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吃也長肉
-
2 # 心悅怡人1
撥開3800年的歷史煙雲,二里頭遺址在經歷六十年的考古發掘後,顯現出第一王朝的大都氣象。
六十年,凝聚三代考古人的青春和汗水。河南商報記者專訪到數位親歷二里頭遺址發掘的考古人,跟著他們一起回望這段不朽的文明。
第一代考古人劉忠伏:
爬上14米高的腳手架“航拍”
1975年,劉忠伏從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畢業。1978年正式加入二里頭遺址的發掘,是第一代考古人中最年輕的一個。他參與發掘了2號宮殿,據他回憶,當時全隊人都非常振奮,20歲出頭的他更是激動不已。
宮殿發掘後,需要拍照留存。劉忠伏綁著安全帶,慢慢地爬上14米高的腳手架,舉著相機向下俯拍。那時候的發掘工作者生活條件很艱苦,住在簡陋的房子裡,沒有電燈,只能點煤油燈,“一個月的伙食費也就十來塊錢,但我們不覺得苦。”
談起當時的拼勁兒,劉忠伏講起了第一代考古隊隊長趙芝荃。1959年,二里頭遺址被發現,趙芝荃成了首任隊長,一干就是20年。幾乎每年,趙芝荃都像候鳥一樣往來於北京的家和考古隊之間。
劉忠伏說,趙隊長對河洛感情很深,2016年因病逝世後,他的生前遺願是把骨灰撒入洛河。
第二代考古人王宏章:
從高中畢業到特級技工
10月18日,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即將開館之際,第二代二里頭考古發掘工作者王宏章仍然忙碌在一處發掘工地上。
據他回憶,35年前,也是在10月的秋天,他來到了二里頭考古隊。那時他二十出頭,高中剛剛畢業,負責給文物拍照做記錄,跟著第二代考古隊隊長鄭光工作。
“我剛來不久,就參與發掘出一件銅斝,心情非常激動,這也是二里頭遺址目前發掘的唯一一件銅斝。”王宏章立馬按動快門,為它拍下了“出生照”。
他經手過這座中國明星考古工地最早的航拍,也親身參與發掘了遺址中的很多重大發現。比如中國最早的“紫禁城”——宮城,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等。
從1984年應聘到考古隊至今,王宏章從20多歲的小夥,成了年過半百的“大叔”;從中級技工,到特級技工;從一個拍照的高中生,到“帶”博士生的考古學者。他在這片熱土上揮灑著青春,成了目前二里頭考古隊的“元老”。
第三代考古人許宏:
網紅大V將二里頭推向公眾
許宏是第三代二里頭考古隊的隊長。除了學者,他還被貼上了其他標籤:暢銷書作家、小眾學術“網紅”、擁有95萬粉絲的微博“大V”。在許宏看來,新一代考古人應該樂於為公眾普及歷史知識,讓更多人了解二里頭。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那條著名的“綠巨龍”,便是許宏參與發掘的。2002年的一天,有村民參與的二里頭遺址開挖正在進行,忽然發現了一個黑乎乎的銅鈴,銅鈴的鈴舌呈活動狀。許宏認定這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文物,當即決定將上下左右全部掏空,進行整體搬遷。眼見天色已晚,為防不測,許宏把吉普車開到旁邊,用車燈照著,小心翼翼地清理周圍的附著物,直到將這個全長近1米且包裝完整的器物移到他的臥室,他才鬆了一口氣。
“前些年我去看過趙芝荃先生,告訴他二里頭要建博物館了,邀請他建好的時候來看看,結果老先生沒等到這天就駕鶴西去。”許宏滿是遺憾。
花絮
一個普通村民三代考古人的朋友
郭振亞是圪當頭村的村民,出生於1951年。由於家離二里頭遺址近,他小時候沒事兒就跑去玩。
他看到考古人員拿著洛陽鏟在地面上鑽來鑽去,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極大的好奇,跟考古隊員打成了一片。
1974年,當時他22歲,在生產隊當會計。這天他到西地磚窯種紅薯,剛將鐵鍬挖下,覺得下邊硬硬的,他的心猛地一驚,小心地將土扒開,只見一件綠鏽色的物件呈現在他的面前。他脫下外衣,將這物件包起來,一口氣跑到村北的二里頭考古研究所。
當時的考古工作隊隊長趙芝荃,小心地剝去上邊的浮土,眼睛忽然亮了,“厲害呀!這可是我們二里頭發現的第一件寶貝呀!”送去洛陽“驗明真身”得知,這是一件中國乃至中亞地區所發現最早的青銅三足爵禮器。
時間拉回到現在,郭振亞依然能夠清晰地指出當時的發掘地點,從那以後,他對二里頭的興趣越來越濃,成為一位鄉土考古學者,也和二里頭的三代隊長都成了好朋友。
在採訪中,他對二里頭遺址如數家珍,每走到一處,他都能說出這裡的故事。
郭振亞是一個普通的村民,更是一個為保護二里頭遺址而生的文化使者。
回覆列表
黃河流域
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命名地,並初步被確認為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而作為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後人稱為夏禹,成為上古時代傳說時代與伏羲、黃帝比肩的賢聖帝王。其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九州、奠定夏朝,後人尊稱為大禹。
禹幼年隨父親鯀東遷,來到中原。其父鯀被帝堯封於崇。帝堯時,中原洪水汎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置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來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看誰能治退這水,大臣們都推薦禹,他們說:“禹為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認真真,而且還總結了很多治水失敗的經驗教訓,相信他在治水方面會有新的辦法。”舜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禹。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鬥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為九個州分別為冀州、兗州、禹州、青州、梁州、雍州、徐州、揚州、荊州,後來人們就用“九州”代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