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蓬萊島勇士

    這個現象是學習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我是一名物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這樣的情況更是多。對此我有以下分析:

    1、剛剛學習一個知識點,對於它的內涵理解不夠到位。無法和實際情況所對應。比如初中物理中,學生學習完物體的浮沉條件後,對於各狀態的受力情況不熟悉,導致做題沒思路。

    2、知識點掌握住之後,遇到實際問題無法找到對應的知識去解決問題。說明對知識點本身的外延,適應條件不熟悉。比如說:在學習高中物理的動量守恆定律時,往往學生做題時想不到要用它,。這主要因為學生對動量守恆定律的適用範圍不夠了解。典型的動量守恆的模型不熟悉。

    3、上面兩點都沒問題後,我們發現有時候做題還是沒有思路。這多半是由於我們在讀題的時候,沒有發掘出題幹信息背後的隱含條件。這樣就不可能和已學習的知識聯繫起來。比如:在學習高中物理圓周運動的時候,對於“剛好通過最高點”不理解的話,題肯定做不出來。

    綜上所述,學習需要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精進。在不斷探索中逐漸剝開知識的本質。總有一天我們會達到庖丁解牛的程度!就如賣油翁所說:“無他,惟手熟爾”。

  • 2 # 空港飛魚記

    建議你從三個方面去分析原因:第一,基礎知識點並沒有掌握好;第二,不了解知識點的運用場景(缺少有效的練習);第三,做題經驗沒有得到積累。

    基礎知識點並沒有掌握好

    對於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基礎知識點沒有掌握好,是首當其衝要著手去分析的。建議老師和家長們大膽的做這個假設,然後去調查求證。

    首先思考一下,覺得孩子的基礎知識點學的還可以,哪些方面的跡象可以說這一點呢?這一點要認真反思,因為一旦老師和家長先入為主的下了這個結論,就會在做題訓練上使勁給孩子加任務或者安排課下輔導。不光沒解決實際問題,還會把孩子搞得苦不堪言。如果僅僅是因為孩子聽懂了並且考試中的基礎題型沒丟分或少丟分,並不能說明就掌握的不錯,那隻體現了知識點的記憶和淺層的理解運用,並不能應對綜合的題型。

    以數理化為例,定義、定理、定律及公式,是基礎知識點也是做題的工具。孩子是否能完整的敘述下來,不是死記硬背下來,而是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出來,如果沒理解透徹,孩子是講不出來的;定義定理定律等都包含的有關鍵詞,如果講述沒涉及到,也不能算掌握了;定義定理定律等也有其使用的前提假設,老師和家長問孩子,如果孩子答不出來也不能算掌握了;定義定理定律等都是前人研究的成果,都不是憑空而來,都有一定的證明過程,有的課堂上不太注重給學生演示推導過程,只通過例題講解的方式來展現含義,就導致孩子只是知其然,不能知其所以然,沒深刻理解也就不會有深刻印象。

    這些定義定理定律的記憶,並不比背1000個單詞來的輕鬆,雖然孩子們年齡都處在記憶黃金期,但沒有理解的記憶,都是短時記憶,只有理解了並定期重複才有可能轉化為長期記憶。記不住,又理解不透,做綜合題目當然就不知道該從大腦中調用哪個知識點了。

    不了解知識點的運用場景(缺少有效的練習)

    每個題目都有它考核的知識點,而這道題目就是知識點運用的場景。老師講解一個定理,通常例題做演示,但演示也就兩三道題,這遠遠不夠讓學生透徹理解。

    例題演示,也會讓學生產生錯覺,因為學生是在跟著老師的講解走,如果提前預習更會讓學生先入為主的認為“我懂了”,其實還是老師講了或者是自己提前看過解題過程和答案了。

    要讓老師在課堂上告訴學生某個知識點可能會出哪些題目,也是不現實的,所以家長發現老師布置大量的家庭作業,讓孩子回家練習。家長們更為難,一是沒時間,二是自己也不懂,所以家長又委託給了校外輔導機構。但不論哪裡的老師,基本都奔著幫學生解題而去,很少有老師啟發學生去解析題目內容和題目結構:題目有幾個關鍵詞、幾個限定前提、幾個可用條件、跟過去學過的哪個知識點可以發生聯繫,所以學生沒有構建起解讀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很多人在教孩子解題,但沒有教孩子解題的“術”,就是方法。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缺少有效的練習,做題方法的訓練和做題數量的訓練,都要達到相當的強度。都知道“萬變不離其宗”的道理,解題方法的訓練,就是要教會孩子撥開雲霧,抓住那個“宗”。做題數量的訓練,就是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每一場考試既是難度的PK也是速度的PK。

    學習的本質在於記憶,而記憶形成的機制就在於重複。對解題方法和解題數量都要進行一定強度的訓練,才談得上有效的重複。

    做題經驗沒有得到積累

    經驗積累一方面老師和家長要刻意培養孩子,另一方面學生要自己有反省總結的意識。

    老師和家長在輔導解題時,是啟發式引導孩子,設法讓孩子回憶起與題目有關的知識點及曾用過的解題方法,讓孩子腦海中主動建立起新題目與舊知識之間的關聯。先引導孩子自己去想,自己嘗試各種方法,這樣孩子解答完成是有成就感的。盡量避免直接告訴孩子答案,那樣對訓練孩子的思維沒有任何幫助。

    解答完成之後,要趁熱打鐵,引導孩子把自己的解題思路覆盤一遍。尤其把那些新題型、複雜題型,要求孩子把解題思路寫下來,怎麼一步步思考下來的,哪裡思考錯了,又怎麼糾正過來的,寫下來,才不會忘記。過一兩天,把這道題再拿出來做一遍,再總結,直到對某個題型和考核知識點熟練為止。

    學生要把自己的錯題本、好題本充分利用起來,所有的經驗教訓及時的記錄下來。

    除了做題經驗的積累,還要回顧課本章節的知識框架。本月學了幾章幾節,每節的一級二級三級標題是什麼,每節有幾個核心定義、幾個定理、幾個公式,典型代表題目……手寫一遍,整理成表格或者思維導圖,每週拿出來朗讀記憶,這樣孩子就提綱挈領的記住課本了。

    總結一下,孩子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錯很多時候也許是假象,如果不是假象,那就是在解題方法和解題數量上訓練強度不夠,還有就是不會總結經驗教訓,哪一塊缺乏就設法補強吧。

  • 3 # 辣沒味

    不知道你說的孩子是多大的孩子,我當前在教初三的孩子。

    馬上要中考的,比如說初三的數學綜合程度比較高一些大題會用到整個初中幾個大的章節的知識點。有時候孩子覺得自己的基礎知識沒問題,但是遇到綜合題就無從下手,實際上還是基礎沒有打扎實。

    所謂的打基礎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些簡單題,會做課本的一些概念會背並沒有這麼簡單。我們常說的舉一反三,就是從一個知識點要推廣開來,把它從正面出反面出換角度出,多種途徑來分析問題。反反覆覆徹底搞懂了之後才能說一個知識點過關了。

    有一個說法是一個知識點呢,要做大約100道不同類型的題,才能說這個知識點是真正的掌握了,所以說要靠大量的做題來積累和鞏固。因此簡單題會做綜合題做不出來,還是因為做的題太少了,見過的題型太少了,遇到稍微複雜點的題目,根本看都沒看過,當然無從下手。

    我們說反對題海戰術,說的是比如說同一類型的題反復做就像抄寫一樣的,沒有意義,但是題海戰術指的是要大量做不同類型的題目。做的題目多見識廣才能遇到題目,有思路有方法。

  • 4 # 陳州鬥文

    學習要安排一個簡單可行的計劃, 改善學習方法.同時也要適當參加學校的活動,全面發展.

    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多聽(聽課),多記(記重要的題型結構,記概念,記公式),多看(看書),多做(做作業),多問(不懂就問),多動手(做實驗),多復習,多總結.用記課堂筆記的方法集中上課注意力.

    其他時間中,一定要保證學習時間,保證各科的學習質量,不能偏科.

    每天要保證足夠的睡眠(8小時),保證學習效率.

    安排適當的自由時間用於與家人和朋友的交往及其他活動.

    通過不懈的努力,使成績一步一步的提高和穩固.對考試儘力, 考試時一定要心細,最後衝刺時,一定要平常心.考試結束後要認真總結,以便於以後更好的學習.

    眼下:放下包袱,平時:努力學習.考前:認真備戰,考試時:不言放棄,考後:平常心.切記!

    成功永遠來自於不懈的努力,成功永遠屬於勤奮的人.祝你成功

    2008-08-20 0

  • 5 # 俞老師數學培優

    不是特別清楚您孩子的具體情況,只能靠猜測了。

    您的孩子應該是小學五六年級吧。您覺得基礎還可以是因為書本上和課後練習都是偏基礎的,解題不用轉彎,只要知道公式解題還是比較容易的。

    但對於綜合性較強的應用題,最關鍵的是理解題目的意思,很少有因為計算不來,基本做不來的就是方程都列不出來。

    應用題大概有分數應用題,濃度問題,利潤問題時鐘問題,行程問題等等,題目比較多變。估計您孩子現在的情況是一道題目讓自己想能想到點什麼但做不出來,看了答案後自己會做了,之後碰到一道差不多的發現還是做不來。

    個人的建議是:其實他並沒有完全搞懂題目的邏輯,一類問題一類問題去攻克,比方說行程問題,那就挑幾道有代表性的行程問題一定要完全搞懂,一知半解沒用。

    可以請教學校的老師,上網課,線下家教等都可以,切記一定要自己先想想再去問,那樣效果可能會好一點。

  • 6 # Y願遇見你

    知識點懂了,做題卻不會的原因就是掌握不牢固。

    很多時候知識點聽懂了,只是表面上聽懂了,而並沒有理解真正的含義。

  • 7 # 沐子涵哦

    不會做題,說明兩點問題,第一就是相關的概念或者知識點沒有完全理解,第二就是做的題太少,沒有把該知識點掌握透徹,也就是說,對知識點的來龍去脈和基本應用沒有糅合在一塊。

    歸根到底的意思是,沒有完完全全的吃透這個知識點。所以,有必要對這一塊查漏補缺,深入學習,掌握要點,靈活運用。通過多做習題去全面理解。

  • 8 # 軒肉包

    第一,上課時聽到的能聽懂,那麼是不是還有沒聽到的。對知識一知半解,是導致做題不會的根本原因。

    第二,因為聽課時你都是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的,但不是自己掌握的知識點,因此做題時就會出現困難。簡而言之,就是對知識點掌握不夠扎實。

    舉個例子,如果一道題不會做,老師講過一遍後,重新做一遍,能否完全做對。如果能,那麼明天還能麼,後天呢?。

    聽懂了知識,但沒記住,或沒明白原理及應用。或者說只聽懂了淺層次的知識,沒有深入理解,所掌握的東西達不到應用的高度;其實題不在多在於精,一定要反復思考,認真總結。刷題也是輔助記憶的的一種方法。做的多了見得多了自然就強化記憶了。所以,知識點的掌握一定要系統且全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很貴的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