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豬的碎碎念
-
2 # 獵人故事
古代皇帝大都迷信風水,總以為選了一塊風水寶地後,自己九泉之下也能接著做皇帝,因此非常關心陵墓的建造。
相傳順治皇帝到河北遵化一帶打獵時,被眼前的一片青山秀水所震撼,當即傳旨,“此山,王氣蔥鬱可為朕壽宮”。這便有了規模龐大,氣勢恢巨集的清東陵。 除了順治之外,乾隆、慈禧都在這裡躺的好好的。直到有一天夜裡,清東陵突然闖進來一群稀稀拉拉的北洋軍。
來到裕陵的孫殿英發現,經過守陵兵丁的監守自盜,陵寢地面上的陳設珍品已經所剩無幾,剩下的惟有深埋於地下的地宮。然而,近在咫尺的地宮在匪兵們看來卻是遙不可及。因為他們面臨一道難題:如何找到地宮入口順利地進入地宮呢?
最後孫殿英在附近的一個村子裡面,找到一位老者,他是守陵人的後代,在威逼之下,這個老者告訴他地宮的入口就在琉璃影壁下線正中地方,刨下去就會到達地宮的入口處。孫殿英的盜墓部隊最終找到了地宮入口。
匪兵們首先進入的是一段二三十米長的斜坡,那是為運送棺槨進入地宮而留下的甬道。在黑森森的斜坡甬道,匪兵們摸索著前進,精神高度緊張。裡面是一堵大牆擋住了,這堵牆就是最後一道金鋼牆了,這個金鋼牆非常非常厚,把它掏空之後打通。
往下一看是空空的這麼一個空間,他們就跳下來。但是這裡面是有很深的積水的,所以他們是趟水前進的。由於地宮的石門只能從外面關閉,所以地宮的建造者很聰明的用一根繩子拴住頂門的自來石,隨著石門的慢慢關閉,小心牽引。最後,將頂門石卡在石門背面卡槽上。
孫殿英首先用炸藥炸開了慈禧的定東陵,已經窮瘋的官兵們將琳琅滿目的金銀珠寶一搶而空。為了防止士兵們私藏珠寶,孫殿英下令:藏私者殺無赦!就這樣,慈禧的陵墓被洗劫一空,連屍骸也被丟擲棺外。
在他們尋找、爭搶珠寶的過程中,這些名人字畫和書籍全部被棄於汙泥之中,毀於一旦。之後孫殿英本來打算將康熙的景陵也一併盜掘,可發現墓中有黃水不斷流出,達到二尺有餘,他心生忌憚,這才沒有動手。
經過七天七夜的瘋狂盜掘,孫殿英從清東陵中盜取的財寶裝了滿滿29車,揚長而去。他走之後,聞聲而來的小軍閥和附近民眾也都進入陵墓之中,將孫殿英遺落下的財寶再次洗劫,直到空無一物。曾經風光無限的皇家陵園在幾番周折之後簡直成了“亂墳崗”。
當時居住在天津的溥儀急忙聯絡皇室宗親和那些清朝遺臣,在商議之後派人前往東陵善後,直到8月31日,乾隆和慈禧的遺體才得以再度安葬。
社會各界都紛紛致電國民政府,要求追繳清東陵文物、徹查凶手。在這樣強大的輿論面前,國民政府也擺出一副“徹查到底、絕不姑息”的姿態,派遣一批專業人士進行調查,很快就查到孫殿英的頭上。
蔣介石、何應欽、戴笠、宋子文、孔祥熙等人都得到了孫殿英的好處,甚至連宋美齡也得到孫殿英“孝敬”的兩件寶物,而閻錫山更是直接拿到孫殿英送來的一批黃金。
都說“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很快,這件事就被平息了,連已經被拘押的譚文江也被釋放。國民政府的所作所為遭到社會各界的強烈譴責,為了息事寧人,閻錫山又下令將譚文江收監,可孫殿英又拿出清東陵的財物四處打點,結果,事情又沒有了下文。
1948年10月,孫殿英病死於戰犯收留所,這也算是對他的一種懲罰吧,可惜,那些被他盜掘的文物卻損毀嚴重,相當大一部分流失海外,成了中國文物寶藏中的遺珠。
-
3 # 生活小眼睛
相信今天的人們,一說起清東陵被盜,腦海裡就會浮起孫殿英這個人物,這些我們都能夠通過書籍,影視等作品瞭解到,是一個叫孫殿英的軍閥盜掘了皇陵,因此,孫殿英也留下了東陵大盜的萬事惡名。
針對這一情況,孫殿英向自己的頂頭上司發出一系列報告檔案,解釋了這批珍寶的來龍去脈,當時在國民革命軍沒有到來之際,東陵地區,土匪強盜活動頻繁,其中以馬福田勢力為最大。孫殿英報告中所述的馬福田究竟是什麼來頭?是否真的有偷盜之舉呢?
由於當時清東陵被盜案情況複雜,土匪盜墓的可能性確實很大。孫殿英的報告立即發揮了作用,與此同時,被逮捕的譚溫江也一直否認自己參與過盜墓,關於珍Bora源,譚溫江解釋,是從土匪那兒繳獲的,因為查無實據,案件的審訊一時陷入僵局。
然而,事情並未就此結束。在一艘駛向青島的輪船上,青島警察廳抓獲了兩名逃兵,並從他們身上搜出了36顆珍珠,經過審訊,兩個逃兵承認是國民革命軍12軍的士兵,並且參與了清東陵盜墓,人們把目光再次指向孫殿英。
南京國民政府迫於輿論壓力,開始催促閻錫山儘快破案。社會各界人士也都翹首以盼,期望早日查明真相,給大家一個交代,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如此備受關注的案件卻一拖再拖,遲遲不見下文。一直到了1929年4月底,也就是清東陵被盜將近一年之後才開始預審,經過匆匆一個半月的審理之後,宣佈了預審結果:東陵盜案系遵化駐軍勾結守陵官員,盜墓分贓,然而遵化駐軍卻沒有說明是哪一支部隊,幕後主使究竟是譚溫江還是孫殿英?判決模糊不清,含糊其辭。
不過,當年調查清東陵被盜案國民政府接收委員會主任曾經收到報告:當時盜墓部隊挖掘時,曾經有人看見有兩名白鬍子工兵在現場,工兵之中,怎麼可能有這麼大歲數的,所以就懷疑這兩個人可能是當時修建皇陵的工人,現在我們分析這種情況是極有可能的,因為按照古代的制度,清東陵附近周圍幾個村莊住著的都是守陵人的後代,盜墓的部隊,很可能找到了這些瞭解內情的人。
當時的情況究竟如何,已經無法知道。清東陵終於在盜匪的貪慾之下慘遭破壞,留下的是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究竟是誰盜了清東陵,現在已無法得知,不過孫殿英的嫌疑肯定是最大的。
-
4 # 非狂不可
盜案披露後許多民眾團體紛紛電請國民政府呼籲究查主謀,嚴懲盜墓者,收繳殉葬國寶。那麼清東陵究竟是怎樣一座皇陵?它的被盜為什麼會在全國上下引起這麼大的反應?清東陵可不是一般的皇陵。
盜墓人最看重的是什麼?自然是陵墓裡的珍寶了。清東陵埋葬著這麼多的帝王和后妃,其中還有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裡面的珍寶自然是少不了。
清東陵裡有這麼多寶貝,眼紅的人那還不多了去了?還真是這樣清東陵從來就是盜墓賊眼中的香餑餑,可是能在這裡得手的卻沒有幾個人。原因為什麼呢,很簡單,要盜它技術難度太大。
北依昌瑞山,南靠金星山,東鄰倒仰山,西傍黃花山。這裡群山環抱,風景秀麗。清東陵南北長約125公里,東西寬約20公里,總面積大約2500平方公里,清朝帝后們的地宮上方堆砌著高大的方城明樓,後方則依山而建,如果不能準確的找到入口,想要進入地宮是非常困難的。清東陵這麼大的地盤,盜墓小賊到了這種地方不要說地宮門了,可能連北都找不到,就算是誤打誤撞找著了還有各種機關在等著他們呢。
清東陵被盜以後,護陵大臣毓彭被叫到了天津,假如溥儀還是皇帝的話他一定會斬了毓彭。可是已經從皇帝寶座上走下來的溥儀也只能採用家法:把他從宗室除了名。隨後溥儀召開了所謂的御前會議,派出了自己的皇室成員前往清東陵料理後事,包括了隨員 僕從 工匠在內共70於人。據清東陵文物管理處透露出的《東陵盜案彙編》的影印件中皇室成員寶熙的日記,其中1928年8月24日的日記,這一天是個星期五農曆七月初十。寶熙在當天的日記裡面詳細記載了為慈禧重新收殮和屍體受辱的情況。其中有兩段是這樣寫的:慈禧玉體在焉 面朝下 左手搭於背上 頭髮散亂 上半露體 下半有褲 有襪 襪已將脫 偏身均生白毛 面色奇白 有毛已滿 兩目深陷成黑洞 脣以下似有殘破.....
有人指出,乾隆慈禧帝后陵寢,工程堅固,斷非少數人短時間內所能掘破。這種說法其實就是在暗示清東陵被盜絕不是普通民間盜墓賊乾的,而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的盜墓行為,在當時的情況下又是什麼人能夠具有這樣的實力呢?
什麼樣的人能有炸藥這種普通人沒有的東西呢?調查組又向當地居民打聽情況,聽他們說曾經聽到陵墓方向傳來爆炸聲,而且當時街上看到不時有軍人腿腳上帶著白灰。腿腳上帶著白灰說明什麼呢?據原清東陵文管處研究室主任於善浦分析當時地面上的寶頂也就是墳頭,是由白灰黃土沙土加上糯米米湯夯成的,由於年代久遠,雨水滲漏就把白灰滲漏到地宮中間去,地面就形成了很厚的灰膏。當時士兵腳上沾滿了白灰,就可能他們當時進入過地宮。
而在那時在北平琉璃廠的尊古齋,1928年8月的一天,尊古齋老闆接待了一位客人,他帶了十分罕見的珍寶急於要出手。不料交易事情敗露兩人被抓,經審訊涉嫌出售東陵珍寶的男子不是別人,正是十二軍的一個師長譚溫江。譚溫江被捕自然想到他的頂頭上司十二軍軍長孫殿英。
至此兩條線索都指向孫殿英這個孫殿英到底是個什麼來歷呢?
這是孫殿英和他的同僚們,右手邊第一個穿馬褂的是他。孫殿英雖然自己沒什麼文化,可他非常懂得人才的重要性,一直在為自己蒐羅各方高手。首先孫殿英找了一個人給他當參謀長這個人叫馮養田,原來是保定軍官講武堂畢業的軍人,現在已經退休了。孫殿英找他來是為了讓他幫助整頓軍紀,很快軍隊士氣大振。孫殿英還高薪聘請了一位飽學之士給自己當軍師,這個人叫樑朗先,他是個沒落舉人是前清翰林院的庶吉士,由於受不了同僚的排擠,自己歸鄉隱居了。這個人足智多謀人脈廣泛,他是孫殿英身邊的智多星。到這裡孫殿英的文武部下都齊了。
當時孫殿英先派出譚溫江和樑朗先到北平去探風聲,這兩個人在北平走街串巷大小衚衕訪了個遍,還真的弄出了一番成果。回來以後他們給孫殿英帶回來兩個訊息,一個壞訊息一個好訊息,壞訊息是孫殿英部肯定會被裁掉;好訊息是樑朗先從前請遺老手裡弄個到了兩份有關清東陵的重要檔案:一是陵工圖;二是藏寶圖。聽到這個訊息孫殿英可能想:你蔣介石卸磨殺驢,就被怪我不講情面了。他當即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清東陵這一票我幹定了。
因為查無實據,東陵一案的審理陷入了僵局。東陵盜案沉寂了一段時間後突然又柳暗花明了。據一段歷史資料顯示:在開往青島的一艘叫陳平丸的輪船上青島警察廳抓獲了兩名逃兵,從他們身上搜出了36顆珍珠,還有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的軍標。逃兵裡面有一個叫張岐厚的招供他參與了盜陵。當時的報紙記載了他的自供說:七月份的時候軍長孫殿英下令由工兵營用地雷把西太后和乾隆爺兩座墓給炸開了。自己這36顆珠子就是在西太后墓裡撿到的。張岐厚的供詞是當時唯一明確牽扯出孫殿英的重要證據。
1928年11月當時的四大軍團首腦都派出了代表組成高等軍法會來會審此案,而且匆匆一個半月會審就結束了,且會審結果一直沒有對外公開。報紙上刊登的結論是:東陵盜案系遵化駐軍勾結守陵滿員,盜墓分贓。判決草案顯然是含糊其辭結果我們都不得而知了。
-
5 # 天行珙
清東陵是清代的皇陵之一,清代的皇陵共有五處,三處在遼寧省,兩處在河北省。
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縣的馬蘭峪,北倚昌瑞山,南靠金星山,東鄰倒仰山,西傍黃花山。
這裡群山環抱,風景秀麗,系順治皇帝親選的陵地。
北有昌瑞山做後靠如錦屏翠帳,
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
中間有影壁山做書案可憑可依,
東有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
西有黃花山似白虎雄踞,
東西兩條大河環繞夾流似兩條玉帶。
群山環抱的堂局遼闊坦蕩,雍容不迫,真可謂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東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為巨集大,體系最為完整,佈局最為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
佔地78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寢中,長眠著161位帝、後、妃及皇子公主們。
580多座單體建築組成的龐大古建築群中,有中國現存面闊最寬的石牌坊,五間六柱十一樓的仿木結構巧奪天工;
中國儲存最完整的長6000多米的孝陵主神路,隨山勢起伏極富藝術感染力;
乾隆裕陵地宮精美的佛教石雕令人歎為觀止,被班禪大師讚譽為“不可多得的石雕藝術寶庫”;
慈禧陵三座貼金大殿,其裝修之豪華舉世罕見,“鳳上龍下”石雕匠心獨運……
孫殿英盜墓過程
1928年正是軍閥混戰、國窮如洗、民不聊生的荒亂年月,
不屬國民黨正規軍的雜牌軍孫殿英部,被蔣介石另眼相看,剋扣孫殿英軍隊的糧餉。
孫殿英軍隊的官兵已半年沒有發餉,軍心浮動,常有開小差的事情發生,為了防止士兵譁變,迫使孫殿英不得不苦思“解藥”。
於是一個罪惡的念頭在他腦海萌發:“盜墓去!”
孫殿英以要挾方式從一位當初修建墓陵而僥倖逃脫的老石匠口裡得知墓穴入口後,便用炸藥炸開了入口。
士兵們膽戰心驚地進入地宮,就在這個時候,一件讓人毛骨悚然的事情生了。
進入了地宮,西太后慈禧的棺槨就擺在面前。
清代棺木有兩層,外層稱槨,裡面那層才稱棺。
這外槨是用一種名貴的金絲楠木製成,
木料產自川、廣、雲、貴的原始密林,不僅質地細膩、花紋秀美,還散發著一股浸人肺腑的清香。
外槨金絲楠木外面,還漆有四十九道漆。
最外層金漆塗刷完後,再由喇嘛用藏文書寫四天王經咒於上,用以佑護亡靈。
可惜這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槨,競被士兵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
士兵們將碎槨木搬開,現出一具紅漆滇金的內棺.
匪官怕用刀斧劈砍損傷棺內寶物,嚴令匪兵小心謹慎地用刀撬開內棺。
就在這時,突然,木棺中傳出“喀嘣”聲巨大響動,
整個棺蓋“譁”地蹦起一尺多高,緊接著,一陣淒冷冰涼的陰風黑霧“呼”地一聲竄出棺外,
直向兵士們的面部撲來,每個人的臉上都像被重重地擊了一把石灰,
痛疼難耐又涕淚俱下,眼前一片漆黑,頭腦一陣暈眩。
就在這個瞬間,眾人抽刀棄斧向後滾爬而去,蹦起的棺蓋又“咣”地一聲回到了原位。(戲說成分)
就在潭溫江部挖掘慈禧陵時,柴雲升部也正在全力尋找乾隆裕陵的地宮入口。
由於丁庭部在挖掘康熙帝的景陵時發現積水,孫殿英決定捨棄景陵,讓丁庭協同柴雲升共同挖掘裕陵,以速戰速決。
幾經周折,終於打開了地宮,幾具帝后的棺槨均被利斧劈成碎塊,
無數的商周銅鼎,漢玉浮屠,宋瓷瓶壺,金質佛像,
連同大宗的玉石、象牙、珊瑚雕刻的文玩、古董、名帖字畫、古書紙扇……均被搶的搶、扔的扔。
尤其可嘆的是,乾隆這位活了89歲的皇帝傾其一生蒐集而來的一卷卷曠世罕見的名帖字畫,孤本祕籍,都被當作廢紙草芥扔於爛泥濁水之中。
7月10日夜,孫殿英在馬伸橋臨時指揮部悄悄完成了驗寶和高階軍官們的分寶事宜後,
當即命令所屬部隊連夜向順義、懷柔一帶開拔,連續三天三夜的東陵盜寶隨之落下了帷幕。
孫殿英部以近三十大車寶物的收穫,宣告了東陵盜案的成果和在人類文化史上留下的千古遺恨。
當時的溥儀身居天津張國,聞祖陵被挖掘,悲憤無比,強烈抗議孫殿英的罪行。
隨後溥儀派遣清朝遺臣載澤、耆齡、寶熙、陳毅等人前往清東陵重新安葬,
地官內空空如也,殘破棺木和碎衣爛衫被扔了滿地,慈禧的屍體被放在西北角,伏在破棺槨蓋上。
她臉朝下,手反轉搭在背上,長髮散而不亂,扎辮子的紅頭繩猶在。
當反轉她的屍身時,遍體長滿白毛,口角處確有殘破。
載澤等人將慈禧及裕陵內乾隆帝、後、妃屍骨重新殮葬後,掩埋了洞口,返回天津。
東陵盜案,轟動中外,京津一帶滿城風雨,新聞報刊通載著譴責文章。
孫殿英見勢不妙,趕緊施展出脫身之計,
其結果,不僅孫殿英逃脫了法網,就連孫的部下、已被逮捕的師長譚溫江也被保釋出獄了。
譚溫江是參加盜陵的干將,因在北京琉璃廠銷售盜陵所得珠寶而被捕。
孫殿英通融行賄,官官相護,竟使盜匪得以逍遙法外,轟動全國、舉世矚目的孫殿英東陵盜寶案就這樣不了了之。
被盜東陵地宮寶物
慈禧地宮的隨葬品分生前和死後兩類,《孝欽後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冊中,
記載了從光緒五年三月二十五日(1879年4月16日)至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1908年11月8日)慈禧生前在地宮中安放的寶物,
計有金花扁鐲、紅碧瑤豆、金鑲執壺、金佛、珊瑚佛頭塔等150餘件(各件寶物上的正珠、東珠、米珠絡纓達數千顆)。
至於慈禧死後入殮時的寶物就更為奢侈,
內廷大總管李蓮英的嗣長子李成武寫的《愛月軒筆記》,
對此有詳細記載:
“太后未入棺時,先在棺底鋪金花絲褥一層,褥上又鋪珠一層,珠上又覆繡佛串珠之薄褥一。
頭前置翠荷葉,腳下置一碧璽蓮花。
放後,始將太后抬入。
後之兩足登蓮花上,頭頂荷葉。
身著金絲串珠彩繡禮服,外罩繡花串珠掛,又用串珠九練圍後身而繞之,並以蚌佛18尊置於後之臂上。
以上所置之寶系私人孝敬,不列公賬者。
眾人置後,方將陀羅金被蓋後身。
後頭戴珠冠,其傍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
身後左旁置玉藕一隻,上有荷葉、荷花等;
身之右旁置珊瑚樹一枝。
其空處,則遍灑珠石等物,填滿後,上蓋網珠被一個。
正欲上子蓋時,大公主來。
復將網珠被掀開,於盒中取出玉製八駿馬一份,十八玉羅漢一份,置於後之手旁,方上子蓋,至此殮禮已畢。”
至於慈禧地宮寶物的價值,《愛月軒筆記》中也有說明,
金絲綿褥制價為8.4萬兩白銀;繡佛串珠薄褥制價2.2萬兩;
翡翠荷葉估值85萬兩;陀羅經被鋪珠820顆,估值16萬兩;
後身串珠袍褂估價120萬兩;
身旁金佛每尊重8兩,玉佛每尊重6兩,翡翠佛每尊重6兩,紅寶石佛每尊重3兩5錢,各27尊,共108尊,約值62萬兩;
玉藕約值100萬兩;紅珊瑚樹約值53萬兩;
價值最高的是慈禧頭上戴的那頂珠冠,上面一顆4兩重的大珠系外中國人進貢,價值1000萬兩,總價約1005萬兩。
另外,慈禧身上填有大珠約500粒,小珠約6000粒,估值22.8萬兩。
乾隆裕陵被盜寶物有乾隆所書用拓印條幅10塊。
另有金鑲鐲、紅寶石、藍寶石、碧璽、漢玉環、翡翠、紅珊瑚龍頭、花珊瑚豆、瑪瑙雙口鼻菸壺、白玉鼻菸壺等300餘件。
(現存臺北故宮的紅燒肉型石)
(現存臺北故宮的翠玉白菜.除了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三顆翠玉白菜,
目前在中國大陸也有兩顆分別放在北京故宮和天津博物館,再加上當年孫殿英炸開乾隆慈禧陵墓蒐括陪葬寶物時,奪走了慈禧最愛的一顆翠玉白菜,
但後來下落不明,因此在世界上就有六顆翠玉白菜,然而樣式並不相同。)
東陵寶物今何在?
1928年7月,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名,
祕密挖掘了清東陵慈禧墓和乾隆墓,盜竊了大批金銀財寶,
但這些財寶中的大部分下落不明。
民間傳說,孫殿英將盜掘得來的部分東陵寶藏賄賂給了上司徐源泉,徐源泉便將寶藏埋在了自家公館的地下祕室中。
文革期間,有人在武漢新洲徐公館附近挖出了不少槍支軍備,結果有關徐公館藏有巨寶的說法不脛而走。
那麼東陵的寶物是否真的藏在徐公館呢?
目前這個問題存在幾種不同的看法。
徐源泉公館座落於武漢新洲區倉埠鎮南下街,
據史料記載,1931年,時任國民黨中央執委第六集團軍陸軍上將的徐源泉,
耗資10萬大洋在倉埠鎮建成佔地面積4230平方米的徐公館,
融中西建築藝術風格為一體,極其富麗堂皇。
據當地老百姓講,徐公館是徐源泉為母親和妻室建造的,
他並沒有入住,公館建成後徐派出1至2個連的兵力保護。
公館外觀雄渾壯麗,內裡裝飾美輪美奐,公館的地下室有一個祕道,傳說寶藏就埋在這條祕道里。
文革期間,曾有人在徐家公館附近挖花壇,結果挖出了一條深可過人、內有積水的地道。
由於地道中不斷冒出騰騰的水氣,眾人懷疑地道下可能有機關和毒氣,就沒敢下去。
後來,全國文物普查和文物補查時,許多專家組多次對徐公館和徐源泉的親屬、街坊進行了仔細的尋訪,結果並未發現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為搞清徐公館的埋寶之謎,1994年,新洲文物管理所一位胡姓的人專程探訪了徐公館東廂房下的密室。
他仔細地清掃了這間僅幾個平方米大空無一物的密室,並細細敲打每一面牆磚,檢視裡面是否藏有機關。
竟然讓他發現,密室牆上沒有糊上泥巴,有一面牆的磚還參差不齊,似乎牆是臨時砌上去的。
但由於種種原因,他沒有作進一步的調查。
後來,為了探明真相,此人又走訪了當年徐公館裡的一名女傭。
據女傭回憶說,孫殿英盜東陵,徐源泉是司令,因此發了財,就用這筆錢修建了徐公館,當時做房用的是武昌城牆上的磚。
公館建成後,國民黨曾在徐公館附近槍斃人,不少人懷疑被槍決的人都是修房的工匠。
而世代居住在新洲區倉埠街的林庚凡老人則提供了又一種說法。
林庚凡,是徐源泉姐姐的養子。
據他介紹,小的時候曾到過徐公館玩耍,那時徐公館富麗堂皇,地道里盡是值錢的寶貝。
徐源泉喜歡騎高頭大馬,還有許多衛兵,徐源泉的妻子當時有一頂鳳冠金光燦爛。
徐公館的大門原先朝北,徐源泉認為這寓意敗北不吉利,於是改大門為現在的西北方向。
他認為,徐公館的地下可能藏有清東陵財寶。
對於沸沸揚揚的藏寶之說,新洲區文物管理所所長則持另一種看法,
他們認為東陵寶物藏於徐公館沒有任何證據,
關於目前清東陵被盜的部分財寶藏於武漢的訊息,
早在60年代,他就聽到附近的老人傳說徐公館可能是埋寶的所在地。
早些時候,文物部門曾對徐公館進行過一次較大規模的維修工作,但未發現有傳說中的藏寶地道。
對於徐公館是否藏有寶物,徐公館原主人徐源泉的兒子徐鈞武也有自己的看法。
徐鈞武說,他從小所居住的徐公館建於1931年,只是一幢普通的兩層木質建築。
有一個普通的地下室,他的父親自小離家並未和家人在此居住。
抗戰勝利後,徐源泉卸甲還鄉,一直住在武漢市區。
1948年他到廣州開會,寫信讓徐鈞武去,徐鈞武去了才知道,父親已決定不回武漢了。
1949年,父親飛往臺灣時並未帶多少行李。
徐鈞武推斷,“如果說有什麼東陵財寶的話,他肯定會要我帶過去,或囑咐我將財寶轉移。而我們從未聽說有東陵財寶的事,徐公館藏寶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東陵的寶物沒有藏在徐公館,那麼這批東西又會在哪裡呢?
會不會在孫殿英自己的手裡呢?
大量事實證明,儘管上交了兩箱珠寶,做出一番公事公辦毫無徇私的姿態,
但接下來的事實卻證明,孫殿英手中仍有大量的珠寶贓物。
據孫殿英身邊的參謀長文強回憶,
孫殿英曾不無得意地對他說:“乾隆墓中陪葬的珠寶不少,最寶貴的是乾隆頸項上的一串朝珠,上面有108顆珠子,聽說是代表十八羅漢的,都是無價之寶。”
其中最大的兩顆硃紅的,在天津與雨農(戴笠)見面時,送給他做了見面禮。
還有一柄九龍寶劍,有九條金龍嵌在劍背上,還嵌有寶石,我託雨農代我贈給委員長(蔣介石)和何部長(何應欽)了……”
孫殿英還說:“慈禧太后墓被崩開後,墓室不及乾隆墓大,但隨葬的東西就多得記不清楚了。
從頭到腳一身穿掛都是寶石。
宋氏兄妹收到我的寶物,引起了孔祥熙部長夫婦的眼紅。
接到雨農電話後,我選了兩串朝靴上的寶石送去,才算了事……”
但是,不管那些被盜的珍寶或被用來行賄,或被變賣,或被毀壞,或被走私海外,至今均下落不明。
1928年《中央日報》上的一則新聞,
讓我們從中或許可以窺見東陵珍寶的悲慘命運:天津海關一次查獲古玩珍寶35箱,
經查明,此物是北平吉貞宦古玩鋪長張月岩託運出口運往法國的……
由於絕大多數珍寶不知去向,經人們的口耳相傳,它們都被籠上了神祕色彩。
有人估計,1928年東陵被盜走了價值過億的稀世珍寶。
孫殿英其人
孫殿英,名魁元。一般人都叫他孫老殿,因其臉上出過天花,因而也把他叫做孫麻子。
1889年正月,孫殿英誕生於河南永城縣西揚樓村一個家境貧寒的農民家庭。
幼年喪父,其母對他溺愛嬌慣,自幼養成調皮搗蛋的性格。
他十幾歲時開始跟著當地流氓地痞鬼混,經常出入賭館,很快成為一個聞名的賭棍。
孫殿英憑他的聰明與毅力,練就了一身賭博的絕技,並養成了結交四方朋友的豪情。
就在他22歲那年的一次聚賭中因警察圍捕而入獄。
在獄中,孫殿英由於受盡凌辱,加上綠林人物焦文典的勸說,決心棄賭從戎,成為他人生旅途上的一次重大轉折。
1922年,吳佩孚在洛陽時曾嚴令緝捕孫殿英這個毒販,孫在洛陽不能立足,乃逃往陝州躲避。
他在販運毒品時結識了河南陸軍第一混成團團長兼豫西鎮守使丁香玲部的官佐,
因而在鎮守使署混得了一個副官職位,不久升為機關槍連連長,居然成了一名軍官。
以後利用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駐豫西軍開赴前線之機,率部譁變,蒐羅郟縣、禹縣、臨汝縣等縣土匪和廟會道徒,一時聲勢頗大。
1925年春,孫殿英和其它匪首被憨玉春收編,孫任第五混成旅旅長。
後又改投國民第三軍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葉荃部下任旅長,旋復升師長。
鬍匪出身的山東軍事督辦張宗昌與孫殿英見面後,十分賞識他,就委任其為第五師師長。
在張宗昌的羽翼下,孫殿英部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流寇式的軍事小集團。
1926年春,張宗昌與李景林合向國民軍反攻,孫殿英率部襲擊了國民軍第三軍所屬徐永昌部,為張立下了顯赫戰功,
張宗昌即將孫殿英部改編為直魯聯軍第三十五師,後又擴大編制,以孫為軍長。
在直魯聯軍節節敗退之際,善於見風使舵的孫殿英更換旗幟,
投靠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總指揮的徐源泉,孫殿英任第十二軍軍長,打起青天白日的旗幟。
受賄人員大名單
這部分民間傳說較多,主要用於開脫盜陵重責、避免嚴懲。
所送出物品,幾乎每件都是國寶,行賄物件是“黨國要人”。
孫殿英曾親口對身邊人說過盜陵的情形和將寶物送人的情況,
這在《文強口述自傳》、《我所知道的戴笠》等書中都有提及。
這裡據公開資料,綜述如下:
戴笠——乾隆頸項上一串朝珠中最大的兩顆硃紅色珠子。
宋美齡——慈禧口中含的一顆夜明珠、一包珍珠,孫殿英託戴笠帶給宋美齡(此項行賄效果明顯,宋美齡曾關照有關人員,拖延東陵盜案審判)。
蔣介石——乾隆陵中盜出一把九龍寶劍。孫殿英託戴笠送給蔣介石(一說送何應欽),未遂,後在戴笠墜機事件中焚燬。
徐源泉——慈禧頭頂的翡翠荷葉,還有一尊金佛、一尊紅寶石佛、一包珍珠。
商震——慈禧陵中一隻青皮黃瓤翡翠甜瓜。商震時為東陵盜案審判長。
閻錫山——慈禧陵中純金壽星佛、翡翠桃等;乾隆戴在手上幾十年的玉扳指,及裕陵中盜出的象牙、乾隆珊瑚雕制文玩等。
孔祥熙——朝鞋上寶石兩串、慈禧陵中一顆翡翠白菜、一包珍珠。
王仲廉——抗日戰爭勝利後,孫殿英遂以鉅額黃金和所盜出寶物賄送王仲廉。王時進駐豫北,任第31集團軍整編為第26軍軍長。
朱綬光——若干,明細不詳。
上述名單僅是已公開的,所賄寶物也僅是一部分,外界不清楚的更多。
部分寶物傳聞在武漢。
孫殿英所盜獲東陵寶物數量,應該還有一大部分沒有現身,好似人間蒸發。
-
6 # 有鄰317
中國近代影響最大的盜墓案——東陵大盜。清代皇陵修建得固若金湯,地宮佈滿機關訊息,盜賊是如何開啟地宮的?誰會有如此驚天大膽呢?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揭開東陵大盜的案子,一個不為人知名字浮現,他就是孫殿英,他的名字因這場大盜而被人熟知。孫殿英是何許人也?
一 地痞混混——土匪頭子
孫殿英(1889-1947),河南永城人。出身貧窮,父親早亡,少年時便出來闖蕩江湖,與市井遊俠為伍。後來加入了河南西部的民間組織廟道會,他自小頭腦機靈,性格豪爽,很快混到頭目。
孫殿英不斷蒐羅招兵,擴充隊伍,手下有幾千人馬。他自立山頭,成了土匪頭子,自稱旅長。
二 土匪頭子——軍閥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軍閥混戰,孫殿英審時度勢,不斷易主。先投靠奉系軍閥張宗昌,後來又被蔣介石收編,1928年被派往河北剿匪。孫殿英從土匪搖身一變成為軍閥,擔任十二軍團的軍長。
由於軍閥連年開戰,軍費捉襟見肘,沒有銀子,就沒人跟你賣命,軍費是個大問題。
三 軍閥——大盜
1928年,北閥軍已打到河北。當時匪患猖獗,慣匪馬福田盤踞在馬蘭峪。孫殿英率領大軍奉命剿匪,途中經過了清東陵園,廟宇巨集偉,富麗堂皇,此時,他彷彿看到無數奇珍異寶在閃耀,黃金白銀堆積如山。
於是一個念想突然出現,盜墓。若要富,先盜墓。他們打跑了馬福田部隊,開始精心策劃盜墓行動。
四 盜墓過程
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幌子,驅走守陵人員,又向當地政府借來三十輛騾馬車。他們計劃先盜慈禧太后的定東陵,因為慈禧生前極盡奢華,死後一定有無數珍寶陪葬品。
然而,偌大陵墓從哪下手?首先要找到地宮的入口,他們找來一個當年修墓的倖存者,根據他的回憶指引,匪徒們知道了地宮機關所在。
明樓下面有一隱蔽洞門,鑽進去,穿過暗道,眼前是一面鋼筋鑄成的牆壁,炸開牆壁。再挖幾丈深,便漏出一面漢白玉牆,這就是傳說中的金鋼牆。打通金鋼牆,便打開了寶藏的大門。
一座金碧輝煌的地下宮殿呈現在面前,奇珍異寶應有盡有,匪徒們大肆劫掠。慾壑難填,匪徒們又挖掘了乾隆的裕陵,盜取破壞一通,裝了四五十箱,封箱拉回軍營,他們盜取的財物價值無法估量。
震今中外的東陵大盜案,不了了之。
1947年,孫殿英被解放軍俘虜。後來在改造時病故。他曾懺悔道“我過去做了很多壞事,對不起民眾,對不起黨,貴黨最寬巨集大量,不計前嫌,比蔣介石好千萬倍,黨是我的再生父母,解放軍是我的救命恩人啊!”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
7 # 盞眼看紅塵
有幸看到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瞭解清東陵被孫殿英所盜的歷史之前,先了解一下這裡的地理,更有助於你弄清楚東陵浩劫的罪魁禍首是誰?
清東陵,坐落於現在的河北省唐山市遵化縣馬蘭峪鎮,西鄰天津馬伸橋鎮,當中有石門鎮(現已合併到馬蘭峪)隔開,古時叫石門口,兩山當中一條路,如同一道石門得名。為清東陵門戶,當初清王朝選陵址之時,看中這塊風水寶地,四面環山一道石門守護,所以清東陵定址在這裡。順治,康熙,乾隆,慈禧的墓葬都在這裡。
那麼為什麼要提及馬伸橋這個地方呢?因為孫殿英圍剿的馬福田駐軍在馬伸橋,1928年春,孫殿英聽說馬福田要盜清東陵墓葬,急忙發兵圍剿,並趕走了馬福田。
為什麼有人知道清東陵裡有大量的寶貝呢?當時,清王朝雖然已經被推翻,但是清東陵一直有守陵的人看守,由於王朝沒有了俸祿發給他們,這些守陵人開始偷皇陵大殿裡的一些祭祀用品到馬伸橋的集市上去賣,被駐軍發現並上報馬福田。有此來看,清東陵浩劫的罪魁禍首就是那些偷賣皇陵御品守陵人,是他們引狼入室。
孫殿英趕走馬福田之後,加之當地也有很多關於東陵藏有奇珍異寶的傳說,馬上帶部隊進入清東陵地區偵查,發現若大個皇陵居然就那麼點兒人看守,而且沒有任何現代武器。在控制住守陵人後,馬上集結部隊,宣佈整個陵區戒嚴,進行軍事演習。掩護他的盜墓行動。
當這些匪兵進入陵區之後,被清東陵的豪華,尤其是慈禧定東陵大殿鎏金的柱子震撼得喪失人性。開始了瘋狂的盜墓行動,他們用炸藥在不同的地點填埋,最終炸開了墓門(皇帝的陵寢都是很厚的漢白玉石門,也都被炸開),遭到破壞最大的是乾隆裕陵和慈禧定東陵的陵寢。
據說慈禧陵內,奇珍異寶無數,夜明珠,玉白菜,珍珠瑪瑙無數,填滿整個棺槨,最後慈禧的屍體也被士兵野蠻的扔到地宮的角落裡,保持完好的屍體瞬間氧化腐壞,對後來的考古發現造成極大損失。乾隆皇帝是個詩畫愛好者,陪葬的諸多歷史名人字畫都被不識字的兵痞踐踏如泥,還有諸多奇珍異寶都流失了!據說那顆夜明珠被孫殿英送給了當是的蔣家內眷以求保命!
最終這個東陵劫難罪魁禍首在解放戰爭中擒獲,病死在了獄中。
-
8 # 亂世梟雄73551424
被孫殿英用火藥炸開的。偷走了慈禧太后嘴裡的夜明珠,慈禧的屍體瞬間腐爛,本來嚇得都逃出去了,但是為了墓裡的那些寶貝,還是又回去,可勁兒的盜啊,搶啊,什麼都不顧了,把“人為財死”表現得淋漓盡致!
-
9 # 散裝小餅乾
“地下CDB,人生後花園”。皇帝老兒即使故去,也想著把生前的享受帶到土裡去。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東陵不亞於一所偉大的皇陵博物館,本著瞻仰的心,我在去年元旦的時候,特地跑了一趟。
由於保護文物和修繕的緣故,清東陵內的皇陵並沒有開放多少,但是乾隆和慈禧兩位壽星的墓倒是開放了,因此也是我此行的重點。
一、被開啟的的乾隆地宮乾隆神廟、鐘樓和地宮都已開放,在孫殿英大盜皇陵的時候,乾隆墓慘遭重創,珍寶被一搶而空不說,屍體都慘遭侮辱。
二、慈禧墓在進陵園開始,會有個民俗博物館,需要三十元的門票,裡面會放一個很古老的紀錄片,講慈禧的陵墓,紀錄片裡會有慈禧屍體的畫面、嘴角的豁口清晰可見,同時紀錄片也說明了慈禧下葬、被盜墓、後來屍體再被滿清遺老收斂、新中國後考古等等事件,由於無法拍照,我沒有照片留存,但是從紀錄片內容看,慈禧沒有屍體發臭一說。
接下來我們看看慈禧的陵墓。
三、尾聲清東陵的被盜,顯然是中國歷史上沉痛的一頁,孫殿英作為民族罪人,將會被永久的釘上恥辱柱。不過,這些封建皇帝老兒的春秋大夢又能如何?
最後,再放兩張照片:
-
10 # 老樹新芽發春枝
提到清東陵被盜就不得不提孫殿英,正是此人盜了東陵。孫殿英土匪出身,後來加入奉系,後又改旗易幟加入南京國民政府,1928年7月孫殿英帶領部隊以剿匪演習的名義進入東陵,但一時找不到地宮入口,後來找到了一個修地宮的倖存者才找到了地宮入口,原來地宮入口在琉璃影牆下,為什麼說那個工匠是倖存者呢,原來修地宮的人最後都要被滅口,但在地宮完工的前幾天,此人聽說家裡的老婆給他生了個兒子,激動之下不小心讓一塊大石砸了,都以為他死了,拖出去埋都沒埋就拋到荒野,就這樣撿了一條命。孫殿英用炸藥炸開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陵,盜得了大量寶物,孫殿英掘墓盜寶被發現後,全國輿論譁然。部分文化、群眾團體,以及遜清皇室,包括居住在天津日租界的溥儀等人上告到蔣介石那裡,要求嚴懲。此事一時轟動全國。後孫殿英覺得事態嚴重。為逃脫罪責,他到處活動行賄:託戴笠將所盜物品中最為寶貴的九龍寶劍送給了蔣介石;將慈禧口中含的那顆寶珠送給了宋美齡;將“金玉西瓜”送給了宋子文。國民政府表面也聲言“要查辦”,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孫殿英逍遙法外,未受任何懲處。最後此案不了了之。孫殿英盜清東陵造成了大量文物下落不明流落海外,損失巨大。
回覆列表
清東陵被盜的始作俑者一定是孫殿英了。為什麼這麼說,咱先就仔細聊聊這事。
話說在民國時期,時局動盪,北京周圍的清東陵清西陵都成了沒人管的地界,畢竟大清朝已經 亡了,也沒有人給守陵的人開工資了,他們這些人的後代從鐵飯碗轉成了無人管,基本都出去謀生討生活去了,當年也沒有旅遊開發一說,所以自然而然這些皇陵開始放棄看管了。
爾後,孫殿英被民國政府派到了馬蘭峪附近駐防,他的這個軍隊也不是蔣介石的嫡系,算是個自給自足的雜牌軍,日常的軍餉經常被欠發,所以他們自己經常幹些欺負老百姓搶錢搶糧的缺德事,自打到了馬蘭峪,立馬有首先給孫殿英出主意,說咱們挨著一個大寶庫,不能浪費這絕好的機會呀,孫殿英一聽果然動了心思,於是,說幹就幹。。
孫殿英夥同手下制定了周密盜皇陵計劃,他們先是用佈告的形式通知在皇陵區的村民立刻撤離,聲稱這裡要進行軍事演習,禁止所有人員靠近,隨後有定下了盜陵目標-乾隆皇帝的清裕陵和慈禧皇太后的定東陵,為啥選他倆?原因太簡單啦,因為他倆最有錢最奢侈,所以陪葬的寶貝肯定多!
於是,孫殿英一聲令下,手下們帶著雷管炸藥便到了皇陵,他們先是動用工兵營一通狂挖,找到了地宮的大門,隨後便安置炸藥,用簡單粗暴的辦法炸開了皇陵地宮大門,開啟了東陵盜皇陵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