵第1師”,這支部隊,可謂聲名顯赫。它創建於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為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開國時組建的精銳部隊,也是美國軍隊歷史最悠久的部隊,被稱作“開國元勳師”。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該師戰功卓著,常常充任開路先鋒的角色,號稱建軍160年來從未吃過敗仗,享有“先驅師”和“常勝師”的美譽,是美國陸軍中的“天之驕子”。
以騎兵起家的騎1師雖說早已在20世紀40年代改裝為機械化步兵師,但一直保留著騎兵師的番號,士兵的臂章仍然採用最初的馬頭圖案,這是一個令所有美國軍人羨慕的符號,也是騎1師榮耀的象徵。
志願軍聽說與美軍的王牌部隊交手,官兵們鬥志更旺,一股英雄豪氣陡然而生。一位班長說:“它是王牌,老子就是王中王,專克狗日的王牌軍!”
主攻的39軍吳信泉聞訊後對徐斌洲說:“老夥計,咱本想吃肉,卻先啃上了骨頭,怪不得火力這麼強,原來是美軍的王牌軍。繼續進攻,老子才是王牌!”
軍部參謀急忙將這一軍情,報告給志願軍司令部,彭德懷聽後,嘣出一句:“堅決消滅美王牌軍!”
39軍吳信泉立即下達命令:“發揚我軍近戰、夜戰、刺刀見紅的特長,首先從氣勢上壓倒美軍!”
這一下,指戰員們嚷得更歡了,跑北韓來,打的就是“美國鬼子”,現在總算對上號了,上刺刀了,老子正想瞧瞧,你們有多大的本事呢!
戰鬥十分殘酷,炮火不停地在黑夜中閃爍著。騎1師利用飛機、坦克和火炮的絕對優勢拼死抵抗,戰鬥持續到11月2日1時,我師僅佔領了雲山市的外圍。11月2日2時,志願軍將第二梯隊投入戰鬥。三個團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先後攻入雲山市內,在嘹亮的衝鋒號中,志願軍發起凌厲的攻勢,與美軍展開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戰,殺聲四起,刺刀見紅。
美國兵從未見過如此神速的猛撲,更不適應近距離的白刃戰,漸漸亂了陣腳。美軍習慣憑藉自己的重火力壓制著對方,等對方喪失鬥志後,再派步兵發起進攻,然而他們吃驚地發現,志願軍冒著密集的炮火,在轉瞬之間已經衝到了自己的眼前,迫使美軍要進入自己不適應的白刃戰,美軍漸漸慌亂之下,亂了陣地,被我志願軍打得狼狽不堪、潰不成軍。
戰鬥終於在11月2日凌晨3時半勝利結束。志願軍目睹著勝利後的戰場,到處都是佩帶“馬頭”臂章的美軍屍體和坦克、大炮、汽車、給養,盛名百年的美軍“王牌”,終於敗在了志願軍手下。
此次作戰,志願軍第39軍殲滅美騎兵第1師第8團大部和南北韓軍第1師第15團大部,重創美軍騎兵第1師,共斃傷俘敵2000餘人,其中美軍1840餘人,擊落飛機3架、繳獲4架,擊毀和繳獲坦克28輛、汽車176輛、各種炮119門和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首次與美軍作戰的勝利,極大地打擊了美軍的氣焰,堅定了志願軍的戰鬥信心。
青巖來答。
1950年9月16日凌晨,在得知仁川登陸成功以後,第8集團軍開始在釜山防線轉入全面進攻。9月21日—9月23日,雖然人民軍高層竭力壓制,但仁川失守的訊息還是在人民軍前沿部隊傳開了。失敗的陰雲開始籠罩在人民軍頭上,在南北韓補充的新兵首先動搖紛紛逃跑。為了民族統一榨乾自己最後一滴血的人民軍崩潰了。23日夜,人民軍總司令金日成下達了全軍撤往38線以北的命令。27日,一路北上的美第8集團軍第一騎兵師與南下的美第10軍第7師在水源會師,包圍圈終於合攏了。人民軍1、2軍團殘部見勢不妙,立刻化整為零,放棄了所有重武器,扎入深山向北突圍。美韓聯軍擊敗人民軍主力以後,北韓北方除了幾個新組建的師團以外,再無任何防守力量。1950年10月1日南韓第一批部隊越過38線,進入北韓。
中國到底出不出兵?
9月16日,仁川登陸的第二天,北韓人民軍二號人物北韓次帥(副總司令)樸一禹急匆匆渡過鴨綠江,與我東北邊防軍高階將領進行緊急磋商,代表北韓和政府懇請中國出兵援朝。得知北韓戰況危急以後,新中國的決策者曾經過了一個極為艱難和痛苦的決策過程。
如果出兵北韓:抗日戰爭打了8年,解放戰爭打了4年,現在的中國早以千瘡百孔。對內民生經濟一塌糊塗,老百姓還在捱餓。對外中國臺灣還孤懸海外,沒有收復。中國拿什麼與世界第一強國和其十幾個盟國作戰,贏的機會到底有多大。
如果不出兵北韓:美韓聯軍取勝就將難以阻擋,中國的北方防線會出現一個缺口。幾十萬人馬往鴨綠江一擺,東北地區就再也別想安生了。幾十萬東北邊防軍就將被吸在中朝邊境動彈不得,長期戰備需要多少錢。東北作為中國唯一的重工業基地,受到威脅以後,又有多少工廠需要向內地搬遷。再說,中國不出兵北韓,敵人也不會輕易罷休。自美軍在北韓戰場取得壓倒性優勢以後,就開始不斷的對中國進行戰略試探。以美帝國主義者的豺狼本性,你越退讓,它就會越囂張。(1950年8月27日,美國P—51型軍用飛機飛抵安東市浪頭機場上空,打宕機場工人3名,打傷19名,擊毀卡車2輛。8月29日 美軍飛機4架沿寬甸拉古哨、長甸河口、古樓子一線,打死漁民4人,打傷7人。9月22日,美國B—29型轟炸機1架飛抵安東市區,在振安路投炸彈12枚,炸死居民2人,炸燬房屋28間,震壞800餘間的屋瓦和玻璃,炸燬菜田3330平方米。)
10月2日,新中國的軍政領導人齊聚中南海頤年堂商討出兵援朝問題。10月5日,中國領導人基本達成一致,出兵援朝。(毛主席在會上曾說:“脣亡齒寒,戶破堂危,我們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10月8日,經毛主席提議,政治局一致通過,由彭德懷元帥領兵入朝參戰。
由於北韓人民軍主力深陷敵後,新組建的四個師團,又因缺乏訓練而基本沒有戰鬥力。所以“聯合國軍”在北北韓境內推進的速度極快。志願軍入朝以後,原計劃在平壤、元山以北、德川、寧遠一線建立穩固的防禦戰線。由於人民軍敗退的太快,已基本難以實現。
由於戰機有變,志願軍的戰略,由防禦戰改為運動戰。
1950年10月19日夜,彭德懷元帥為了替志願軍尋找戰機,跟隨北韓次相樸一禹,深入北韓境內,與金日成首相進行商議。首先渡過鴨綠江的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共有4個軍(38軍、39軍、40軍、42軍)、3個炮兵師共26萬人。(志願軍第66軍於1950年10月25日由遼寧丹東入朝。志願軍第50軍於1950年10月26日由吉林集安和遼寧丹東兩地入朝)21日下午,彭德懷電告毛主席:“人民軍軍情混亂,能用部隊皆為新兵,只能寄希望於志願軍能迅速前行至妙香山、杏川洞線以南,控制交通樞紐熙川和長津,主力即可自由調動,可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擊東西線或西線一路之敵。”毛主席回覆:“放棄原計劃,改為運動中殲敵的作戰方針。”
驕狂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為了能夠在11月23日前,佔領北韓全境。以平壤,元山為後方基地,兵分兩路,企圖一口吃掉人民軍僅存的4個師團。
西線以美第8集團軍為主(美軍第24師,美軍騎兵第1師,韓軍第一師,英軍第27旅,美軍空降第 187團)、韓第2軍為輔((偽軍第6師,偽軍第7師,偽軍第8師))由平壤、陽德地區向北進犯。其中英軍第27旅一路沿京義鐵路兵鋒直指新義州。美第24 師沿京義鐵路向北到達泰州,進軍龜城。韓1師沿京義鐵路至雲山,然後進軍碧潼。韓6師經雲山、溫井、奔向中朝邊境楚山。韓第8師則經院裡、熙川直取北韓臨時首都江界。韓7師進軍德川作為韓6師、8師的第二梯隊。美軍王牌第1騎兵師及空降第187團駐守平壤,肅川地區為戰役總預備隊。
東路則以美第10軍為主。韓第1軍為輔,由元山,咸興出發,向江界,圖門江邊進軍。其美陸戰1師經咸興,五老裡,長津向北直取江界。美第7師經咸興,豐山,兵取惠山鎮。韓首都師與韓第3師則沿東海岸向圖們江邊進軍。
久經戰陣的彭德懷元帥發現由於麥克阿瑟撒的網太大,東西兩軍相距80公里,中間又被太白山脈和狼嶺山脈所分割。既然敵人分兵冒進,志願軍乾脆用運動戰,吃掉分散北進的敵人。彭老總電令志願軍第42軍趕往東線,利用險要地勢阻擊韓1軍(首都師、第3師)、美第10軍(美陸戰1師、美第7師)向北前進。而在西線的38、39、40三個主力軍,則尋機殲滅韓6師、1師、8師。而後向西進行迂迴包抄,爭取全殲美軍西線主力。
10月25日,溫井戰役打響。
10月25日凌晨,志願軍第40軍118師佔領溫井北部制高點,截斷孤軍冒進的韓6師7團(駐古場)與其主力的聯絡。25日早六點,志願軍40軍120師佔領雲山城北的間洞、朝陽洞、玉女峰一線,截斷駐守溫井的韓6師2團難逃雲山的唯一通道。上午9時,韓軍第1師為了救援被困的韓6師2團、7團向120師360團的阻擊陣地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在此後的三天時間裡,360團的志願軍戰士僅依靠手中的輕武器與手榴彈就打退了韓1師幾十次進攻,保障了友軍全殲溫井之敵。(志願軍首位與敵人同歸於盡的英雄就是360團一名名叫石寶山的戰士。)上午10時,在溫井北部設伏的志願軍118師吃掉了志願軍第一個“肉包子”。由於志願軍晝伏夜出行動隱祕,在溫井駐紮的韓6師2團根本不知道其與韓6師7團的通道已被切斷。10月25日上午,吃飽早飯的韓6師2團的一個加強營以汽車拖著15門105榴彈炮開路,大模大樣的向北進發。隨著韓軍往118師的“口袋”中越鑽越深,誰也沒想到一陣猛烈的迫擊炮彈突然之間就傾瀉到了韓軍的頭上。幾乎在同一時刻,擔當進攻主力的118師354團在兩面的高地開始向韓軍猛烈的射擊。韓軍部隊多為新兵組成,一旦遇到突發情況就亂成一團。幾分鐘的火力急襲後,354團的戰士端起刺刀向四處奔逃的敵人發動衝鋒。僅僅不到半個小時,韓6師的一個加強營就被人民軍吃掉了。10月25日夜,志願軍118師主力趁著夜色突襲了溫井,又吃掉了韓6師2團另一個營。10月29日,40軍118師迅速北上協同剛剛入朝的50軍148師全殲了正在難逃的韓6師7團。
韓軍第1師經過3天的血戰,依然沒有攻下雲山以北的幾個小山頭,這引起了韓1師師長白善燁的警覺。白善燁這個人可不簡單。1941年他從偽滿洲國軍官學校畢業,曾在日軍的情報處任職。在中國東北與東北抗日聯軍作戰多年,對於中國軍隊步槍加手榴彈的作戰模式非常瞭解。當他感覺不對頭的時候,立刻向美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作了報告。但沃克卻認為是韓軍的戰鬥力弱就謊稱遇到了中國軍隊。為了安慰友軍,沃克命令美軍王牌第1騎兵師趕往雲山,接替韓第1師的防務,繼續向北發動進攻。(他哪裡知道志願軍第39軍在雲山布好了口袋陣。)10月31日夜,美騎1師先頭部隊第8騎兵團趕到雲山。第5騎兵團作為接應隨後跟進。因為美空軍連續多日投擲燃燒彈繼而引發森林大火,所以雲山附近一直都煙霧迷漫。主要以目視觀察敵情的志願軍偵察兵在昨天夜裡跟本就沒發現第8騎兵團已經開進了雲山城。11月1日清晨,志願軍39軍軍長吳信泉剛剛進入指揮所,就接到了志司發來的電報,稱美第1騎兵師已經趕往雲山。深知軍情緊急的吳信泉立刻派遣王扶之率領343團趕往龍山洞阻敵增援。下午1時,在團長王扶之的指揮下,343團搶佔了龍山洞以北185.8高地,將美第5騎兵團擋在了雲山城之外。在得知雲山被志願軍包圍以後,韓軍部隊已經失去冷靜,他們扔下陣地直接向南逃去。第8騎兵團團長帕爾默雖然恨的咬牙切齒,但也無可奈何。只得命令第8騎兵團提前接防。看到雲山城人聲鼎沸,汽車坦克調動頻繁。116師師長汪洋認為南韓第1師要跑,馬上向軍長吳信泉致電:“軍長,敵人正在撤退,決不能讓敵人跑掉,我建議提前發動總攻。”39軍軍長果斷下令,“下午5點開始進攻”。下午3時30分,39軍直屬炮兵與前來支援的2個炮兵團向雲山外圍陣地發動猛烈炮擊。下午4時,擔任主攻任務的8個步兵團向雲山城發動總攻。震人心魄的衝鋒號響徹山野,悍不畏死的志願軍戰士向美軍衝去。僅僅幾個小時以後,美軍被迫放棄了所有的外圍陣地,龜縮於雲山城內。當晚23時,116師346團2營4連的志願軍戰士利用夜幕的掩護,一路大搖大擺的直奔雲山城而去。當他們到達三灘川大橋時,美軍守衛還以他們是韓軍竟然把他們直接放了過去。4連的戰士在入城不久就發現了美第8騎兵團3營的營部,到了這時他們再也不用掩飾,直接吹響了衝鋒號,殺向了營部。據資料記載:這支突入雲山城內的志願軍連隊,不但端掉了3營的營部,他們還不斷的向美軍停放的汽車與營房中投擲手榴彈。美軍3營營長奧德蒙德少校就差點被4連投擲的手榴彈炸死。隨著4連把雲山城內的美軍攪了個天翻地覆,39軍主力的部隊開始從各個方向發起總攻。美騎兵1師不愧是王牌部隊,雖然指揮系統以完全癱瘓,但美軍的各個連隊依然利用民房作掩護與志願軍進行巷戰。為了全殲美第8騎兵團,39軍軍長吳信泉下令115師345團立刻脫離戰鬥,搶佔諸仁橋。到了第二天清晨,第8騎兵團殘部在8輛坦克的掩護下,開始向諸仁橋發動衝擊。第345團面對敵人的優勢火力,不畏犧牲,像一顆鋼釘死死的插在敵人的哽嗓咽喉,粉碎了敵人難逃的企圖。
當得知志願軍已對雲山城發動總攻以後,為了解救第8騎兵團,美第1騎兵師師長蓋伊親臨第5騎兵團陣地督戰。美第5騎兵團團長約翰遜上校深受鼓舞,親自帶領士兵向志願軍343團的陣地發起衝鋒。誰知在半路一顆迫擊炮彈正好落在他的腳下,直接把約翰遜上校給撕碎了。343團勇敢頑強的堅守住了龍頭洞陣地,粉碎了第5騎兵團北援雲山的企圖,為39軍主力殲滅雲山守敵,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雲山城戰役中,39軍共殲滅敵軍2000多人(美軍1800多人,美第8騎兵團第3營被全殲。),繳獲飛機4架(後被擊毀),擊毀繳獲坦克28輛、汽車180輛、火炮120門。這是美第1騎兵師自建軍以來的首次敗績,狠狠的打擊了美軍的囂張氣焰。(1950年11月6日,美國陸軍撤銷了第3營的番號。)
38軍先是在奔襲熙川的道路上,被潰兵和難民堵在路上。後來好不容易趕到熙川,又因為一則假訊息,足足將進攻的時間延遲了1天,放跑了韓8師。10月31日,38軍攻佔了新興裡、蘇民裡。在雲山戰鬥打響時,他們負責從側面插入軍偶裡、價川堵住清川江以北5萬敵軍的退路。可惜由於地形生疏,38軍直到11月2日才趕到軍偶裡,放跑了沃克的第8集團軍,沒有完成斷敵後路的任務。(惹得彭老總大怒。)
美第8集團軍向清川江以南地區敗逃。
11月2日,美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驚恐的發現其右翼韓2軍以被完全擊潰。志願軍第40軍已經越過寧邊開始向其側後穿插,準備截其退路。作為戰役總預備隊的美第1騎兵師在雲山遭受重創。(損失1800多人)為了擺脫被我軍分割包圍的險境,美第8集團軍開始向清川江以南地區快速撤退。
抗美援朝第1次戰役,東線戰區。
為了堅決執行彭總司令下達的作戰指令,42軍抽調124師和126師各一個營,搭乘汽車搶佔了黃草嶺與赴戰嶺兩處要點。黃草嶺、赴戰嶺為北韓小高峰山脈的主峰,樹木茂盛,極利隱蔽。
黃草嶺地區的1115高地、煙臺嶺、松茸洞、鷹峰等地區南側較陡,北側平緩,易守難攻。駐兵其上可以俯視咸興、五老裡至泗水裡的鐵路與公路。赴戰嶺地區的白巖山、白亦山等高地,則控制著五老裡至元豐裡的鐵路及公路。當雲山戰鬥打響以後,美軍陸戰1師也開始沿著山間的公路走向了42軍設下的阻擊陣地。
42軍軍長吳瑞林發現美軍前行的小路非常狹窄,兩邊盡是險峰峻嶺。為了給美軍一個“開門紅”,吳瑞林命令工兵在公路兩側的山縫當中,埋下了上千斤的烈性炸藥。等美軍的大部隊通過時,就用電話機起爆,結果一下子就把幾十個美國大兵和五輛坦克埋在了幾十萬噸的碎石之下。
11月2日夜,善於夜襲作戰的師副參謀長郭寶恆帶領三個營去偷襲美陸戰1師幾處炮兵陣地摸去。
1營偷襲的很成功,接連奪下十幾門重型榴彈炮。可惜在最後時刻一個美國兵引爆了自己身上手雷,驚動了哨兵。美軍大部隊衝過來,1營只能將到手的大炮炸掉,迅速撤回了陣地。
2營的尖刀班也成功的潛到美軍炮兵陣地中,眼看十幾個美軍炮兵正在睡袋中打呼嚕。尖刀班的戰士拿著刀子,衝到睡袋前正要下手。只見美軍大兵露在睡袋外的腦袋都是黑色的。有一個膽小的戰士一下就慌了,大叫一聲有鬼,扔了刀子直接就跑了。由於敵人已經警覺,剩下的戰士也只能迅速返回了陣地。
3營的營長叫邢嘉盛,這個人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物,非常了不起。他帶領全營摸到一處美炮兵陣地後,決定親自偵查敵情。當他潛入營房時,發現30幾門155榴彈炮、20幾輛坦克就仍在營房外,剩下的都在呼呼大睡。整個炮兵陣地僅有6個流動哨,還喝的醉醺醺的在打盹。只見他一招手,全營將士直接殺入了美軍營地當中。僅在片刻之間,美軍營地火光四起。所有的帳篷連同火炮、坦克全部被炸成了火球。
總的來說:白天是美軍的天下。重磅航彈、凝固汽油彈、高暴榴彈直接將志願軍的陣地變成了火海。炮火一停,美國大兵又在坦克的掩護下向志願軍陣不停的發起集團衝鋒。到了晚上主動權則又轉到志願軍手中。構築工事、反攻陣地,偷襲炮兵,反正只要白天吃了虧,到了晚上那咱就必須找機會把帳給要回來。
就這樣,42軍的共三個師一直在陣地上堅守了13個晝夜。11月6日,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鑑於西線反擊戰以勝利結束,為了誘敵深入長津湖地區。故電令志願軍第42軍於7日零時撤離黃草嶺地區,向柳潭裡轉移。42軍在整個東線戰場共殲敵2700餘人,粉碎了敵人攻佔江界的企圖,有力的配合了西線作戰,為第一次戰役的勝利立下大功。
總結: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擊退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麥克阿瑟在感恩節(11月23日)前佔領全北韓的計劃,初步穩定了北韓戰局,為北韓人民軍整軍備戰贏得了時間。更為重要的是,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取得了與美海陸空合成作戰模式對抗的初步經驗,為以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