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信陵小司徒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初,由於劉備已經在益州站穩腳跟,所以孫權便是派人前往索要荊州的土地,可是劉備卻回覆道,等他得到涼州後,再行歸還,因此,孫權大怒之下,派遣呂蒙率軍兩萬直接發動對劉備統治區荊州的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的偷襲。

    由於孫權早有準備,所以兩萬大軍迅速集結完畢,開始向長沙等三郡進攻,面對東吳大軍壓境,長沙郡、桂陽郡不戰而降,只有零陵郡在郡守郝普的率領下堅守不降。

    此時,魯肅也率軍一萬餘人前往益陽一帶,時刻境界荊州南郡方向可能出現的關羽所部援軍,轉瞬之間,荊州地區,戰火雲集、陰雲密佈。

    很快,得到訊息的劉備集團荊州主將、董督荊州事的關羽一方面向益州的劉備稟報,一方面調動所屬荊州軍準備從江陵、公安進發,驅逐呂蒙、對陣魯肅!

    得到訊息的劉備也是勃然大怒,不顧自己剛剛奪取益州半年,根基尚且不穩的事實,立刻率領五萬大軍從速出川,進至公安,而後派遣關羽率軍三萬為前鋒軍隊,前往對陣魯肅,準備伺機開戰,奪回丟失的地盤。

    而關羽也是親自挑選五千精銳士卒,前往益陽,並且將益陽上游十多裡的淺水地帶全部堵住,並且放出話說,要夜裡涉水渡河,進攻魯肅!

    而題主所說的,關羽遇到甘寧不敢交戰,也正是在此時,這個記載出自於《三國志 吳書 甘寧傳》,是為:

    “後隨魯肅鎮益陽,拒關羽。羽號有三萬人,自擇選銳士五千人,投縣上流十餘裡淺瀨,雲欲夜涉渡。肅與諸將議。寧時有三百兵,乃曰:“可復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對之,保羽聞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肅便選千兵益寧,寧乃夜往。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營,今遂名此處為關羽瀨。”

    這段話的大意是,當魯肅得知關羽要來進攻自己時,也相當地重視,因此他召集諸將商議,當時甘寧跟隨魯肅在益陽,手下有三百人馬,於是他對魯肅建議,要是再給他五百人,他就敢率領八百人前去對陣關羽的五千人,而且保證關羽聽到他甘寧的咳嗽聲音,便是不敢渡河,渡河就會被他抓獲!魯肅一聽,當即給甘寧千餘人,於是甘寧便是前往對陣關羽!

    而這一次交戰的結果是,關羽聽聞甘寧到來後,的確沒有渡河,這就是所謂的甘寧嚇退關羽的由來,說實話,甘寧在東吳戰將裡也算是一號人物,不過如此誇大的說法,還是嚇退蜀漢第一名將關羽,那未免也太不現實了,為什麼呢?

    願意很簡單,有著兩個方面:

    首先:劉備此次東出公安,並不是真的要和孫權交戰,而是要利用軍事威壓逼迫孫權與自己講和,所以,在這樣的戰略指導下,雙方根本不可能真正的道兵相見,就算要動手,也是最後一刻才會大打出手。

    其次:如果關羽真的要從益陽渡河,進攻魯肅,他怎麼會傻到提前放出話去,這不是給敵人以準備嗎?而恰巧,甘寧率軍一到,關羽就退去了,這就說明,關羽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益陽顯示自己的軍事存在,以及自己可以威脅到益陽。

    因為憑藉關羽所部的兵力與關羽的能力,想要牽制住魯肅,不是難題,而他的目的,是牽制更多的吳軍,果然,不久後,得知魯肅這一線壓力驟增,呂蒙、潘璋等急忙率大軍前來益陽與魯肅匯合,所以,到這裡,關羽的戰略目的,達成了。

    那就是雙方軍隊聚集起來,避免自己一方兩線或者多線作戰,如果真要開戰,那就畢其功於一役!

    而也正是關羽做出的這種沒有進攻的姿態,也是向東吳孫權釋放了強烈的訊號,所以,雙方只能就此回到了談判解決問題上。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四月,原本雙方和談中佔據上風的劉備集團卻突然變成了劣勢,因為彼時,曹操已然拿下漢中地區,前鋒張郃甚至都已經威脅到了三巴之地。

    所以,當此之時,為了益州的安危,劉備不得不放低身段,將長沙郡、桂陽郡劃給孫權,而孫權也就此同意,選擇撤軍,這就足以說明,最起碼雙方已經達成了不交戰的共識,否則孫權完全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去進攻劉備,但是,他並沒有。

    因此,根據以上分析,不難發現,所謂的甘寧嚇退關羽,不過是關羽基於戰略提醒以及不直接交戰思想指導下的一次軍事威懾而已,只不過,這次威懾,成全了甘寧的名號而已。

  • 2 # Z先生說

    一、江湖名將

    三國雖是亂世,卻造就了一大批名將,所謂有什麼樣的歷史環境,便出現什麼樣的人才。關羽之所以被後世敬仰成為武聖,除了自身素質和獨特個性外,更要得益於三國這段特殊的歷史環境。因為三國就是一段極具“個性”的歷史時期,自然召喚有個性的人,關羽由此應運而生。

    而今天要說的這位名將也是如此,他便是東吳的“江湖名將”甘寧。之所以說甘寧是江湖名將,是因為在三國時期很少有將領擁有江湖綽號,哪怕如關羽,但甘寧卻被老早就有了個江湖綽號,叫:錦帆賊。

    這是因為甘寧在少年時,便大有“梁山好漢”的做派,聚攏起一彪人馬橫行四方。只要給甘寧面子,那麼甘寧便會替你“行俠仗義”,如果敢輕慢他,那對不起,哪怕是地方官吏,照殺不誤,故而《三國志》中,給了此刻的甘寧八個字的評價:輕俠殺人,藏舍亡命!

    這不是“梁山好漢”的做派是啥?但甘寧牛就牛在,他不僅只喜歡爽快的“江湖生涯”,還喜歡讀書,所以當他二十多歲時,便意識到了這樣的“好漢生活”不是真正的大丈夫所為。故而橫行江湖的好漢錦帆賊隱去,一位橫行三國的“鬥將”,橫空出現了。

    公元194年益州劉焉病逝,甘寧反叛出益州歸順了劉表。但劉表也容不下甘寧,因為劉表之所以統治荊州,就是因他跟荊州豪強勢力聯了手。而甘寧雖立志當大丈夫,可身上的江湖氣十分重,兩方氣質就不一樣。

    且劉表也早已失去了銳意進取的心,甘寧很快便發現了這點,所以甘寧就依靠了黃祖。但依然是悲劇,因為黃祖他就出身於荊州黃門,代表著豪強勢力,豈能看中江湖習氣濃重的甘寧,哪怕甘寧打敗了孫權。

    故而最終甘寧選擇了歸順孫權,一下子孫權的手下因甘寧的到來,而出現了兩派,一派是以呂蒙為首的,力挺甘寧,須知呂蒙就曾經是甘寧類的人物,自然喜歡甘寧,於是對孫權道:天下未定,鬥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

    而張昭卻認為甘寧素質太差,不堪重用。好在孫權比較欣賞甘寧,所以甘寧終於尋到了一個滿意的平臺!甘寧很快便展現出其驚人才華,從此橫行三國。

    二、關羽不敢爭鋒

    公元213年,曹操攻打濡須口,孫權親征,給了甘寧三千人馬當先鋒,結果甘寧親選出一百兵士組成“敢死隊”,來了個夜襲曹營,如旋風一樣在曹營內橫衝直撞,無人敢擋,然後全身而退,無一損傷,喜得孫權大叫:曹操有張遼,我有甘興霸。

    用甘寧對張遼,這個評價對甘寧來言,幾乎算頂天了,因為對於孫權來言,張遼恐怕是他見過的最猛的大將,差點活捉了他。但對於甘寧來言,張遼算啥?他要向最牛的名將關羽發起挑戰。

    關羽在三國中的地位誰都清楚,以至於許多名將一聽關羽的名字都心裡打鼓,就更不要說,敢小看關羽了,但甘寧卻豪言道:“關羽算啥?我咳嗽一聲,就嚇得他不敢渡河!”

    此事是發生在公元215年時,關羽進攻魯肅鎮守的益陽,當時東吳方面得到一個恐怖訊息,說,關羽要親帶五千兵馬自淺水處渡河。急得魯肅立刻跟眾位將領商討怎麼辦?其實這哪裡是商討,因為道理很簡單,關羽渡河你就阻擊。

    三、死後成“神”

    隨著三國時代的結束,許多三國名將由於功勳卓著,都漸漸成了神,其實最牛的依然是關羽,直至武聖封號。那麼甘寧呢?

    甘寧的成神之路,也很順暢,在宋朝時(宣和五年),宋徽宗便追封甘寧為武惠王,從此開始享受“神的待遇”,到了南宋初年,甘寧再進一步被封為:武惠昭毅王,跟著就又被追封為了“昭毅武惠遺愛靈顯王”。

    顯然甘寧死後成神,是在兩宋之交時,尤其是南宋。之所以發生這種情況,其實依然是歷史環境造就的。畢竟南宋的主要地盤都在長江以南,這時候當年東吳的名將們,自然就會格外被重視了。

    但無論怎樣,甘寧死後成神,是完全擔當得起的,甘寧以“江湖豪氣”為底蘊,一生敢於亮劍,生前橫行三國,死後成神名至實歸!

  • 3 # money-maker154823023

    以東吳這些水軍將領的武功,能打得過關羽嗎?笑話了,他們的馬上功夫能在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下面,當二流武將的都不多,要真有能耐,當初關雲長單刀赴會,劉備取孫尚香時,怎麼都不敢動手,直接殺了就少了對手,趙雲當初扮家將去東吳,看到子龍將軍手裡的寶劍,哪個敢動,要放到曹營,大將軍下馬步戰有多危險?

  • 4 # 完美有多美AI

    關羽怕的不是甘寧,是魯肅。單刀赴會的也是魯肅,把關羽懟的啞口無言,像極了老師責罵學生,所以關羽對魯肅是又敬又怕。

  • 5 # 緣去緣來68

    武力也有相剋,關羽面對用畫戟高手,明顯被壓制,呂布,典韋就令關羽心虛,而東吳甘寧也使雙戟,關羽刀沉,畫戟高手只要以一戟導開大刀,另一支戟就可隨心展開攻擊,就算關羽抽刀夠快,也夠累趴。因此關羽忌憚甘寧也屬正常

  • 6 # 趣談唐宋元明清

    事件回顧

    當時的歷史情況是這個樣子的,甘寧不是自己一個人來的,除非甘寧感覺自己腦子鏽掉了。

    甘寧來了,可是甘寧後面還跟著一萬大軍呢,與此同時,關羽似乎處在一個腹背受敵的狀態,如果這個時候貿然出擊的話,八成自己會有生命危險。

    我們總是說關羽的脾氣比較傲,可是脾氣傲並不代表著人家沒腦子,以少勝多是可以的,可是如果以少打多的同時,兩方向都有敵人的話,那這場仗就不能打,而且跑得越快越好。

    關羽當時率領的部隊不多,也只有千八百人,而甘寧這邊也不多,也只有千八百人。當甘寧率領的部隊狙擊關羽的時候,關羽聽到直接就把城門給關閉了,不再進行戰鬥。

    為什麼呢?因為魯肅在距離這個地方不遠,只有十幾裡的地方有著一萬人。這場仗怎麼打?只要關羽敢打,魯肅肯定就過來,折騰來折騰去可能就沒了。

  • 7 # 不沉的經遠

    關羽可不是怕甘寧,而是魯肅這邊還有1萬多人呢,他只有5千人,自然不會輕易冒險。

    這樣一來,關羽勢必會遭到甘寧和魯肅兩路人馬的夾擊,渡河作戰本身就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萬一水流有變就可能會失敗,而且吳軍又有兵力優勢,關羽自然不會輕易冒險。

  • 8 # 靜而能守正

    巔峰時期的關羽和巔峰時期的甘寧,廝殺誰優誰劣很難說,至少不會怕。老朽的關羽對上壯年的甘寧,戲劇的一幕出現了,一直感情用事的關老爺特別理智。若夫主將不可親出殺敵,那麼至少關羽認為手下無一人是甘寧敵手。怕或許不怕,至少認為得不償失,8000對500都得不償失,我想還是怕。

    當時整個東吳,能讓關羽忌憚的只有呂蒙,呂蒙的確能讓關羽如鯁在喉。甘寧更多的是充當殺人的利器。

  • 9 # 肉郎阿漆

    對岸有軍隊駐守後。你渡河一半後,甘寧肯定出擊,關羽就算取勝也損失慘重,關羽不是傻子,他是去爭取更多的領地,而不是冒這種險消耗自己的實力

  • 10 # 鯤抓封D資大息奇貴族

    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不是在正經八百講歷史。

    過去編小說故事的人都是一些打把式賣藝的人,就像現在的相聲一樣,依靠那張嘴混碗飯吃的苦命人。這些人為了更吸引一些顧客,那嘴就像長了梨花似的,常常使用一些開合拉伸的筆法。至於前後往往會出一些小矛盾他們可也不管了。而顧客呢,一是來聽他們說書的人大多數是文化程度並不高的人,不會在意這些細節矛盾,二呢,他們當時就是聽個樂子,為了辨別真相卻放下樂子得不償失罷了。

    於是,這些前後矛盾的小細節保留至今很正常了。

    單就關羽與甘寧,羅貫中有時候為了表現為了突出他當時想某些事情的人物(甘寧)時,常常會拉別人墊背當陪襯。至於以前描寫如何描寫關羽英雄英勇的以不太嫁兼顧了。

    這是唯一的真相。

    其他的回答答案,很搞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釣草魚怎樣調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