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用戶2642237153802

    新精神分析學與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學相比:

    1,否認了性的重要性,取而代之的是對社會環境和文化的重視。

    2,重視現象的發生,研究人的發展,從而探究發展過程中人格的變化和成長

    3,認為人的本質是善的,是理性的。

    人本主義學說認為:

    1,研究動物對研究人沒有意義

    2,主觀實在是人類行為研究的指南

    3,研究個體比研究群體更有意義

    4,主要經歷應放在發現那些能拓展並豐富人類經驗的事上

    5,應該尋找那些能幫助解決問題的信息

    6,心理學的目標應該是完整的闡述一個人意味著什麼。

    其核心內容是:人的責任,人的成長,此時此地,個體現象

    認知主義學說認為:

    個體的差異是由人們信息加工方式的不同而導致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理信息的模式,由於觀察的角度不一樣,所以會產生不同的反應。

  • 2 # 約翰塞納貝拉

    人本主義與存在主義有著密切的聯繫,人本主義流派的四個核心觀點:

    一是強調人的責任;

    二是強調“此時此地”;

    三是從現象學角度看個體;

    四是強調人的成長。

    人本主義指的是希望心理學研究人的本性,更多地將關注點放在關注人的動機、需要、情緒、人格等特質中正向的方面。

  • 3 # 沸點cbq

    1、精神分析論

    根據心理動力學(en:Psychodynamics),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en:Sigmund Freud)指出人格可分成三個層次,即意識,前意識及潛意識,他並提出人格結構中的超我、自我、本我來解釋以上三個層次。

    2、社會認知論

    社會認知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提出者是心理學家班杜拉(en:Albert Bandura),他指出人的行為不但受個人控制,亦受環境和外在社會因素影響,即“相互決定論”。

    他提出個人自我效能(en:Self-efficacy)的高低會影響他適應生活及克服障礙的能力,而根據社會學習理論 (en:Social Learning Theory),個人的觀察學習能力亦對性格形成和發展有所影響。

    3、人本主義論

    以馬斯洛(en:Abraham Maslow)為首的人本主義(en:Humanistic) 認為個人有五種天生的需求層次,而滿足這些需求的行為就是從學習得來的。人格受先天、後天學習、遺傳等各種因素互相影響。

    4、生物學論

    生物學派(Biological)認為人格的特質會透過遺傳影響子女,亦關乎腦袋的生理構造,並非只受個人經驗影響。心理學家艾辛克(en:Hans Eysenck) 認為人格可分為三大維度,

    即外向與內向(Extraversion-introversion)、神經過敏症傾向(Neuroritism)和精神癥狀傾向(Psychoticism)。

    5、人格特徵論

    人格特徵 (trait) 可解作特定的人格元素,用以描述一個人的感覺、思考及表現方式。人格特徵可從行為中推論出來,具有相當的統合性與持久性。從古至今,心理學家對於人格分類都有著不同的見解,而一些心理學家們就組織了一套廣泛被使用的人格大五模型 (“Big Five” model)。

    此模型例出了五種普遍的人格特徵,包括外向性(extraversion)、神經質性(neuroticism)、和善性(agreeableness)、嚴謹自律性(conscientiousness) ,和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 4 # bmkjtfxryihf

    人本主義核心觀點: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知識意義,強調協作學習。與建構主義不同,它更強調以人的發展為本,即強調學生的...

  • 5 # 飛燕3384

    一是強調人的責任;

    二是強調“此時此地”;

    三是從現象學角度看個體;

    四是強調人的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note10 怎麼更新鴻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