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列甲陳兵

    為什麼我們想往大唐盛世而不是當時疆域最大的元朝?我有如下理解:

    1.中國雖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一直強調民族團結和睦,但是不可否認中華文化,漢文化是佔統治地位的。很多人也只瞭解漢文化。唐朝的統治者雖然有外族血統,但是他們當時已經融入了漢文化,所以後來的漢族人都承認李唐王朝是自己的先人,是同血的。愛國主義是對本民族最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是溶在血液裡面的。

    2.唐朝的建立國家由亂到治,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人民相對安居樂業,國力強盛,萬國來朝。

    3.唐朝的統治時間比較長,給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特別是詩歌散文都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度。李杜詩篇萬口傳,後人自然崇拜大唐盛世。

    4.元朝的統治者是少數民族,而且他們沒有主動融入漢文化,而是打擊漢族人,排擠漢文化。漢族人自然不會想往元朝了。

    5.在元朝的統治下極大的破壞了生產力,特別是北方,赤地千里,民不聊生。這才有了明朝初期的大移民,才有了著名的山西洪洞縣大槐樹。據說中國北方大約有兩億人先祖是大槐樹的。去年我也回爺爺的老家尋根,才知道祖上也是來自大槐樹。爺爺是第20代,我就是第22代了。以前聽別人說洪洞縣裡無好人,還笑笑,今後再也不願意聽到這句話了。

    元朝打下來的疆域雖然大,但大都沒有佔住。野蠻很難戰勝文明,元朝也就很快滅亡了。因此只有人想往大唐盛世,而不會想往遊牧部落統治中原大地的年代。

  • 2 # 星星愛小星星

    1.元朝的文化和漢族文化沒有完全融合好。

    2.元朝的時間太短,如果再多個100年就不一樣了。

    純屬個人關點

  • 3 # 坐古談今

    這也僅是一部分人嚮往,更多的人是嚮往宋朝和晚明,其實這個問題有可以好好說的內容。

    首先,喜歡漢唐多於元朝乃人之常情。

    作為中中國人口最多的民族,喜歡漢唐宋明多於元朝很正常。僅以名字來說就不好記,有的人給孩子起名字喜歡用生僻字,這樣的父母首先就違反人之常情。難記就難以被提及,難以被提及就沒有知名度。

    因為漢人人多,誰都喜歡自己的祖先被誇耀,所以,元朝作為少數民族政權被有意識忽略是很正常的人的態度。普通人並非歷史學家,你不可能要求歷史工作者的客觀理性去要求普通者,只要不去做壞事兒例如散佈謠言、不做噴子就可以。

    其次,元朝的宣傳比較少,造成大部分人對其知之甚少。知道得少自然不願意承認不足,所以,也就更不會去了解。

    元朝和蒙古帝國之間是有界限的,但我們更多的人似乎只知道成吉思汗和元順帝,對於元朝的創始人忽必烈都很少被提及。這是我們歷史從業者的錯誤。

    再次,關於元朝的謠言太多,造成人們對其有逆反心理。

    例如到了六十活埋、幾家共用一把菜刀、初夜權等等謠言的傳播,是在極端民族主義在網路世界催發下大行其道,由此導致更多的不明真相且不願意自我探求真相(只願意聽別人說,自己在轉述給別人裝大尾巴狼)的人願意接受謠言。

    最後,疆域大不大其實並非大部分人最看重的,北宋小,其擁護者更不在少數。

    疆域大小對於歷史來說其實並不關鍵,關鍵在於你是否切實進行過治理。那裡的人民是否受到朝廷雨露,如果沒有,那個地方的人也不會以你為尊。

    另外,疆域大小與被嚮往還與人們的情結有關,有的人就喜歡宋朝,說宋朝文人地位高。

    宋朝值得誇耀嗎?一點兒也不,一個沒有肩膀的朝代而已,雖然創造了所謂的經濟傳奇、文化巔峰。但前者仍然是二八原則去決定作用;後者背後的繁榮是以多少文人的哀鳴奠定的?蘇軾、王安石、司馬光、陸游、辛棄疾等文人的痛苦,恐怕不比其他朝代少,甚至更多。漢唐的文人的悲苦只是物質的,但宋朝屬於天天吃著肉喝著酒內心卻在流淚。

    所以,疆域大當然是好,而且當然是韓信用兵多多益善。但一個疆域大小不足以被人們崇拜,裡面的思想情結還很多。

    綜上所述,元朝對於絕大部分人都是新鮮的中國朝代,這裡面有可以克服的原因也有不可以克服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元朝的歷史在我生命的最後二三十年裡,其受追捧度依然不會超過漢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希臘能夠在希波戰爭中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