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悔當初£&
-
2 # 東東玲看
《道德經》是中國古代哲學經典之一,由老子撰寫。第七十到八十章是其中的一部分,以下是這些章節的要義:
第七十章:老子強調“我的言語十分易懂,但無人能夠實踐”。這一章提醒人們,即使道理很簡單直接,但真正理解並踐行並不容易。老子認為真正的智者不自吹自擂,而是謙虛、謹慎、隱秘而微妙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第七十一章:這一章描述了老子對相互之間的關系和作用的看法。他認為,知曉自己的局限性和微小,會使人保持謙虛、寬容和柔順。他強調了“不要去爭鬥”、“不要去抵抗”、“不要去驕傲”,這樣才能和諧生活並與大道相合。
第七十二章:這一章中老子講述了一個有關平衡、謙虛和謹慎的寓言故事。他告誡人們,要像大自然一樣追求均衡,避免過度和極端,以免帶來破壞和損失。
第七十三章:這一章中老子教導人們遵循“慎終如始”,並持之以恆地奉行無為。他強調了“憤怒無益”,“不可不戒”的道理,提醒人們要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心靈的寧靜。
第七十四章:這一章中老子描述了一種柔弱勝過堅強的境界。他認為接納和謙遜是實現無為的關鍵,而武斷和權力的濫用只會導致反抗和破壞。
第七十五章:這一章提醒人們,過度地追求欲望和功利只會導致痛苦和失去平衡。老子試圖引導人們追求簡樸、自然和真實,避免過度追求物質和權力。
第七十六章:這一章描繪了智者和懦夫之間的區別。老子認為智者能夠保持內心的寧靜,勇往直前,並能照顧他人和自然;而懦夫則因為恐懼和貪婪而迷失自己,無法達到真正的成就和平衡。
第七十七章:這一章中老子通過描述天地的運行和自然的智慧,來表達他對無為和無求的理解和追求。他鼓勵人們從自然中汲取智慧和啟示,生活簡樸自然。
第七十八章:這一章中老子教導人們不要操之過急,要保持謙虛和自然的態度。他認為不要自私地追求功利和個人利益,而是以利他為目標,追求智慧和和諧。
第七十九章和第八十章屬於《道德經》中的後兩章,通常與其他章節的內容聯繫緊密,共同探討了老子的思想和理念。然而,不同的研究和解讀可能會有不同的詮釋和理解。
回覆列表
【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①;使民重死而不遠徙(xǐ)②。雖有舟輿(yú)③,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④。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注釋】
①什:十。伯:百。
②徙:遷移。
③輿:車子。
④結繩:遠古時原始人沒有文字,在繩上打結來幫助記憶。
【譯文】
使國家變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也並不使用,使人民重視死亡而不向遠方遷徒。雖然有船隻車輛,卻沒有必要乘坐;雖然有武器裝備,卻沒有機會去布陣打仗;使人民再回到遠古結繩記事的自然狀態中去。國家治理的好會使人民有香甜美味的飲食,漂亮華麗的衣服,安適穩定的住所,快樂的生活。國與國之間互相望得見,雞犬的叫聲都可以聽得見,但人民從生到死,彼此也不互相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