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教寶育兒助手
-
2 # 優多趣
寶寶開口說話看似簡單,其實它需要一些基本的元素。我們先來解讀一下寶寶說話的先期條件:
1:發聲2~3個月的嬰兒
2:3~4個月寶寶能聽辨聲音的方向,就有了聽覺選擇性。:
3: 5~6個月有模仿性行為。
當然,寶寶說話有早有晚,這和寶寶生長髮育、遺傳都有著有很大的關係。那些開口遲、說話少的寶寶,父母不要過於著急。語言發育的關鍵期是1.5~4歲。在孩子語言發展的3~4年期間, 9月~24個月是寶貝從發音、模仿、理解語詞涵義的關鍵期,2~4歲是真正掌握言語、學會表達語言的發育關鍵期。
1.選擇適合寶寶的歌曲、兒歌、音樂,在日常生活下讓寶寶欣賞。
2:可以利用家裡的圖片開展遊戲如:動物、日用品等幫助孩子豐富和積累詞彙。
3:經常性的讓寶寶認一下家裡認,這是誰誰誰呢
不管是讓寶寶早點說話還是走路,都是因人而異,慢慢練習,千萬彆著急,如果有特殊情況,可以到醫院去檢查一下,針對性的補充。
-
3 # 左青龍右小狗
孩子其他方面,比如:聽力,視力,理解力,大動作這些方面都正常的話基本沒問題,因為小孩子會叫爸爸媽媽證明他發聲器官也都是正常的。一歲多的小孩正處在接收階段,這個時期是他瘋狂吸收外界刺激,輸入大於輸出的時候。平時多跟寶寶說話,多對話,聽兒歌,看一些小寶寶的語言類節目,兩歲一過就會收穫話癆小寶寶一枚。
-
4 # 開心爸爸的日記
看了一下題主的描述,結合一下同齡孩子的表現,寶寶還是正常的。
寶寶1歲左右就會說“爸爸”、“媽媽”,並且知道其含義了。接下來的時候就是寶寶關於詞彙的學習,不同的月齡能夠說出的詞彙長度難度均不同。到了2歲就應該可以說短句了,比如“媽媽我想吃米飯”“爸爸我想要玩具”之類的5到7個字之間的短句。
不過孩子之間有個體差異,有的寶寶說話早有的寶寶說話晚,這都是正常的,不要覺得周圍的寶寶都會說話了自己家的寶寶還是就會說個爸爸媽媽就著急的不行。
不過最重要的因素還是說話環境方面,有些爸爸媽媽把孩子不會說話掛在嘴邊,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聽,就不願開口了;也有些爸爸媽媽把孩子發音不準當笑料,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於是變得不肯開口。
-
5 # 阿小寧1
一歲七個月的寶寶雖然不會說話正常,但是也不能放任自流了,要幫助寶寶開口說話,當寶寶哼哼唧唧或者用手想要表達出自己意思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引導寶寶開口說出來,而不是立馬知曉意思,照做了!
-
6 # 一個美緒醬
我媽說我六個月會叫爸爸 但不會叫媽媽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但是我自己是有我幾個月大時去照相館的經歷但很模糊 也被證實過有去過 所以我覺得一歲七個月一個字都不會講的話可能不正常吧
-
7 # ZCC2425
我女兒16個月 會說 爸爸 媽媽 蛋蛋 魚呀
啊啊(開水的意思) 噓(不說話的意思)
啊嗚(摔跤了痛痛的意思)
阿悶(老虎的意思) 只會這些簡單的,其他的都聽的懂 就是不說 每天都聽見我女兒咿咿呀呀說個不停就是聽不懂說啥 然後正兒八經教她說話她又不說了……
-
8 # 科幻直通車馮志剛
正常,我朋友的孩子(男孩)已經3歲半了,就會喊”奶奶,媽媽“,其他的方面都非常正常,就是不說話。有什麼事就用手比或,他的家人對他的手勢瞭如指掌,很明白他說的是什麼,但怎麼訓練說話就是不開口。聽說孩子的後背到屁股從生下來就很青,現在也很青。曾為此看過老中醫,大夫說孩子後背的青色褪去,孩子才會說話。也去大醫院看過,大夫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就這樣孩子也沒不能去上幼兒園,只能說是”貴人語遲“,希望孩子早點開口說話。
-
9 # 麥兜媽媽愛土豆
這個問題提的籠統,一週半到兩週應該是語言敏感期,這段時間需要長期耐心的語言輸入和語言刺激,這就是說家長要每天和孩子說話,比如告訴他這是杯子,碗,我們在吃飯,這是大樹,這是小狗,而且孩子不說話只用手指表達需求時,要引導他說出來,這個時候注意上了,孩子很快就會說話了,我們孩子一週半才會說媽媽,然後語言進展迅速,現在兩週,基本都會說了,比如,我們一起出去玩吧,不能搶弟弟玩具,我要去遊樂場。所以一週七個月不會說話要先排除前期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比如有的老人帶孩子,不跟孩子溝通,就是孩子坐著,或者父母較忙,顧不上孩子。鄰居家開超市,他家孩子比我們小一天,父母太忙,每天對孩子說的就是,別跑,別吃那個,不許哭,所以孩子只會喊媽媽。排除上述因素後,孩子還是不會說話,去醫院吧。
-
10 # 曉楠育兒說
跟我家的寶寶情況相同,而且我家家寶寶幾乎近兩歲了才開始學話,說的還不清晰。
那時候常常會反省自己,寶寶這樣是不是我帶孩子的方式有不對,還是他真的在語言方面有缺陷,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後來才知道兩歲以內的寶寶,還不會說話,或許語言發育較晚,不代表他們智力受影響,或是異於普通孩子有什麼不同,但這不代表全部,做父母的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多觀察多留意孩子舉動,孩子年齡小表達能力有限,如果稍大點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建議父母去諮詢或做個檢查,沒事最好,畢竟早發現總好過晚發現。
回覆列表
我是“一路童行”兒童的健康顧問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發育特點,說話早晚因人而異,1歲-2歲的寶寶應該出現有意義的語彙,比如會叫爸爸媽媽,能理解簡單的話語,對大人的指令有迴應,能模仿簡單的聲音,能夠指認常見物,你的孩子在這方面有一點偏差其實都是正常的。
語言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寶寶後天學習。
一般來說寶寶語言方面出現異常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明
沒有語言,既不懂也不說他懂,都明白,就是不說說的不多,表達簡單,別的小朋友都在說長句子的時候,他可能只是講一些簡單的單詞短語不會提問或者答非所問、充耳不聞,喊他的時候往往沒有反應寶寶不說話我們可以排查他不說話、說話不清楚的原因,可能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語言方面有異常的時,都會存在僥倖心理,畢竟沒人希望自己的孩子真的在某方面出現了問題,但作為醫生來說,及時判斷原因尤為重要。
建議:當發現寶寶存在一個語言落後的情況,帶去專科醫院對寶寶的語言水平進行一個詳細、全面的測試和醫學評估。
如果是病理性原因
比如智力落後、聽覺障礙和構音器官異常造成的語言發育遲緩,我們能第一時間進行干預,解決器質性的問題或是改善孩子的認知,幫助孩子提高他的一個語言能力。
如果是非病理性原因(最常見)
家庭因素是佔比是比較高的,比如缺少正確的語言刺激、語言環境差、太多方言或多語言教育(大於3種)等等,這種情況造成的語言落後,更多的是需要改變家庭環境及家長的溝通共同來完成的。
所有的語言問題都不是單靠藥物輕鬆解決的,想要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還需要堅持不懈的言語訓練。