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用戶5119196148852

    儒家的態度特別和雅,它不主張戰爭,希望和平。儒家的學者有愛人之心。

    ①對於矛盾,儒家想要以溫和的方式解決,比如溝通。人要有禮儀,這樣在待人接物上才會到位。儒家也是注重衣著打扮的,儒生的裝束是隆重的,這是對別人的尊重。

    ②儒家學者的語言是正式的,不會有閒言碎語。他們期望給人如沐春風之感。

    ③在學習上他們重視,多讀書,吸取更多的文化,以此不斷的前進。他們有理想抱負,期待為國出力安定家園。

    ④他們知道如何和人相處,在實際生活中想要做謙謙君子。因此,儒家的態度真誠,他們不喜歡小人的媚俗。

    ⑤儒家有一定的距離感,這也是一種尺度,中庸之道在很多地方可以用。

    儒家的態度是種傳承,不是僅僅一代人的事,它是經過時間檢驗的。對於交友,追求志同道合,並不強求。關系以和睦為主。

  • 2 # 相生橋上的光輝

    與莊紹光儒道並舉的處世態度相比,一生淡泊安詳的虞博士,其人生態度更多地接近道家。他不慕功名,與人為善,順其自然,做事光明正大。四十歲中舉前,他也是過著鄉村塾師的清苦日子,妻子有病,他的“館錢不能買藥醫,每日只吃三頓白粥”。

    他安貧樂道,心態無不足而安詳和樂,頗有“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而不改其樂”孔顏樂處的意味。

  • 3 # 用戶9567915418901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社會為批判對象的章回體長篇小說,在三百多個出場人物中,儒生不少於百人。吳敬梓在這部小說中塑造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儒生形象,儒生在小說中占有重要地位,極具典型意義。作者從各個角度描寫了他們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逆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思想情操的高尚與卑劣等。

      從廣義上來說儒生是指崇尚儒家學說的知識分子。儒生尊崇的是“內修聖德,外修王道”,他們以“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為為人處事的基本尺度,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安身立命的基礎。但在明清時代,在八股取士科舉制度下,參加科舉走上仕途成為儒生實現個人理想的主要途徑,而伴隨科舉而來的功名富貴,使儒生們參加科舉的目的中不可避免地摻雜了許多功利思想。《儒林外史》中就有許多個被扭曲的儒生形象,本文把其中的儒生分為兩大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方彧卿身份被白子畫當面揭穿哪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