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付88
-
2 # 理財迦
朋友們好,咱老百姓投資理財當然是要穩字當頭。但是投資理財這個,
首先,20萬存款,穩定優先的前提下理財,要優選,匹配的產品,組合投資有更有利於分散風險:
2, PR一級,PR二級,極低風險低風險活期定期理財。這類理財產品期限多在一年內,有些還可以定期開放,長期滾動,省心省力便於銜接,是穩健型投資人理財產品的主力品種之一。
3,其他類:存款,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網際網路存款,銀保理財(非連結類)國債等等。
小結:以上這些產品,穩字當頭,非常適合穩健理財。
其次,來分享,一個20萬存款,低風險理財增值方案:
1,網際網路存款,5年期10萬元。
2,穩健債基,5萬元,定投年化預期5%~6.5%。
綜上所述:
20萬存款,想要穩字優先投資理財,優選產品,合理組合投資,整個投資更穩,而且有利於保持增值,財富滾雪球。
-
3 # 靜雨境
在這個年紀,能存下20萬本金很不容易,說明你的價值觀很有前瞻性,不是為了以後的穩定生活,就是為創業做準備,這筆錢是具有使命感的。
理財的課程有很多,穩健的不外乎就是國債、貨幣基金、大額存單等等,然後也會有很多按比例的資產配置方案,比如20%的用於投資股票,30%買混合基金,剩餘的買貨幣基金等等。
也有提到,買套房,三線以下城市,交個首付的是夠的,剩餘的慢慢還貸,等房價上漲。
這些都是在過去十年積累下來的經驗,所總結出來的,可以為未來的理財計劃做參考,但每個人的生活狀態都不盡相同,這個錢自己一定要有個規劃。
經驗主義只會劃分短期、長期,不會去考慮外部的經濟波動,也不會去管你用錢的節點,我們看到很多基金賺錢,漲2~3倍,但他們持有的週期,有的都十幾年了,返回去看,發展增長最快的也就近幾年,如果你著急用錢,選擇在2年前賣掉了,說不定都是賠的。
目前國家的經濟是需要流動性,前期發行的太多貨幣都沉澱到資產中了,短期內持有現金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擁有現金可以放開那些理財產品的限制,有更多的選擇。
比如投資自己,多出去走走,開開眼界,或快速提高專業能力,這些投資都是隻會漲不會跌的。
-
4 # 侯哥財經
2019年整體投資環境依然不容樂觀,尤其美聯儲依舊會存在兩次加息,同時國內經濟增速也存在放緩的趨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今年整體理財依舊要偏謹慎。
具體到題主的實際情況,30歲,單身,中等收入,有房,所以沒有買房的壓力,但是從年齡層面到了適婚的年齡,未來2-3年有可能會需要一大筆錢的支出,因而投資期限也不宜過長,在穩定優先的情況下還需要保持一定的資金流動性。具體而言:
可以拿5成的資金配置貨幣市場基金,要知道貨幣市場基金作為一種固定收益型別的基金,一方面比銀行定期存款的收益要高很多,另一方面也可以隨時支取,完全可以確保流動性,非常適合題主這種型別的投資者。至於目前貨幣市場基金,餘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只有2.6%左右,相對而言微信旗下的理財通年化收益率在3%以上,所以可以優先選擇理財通,這樣拿出10萬投資,一年可以獲得3000元以上的收益。
其次可以拿出3成的資金配置銀行的債券型基金,就拿2018年來說,收益排名前10的基金都是債券型基金,最高的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在股市低迷,貨幣有寬鬆的跡象下,債券依舊會在2019年大放異彩。投資2-3年左右的債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普遍可以達到4%左右,這樣6萬元的債券型基金,一年可以獲利2400元。
最後拿出2成的資金配置一點黃金資產作為避險,對於2019年來說,在美聯儲加息的背景下,全球經濟依舊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而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可以適當配置當做避險需求,說不定可以有意外之喜。
-
5 # A亞特斯
作為一個有家庭的過來人,我從自身的投資經歷給你一點意見。看到太多走彎路的人了,希望自己的一點經驗,可以分享出來,讓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夠在有餘力的時候早點做好準備。
文章沒有理財的操作指引,只是理財的觀念分享。而我的觀點是先做好保障,然後再考慮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只有自己的命還在,你才能拿到未來資產有一句話很貼切的話,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人生最可悲的是什麼?就是人在天堂,錢在銀行,老婆在別人床。
如果自己的命都沒了,你覺得理財還有意義嗎?你現在單身也許還感覺不到家庭對於你的意義,對父母的照顧也許也不是很迫切。可你一旦成家,你就會感覺到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這種責任,是很重的。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只有你成了家以後你才會深深的感受到。所以我建議任何的理財的第一種產品應該是保險。
雖然保險營銷員有很多“營銷”手段,但是保險這種產品是任何人都必備的,因為可以賣斷風險。富豪看上去會投很多各種賺錢的產品,但他們不會告訴你,他們一定會有保險,而且金額不會小,因為保險的槓桿作用能幫助我們降低很多風險。
我身邊也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在北京工作的朋友,IT行業,年收入超過50萬,但是家裡有一個患了癌症的哥哥,有社保,沒保險,癌症做了手術然後又復發,家裡房子也賣了,錢也借了,現在再次復發,只能求助輕鬆籌。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你出了問題以後,是沒辦法買保險的,你就只能靠變賣資產,借錢去維持自己的生命。
家庭破碎,弟弟成家了,也已經無力支援。能活多久,都是未知數。
很多人說,我買不起保險啊,而且不出事,那保險的錢不是白給了?真是絕大部分人的想法,因為賺的都是辛苦錢,我也理解。但是一年幾百塊的保險費你給不起,那就承受發病的一年幾十萬的費用。風險是什麼,風險就是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一出現讓你損失巨大的小概率事件。
誰能夠預測、判斷坐個公交車會死?如果你是亡者是家裡的經濟支柱,這個家庭就馬上要面臨重大的變故了。公交車墜江,這絕對是小概率事件了吧,但是對於車上的乘客來說,有多少人想過會這樣離開啊。
但是,如果你買了意外險,也許家裡還能得到一筆賠償,這對於收入一般的家庭來說,這絕對一個重要的保障。不一定能夠讓這個家庭安度餘生,但絕對可以做好過渡。
買不起長期險,可以買短期險,年輕人的短期險,一年也就幾百塊錢,有的還保證續保的,就算你出了事,還是可以買。一年幾百塊,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能拿得出來,給自己買個保險,就是給你的家庭,你愛的人一個最基本的保障啊。
我個人建議是先買重疾,然後是醫療險,然後是意外險,具體的產品就不推薦了,大家可以看看支付寶或微信裡面的短期險,產品都還不錯。如果有意願瞭解多一點的朋友可以評論留言,我可以將自己的經歷分享給你。
誰理財不想越高收益越好,最好一夜暴富,但說真的,這種機會為什麼會到你手上呢?你看中的是他們的利息,他們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所以理財,應該先弄清楚的是自己的風險偏好,就是搞清楚你能夠承受的風險是多少。比如你1萬塊,如果出現虧損,虧損多少比例你可以接受?
不可以接受虧損的,那你就買餘額寶和固定收益類產品;能夠承受10%以內虧損的,那你可以考慮買債券基金和基金組合;能夠承受10%以上虧損的,那你就可以選擇股票基金,有錢的朋友可以看看信託、私募;能夠承受本金全部損失的,那你可以玩玩期貨、外匯了。
上面是銀行的一個關於基金產品風險等級的分類圖,各位投資者可以對號入座,自己瞭解一下。
當你對自己的風險偏好有認識以後,你再去選擇理財產品就一般不會錯。你明明是餘額寶的適格客戶,但卻要根據冠軍排行榜買股票基金,那今年你大概率就要承受超過16%的虧損了。
今年前3季度,公募基金的平均業績已經出來了,股票型基金平均虧損16.09%,混合型基金平均虧損8.26%。而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則依然保持正收益,平均收益分別是2.85%和2.81%。
截止12月17日,定開債基(除分級、短期理財基金)則取得4.79%的平均收益,而細化的定開純債型基金以4.98%的平均收益位居榜首。所以債券基金收益中長期收益也不差,但風險也不高。而風險偏好低的朋友,就不要上股票基金這條船了。
在搞清楚自己的風險偏好以後,你就可以選擇具體的理財產品了。今年資管新規出來以後,現在寫在合同中保本的產品是越來越少的了,但還是有,比如銀行以前發行的保本理財產品,券商的收益憑證等等,但是未來估計還是會被消滅。
雖然曾經有3只基金出現過3天的虧損,但是比例都很低,1萬塊也就虧個2-3毛錢,但實際上風險還是很低的。
也就是說,貨幣基金合同上是不保本的,而且確實有可能出現虧損,但是99.99%的概率是保本的,而且是正收益,因為投資範圍已經限定在了低風險的資產類別當中。
因此在債券基金也會出現虧損的年份,只是虧損的幅度會低一些,出現的次數比較少。比如個人比較喜歡的易方達穩健收益,在12年中,2011年就出現過負收益,虧損了4.2%,其餘年份都是正收益。
所以,選擇理財產品,通過投資範圍瞭解產品的風險,然後在對比產品的收益率,選擇合適自己的理財產品,並不是一件難的事情。保持開放的心態,積累自己的理財經驗,理財並不是一件難的事,除非你是想親力親為,成為專家。
-
6 # 無趣還是有趣
根據題主描述,老家已經有了兩套房而且是在成都,那就不用考慮買房了。那麼從穩健的角度講,你應該有如下的資產配置。
1、存餘額寶,這個是很安全的,每天還是有好幾塊的利息了,存餘額寶肯定好使。但是有個兩三萬平時夠用就行。
2、配置貨幣基金,當下一般的貨幣基金年化收益也有4%左右了,而且只要國家金融體系不崩塌就不會有風險,當然如果金融體系有大風險了,你錢拿手裡也不值錢了。而且你每月工資的剩餘也可以拿出百分之三十左右用於繼續購買貨幣基金。
3、銀行理財產品購買, 現如今銀行的不少長期理財產品年化收益也能有5%-6%左右,而且風險相對較小,也是可以考慮的。大概配置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資金,包括你每月工資剩餘也可以按照這個比例存入。
4、債券類基金,這一類屬於中低風險的投資,總體來說收益率在5%-8%左右,相對安全而且可以做到資產保值五初步的升值效果,但是你得做好長期持有的準備。每月工資剩餘的百分之二十可以用於此類資產的配置。
5、股票債券混合型基金,現在此類基金裡面收益好的應該能到10%-15%左右,由於此類基金有一定風險,風險為中等程度。配置時不用配置過多,同時每月收入剩餘的百分之十五也可以繼續購入此類品種。
6、當前a股處於歷史上的一個相對底部,你可以選擇購入好的指數型基金,數年之後收益肯定會讓你比較滿意。此種方式按照百分之十五的比例進行投資。工資餘額也是如此。
按照以上資產配置,既可獲得穩定的收益,也可以搏一搏高收益,而且從長遠來看,後面幾種方式收益率絕對是非常可觀的!
-
7 # 風清a月影
首先國債,利息高,但一般定時發行,發行量有限,不一定買的到,缺點期限長,不靈活。
銀行定期存款,穩定,無風險,缺點是抵不了通脹,但還最穩妥的。
理財產品,不建議購買,本身就有一定的風險,眼下的環境,高於4.5~5%的就要慎重了,其實四大行三年定期也到了3.6%左右,但保險。至於p2p這些根本不用去考慮,大部份跟非法集資差不多。
二十萬不建議所謂″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的說法,存銀行都算″大額存單"了,銀行還會給一些優惠,所以存銀行吧,安全穩妥,和理財產品的差距不大,差距大了的風險大,也不是你能有足夠專業知識去了解的。
-
8 # 股市話交易
題主有固定收入,那麼存款20萬應該是屬於短期暫時閒置資金,強調存款20萬是想收益大於銀行。
我們都知道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要穩定優先必定會失去收益率,這世界本來就沒有又安全又賺錢的事。穩定優先的可以考慮債券、黃金、寬基指數這些,這幾類相對風險較小的。
-
9 # 番茄君剪影
廢話不多說,每個人的經濟狀況又不太相同,看你條件還不錯。二十萬可以可以分四部分:
第一、生活的基本保障,拿出一小部分錢,用來配置保險。這是最基本的保障,包括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人壽險等,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投保金額。
第四、剩下的錢,可以考慮銀行理財產品。如果您預計短期用不到這筆錢,可以考慮買中長期的銀行理財產品;如果您預計短期有可能會用到這筆錢,就可以考慮買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無論你手中有多少錢,大家理財投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風險,因為理財投資除了賺錢之外,更重要的是,保住本金就是贏哦!
-
10 # 獨孤求財先森
廣義上的理財規劃包括風險與保障規劃、投資規劃、現金規劃等八大規劃,由於題主只有30來歲,單身,目前年收入25萬,收入還是有較高的成長性的,追求穩定優先,意味著絕大部分資金投入要安全穩健,下面我們就簡單分析一下這三大規劃。簡單起見,我們可以用標準普爾家庭資產分配象限圖來做參考:
如果參照這個方法,意味著我們可以如下操作:
日常消費及應急資金預留10%,即2萬左右。這部分資金可以選擇存進餘額寶或理財通,以貨幣基金來代替,既保證流動性,也能繼續增值。
穩健投資的比例控制在40%-50%,即8萬-10萬左右。穩健投資可以選擇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基金和可轉債基金這類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
這樣操作一來防止人身風險造成收入損失,二來也能讓大部分資金保持在低風險和中低風險,但是也能搏取一部分較高收益,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回覆列表
真的是,看到這樣的問題,這樣的回答,當事人聽的雲裡霧裡的,我就不搞虛的,聽不懂的話語啦,首先理請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月收入2萬,不算房貸的情況下,每個月現金流2萬元,分三個賬戶,一個生活,一個投資,一個保險,1.生活就不說啦,開源節流就好,不要交智商稅,商家的打折促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就算再便宜都沒價值,一塊錢都別花.再說說3. 保險。首先強調的是保險對於一個家庭的重要性,很多中國家庭並沒有這方面的認知,一家之主,絕對要上保險,一分錢都不能省,可以在支付寶,相互寶的基礎上,完善保險內容,做到小資金敲動大資金,解決後顧之憂。最後就是投資,首先穩定這個詞就不對,什麼叫穩定,在我的認知範圍內,穩定就是不思進取,祈求上天掉餡餅,國家意志裡都在一點一點讓老百姓明白投資有風險,只有學習,才能規避風險,你只能掙屬於自己認知以內的錢,就算你現在掙了大錢,你憑運氣掙得錢,也會憑實力虧掉,別看這些網路,講的頭頭是到,都是照本宣科,有幾個是真正理解金錢的執行邏輯,行業的底層思維,操作起來,一個個抓瞎,趁年輕多幹點有風險的事,但是也不是乾沒有底氣的事,看他們說,國債逆回購,債券,什麼穩定,我都不想說話,一點核心都沒有,國債逆回購,只有過年,金融市場缺錢的時候才能買,那就是撿錢,可轉債打新,多找親戚朋友,開賬戶,打到了,一個月1.2千收入很輕鬆,然後就是買基金,別人推薦你的基金,都別買,自己選,上網學,什麼4433法,基金經理長期業績,基金經理從業時間,基金經理控制回撤能力啊,持倉了哪些公司啊,公司估值高低,發展前景啊,有沒有與國家十四五規劃相符合啊,瞭解每個行業的底層邏輯,全球面臨的三大問題,人口老齡化,全球氣候變暖,人工智慧,,人老了要吃藥,所以醫藥最容易出大牛市,為什麼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就是為了實現彎道超車,我們傳統汽車發展的晚,必須革新,發展新能源,引進特斯拉,讓別人掙我們中國的錢,不就是想讓中國擁有完全的生產鏈,中國又是綠色發展為重點,那麼多重工業停產,就是要綠水青山,這些都是國家意志,再說人工智慧,這是一次科技革命,意味著我們將進去全新的時代,未來不是普通人努力就能改變命運的世界啦,強者恆強,科技代替生產力將越來越趨勢化,那些靠出賣自己時間單價過生活的人,將越來越窮,只有將時間單價提升,提升核心,賣給更多的人才是思維改革的人,擁有多元思維。有人說,買股票,股票市場是分分鐘鍾就可以把你我秒掉的地方,沒有成熟的心智,深層的底層邏輯的人,都是韭菜,尋找一直有高成長趨勢基金,一直買入,一直持有,一直富有,前提是必須是未來2年不用的錢,這樣心裡面臨回撤才不會慌,就說到這裡吧,我就是那個靠理財買了一套房子的26歲好學小夥,有空一起聊聊。互相進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