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Y願遇見你

    不安全回避型依戀在愛情中表現的就是缺乏安全感,而且不敢跟對方說自己的心裡話,總是畏手畏腳,不會明確的表達自己的心意。

  • 2 # 進取柳葉2Q

    1.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對他充滿了幻想,但如果他真的回應自己後,就會覺得排斥,內心會產生出一種不安的感覺讓她想要逃離。

    2.他們在感情中有很強的防禦心,自己會豎起一道屏障保護自己。他們會覺得不論如何自己都不能受傷害,甚至在感受到受傷時會主動切斷和伴侶的關系。明明很想得到愛,但真正談戀愛後又會覺得煩躁。

    3.他們經常否定自己的感受。比如分手了,他們會覺得自己其實並沒有愛上他,特別擅長找到一個理由去告訴自己愛情不靠譜,否認自己的感情。

    4.他們不喜歡和另一半表達自己的感受,因為他們經常忽視別人,對於和別人的依戀關系,會表現出不在乎的狀態。為了避免自己受傷,他們主動切割了和別人的聯結,以此來保護自己。所以在感情中,這類人很少對你說愛,不懂得怎麼表達自己的愛。

    5.出現矛盾後,他們的第一反應是逃跑和隔絕,也就是表現出特別冷漠的樣子,或者選擇離開你。因為他們經常用這樣的方式,已經適應了這樣的行為模式。

  • 3 # whl973

    1:時常矛盾

    回避型依戀的人內心經常會處於矛盾狀態。他們既渴望獨立又渴望依戀,不想被控制又害怕被拋棄。這種矛盾的內心會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令人捉摸不透。

    他們其實是渴望被愛的,也會對另一半深深的沉迷。但是,回避型依戀的人一旦被人表達好感,他們會感到不安和排斥。

    有時候關系要確立,他們卻想要逃離,想要淡化這個緊密的連接;在親密關係中,他們總是會感到對方要求太多,常常會陷入是對方無理取鬧的想法中。

    2:專注自己

    回避型依戀的人給人一種獨立的形象,能自己解決絕對不麻煩別人。這導致在兩性關係中,只關注自己,忽視另一半的感受和興趣。

    你會發現他們很少會向伴侶透露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時,在面對爭論、衝突和其他壓力情況的時候,他們的典型反應是變得疏遠和冷漠。

    跟回避型依戀的人談戀愛,你們會很少“情感互動”,因為他們的“親密需求”低。他們不知道怎麼去互動或回應,因為在幼年的時候沒有經歷過。

    3:回避脆弱

    回避型依戀的人在面對分手的時候,他們往往不會去追問原因,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地方上。

    他們經常習慣性否認自己的脆弱,就算是需要別人的幫助,也不會直接去告知對方。比如在戀愛中,他們表達不滿的方式是通過抱怨、生悶氣等等方式來表達。

    但在大多數時候,他們不會覺得自己有問題,從不表現出自己的脆弱和挫折。他們以不需要別人幫助為榮,因為這樣就可以避免痛苦。

  • 4 # 清醒不是福

    回避型依戀與普通人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對待親密關係的距離感。

    對於一個正常人而言,無論內向或外向,只要愛上一個人,一定是接受且敞開的。

    渴望靠近,渴望建立親密,渴望能進入穩定長期的關系,呈直線漸進式反應。

    但回避型依戀愛上一個人之後,更容易呈現“上下波動式反應”:

    時而靠近,時而遠離,忽冷忽熱,又虐又愛,說反話、做試探,令人捉摸不透。

    普遍而言,回避型依戀愛上一個人時,隨著時間和感情的推移,會依次以下幾種表現流程:

    1、第一階段:試圖靠近,表達曖昧,與常人無異

    這一階段,其實只是正式關系的序幕,從本質上來說,關系的親密度,尚未觸及回避型依戀者的危險機制,所以他們的表現通常與常人無異。

    兩人處於似是而非的曖昧期,都有意圖,都有傾向,但關系本身尚未開展,或剛剛開展。

    往往這時,回避型依戀察覺到自己的腎上腺素飆升,卻沒察覺到對方的接近,所以能短暫地感受到愛情的甜蜜;

    同時,他並未接收到對方的過度熱情,和關系本身帶來的過度依賴,他還處在一種完全可以“及時抽身”的狀態,自認為絕對安全。

    他也會表達愛意,也會送禮物,說情話,也會想要跟對方黏在一起。

    所以,在這段時間內,旁人幾乎察覺不到對方是個“回避型依戀者”。

    2、第二階段:關系確立,產生恐懼,止步不前

    當雙方確定了關系,進入熱戀期後,回避型依戀者的特質才會逐漸浮出水麵。

    因為,一旦確立關系,就是親密度疊加的開始。

    回避型依戀者會感到前所未有的溫暖和親密,會在對方的關心和靠近下,逐漸意識到,自己正身處一段親密關係中——而這份親密,根據自己的潛意識和認知系統判斷,是不靠譜且十分易碎的。

    一旦當真,就會受傷;一旦投入,就會讓自己渾身充滿軟肋,一定會得不償失。

    所以此時,回避型依戀者會呈現對親密關系的排斥感。他開始尋求個人時間和個人空間,減少自己對對方的依賴程度、要求和期待,也不太主動推動關系的發展。

    更多是接受,順從,和偶爾的逃避。

    3、第三階段:矛盾浮現,開始回避

    隨著關系的繼續進展,雙方一定會產生矛盾。

    而這種矛盾,在回避型依戀者眼中,叫做“親密關係的大麻煩”。

    他並不覺得這是正常的必經流程,反而覺得這是過度親密帶來的負面影響。自然,他不會想著去解決,也不想接受解決後的更深層關系。

    他能想到的解決辦法,只有逃避和推卸,只有裝傻充愣地避而不談。

    一旦對方提出異議,或繼續溝通,會立即觸及他們過度反抗的機制,從而讓他們感到更大的壓力。

    換言之,普通人面對矛盾,更多是解決,無論解決方式是否正確;

    而回避型依戀者面對矛盾,更多是恐懼——他們覺得造成矛盾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對方這個人。

    4、第四階段:主動反省,再次靠近

    一來二去,回避型依戀處理問題及面對感情的狀態,一定會讓對方抓狂數次後,熱情下降,甚至產生分手的念頭。

    只要對方主動抽離這段關系,就會讓回避型依戀者如夢初醒。

    這時的他們,處於一種極度矛盾的兩極反轉——本能中既渴望愛,無法抑制想念;而潛意識又告訴自己,親密關係是不穩定的,無法擁有的。

    其實就是理性大腦與感性本能的交織。

    他們會意識到,是自己的冷漠和敷衍推走了對方,會在腦海中無數次愧疚和後悔;

    這時,如果對方再次回頭,回避型依戀者通常沒什麼抵抗力,大概率會選擇重新複合。

    5、第五階段:重蹈覆轍

    一旦重新複合,回避型依戀又會重蹈覆轍之前的相處模式和反應機制。

    少部分可能會走向另一種極端——他們不再逃避,但會用說反話、做反事和無休止的試探,刻意推走對方。

    但這並非有意為之,仍來自於潛意識中對親密關系的不信任。

    只不過曾經,他們確認親密關係不能信任,所以直接逃避;

    但重新複合後,他們試探親密關係是否值得信任,所以刻意推開。

    他們需要體驗對方不斷向自己奔赴而來的快感,從而填補自己的安全感,調整對親密關系的錯誤認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剎車慢慢踩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