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戶9020153659432
-
2 # 唯吾獨尊86111747
道家對於“道”的論述,始於老子著述的《道德經》。
在老子的思想體系中,“道”是一個核心性概念,“道”字在《道德經》中出現七十餘次。
《道德經》中的“道”有兩種基本含義。一是作為自然規律的“道”;一是作為宇宙本源的“道”。
到了莊子時期,“道”的意涵又有了新表述。莊子認為,得“道”者可以達到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仙人境界。
在道家學說中,“道”成為宇宙人生的真諦,代表著人生所能達到的最高修為。
儒家思想中的“道”是指自然與社會的運行秩序和發展規律,沒有道家之“道”那麼高深和玄妙。
唐代詩人韓愈,用“道”代指自堯舜至孔孟時期歷代中國正宗的文化價值系統。
宋代理學家朱熹,把“道”表述為“天理”,把“道”提昇至本體論範疇,使“道”成為儒家學說的核心概念。
總而言之,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對“道”的闡釋,基本都體現了宇宙本體和事物運行規律這兩重意義。
駕馭本性的道啊,是時刻不能離開的."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駕馭本性的道啊,是時刻不能離開的.那些可以離開的束縛,都不能稱之為道.換句話說,約束我本性的東西有兩種,一種是時刻不能離開的,一旦離開本性就會迷失;另一種是可以離開的,這種可以離開的約束不能稱為道.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語出,意思是說道(儒家所謂道與道家的道是不同的,儒家的道是指遵守仁義禮智信,在道德上為人楷模)是不能夠離開片刻的,離開了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警戒謹慎,在人家還沒聽聞時也常唯恐有失.
這是形容君子言行謹慎用以勸誡眾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