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嘉陵飛龍

    當農民工老了,幹不動了,未來的出路與歸途在哪裡?

    這個是沉重的問題,筆者觀察與研判是,農民工幹到六十歲,幹不動了,用上單位解僱了。出路好的衣錦還鄉,單位買了社保,每月有一千多元的社保金,種點瓜果蔬菜,喝點茶逛點路,享受天倫之樂,歸途安逸!

    而有的農民工六十歲還能打點工,為兒女買房結婚,一生積蓄花光,還得找個保安,當個消潔工,掙個千多塊,賺點養老錢!

    有的六十歲了,有兩個兒女,老的夫妻各分一個,邦忙帶孫子上學讀書,農村的老房垮了買了,過點城市生活,終老隱隱於市,這就是歸途!

    筆者不才,直率多有不恭,見諒!

  • 2 # 永恆回望

    題主之問,其實可以警醒農民工們,不要待老了才考慮出路,考慮歸途,而應未雨綢繆,提前考慮老了怎麼辦?

    個人一直以來都認為,農民工在城市打工所掙之錢,應當堅持每年積攢點給自己交上養老金。若是所在打工的單位有“五險”的最好。若打工單位沒有,自已也該選擇適當檔次交養老金。按規定,養老金一般交夠15年,就可以在60歲後享受基本養老金的待遇。即便最艱難的,也要選擇低檔次的養老金繳納,並務必堅持交下去,以解決老來之憂。

    人都要老,農民工也一樣。農民工老了,幹不動苦活重活了,年齡到點了可領養老金了。在城裡已解決“遮風擋雨”有住房條件的,並且個人不想回鄉間的,就在城裡生活,那點養老金肯定是不怎麼寬裕的,但總可以基本對付著過日子。若想生活得輕鬆些,並喜歡“落葉歸根”,那就回歸鄉間養老,再利用房前屋后土地種點蔬菜什麼的,生活充實得多。領著一份養老金(那怕低到千來元,甚至幾百元),吃穿總不愁了吧。至於醫療方面,國家的“新農合”政策,每年把錢交上,生病了總能報銷一部分。

    再者說,自己有兒女,撫養了他們成人,現在自己老了,兒女理應贍養老人。這是中華民族傳統,國家法律都有明文規定的。

    總之,農民工的心態要保持平靜。中國幾千年歷史,一直以來都是農業為主的國度。幾千年來的一代代農民們老了,都是如常走向人生終點的。現代的中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程度大幅度提升,社會中老百姓生活水平比之過去歷朝歷代有了翻天覆地變化和巨大的提高。面對未來人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現代農民工的晚年,一定會比舊時代的農民境遇要好得多。

  • 3 # 農夫子4024737701461

    這個問題有深意,也有詩意!孤獨時一瞥,悲傷和淒涼湧上心頭,掠過眼角。因為我就是四個月前剛從工地上回來的,那種既想多掙錢又遠在他鄉牽掛老、牽掛小的感覺真是一種煎熬!

    現在想想,真的應該感謝我的那位朋友和那位親人。是他們強烈要求我回來,補繳了保險,在附近找了個工作;雖然貸款增加了不少,但是現在既照顧到了家人,又少了許多的煩惱,至於債務慢慢掙慢慢還吧!身心健康才是最大的本錢。

    所以我覺得農民工朋友,特別是年齡較大的朋友應該以身體健康為重,同時要想到老了或病了,幹不動了該怎麼辦?年輕的朋友應考慮自己未來的出路和歸途。因為農民工的確是無奈的選擇。

    1、雖然不少農民工一天兩三百,看似工資蠻多,吃喝開支加上休假大雨雪就沒錢,頂多也只相當於別人上班(節假日休息都有)每月3000-4000元的工資。節假日休不說,福利待遇更是天差地別。

    2、體力重,有的夜晚趕工;有的白班夜班倒。經常熬夜(失眠)對身體絕對是摧殘!

    3、環境差,噪音、灰塵大;大多洗澡洗衣服沒有保障,經常斷電斷水;有的手機充電還得到統一的“充電室”充電。

    4、經常更換工地或老闆,間斷時間長;常常陷入重新找活幹的焦慮之中;

    5、一般的農民工都沒有買保險,老來沒有保障。

    所以,農民工朋友不應該等老了,幹不動了再來找出路和歸途,那時真的找不到出路和歸途了——除了回家種田!應該早作打算,提前考慮:

    1、在四十五歲之前要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或學到一門待遇高的技術活。打工的時候儘量做技術含量高的活,比如:水電安裝、裝飾裝潢、電梯維修安裝、機械維修等等;萬一不行,現在四十五歲之前工作還比較好找,超過四十五歲幾乎所有單位拒收!

    2、四十歲之前(最好在三十歲前)一定給自己買一份養老保險。別看與你同齡上班族工資不高,可人家保險年年交。現在養老保險制度健全,如果從一開始上班就交,到退休一般都是三十多年。退休後的養老金會讓你望塵莫及。如果你按農村交則更少!

    3、已到四十五歲以上的農民工朋友,最好是保護好身體做精自已的活多掙錢,保護好自家的責任田,那將是你的歸宿!。

    另外,不要幻想你的老家像南街村、小崗村免費什麼的,哪隻是鳯毛羚角。如果你足夠樂觀,只想吃飽穿暖,就當我什麼也沒說。

  • 4 # 純正農家蜂蜜

    (一)現在的農民工老了以後養老還是個大問題:

    作為現在的農民工老了以後,和現在農村七八十歲以上的老農民,老了以後的出路歸途無有多大的區別。因為現在的農村七八十歲以上的老農民,他們的一生是把全部精力無私奉獻給了國家建設。無有得到社會上的任何勞動付出報酬,也無有積蓄,只有一百塊錢的社會基本養老金,所以現在的農村七八十歲以上的老農民,生活過的不是很幸福。

    (二)現在的農民工得到了勞動付出報酬,還是無有力量購買社會五保險:

    可是現在的農民工,雖然得到了社會上的勞動付出報酬,可是因為上輩給他們留下來了一個貧窮的家庭,也無有任何財產積蓄。又因為農民一生中種地生產糧食,無有勞動付出收入,甚至還賠錢,農民也無有其它方面的經濟收入來源。現在的農民工出外打工的收入工錢,全部又投入到了家庭的一般建設,和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開支上面,甚至有的靠出外打工收入低的農民工,在家庭的一般生活上面的開支都十分困難。雖然現在農村的農民也實現了購買養老保險的制度,到老了可以和全國的所有人們一樣照樣可以領取到養老保險,解決這些現在的農民工養老問題。可是現在的農民工把自己的出外打工的錢,大部分都用到了家庭建設和家庭一般生活開支上了,根本無有剩餘過多的錢去購買社會五保險保險。

    (三)現在的農民工購買的不是五險,而是社會上的低檔次社會保險金,解決不了農民工的養老大問題:

    椐我所知道的,現在的農民工也都購買了社會養老保險,但是隻是購買了社會上面的低檔次社會保險,根本不是五險。這些農村的農民工,到了老了以後,還是解決不了自己的養老問題。只是比現在的農村老七八十歲以上的老農多少好過一點。就是在社會基本養老金上,加上購買的社會低檔次社會養老金,比那些沒有購買社會低檔次的農民工多少好一點。

    (四)現在的農民工最好還是購買五險,才是老了養老的好方法:

    作為現在的農民工,等到老了,幹不動了,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出外打工掙到的錢,在維持家庭生活上除外,最好還是不要全部投資到家庭的大建設上。要投資到購買五險上,特別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這三險是非常重要的。是直接關係到現在的農民工老了以後的養老大問題。如果有經濟力量購買了這五險,到老了就完全不要再顧慮自己的養老難大問題。我認為資金比投資到家庭大的建設上效益高的多。

  • 5 # 燕趙家鄉

    小時候,姥爺常給我講,“好好學習長大有了文化就能做更大的事情”。以前農村人都沒有什麼文化,他們深知沒文化是沒出路的。就算是種地將來也是需要有文化才行,現在才明白姥爺說的話是對的。

    回到問題的重點上來,當農民老了,幹不動了,未來的出路和歸途在哪裡?其實不難看出,這部分農民說的是70後的農民,其中也包括我自己。因為這群農民正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節段,年齡最小的41歲,最大的50歲。這類農民普遍文化成度不高,大部分都是打工養活一家老小。收入普遍偏低,而且這群人中有的已當爺爺奶奶了,還有的正在為兒女婚姻大事而努力賺錢。農村結婚負債情況很嚴重,他們一家老小還要吃喝和生活。

    現在生活成本的增加,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主要面臨的問題就是兒子結婚這個大事上,要結婚先買樓、買車、還要有足夠的彩禮錢。現在農村的高彩禮是人人皆知的,出高彩禮也不見得能娶上媳婦兒,這個大家也知道。現在農村為了能娶上媳婦兒,家庭的負責情況很嚴重。他們一家老小還要吃喝和生活,打工掙的錢都是不夠花的。

    農民沒有退休金更沒有各種福利待遇,唯一有的就是土地,問題是幹不動了有土地也不能自己長莊稼吧。我覺得農民未來唯一的出路和歸途就是,希望國家將來越來越富強,幫農民解決後苦之憂。

  • 6 # 藍灣風帆

    中國是人口大國,在十四億人口裡,有千千萬萬的農民工長年奔波在繁華的城市裡,他們是一個流動的龐大的群體,但因為職業、身份和經濟條件的限制,他們絕大多數人不能穩定生活在城市裡,需要在農村與城市裡來回折騰討生活。

    當有一天,農民工老了,幹不動了,除了一小部分農民工能夠依靠穩定的收入繼續生活在城市外,大部分農民工作最終還是會回到生他養他的地方,靠著在打工時存下的積蓄和不多的養老金,告老還鄉,老有所養,並終老在故土,這就大多數農民工未來的歸途。

    農民工為城市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我們所生活的繁華城市裡,工廠、碼頭、汽車站、商店、餐館、居民小區、大街小巷,處處都能見到農民工的身影,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吃著快餐、幹著體力活,在各行各業為著城市的正常運轉與發展出力做貢獻。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農民工作在城市裡工作,我們城市將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快遞沒人送、房子沒人裝修了、餐館和商店因服務員缺少開不了業、大街小巷垃圾成堆無人打掃、工地開不了工、菜市場沒菜賣、雞鴨魚肉水果也吃不上、下水道壞了無人修等等。看到這種景象,你才知道農民工對城市的貢獻太大了,沒有農民工,城市了簡直無法正常運轉,更談不上城市發展和社會進步。

    農民工為城市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城市每個人要關心農民工、幫助農民工、善待農民工。

    政府和社會需要更多關注農民工作的生存狀態

    農民工作為城市和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依靠自身努力,也獲得了相應的經濟報酬,改善了他們的生活,但因為自身基礎條件的限制及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公,農民工相對城市居民來說,享受的福利和待遇要差一些,甚至很多農民工一輩子在城裡幹著又髒又累的體力活,並沒有獲得好的生活,他們是這個社會的弱勢群體,需要政府和社會更多的給予關注,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給予他們在城裡配置更多的民生權益,讓他們儘早像城裡人一樣過上體面有尊嚴的生活。

    農民工需要依靠自身努力主動改變生活與命運

    農民工在城市乾的都是辛苦活,大多是依靠體力和手工技術獲得勞動報酬,俗話說:“一份勞動一份收穫!”“多勞多得!”“天道酬勤!”很多農民工依靠自己的勤勞、聰明和智慧在城市取得了不菲的成績,買房買車開店辦企業等成功案例很多,哪一項都不比城裡人差,甚至比很多城裡人掙的錢還多,取得的成績也讓城裡人羨慕不已,當然還有更多的農民工雖然也在城裡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因機緣條件等限制,並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依然生活在城市底層,還在城裡苦苦掙扎和摸索,

    為了徹底改變生活命運,農民工要主動作為,積極抓住城市發展機遇,發揮自身特長,依靠勤勞和智慧,持之以恆的努力奮鬥,相信美好的生活終將屬於所有奮鬥的農民工。

    老有所養是農民工的最後歸途

    現在奮鬥的人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老年夢,農民工也不例外,他們在城市裡的奮鬥,在某種程度上講,也是在為將來有一個好的歸途做準備。城裡的人,老了都有退休金,有固定的住所,都能過上舒適的生活。農民工,都來自農村,大多沒能力在城裡買房,也不能像城裡人一樣每月拿到不菲的退休金,充其量老了回到農村能領一份農村養老保險。

    目前在各地農村的養老金標準是每月兩三百元不等,相對城裡老人低很多,如果只依靠這麼點養老金養老,根本不夠,大多數還得依靠子女資助和在農村裡再種點土地生產一點糧食和蔬菜,才能供應生活,這就是目前農村老人的現狀。相信農民工老了,幹不動了,將來回到農村也基本上是這種生活狀態。

    為了保障和提高農民工的老年生活水平,做得老有所養,農民工在城裡打工期間,就要積極繳納社保養老金,在退休之前儘量交夠15年年限,確保退休之後能像城裡老人一樣也能獲得不錯的養老金,不給子女添負擔,才能保證過上幸福生活。

    總之,告老還鄉,老有所養是大多數農民工的最後歸途。

  • 7 # 創客人生百態

    農民工年老的時候,不能,未來的出路和歸途在哪裡?

    如果不能這樣做,以後的前途和歸途肯定會成為一撮黃土。已經做不完了,想想未來的出路,還有什麼出路呢?

    我們還得想想農民工還有能力的時候,這時他的出路在哪裡,歸途在哪裡?不要想老了不能做的事,這種情況,多做點事,在那時和黃土裡計劃,有什麼辦法呢?

    防老

    我們不能一直等到老年。開始為老年做準備。我們要為這個年輕力壯,能打你的孔,能工作的時候,為自己的老人做好充分的準備。

    這樣到老了才應付不了這個問題。

    因此,我們必須在自己還不到年齡的時候做好準備,以後為年老的情況優先做什麼準備,例如存錢,這很重要。

    老了還得靠自己

    的確,年金要有自信,靠別人生活,基本上是靠不住的

    你也相信,國家會給你養老金,你得到的養老金,養老金金額就像現在一樣,這種養老是很低的

    低到無法維持一個月的柴火。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年輕的時候就應該灌輸這種思想。不能依靠別人,也不能依靠國家。

    對自己的孩子好

    事實上,農村地區,尤其是農民工,養老金狀況必須以他們的養老金結束,由他們的後代

    有人說,這似乎很長,但實際上不是這樣,幾十年轉瞬即逝。你對你的孩子不好,也許老了,他開始報復你。沒給你退休金吧。那你現在會覺得生活很不好。(聖德克老鼠佩裡,小王子,家庭)。

  • 8 # 竹林婆婆

    看到你問的,當農民工老了幹不動了,未來的出路和歸途在哪裡?

    看到這個問題,覺得心裡面涼涼的。因為現在的農村現狀就是很多青壯年全部都外出務工了,基本上村莊裡面所剩下的就是六七十歲,或者是很小的小孩子在家裡面陪讀。

    這些外出務工的人有的已經出去了十幾年,有的已經出去了二十幾年,通過這麼多年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所以他們把財富在村莊上面修了一棟很大的房子。

    我以前很不能理解,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喜歡修大房子呢?

    第一外出務工這麼多年,也想向村裡面的人證明自己混得還不錯,有錢能修大房子。

    第2個就是希望自己年紀老了,不能外出務工了之後回到家裡能夠有一個良好的養老環境。到時候就在村裡面種一點地,種點蔬菜,能夠自給自足就足夠了。

    要真正的去問他們未來的出路和歸途,其實就是老家老房子。之前在支付上看過一個問答,也是問到的,為什麼城裡面的人退休有退休工資而進城務工,把一輩子青春全部奉獻給城市,添磚加瓦的人您老了只能回到農村,獨自生活。

    她學習到給梨樹包袋子)

    這兩個問題同樣能夠直擊人心。

    其實很多農民工都知道打工肯定不是一輩子的事情,所以他們只有把錢掙足了,回到農村,自己種點地能夠用這一點,剩下的錢養老足矣。

    進農村的生活現狀在花錢方面確實比較小,不像在城市的時候需要租房,交通也是一大筆錢。加上買菜和孩子的一些教育費用,每個月所剩也不多。

    是在農村生活回來就不一樣了,自己種點小菜,自己種稻谷,吃不完的還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售賣,這樣子日子過得也還算可以。

    (農村人自己找來野生菌晒乾賣來補貼家用)

    其實現在的很多農民工都已經很聰明瞭,在外面學到了技術都會回到家鄉來創業或者是在承包土地或者承包果園來進行創業。這樣子很多人都不會說,等到了年老了之後才回到農村,而是出去幾年學到了技術,學到了外面新鮮的知識,就回到了農村來進行發展。

    這樣的話又是另外一種出路和歸途了,他們很多人都在村裡面能夠快速的致富,還能帶動當地村民的一個發展,如果說做的比較大,能夠提供很多的就業崗位,那麼全村的農民陸陸續續的都會回到家鄉來陪伴老人,陪伴孩子,而不願意出去打工。

    多希望自己以後做得嶽來越好,能夠幫助那些遠在他鄉的人,回家就業,陪伴孩子成長,陪伴老人生活。他們都很願意的吧!

  • 9 # 咪睬蒙

    我身邊很多朋友都是農民工,這個社會就是這樣,各行各業都需要有人奉獻,都需要有人去幹,其中農民工就是一個很大的團體。目前農民工主要遇到的養老問題是:

    一、沒有社保或者社保太低

    由於沒有社保,農民工幹不動了以後,只能依靠自己的孩子為自己養老,這也是多年來為什麼農村都重男輕女。

    二、土地少

    土地少,就算幹不動,不想打工了回家種地也僅僅只能養活自己,但是卻不敢生命。

    因此要解決以上的問題,需要農民工兄弟做如下打算:

    一、學會存錢

    年輕時候,要學會存錢或者理財。年輕時賺的錢多,除了補貼家用,一定一定要給自己存錢,做好打算。

    這幾年農村我見到很多農民家庭有了錢,就是買車湊面子,一家買的比一家貴。其實車並不是真的必需品,一年到頭可能都回不了幾次家,所以可以先把錢存起來,或者拿去投資做點其他事情。

    二、給自己購買養老保險

    農村有社保,雖然不高,但是也可以按照最高檔購買,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

    農民工是真的很難,但是一定要學會理財(管理財產,並不是所謂的購買基金和股票),一定要管理好手上賺到的任何一分錢。

  • 10 # 小魏農事

    看到這個問題,心裡莫名的沉重和感傷。國家飛速發展以來,使我們的腳步更加急促,物價和生活成本的提高,使我們農民的生活不再僅侷限於夠吃,夠用。太多原因使得很多的人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

    當農民工老了,幹不動了,未來的出路和歸途在哪裡?

    農民工老了,幹不動了,那時兒女已經成家立業了。落葉歸根或許是太多人的選擇,養兒為防老,贍養父母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你為家庭勞累了一輩子,到了晚年能不能不要想什麼未來和出路?儘管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可是到了晚年,你即使有想法或許身體的原因會讓你的一些想法只是想法而已。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未來的事交給未來,你只需做好當下。未雨綢繆是好,但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生活不難,就看你慾望大小,真到幹不動的年紀,回老家搞些養殖一樣餓不著。六七十歲的人在農村有大把,我覺得他們的身體還算硬朗,甚至有很多人依然能夠下地幹農活。樂觀點,想的少一點,努力多一點,未來也許沒你像你想的那樣陰暗。

    有父母,有兒女,有家庭,努力的盡好自己的責任,努力的教育好兒女,他們成才,你晚年會很幸福。未來還很遠,那時會發生什麼還是未知,所以,對未來不要太過擔憂,這隻會給你平添煩惱。還是那句話:做好自己,活好當下,奮鬥的年紀好好奮鬥!最後希望我們每個人的晚年都能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什麼時候開始老師不家訪,經歷過家訪的是不是已是人近中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